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论文:课改背景下对英语真实语境创设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英语论文:课改背景下对英语真实语境创设的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改背景下对英语真实语境创设的思考英国著名的教学法专家威多逊(H. G. Widdow Son, 1983)在把英语作为交际来教一书中指出,“问题在于那些学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正规地学习了几年英语以后,仍然缺乏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在平常交际中,无论口头还是笔头,还不懂如何运用语言”。这种批评似乎有点笼统和苛刻,但不无道理。外语的习得不同于母语,母语的习得特别是口头语言的习得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而外语的学习由于缺少使用和学习这种语言的环境,学习者就会感到困难重重。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
2、,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情境创设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建构主义强烈推荐学生要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而在我国,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通过自然交际而学习英语的机会极为有限,缺少语言实践的社会环境,于是课堂学习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径。而遗憾的是,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
3、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其结果是:学生虽然学了不少语言知识,却无法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的确,“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运用语言是教学的要求,也是教学的效果。西方语言学家埃利斯指出:“没能给学习者提供自然交际机会的教学活动,将会使学习者失去接触语言材料的主要来源,进而阻止习得的进行”。为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使学生能把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去,成功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基于课堂的有效的学习环境,已成为教学设计关注的焦点。真实的学习情景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
4、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同时,支撑物的表征、视觉本质又促进了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也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简而言之,学习环境就是学习被刺激和支持的地点(Berent G.wilson 1995)。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基础阶段的外语教学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难以创设真实的情景。但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不是不能创设真实情景(authenticsituation)。一切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因素都是体现真实情景的“语境(bankofcontexts)。当然,教师必须在“真实性”与“非真实性”之间作出选择,模拟真实程度不一的情景,正如Lit
5、tlewood(1979)把语言教学中所组织的交际活动分为“SocialActivities”,”Quasicommunicative Activi-ties”、“FunctionalCommunicativeActivi-ties”、“SocialCommunicativeActivities”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语境库”的局限性问题,形成多层次的情景。另外,模拟真实情景(simulatedauthenticsituation)既是客观条件局限性的语言交际体现,也是外语学习的特点,因为要使学生最终能运用外语,必须要经历机械操练、熟练运用和语用实践的过程 (夏谷鸣,2000) 。一、创
6、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情境,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具有可操作性和趣味性的教学任务。真实性具有重要的潜在的动机资源,只有通过真实的情景才能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才能使学生完成的任务具有真实性,进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而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任务常常与学生无关,没有意义。这种情景任务脱离了学生的经验,而且除了取悦于听课的教师或家长外,对学生自身并不起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What row are you in?这一单元中,我们可以围绕对基本教学内容知识(如数词)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创设一个模拟电影院的场景,激发学生的
7、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以致用的能力。活动过程如下:1教师课前根据教室的座位排列制作一些模拟电影票,并在上面标注“Row ”,“Number ”的字样。2随机将模拟电影票分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根据所持有的电影票寻找自己的座位,并用英语告诉教师自己的位置,例如:Im Number 4 in Row One3最先找到座位的10位学生为优胜者。这种模拟情景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兴趣盎然。另一方面,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使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培养其自我把握语言的功能。笔者想,如果学生能够在这样的课堂上扎实完成任务,那么他以后也就应该能够处理此类实际问题。但需注意
8、的是,教师也应该注意课堂的组织和安排,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以避免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二、设计假象情景,陶冶情感,更好地把握语言内涵 假象情景要求学生以教材所提供的语言内容为依据,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思考,把握课文语言的内涵。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心理教授J.M.Keller 近年提出了 ARCS 动机设计模式,指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四类:注意力(attention)、相关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感(satisfaction)。所以,设计问题应具有相关性,即能将材料与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同时又能把实际生活引入教学过程
9、之中,让学生与文中材料产生共鸣,从而激发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并能形成良性。现行新目标英语教材中很注意对学生想像思维品质的培养,许多典型的课文设计了一些情节,给了学生一个非常好的培养想像力的契机。例如: Go for it七年级上第八单元When is your birthday就有这样一个情节:假设你是一位校长,你将在你的学校开展哪些活动,并定于什么时候开展;第十一单元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也有类似的设计:假如你是一个电影明星,请你谈谈你的周末的安排。学生就在虚拟的角色中展开自己的想像,积极与同伴交流,俨然自己就是一位校长、一个电影明星。三、积极运用信息差策略
