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历史文化保护.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498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历史文化保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历史文化保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历史文化保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历史文化保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历史文化保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历史文化保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历史文化保护.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历史文化保护姓名:孙伟 班级:06城建城规(1)班 学号:06290030119 指导教师:吴强【摘要】基于对现在城镇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的思考,并结合自己所做的三河历史文化名镇上城河地段的城市设计,从城市设计的视角,简略谈谈对城镇历史文化保护的认识。认为:城镇历史文化的保护,实际上就是对历史文化空间及其遗存的一种传承和协调发展。其旨在用城市设计的思想方法,对其历史文化空间进行保护与再创造,以恢复历史原貌为基准,体现其历史真实性和历史观感。【关键词】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设计,历史文化空间,历史原貌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o

2、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mains a number of issues arising in thinking of Towns and cities,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 that he has done the urban desig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 of sanhe, from urban design perspective, a brief talk about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cities and towns conservation.

3、That: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and towns, in fact, history remains a kind of cultural space and its continuit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eeks to use urban design thinking to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pa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creation, to restore the original appe

4、arance of history as a benchmark, which reflects its historical authenticity and historical perception.Keywords: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eservation,urban design,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pace,original history我们在做城市设计时,由于自身知识的浅薄,很多时候没有去深层次的去分析、挖掘地块的自身本质特色和其大空间下的城市特色环境,而只是停留在地形图的浅略认识上,虽然做了一些现状调研,但也没有去

5、仔细分析一些城市的“特质”环境。而是凭借自己的“一厢情愿”,去盲目的设计,忽视了一些城市的内在历史环境,淡化了城市的个性和历史文化特色。1 我国历史文化保护的现状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全面繁荣,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使保护历史文化出现了新的高潮。但是如何切实作好保护,却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由于城市的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又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的交流以及人们对时尚的追求,旧貌换新颜的推崇,还包括一些商业性的肆意开发,许多历史文化古城、古镇改换了面貌,出现了大批雷同的建筑和布局相仿的格调,许多城市变得千篇一律,到处是重复的元素,身在其中甚至分不清东南西北,使得原有的城市特色消失殆尽,毫无特色可言,也使得城

6、市的历史风貌淡化了。 我国目前在许多古城的保护中错误地理解保护古城就是恢复古建,重建老街,就像我们在上城市设计课时,老师和我们说的一样,有的地方为了盲目的去追求业绩、效益,搞一些所谓的“城市特色形象”,拆了“真古董”,而去建一些“假古董”,并且热衷于盖庙修塔,修建“传统特色商业街”,片面地认为保护古城就是为了发展城镇特色旅游,获取经济回报。 从而忽视了古城、古镇历史文化的作用,使得这些城镇“返老还童”,历史真实性,历史观感消失的无影无踪。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中,讲到关于中国目前历史文化保护的现状问题时,提到这样的观点:认为,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在观念上,操之过急,大拆大建,

7、保护的理想高,保护的时间不理想;在保护制度上,只有政府的“自上型”单向保护,来自市民的“自下型”保护行为尚未完全展开;在保护的具体技术和做法上,偏离了历史文化的原真性精神”。【1】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一对很难协调的矛盾,如果城市设计者对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认识存在不妥,就会造成建设性的破坏,而自己却全然不知。2 关于城市设计下的历史文化保护2.1 城市设计的定义 “城市设计,古已有之”。它几乎与城市文明的历史同样悠久。自从城市的产生以来,城市设计就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东南大学王建国教授在城市设计一书中,给城市设计这样定义:他认为,“城市设计是与其他城镇环境建设学科密切

8、相关的,关于城市建设活动的一个综合性学科方向和专业。它以阐明城镇建筑环境中日趋复杂的空间组织和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空间对象进行设计研究工作”。2.2 城市历史文化的表现形态 从历史和文化的关系看,历史是文化的历史,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文化是历史过程的产物。“一切伟大的文化都是市镇文化,世界的历史是市民的历史”, 文化的高度集中是城市,特别是现代城市的基本特征。城市是人类文化的凝聚点,城市本身的兴起时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晶。一个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史。当然,在城市中,这些城市历史文化是有所表现的。城市历史文化在物质形态方面变现为:(1)、城市的结构

