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在网络时代下的古诗诵读.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467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论文:在网络时代下的古诗诵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论文:在网络时代下的古诗诵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论文:在网络时代下的古诗诵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论文:在网络时代下的古诗诵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论文:在网络时代下的古诗诵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论文:在网络时代下的古诗诵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论文:在网络时代下的古诗诵读.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体验 感悟 涵咏 在网络时代下的古诗诵读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之魂,更是古诗教学之魂。要融入古诗的意境中去,理解诗人的境遇和情感,全在于一个字读,“读”使古诗的精华无声地渗入到学生的心灵中。而青少年时期,又正是人一生中最佳记忆的大好时光,即使学生现在对诗意不甚明白,随着人生体验和情感变得丰富,他们也会渐渐感悟,以致一些诗句成了他们终生受益,做人立人的教言。但是古诗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通常的做法无非是了解诗意,熟读背记,仅此而已。毫无诗情画意可言,更达不到把诗内化为滋养学生心灵的血液;况且当前学生的课业负担繁重,哪有闲

2、情逸致、大块时间来读诗品诗,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为此,师生一起协商,每天抽出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让学生开展自主诗歌阅读活动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在学生初一学段的读诗实践中做了以下的尝试:一、网络造诗境古诗的意韵只有在读中才有可能体验和感悟,不读永远不能得其神韵。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就要学生过好“自读”这一关,并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乐读”、“善读”。诗歌日日读应该不是新颖的做法,多是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诗题,要求学生课后去抄写背诵,再在课堂上抽时间赏析。这样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统一了学诗的进度,有利于教师的具体指导,但有时老师选的诗未必合学生的口味,学生反倒觉得读诗是一种负担的情况也普遍

3、存在。我们教师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诗歌、解读诗歌、品味诗歌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旦将选诗的主动权让给了学生,这必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诗兴趣,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为了在语文课的前五分钟更好地呈现“自读”体验,他们借助多媒体教室的网络资源,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读诗。首先,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借助网络进行探究性读诗。寻找与诗相关

4、的资料,如诗人简介、写诗背景,为在课堂的前五分钟扮演领读古诗的小老师作充分“备课”。然后,再依据古诗,寻找切合选诗意境的图片和音乐来辅助诗歌阅读,通过视听造境,色形构图,把非造型的无声文字还原成能够激发情感的审美形象,使得古诗诵读充满灵秀之美。如选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时,在幻灯片上设计一幅细雨蒙蒙的国画,其中,两人在惆怅对饮,远处一匹马翘首以待,并配以古琴曲。一股浓浓的惜别之情扑面而来。再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等雄浑跌宕的非凡气势,仅从几个字是很难领略其中的韵味。在这里,多媒体图片就可以展示那浩瀚无垠的大漠:一缕孤烟从荒凉的沙漠升起,蜿蜒不尽的黄河滚滚东流,夕阳即将消失在黄

5、河的尽头。所有这些操作都通过网上搜索、筛选、下载、粘贴、最后制做成幻灯片,选诗同学在课堂领读时也是借助幻灯来呈现自主读诗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了多次感悟诗歌的机会,同时也享受着搭乘网络快车进行自主学诗的成功体验。当学生遇到问题时,除了自主探究,他们会互相协商,并能主动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避免重蹈类似的失误,这又进一步促使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学习。不仅所读的古诗由学生自己选择,辅助古诗阅读的课件由学生自己制作,而且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诵读古诗活动也由学生自己主持。按学号顺序,每天有一位学生轮流上台读诗讲诗,经过充分准备后的课堂读诗活动开得极为成功,而且趣味盎然,即使平时“金口难开”的学生也放得开

6、,敢于读后再实现“乐读”。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借助课前已制作好的课件,采取灵活多样的读诗方式:入情吟诵、评点写法、描绘诗境、讲述背景故事等。即使有些学生讲得不好,听的学生大都能报以宽容的微笑,在轮到自己讲诗时能以前车为鉴。这种自主选诗讲诗的活动给学生的体验是丰富多彩的:加深了学生对选诗的体验和感悟,激发了青少年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和求知欲;一改学生被动学诗的局面,学生的主体性在读诗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学生搭乘网络快车,以课外自由选诗、课堂限时赏诗作为自主读诗的切入点,使学生在自主学诗的实践中,把古诗学习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技

7、术相结合,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不断强化学诗兴趣。反之,单调持续的记忆所带来的疲惫感只有削弱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在知识大爆炸的网络时代,教师不再是学生信息来源的唯一渠道,新课标提出“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在今天网络时代里,“语文素养”必然包括“信息素养”在内,“指导学生在网络信息海洋中遨游,培养检索、筛选、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就成为现代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了。”(陈钟梁“不可替代”与“不能代替”中学语文教学2004.11)二、教师巧导引为了使这宝贵而短暂的五分钟读诗活动更有实效,在放手让学生自选、自讲的同时,也应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对古诗的意韵和写法有更深刻而有效的感悟。特别应注意

