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下初中科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网络环境下初中科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网络环境下初中科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研究摘 要从科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出发,本文力图把探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起来,从而把网络应用于学生探究,研究的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并对如何开展的基于网络应用的探究性学习,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研究方向做一个简要的分析与思考。关键词: 网络 探究 学习模式 一、研究的背景目前,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国内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大举措,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更是教育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教育各界都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教学整合,而探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尤其是与互连网技术的整合,是否成为一个最佳结合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关注。如何在新课标精神的指
2、导下,充分运用网上资源,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是当前我们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必将带动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三种方式的变革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探索规律。另外,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应用信息、创新信息,也是需要探究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要解决上述问题的需要我们对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进行必要的研究。二、概念界定网络,在这里特指互连网。所谓基于网络应用,就是通过建立一个主题学习网站,构建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学习情境,学生与教师在平台上实现基于丰富资源的交互式学习;也包括仅
3、仅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与搜集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这里是与初中的研究性学习相对应。其基本学习方式是一致的,但从学习研究的程度要求上,要低于初中的要求。对于探究性学习的含义,一般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三、主要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基源于瑞士认知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学说。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探究性学习,通常表现为: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基于丰富资源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基于项目(任务)的学习;基于互动合作的学习。也就是说,每个学习者都不应
4、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身实际、基于自己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主动进行建构并赋予经验和意义,进行探究式学习,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探究性。“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对“问题”的探究。一方面探究性学习在“知识建构理论”的指导下,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解决,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思路。另一方面,探究性学习不仅关注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更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从研究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性,人的感情、动机、志向、态度、价值观等。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自我实现。强调学习过程中个体自我实现的心理历程,注重情感交往,重视
5、人的潜能开发和人的充分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把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联系起来。倡导探究式学习,能基本上实现人本主义所主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和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顿悟、自我实现、自我评价的目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允许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基础、人格自尊和发展可能。3、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构建的任务的驱动下展开
6、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问题探究的能力。四、研究内容:“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是在师生通过网络共同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解决问题核心的参与认知过程,使学生围绕问题,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运用网络技术主动获取、分析、加工相关的信息资料,分析思考,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思考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深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基本模式:“自主探究”学习是一种以解决构建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学习任务,然后
7、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一般的学习过程大体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构建情境,提出问题在该阶段,由教师创设通过网络构建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问题情境,引发矛盾冲突,产生问题意识,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主题。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的基本环节是问题情境的构建。问题情景是问题解决学习的前提,一个好的问题情景,往往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则给我们拓展了问题情景创设的空间。第二阶段: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比如互联网络,比较、分析
8、所收集的资料,选择、组合并排列相关资料信息,确定出验证课题所需要的信息呈现方式,如文字、图片、动画或声音、视频等形式,最后拟订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第三阶段:解决问题,交流成果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究任务的解决的方案,得出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各种形式展示与交流探究成果,比如做成主页的形式在网上发表,或者做成PPT文稿等。经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后,形成最终的学习体会或研究成果。该过程中,研究气氛应该是合作的、认真的。学生要能够大胆假设、积极参与、敢于发言。此外,在研究过程中,还要形成严格而轻松的科学作风。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任务是组织、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并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第四阶
9、段:新问题的提出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发散信息源,产生新问题,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升华。2、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途径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后,如何实施“自主探究”的学习就成为本模式的重要一环。这个环节包括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和教师点拨等几个方面,是一个求异和求同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寻求合作,解决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探究学习活动方式的意义在于学生的探究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说,解决问题的过程比问题本身更加重要。(1)教师可以通过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将各种有效信息整合,并提供导航系统和评价系统,以确保学生直接与被传递的新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进行学
10、习,取得经验。(2)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围绕学习任务,在网上收集、处理有关信息,并在探索中训练概括新知识的能力,提出解释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也是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完成提出的问题。同一问题可能学生有不同的探究方式,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要努力促进、多方发现、及时鼓励那些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探究方式,并要向全体学生展示。3、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的作用(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鼓励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
11、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探究的问题。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2)教师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思考,并提供必要帮助教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是以指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的。具体的学习任务的解决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从旁指导,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迁移。(3)教师评价手段的变化为了保证问题解决的顺利进行,要及时对学生给予评价。值得注意的是,解决问题的结论只是一个目标,但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更为重要,要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等因此,评价的着眼点不是看问题的最终结
12、论,而是看问题解决所采取的方式。评价的重点放在自主学习能力,同学间的相互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上面。针对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相应的网络评价系统和制定其他相关评价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我调控,自我发展。在知识激增的信息时代,学会对信息进行筛选、编码、存储、使用及对这一过程进行价值评价,学会对学习和研究过程进行自我管理,是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五、一些体会从学习的目标来看,能够把网络信息素养、探究学习和学科领域的有关目标统合起来进行思考。从学习的课程形态来看,有些是原来学生的兴趣活动发展而来。从信息资源的
13、获取、组织与利用方面来看,教师根据探究学习的主题为学生做一定的信息代理工作,制作一些导航页。一些学校也利用学科或教师制作的个人学习网站开展学习活动;从交互式的学习讨论方面来看,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尤其需要相互交流,根据我搜集现有的一些学校使用手段来看,一般采用BBS的方式,由于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因此,聊天室的应用还非常有限。从学生探究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方面来看,网络为各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由于学生的信息搜集、判断和处理的能力还比较有限,需要教师为所研究的主题做一定的信息代理工作。但是,信息代理的程度如何把握,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另外,让每一位教师都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做信息编辑,从实践的学校看,工作量是巨大的,集体备课或其他共享的方式,可能是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案。充分对话与交流是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又一基本特性,但由于学生的打字速度慢,因此效果不是很理想。参考文献1、戴维、拉齐尔等著,智慧的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2、王坦、高艳,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口。教育探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