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课堂——学生心灵展翅的地方.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3541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论文:课堂——学生心灵展翅的地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论文:课堂——学生心灵展翅的地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论文:课堂——学生心灵展翅的地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论文:课堂——学生心灵展翅的地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论文:课堂——学生心灵展翅的地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论文:课堂——学生心灵展翅的地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论文:课堂——学生心灵展翅的地方.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堂学生心灵展翅的地方【摘要】: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育应体现自身的特点与时代的要求,本文就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充满思维活动、促进心灵成长的理想课堂环境进行了讨论。使课堂成为学生心灵展翅的地方。【关键词】:新理念;引趣;启智;应变;呵护;唤醒;欣赏。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喜爱在一个安全的课堂环境里学习,这个环境应是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在这个环境中,讲错了没关系,提出问题有人关注,当学习遇到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取得成功时,会受到真诚的祝福,能与同学、老师甚至教材对话;于是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是一种迫切的愿望。课堂成了学生心灵展翅的地方。那么如何

2、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充满思维活力的、促进心灵成长的理想课堂环境呢?本人认为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引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事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识兴趣上来。著名心理学家希尔博士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很小的差异是指对事物探究的兴趣,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内驱力的一种最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学“无理数”时,我先做了个大骰子在课堂上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当学生纷纷回答大骰子用于麻将时,教师却出其不意地告诉学生骰子

3、还有一个新用处,而且与我们的数学有关可以用来产生无理数,然后请两位同学上台来,一位同学在讲台上掷骰子,另一位同学在“0”小数点后面写上骰子掷出的点数,随着骰子一次一次地掷,点数一次次的记,黑板上出现了不断延伸的小数,0.3154265123,老师喊“暂停”,然后老师通过恰当的提问,从而引出无理数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接受“无理数”这一难懂的概念时,因为有了游戏作基础,而变得较为亲切。又如:在教学“相似比”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巨人的手”昨夜黑板上留下巨人的手印。今晚还来访问,请你为巨人设计巨人使用的书籍、桌子和椅子的尺寸。活动设计:用自己的手和巨人使用的手相比。确定“比值”。量自

4、己的书、桌子、椅子尺寸。用比例放大。通过这个活动,突出了“相似比”的数学本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种紧扣教材又生动有趣的问题解决,把学生引入诱人的知识境界,求知欲望由此激发,从而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二、启智充分挖掘教学素材的智力因素,把问题情景用“够”,通过多层次的设问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苏霍姆林斯说:“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个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这就是说把学生变聪明,应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追求。而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既能有效地巩固和深化新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比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时,有这样一道

5、练习题: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E是BC边上的一点,且BD=CE,AD=AEABDEC求证:AB=AC。该题是为初步学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巩固练习而设计的,学生很快证出。接着,我把该题改编成结论开放题: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E在BC上,BD=EC,AD=AE,从已知条件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学生们纷纷议论,争相回答。正当学生享受思维快乐的时候,我又提出问题,把该题改编成条件开放题: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E在BC上,AD=AE,要证明ABDACE,还要补充一个怎样的已知条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积极的思维又一次使学生们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学生答:B

6、AD=CAE AB=AC BD=EC(BE=CD)BAE=CAD B=C等等)为了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我又提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把该题改编成综合开放题: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E在BC上,现有4个论断BAD=CAE AD=AE AB=AC BD=EC,请你从中选出2个论断作为题设,另两个论断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加以证明。学生的思维又一次活跃起来,积极的思维再一次使学生们获得了成功的快乐。这里,我在原题基础上通过一题多变,认真挖掘了教材的智力因素,为学生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学生们感到,同一图形背景下的问题,竟然能从不同的角度变化出多样化的问题形式,这使学生们在看待问题的方法上

7、发生了变化,进而学会了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加强了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应用灵活度,感受了成功的喜悦,此时,学生的兴奋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实践证明课堂练习题不是“不够用”而是“用的不够”。三、应变教学中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或出现的错误,教师要有耐心,及时引导,巧妙“纠正”诱发学生积极思考。随机应变,点石成金。教师从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并运用这个资源引出正确的想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这是很有技巧的。这种巧妙的“纠正”抓住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延伸,诱发思维,既培养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深化了学生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教学“一元二次

8、方程根的判别式”时有这样一道习题:若关于的方程2+(为整数)有实数根,求的最大值。学生通过求=240得出又由于为整数,故的最大值应为1,我启发同学们:必须使二次项系数1时,才能考虑判别式的值,于是许多同学马上求得的最大值为0,但又提醒说:当=1时,是一元一次方程,方程有实数根2,于是的值仍为1,这个结果让同学们既感到有趣,又感到困惑,这不是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吗?通过巧妙点拨、及时指导,耐心引导,更加加深了对判别式的理解和分类讨论的认识,最后同学们达成共识,的最大值确定为1,但是此“1”非彼“1”也。四、呵护尊重学生的生活感受,以爱心和善意去理解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体面”地坐下。课堂上教师要理解