8、下面三个环节:首先,读前引导。选诗应以清丽活泼浅显易懂的短诗为宜,一读即背,朗朗上口。要求学生讲诗前要熟记诗句,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写成书面文字。做成幻灯时,在保证诗句文字清晰的前提下,再去选择切合诗境的面画和音乐,不可本末倒置,用图象或视频去替代诗歌语言的涵咏和意境的想象。每一首诗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特有的风格情调,给不同情调的诗配上不同情调的音画声像,让朗读在一种特有的萦绕于整个身心与周围空间的音画背景中进行,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配上气势磅礴的民乐合奏,以大鼓为主;李清照的声声慢则须用凄婉悲凉的古琴声来相衬;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则应用古韵十足、苍凉悲怆的古筝来相和。选诗人在讲诗前,要鼓

9、励他以“我是老师”的心态自信地面对其他同学,口齿清晰地描述诗歌所营造的画面。适时点击课件,在视听双重辅助下,选诗学生引领大家迅速进入诗境,对诗境的体验和感悟深刻真切。讲诗时努力做到与同学互动读诗,其他学生不应是冷漠的旁观者,而是礼貌的倾听者,积极学诗的参与者,中肯的评价人,甚至可以是大胆的质疑者。其次,适时点拨。理解古诗需要相关的古汉语知识、历史文化知识,学生不可能了解得这么多、这么全,还要有教师适时的补充。教师还应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和情感体验的前提下,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巧妙地、恰当地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拉近传统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点拨重在语言。杜甫蜀相“映阶碧

10、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诗虽然有“碧草”“春色”,有“黄鹂”“好音”等丽词,但一个“自”字,一个“空”字,就写出了春色虽好但无人欣赏的孤寂环境,抒发的是对诸葛亮身后遭遇的深切悲悯之情,也是对当代英雄的企盼和呼唤。点拨语言,不仅在于让学生读懂诗歌,更在于让学生体悟到诗歌用字之妙,点拨不是鉴赏,更不是有理有据的逻辑分析,点拨只是诗歌诵读的辅助,只是学生有疑难时的引导。通过点拨,诗歌的句意清晰了,形象丰富了,涵义深刻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也更真切了。再次,合编诗选。读诗活动一个轮回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钢笔楷体抄写自己所选的古诗,并附上自己品读后赏析性的文章,或从语言,或从形象,或从技巧,

11、或从内容进行赏析,不求面面俱到,慎防泛泛而谈,也可以把诗歌改写成散文。基础弱的学生可以允许他抄写名家的鉴赏文。这样,古诗阅读又自然地上了一个层次,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此后,教师收编所有学生的选诗及赏析文,装订成册,再由美工水平好的学生设计封面,具有持续古诗阅读的效果,也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肯定,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标教学理念。三、生活炼诗心每天师生在朗朗诗声中,开始新一天的语文学习。学生一旦养成短诗日日读的涵咏习惯,并能持之以恒,一学期之后,学生就有趣轻松地积累了七八十首古诗。当然为了达成学生对诗歌的内化,光靠语文课的前五分钟是不够的,笔者还针对学生的实际,在

12、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读诗形式:每天晨读时间开展相互背诵的常规活动,结合课文的综合性学习,归类记诵古诗,通过诵读古诗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内化,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古诗词更要有这番毅力。每周六为“吟诗活动日”, 举行“改诗”中见“高手”活动,开展“对诗”中显“真功”比赛。每学期开展一次古诗文诵读的“赛诗”活动,评选“读诗大王”;举办一次“背名诗,画诗意”的画诗比赛,评选“画诗大圣”。课外上网搜集许多由古典诗词改编的流行歌曲进行吟唱,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13、心头。”(一剪梅)“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涛声依旧)等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来演绎古诗的读法,倍受学生喜爱,既背了古诗,又学习了知识,娱乐了身心,增强了记忆能力,真是一举多得。为了让学生能活学活用,重点是抓古诗的引用。首先,教师言传也身教。教师在课堂上能自觉地引用一些古诗中的名句,引用的古诗名句可浅近一些,有的还是以前他们背过的,让他们产生共鸣,有成就感。不过更多的时候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读得太少,背得更少,从而诱发他们读诗背诗的愿望。让学生觉得古诗的魅力而生羡慕之心,继而学生也会在习作中引用诗句,增加文采

14、和底蕴。渐渐地,在学生的随笔中开始出现诗味:在落日的余辉中,我不由地想起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喜欢莲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纯和“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关注生活,使“诗句”游弋在生活的河流里,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涵咏诗句。早春的田野,触目皆是诗:路边有几株白梅,花开朵朵,清香阵阵,学生改诗:“路边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未有暗香来。”而“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成了某顽皮学生折梅的堂皇理由。远处庄稼地的草色刚刚返青,学生自然会联想到“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境。穿过芦苇丛,惊飞几只白鹭,学生脱口吟诗:“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5、”任何一首诗,都是源自诗人对生活的思考,离开生活,诗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教师应还古诗以活泼的生活原貌,赋古诗以不老的生命力,让学生觉得诗就在身边,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或只藏在古纸堆里。如果有可能,我们也能用诗心观照生活,用诗句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引领学生诵读古诗经典,任重道远,愿我们所有的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开创诗歌教学的新途径,让古诗在体验感悟涵咏中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栖息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