10、,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心理学指出:“语言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尤其是在与人们的语言交际中发展起来的”。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进行交际练习时,手里拿着一支铅笔问:“Whats the pencil made of ?”学生会答:“Its made of wood.”这个问题是“明知故问式”,即问答双方之间没有信息差,是一种假交际。这种“明知故问式”的练习,如果在操练语言环节是可以的,因为操练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音、语调及句式结构。但在交际运用语言的环节仍进行“明知故问式”的练习,就失去了交际运用的实效性。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
11、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建立在“信息差”基础上的言语交际活动,就是充分利用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理和对获取信息的需要这一特点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和运用外语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在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活动中发现和总结语言使用的规律,进而加以掌握运用,从而达到发展语用能力的目的。在上述交际运用“Whats it made of ?”“Its made of wood”活动时,我们可以把一个学生的眼睛蒙住,让他猜另一个学生手里拿的物品是什么。这样被蒙住眼睛的学生要了解是什么,就要进行类似下列的对话:A: Guess . What s in my hand , a pen or a pencil
12、 ?B: Whats it made of? A: Its made of wood.A: Is it a pencil ?A: Yes ,it is .再如,结合交际功能项目“Talking about future plans”,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信息差活动:教师给组内两学生(S1 、S2)各一张含有不同信息的图表,让他们通过交际,获取各自所需的信息,填补表中的空缺。Toms timetable for the next week (A)DayWhatWhenWhereMondayPlay football At schoolTuesdayRead a story book900 in th
13、e evening Wednesday 630 in the evening Thurday In the parkFridayDo homework730900SaturdayLook after grandmaSundayIn the afternoonIn his bedroomToms timetable for the next week(B)DayWhatWhenWhereMondayAfter school TuesdayAt home WednesdayVisit a friend Near his home ThurdayDraw a picture 730 in the m
14、orning FridayAt homeSaturdayAll dayIn the hospitalSundayHave a rest这样,正是由于这些信息差,学生之间才会产生交际的需要和愿望,也才会乐意开口,用英语沟通信息,达到运用所学语言的目的。同时,在信息互动中,我们应尽量让学生交流和讨论与他们自己个人有关联的信息和他们自己所感兴趣的信息,使他们觉得这种信息的互动对自己充满了意义,使他们感觉到教师和同学对他们的个性体验的关注。如: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自己喜爱的食品、自己的时间表等等。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信息差,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交际需要和愿望,使学生“忘记”自己是在学习语言,在不知不觉中通
15、过真实的交际而达到运用所学语言的目的。所以我们应尽量把文本情景境转换成课堂中的真实情境,从而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下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情,满足自己的需要。例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 Book1 Unit3时,可请学生拿出带来的几张照片,照片可以是家人的、朋友的、同学的、老师的或名人的等等。各组成员间可互相猜“Who is this?”。也可请学生课前在家里录下家人的声音,上课时把照片和磁带一起带来。请每组中的一名学生根据声音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其他学生记录并做好汇报的准备。最后看哪组记录的信息最全。总之,信息差活动的好处在于:它能制造一种人人渴望了解信息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带着填补信息空缺的渴望
16、去接受信息。听话人既获得了信息,又学会了语言;而且渴求获得信息的心态会促进语言的理解和吸收,有利于语言的学习。从传递信息一方来看,为了准确完整地表述信息,讲述者会尽力发挥其语言能力,在听话人信息反馈的监控下,不断修正自己的语言,从而以较高的质量完成交际,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四、运用第一人称材料的策略大多数以交际法为编写指导思想的国外教材中,尤其是听力和口语教材,都倾向于使用第一人称的材料。用第一人称I或we来描述经历、见闻、事实或思想,交流意见或观点等,最明显的就是代入感强,加强作品真实性感染力,让“我”缩短了叙述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给人一种真实可信、亲身经历的感觉,易于接受和
17、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很容易使读者倾心地去听、去读、去说,或为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或事件的发展分享喜怒哀乐,或表达自己相同或不同的思想与观点,或感受与自己相同与不同的经历,或想象自己在相同情景中应作出的选择和判断,预见前景和结果。读者或听者的倾心参与是开展交际活动最理想的状态,它使交际活动具有了真实性。有一英语教学工作者做了这样一项调查:有一项课前5分钟的准备活动(starter),每次由一位学生讲述新闻或见闻、趣闻逸事、小故事等。当说话人使用第二、三人称讲述时,一般只有85左右的学生注视讲话人;当讲话人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时,100的学生注目于讲话人。事实说明,选用第一人称的教材有助于创设课堂真实语境,
18、有利于开展语言交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李岚清同志曾指出,“普及外语和培养外语人才,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更好的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一论断,不仅给英语教育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英语教育者们增加了压力。2005新学年始,笔者欣喜地发现:现行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很显著地将生活情景化,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更富有生活气息。笔者相信,这一切的一切毕将推动英语真实语境的创设,向学生提供能使他们获得更多直接使用英语进行实践和交际的场景和机会,真正发展和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参考文献1、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2、英语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3、夏谷鸣 母语习得与外语教学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104、施丽华 从PPP到TBL 科学出版社 2002-95、丁素萍 英语课堂中创设真实语境的五种策略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