9、与形态,包括城市及所处的自然环境的结构关系,历史形成的城市集合形态、城市肌理及其演变。(2)、构成城市结构与形态的物质要素,主要包括历史建筑及其形成的历史环境,街道,广场,街区等等。在非物质形态方面,主要表现为隐藏在城市的结构形态背后的城市规划思想,政治组织制度,文化模式和生活方式,由历史建筑及其形成的历史环境所反映的道德,伦理,审美情趣,民俗及建造方法等。2.3 城市设计下的历史文化保护在基于城市设计的认识和考虑上,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必须要做到保护与建设并重,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协调历史文化保护与建设之间的矛盾,合理组织历史文化空间的建设。“文化遗产历史空间的保护,实质上是一个保护与历史文化

10、传承的空间设计”、“应突出强调把握饱经沧桑的时空锈蚀与风雨斑驳的残存空间以及由此而生成的历史文化真实性的感知【2】”。保护历史遗存,保持其原来城市特色,体现历史“原真性”增加历史观感,从而达到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承。有建筑界的专家认为:“在城市建设中,必须保护历史空间的延续性,唯有这样,城市才有看得见的文化,才有历史厚度”。早期城市设计所形成的城市格局是历史城市主要建筑物的设计基础,也是城市发展的出发点,过去城市设计创造过程形成的规划设计思想往往是现代城市设计值得借鉴的因素,形成创新但又相关联的城市设计思想,在保护城市历史格局的基础上发展城市特色。做到对其历史文化空间的传承、延续以及再创造,在“修

11、旧如旧”的原则下,保持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体现其真实的历史沧桑感,从而给人以历史观感。而且在保护历史文化中,对于历史城市中建筑与空间构成的规律和比例,如街坊、街道的空间尺度,广场的围合度、建筑高度,立面的比例及其几何关系都要做全面的思考,不能为了满足现代的大空间的需求而打破当地的格局,使之“面目全非”。并且在保护历史建筑和城市总体风貌时,必须保护已形成的城市轮廓,包括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相结合形成的城市全景轮廓(例如屋顶形式等)。3 个案分析以三河为例以本次笔者所做的三河上城河地段城市设计为例,三河作为历史文化名镇,现存有“八古”景观,即古城墙、古河、古桥、古街、古茶楼、古民居、古庙台、古

12、战场,在做本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历史文化的保护,其主要以晚清时期的特色为主,古徽派建筑保存比较完整。3.1 三河的历史概况三河水域丰富,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镇内河水环绕,十里古街,镇外河网纵横,圩堤交错,具有“外环两岸”、“中峙三洲”的独特地貌,是有着275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史称“鹊渚”,历史上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皖中重镇”之称。据春秋左传记载,公元前537年,吴楚之争在此演绎了“鹊岸之战”;1858年,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在此大败湘军,创下了载入史册的“三河大捷”。三河又是商贾云集之地,是巢湖西岸和大别山东麓的重要商品集散中心,也是周边区域经济、文化、信

13、息交汇的中心,素有“小南京”、“小上海”和“皖中商品走廊”之美誉。悠久的历史渊源,厚重的文化底蕴,给三河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尤以古城墙、古河、古桥、古街、古茶楼、古民居、古庙台、古战场等“八古”景观而著称于世,是皖中地区反映晚清时期历史风貌,保存古徽派建筑特色最完整的水乡古镇。3.2 三河的历史文化空间三河是历史文化名镇,其独具的晚清特色以及皖中水乡的徽派建筑风貌,保存较好的“八古”景观,是挖掘其历史文化特色的依据。从城市设计的视角下,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古街以及传统的建筑格局和特色风貌是追寻其历史文化遗存空间的源头,保护协调处理历史遗存与现代发展的关系,做到“整旧如旧”,在现代生活的冲