9、学生的行为,尊重学生的生活感受,肯定学生的长处,不计较学生的过失,甚至吸取他们的合理见解,保护学生的自尊。一次公开课上,出示这样一道题:已知方程2+的两个根为,求的值。一个学生上来板演解答如下:解=32411=50 ,+=3,=1=3 坐在下面的学生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几个胆大的学生窃窃私语:“两个算术平方根相加怎么可能是负数呢?”做错题的学生站在黑板前,手足无措,脸涨得通红。我先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转过身对那位板演的学生说:“你真棒,你给老师创造出一道新型题,老师谢谢你”。老师这样一说,全班学生都愣住了,个个瞪大了眼睛。我接着在该学生的错解后面加上这样的一段文字:“阅读上述解题过程,

10、判断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利用学生的错解题改为阅读解题过程,判断正误题型,在老师的启发下,做错题的学生明白了,盲目套用公式,而忽视公式成立的条件,知道了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只有在0,0时才成立,而本题的取值却是0,0。隐含于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之中,因而导致第步错,解答出现错误,另外还注意到的性质公式的运用。解:不正确。第步错,正确的解题过程如下:=32411=50,+=30 =10,0, 0,=另外还启发同学们想出另一种解法:先求()2的值,再利用0的条件也可解此题。这个学生终于弄懂了此题解法及出现错误的原因,高高兴兴地回到座位上。在学生“脸涨得通红,站

11、在黑板前手足无措”的时候,教师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机智,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引向正确,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面”地坐下去。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即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用生命呵护生命,用爱心激励爱心,用自由唤醒自由,以真诚去接纳每一位学生,培植学生的自我发展欲望。五、唤醒引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仅仅停留在快乐学习的状态而是进入真正创造性思维的境界。例如:有这样的一题: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直接得到30、45、60、90四种角,请问利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哪些小于平角的角?通过学生共同讨论,用叠加(减)得到如下的角:这些角的度数分别为15、75、105、120、135、150、165。

12、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除了上述这些角外,究意还有没有其它角呢?课堂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们陷入沉思之中,有学生A说:可以,拼出锐角和钝角,又有学生B说:可以拼出任意角(即无数个),我鼓励学生说说理由:学生B说:题目没有规定拼的方法,不一定要两条边重合着拼,因此可以拼出任意角,学生A说:可以重叠拼并演示如右示意图。“重叠拼”像一道闪电,突破了思维的定势,全班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么简单,推而广之可以得到0180间的任意角,但如果不是特殊角,拼出后不一定能知道其准确度数。教学过程,学生已不仅仅停留在快乐学习的状态,而是进入创造性思维的境界。学生面对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不是望而却步,而是跃跃欲试,不但掌握

13、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树立了敢于探索的勇气与信心,特别是后进生,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创造的气氛中,被唤起创造的欲望。六、欣赏发自内心欣赏学生的成长,分享学生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想象,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真诚欣赏学生尚为幼稚的创造萌芽,使师生在交往互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例如:教学“等可能事件”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考题:生活中有很多事件,判断下列事件是否一定会发生。太阳从西边升起 玻璃杯从10层楼摔到小泥地上会碎 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学生很容易得到答案。这时一位学生有不同意见,老师:我认为第题也有可能会发生,如果

14、我们从飞机上看呢?正当我吃惊时,同学们却议论开了,许多同学都举起了手,我犹豫了一下,就一一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的说那从宇宙中看呢?甚至还有人说如果地球倒转呢?还有一位平时胆子很小的女同学也在座位上轻轻地说了一句:从镜子中看呢?(笑声),我被学生丰富的想象问题的意识感动了,但该怎样回答这些问题呢?于是我说道,你们的想法太精彩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这正是学习数学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那么请大家讨论一下,你们的观点正确吗?学生们随即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最终得到较一致的看法。从飞机看,从镜子看只是改变了观察的位置,并没有影响太阳升起的方向,如果从宇宙中看,那要根据所在的位置而定,而只有当地球倒转时,太阳就会从西边升起。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进步喝彩,创造一种支持性的课堂环境,共同品尝成功的快乐,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在学生展示汇报自己的“杰作”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地赞赏学生独特并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学生拥有和体验做人的尊严,享受着被人认可和欣赏的快乐,奇妙的情趣思维、想象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成了学生心灵展翅的地方。参考文献: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教学数学2005.10.福建教育200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