初中数学论文:B班数学教学随想.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343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论文:B班数学教学随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数学论文:B班数学教学随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论文:B班数学教学随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论文:B班数学教学随想.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B班数学教学随想关键词:分层教学;导学案;分层考试;综合评价。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自我确定。可是学生在自我确定目标的时候,并不一定都能确定出适合及准确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从不会确定目标到能够根据自己的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分层教育学习就是我们给学生一个大的帮助。在分层教育的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层次,奠定自主学习一个良好的基础。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方法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则更喜欢与人交流。B层

2、次的学生相对A层次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弱一些,学生交流的实效性差一些。根据分层后的学生特点,要设计出相对简单而方便适合所有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导学案是一块很好的基石,让学生扶梯而上,弥补自己的不足。学生通过课文阅读,一般情况都能完成每一课学案首页的预习,对每一节课来说,可将更多的时间放置在学生的即时练习上,给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接受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想学”得到升华,这时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做到“会学”是重中之重。学案导学给予学生就是这样一个帮助。 B层次的学生相对A层次的学生,除了学

3、习的综合能力要差一些,更有意志力簿弱的不足。学生“想学”“会学”,然而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学习困难。学习上教师给予的帮助是外在的,学生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是内在的。教学评价的及时跟进成为学生“坚持学”的助推力。分层考试不仅仅是考查 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更是在更广的方面给予一个很大的激励。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谁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因此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

4、。这样的学生观一旦行成,就使得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分层考试是一个突破,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一个好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学生品质评价的跟进。在这里我提一个建立学生“优点档案”的方案 每个学生写一份别人的优点,教师(包括班主任和科任)写一份每个学生的优点,每个学生写一份自己的优点,每个家长写一份孩子的优点。 优点档案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考卷。(学生在一个月内最好的考试试卷) (2)作业。(学生在本月内最好的作业) (3)创新。(学生在家里、在学校、在生活中、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与众

5、不同的地方) (4)探究。(学生在他所接触、看见的事情,能做出认真的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判断事情) (5)合作。(学生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与家人的交往中,在社会的交往中、与老师的交往中能够主动的与别人交往,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从交往中收益) (6)实践。(学生遇到需要自己动手做的事情愿意自己动手,并能自己动手,而且做得出色的事情) (7)情感。(能否对别人的喜怒哀乐有感觉、自己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情) (8)态度。(对别人、对人生有自己的正确认识) 注:以上各项只作为参考,如果你认为这个学生还有其他的优点更欢迎写在上面) 另每个月加一次新的内容。 优点档案的建立,在学生的生活周围形成一种暖暖地氛围。其实,B层次的学生很多优点是A层次学生不具备的,比如,对人热情、有礼貌、乐于助人、爱劳动等。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学生的评价,成为学生与人交流的资本,和其他同学比我是有优点的,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激励、自信心坚定起来。让学生心情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尤其,对B层次学生的“坚持学”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力。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 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综合评价的跟进,突出了学生素质教育的成效,尤其对B层学生的教育教学会起到更大的实效。 2011年12月12日参考文献:张明甡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年月第一版第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