14、击下,是否商业化与科技信息化给历史古镇及自然环境带来冲击与挑战?如何协调当地历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重要性?这些问题需要城市设计者从更高的层面来把握,从而体现历史文化保护的真实性,实现古镇历史文化的传承。3.3 三河历史文化保护下的城市设计三河,作为皖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水乡古镇,我们在做其城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历史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包括以物质的或者非物质形态存在的历史遗留文化。在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商业街古西街,建筑风貌基本保持着原来的特色,以一进或者两进的传统特色徽派建筑为主,前店后宅的建筑职能空间,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商业街的建筑组合方式。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粉墙黛瓦,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在做城

15、市设计时应该保持原来的特色为主,对于局部需要改建修缮的部分,应当做到以恢复历史原貌为基准,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从而让其“益寿延年”,而不是运用现代的手法,让其“返老还童”,以致丧失“历史文化真实性的感知”。我认为:遗留下来的古建,在其维护和修缮上是需谨慎对待的,这样的建筑是一种艺术的体现,是现代科技无法取代的。只有充分发掘真实的历史文化内涵,才能突出历史文化信息的可读性。而在中街,这些保护的落实相对就薄弱了一些,有些被现代商业建筑取代的传统建筑,已经丧失了原味,这不但破坏了原有的城市历史文化特色风貌,使得历史观感的消融,而且使得城市的空间上的文化意识感知也相应遭到冲淡,甚至消失。在历史文化保

16、护设计上,应该突出强调其历史文化空间的真实性,不得破坏原有的尺度,建筑体量,色调,比例关系等重要的空间要素,以不破坏老街的历史遗存空间为准绳,在修缮的材料,手法上,要保持与原来的一致性。对于临街的界面处理,要保持原有的错落曲折的传统商业街的格局,对于街面的处理,也要保持原有的色调、材质。街道的更新,应该保持原有的青石板的色彩,以灰调为主。对于具有历史真实价值的建筑或其他要素,不得随意改建,做到历史文化空间上的传承。对于本次设计的地块,虽然由小南河把其与东岸的古街区分开,但是,在历史文化空间的联系上,其实是一致的。建筑界面的处理,建筑的布局以及色彩、体量上的限制,要保持传统界面的统一,结合历史文

17、化古镇的基调,在历史文化空间上,对于新建的项目做到体现历史原真性,恢复历史原貌为基准,继承发展历史文化信息,打造徽韵气息的皖中水乡氛围。4 历史文化保护的一些可行性原则鉴于历史文化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阮仪三教授认为关于历史文化的保护有以下几个原则【3】:(1)、原真性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原先的本来的真实的历史原物,要保护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整治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维修是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修补要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原样以求达到原汁原味,还其历史本来面目。(2)、整体性 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是连同其环境一同存在的,保护不仅保护其本身,还要保

18、护其周围的环境,特别对于城市、街区、地段、景区、景点,要保护其整体的环境。这样才能体现出历史的风貌,整体性还包含其文化内涵,形成的要素,如街区就应包括居民的生活活动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环境物件。(3)、可读性 是历史遗物就会留下历史的印痕,我们可以直接读取它的“历史年轮”,可读性就是历史遗存上应该读得出它的历史,就是要承认不同时期留下的痕迹,不要按现代化的想法去抹杀它,大片拆迁和大片重建就是不符合可读性的原则。 (4)、可持续性 保护历史遗存是长期的事业,不是今天保了明天不保,一旦认识到,被确定了就应该一直保下去,没有时间限制。有的一时做不好,就慢慢做,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这一代不行下一代再做,你要

19、一朝一夕恢复几百年的原貌必然是做表面文章,要加强教育使保护事业持之以恒。结语城镇历史文化的保护是系统而又复杂的,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等各方面的因素,本文所涉及到的是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中冰山一角,但是也是历史文化保护中重要的方面,怎样利用现代的技术传承历史文化将是城市设计新的永恒的课题,由于笔者学识浅薄,只能简要谈谈自己一些简单而又粗略的认识,所以在文中的分析讨论不可能尽善尽美。望老师指导改正。总之本文是我在学习城市设计课程中结合本次三河课题任务,实际设计中的一些思考。参考文献(References):1、王建国 . 城市设计 .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董鉴泓 . 中国城市建设史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吴强 . 文化遗产历史空间保护与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200(7).4、张凡 . 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对策 .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城市设计论文 班级:06城建城规(1)班姓名:孙伟学号:06290030119指导教师:吴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