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九级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同步练习试题 汇编.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683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级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同步练习试题 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级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同步练习试题 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级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同步练习试题 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级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同步练习试题 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级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同步练习试题 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级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同步练习试题 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中语文九级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同步练习试题 汇编.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飞红滴翠记黄山一、给加点的字注音:地壳()稠密()虬枝()鳌鱼()二、根据拼音写汉字:高qiaoxi_牛jiao洁温xin_三、找出下列四字短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匆匆飞红滴翠悬涯峭壁登峰造急连绵不断五光十色错别字订正四、选词填空:黄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观海”,是一只石猴蹲在狮子峰顶,也真它有这么好的耐心,千万年来一动不动地着眼前的烟云。遇到晴朗的日子,虽然没有云海茫茫,却是别有一番。A、幸亏观望飘走景象B、难为观望飘逝景观C、幸亏观看飘荡景观D、难为观赏飘忽景色五、下面句子有一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升学考试即将来临,同学们都投入到全身心地复习迎考中。答:。六、下列

2、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手里抓着摇晃的铁索,几乎垂直向上攀登,这时,如果回首身后,两侧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万丈深渊,不能不叫人心惊胆战。在快要到达山顶的地方,石阶更窄,只能容一人通过。人们在攀登时,互相扶持,互相照应,互相鼓励,虽然并不相识,但因目标一致,倒像是一个登山的集体。如今,从下到上,都有了登山的石阶,还安上了护栏,系上了铁链。然而,这小路仍是太陡太险了。如果从远处遥望,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鱼贯而上,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A、B、C、D、七、阅读理解。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

3、归来不看岳。”黄山是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全山面积大约1200平方公里。号称方圆500里的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从高空俯视,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可谁能想到,眼前这座黄山,竟是亿万年前地壳中的帆布背包凝固后形成的花岗石群;这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群峰,竟是日晒雨淋、水流侵蚀这些大自然的能工巧匠“雕刻”“装饰”的结果!地质学家告诉我们,两亿多年前,黄山这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过了一亿多年,海水退去,留下了一片丘陵。以后在猛烈的地壳运动中,地层断裂,岩浆活动,形成了黄山的基础。到了距今7000万年到

4、6500万年前,地质学上称为新生代第三纪的地质时期,我国大陆上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黄山大约是这个时期形成的。在距今二三百万年时,地球进入了第四纪冰川时代。由于长期受寒冷气候影响,黄山山体受到了较大侵蚀,地形变化很大,形成种种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真是峰峰有奇观,处处是仙境。游人们来到黄山,自然要浮想联翩,寻根问底,神游天外了。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中的“五岳”指、。徐霞客是(朝代)地理学家、旅行家。2、“瑰宝”的意思是。3、第段从地质上介绍了黄山的形成,黄山是如何形成的?大约形成于什么时期?答:。4、本文写作角度变化很多,有悬想历史的,有从空中俯视山景的,有让你身

5、临山中边攀登,边观赏的,也有如听导游解说的,请说说第段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写出了黄山什么样的景色?试用文中的句子回答。答:。5、请写出一句含“山”字的名句。答:。第三课一、二、跷犀皎馨三、错别字竞匆涯急订正竟葱崖极四、B五、“投入到”调到“全身心地”后 或:把“ 全身心地”删掉 六、C七、1、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明代2、特别珍贵的东西3、黄山是亿万年前地壳中的岩浆凝固后形成的花岗石群。黄山大约形成于距今7000万年到6500万年前,地质学上称为新生代第三纪的地质时期。4、“从空中俯视。”“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5、会当凌绝顶,一

6、览众山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飞红滴翠记黄山同步练习1基础巩固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均有一个是错误的,请划出并在后面括号里订正。 A.地壳(qio) 澎湃(bi) 挺拔(tng) 崛起(ju) ( ) B.稠密(chu) 虬(qi)枝 翘首(qio) 旭日(x) ( ) C.瑰宝(gu) 沟壑(h) 犀牛(x) 巍峨() ( ) D.千仞(rn) 云霄(xio) 妖娆(ro) 温馨(xng) ( ) 2、给下列短语补充完整 万丈深 含 欲放 悬崖 壁 千 百态 浮想联 高 入云 3、划出下面句子中用错的字词,并在后面横线上改正。 沿“百步云梯”而下,侥首昂视“鳌鱼峰

7、”,上有一巧石,如同一只“螺蛳”。 光是听它们的名字,就足以使你产生一种熬游天宫的幻觉了。 然而,黄山的这一切,只有在华光照耀的时候,才显得格外骄娆。 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在横线上只写序号) 这是一座高耸入云、盘空千仞的险峰。巍峨黄山,群峰挺拔。由于它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在群峰的环抱中好像是天国的都会,所以取名“天都峰”。它以高和险,让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长叹。其中天都峰海拔1810米。 5、下列各句是分别从哪方面来描写的?选出正确的一项( ) 它(天都峰)以高和险,让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长叹。 黄山松针叶短粗稠密,顶平如削,干曲枝虬,苍翠奇特。 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变

8、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 无论何种姿态,都显示出顽强的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长年的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穹。 A神态 形态 色彩 观感 B观感 形态 色彩 神态 C形态 观感 神态 色彩 D色彩 神态 形态 观感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明显提高。 B、不管天晴下雨,还是刮风飘雪,他却能按时到校。 C、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D、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7、文中引用徐霞客赞美黄山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 。”其中“五岳”是指东岳 ,南岳 ,西岳 ,北岳 ,中岳

9、 。 8、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按下面的要求,各写一句我国古代诗文名句。 吟咏山水的: 。 咏叹花鸟的: 。 二、阅读理解 当那遥远的天际,微明的东方出现鱼肚白色时,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而当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时,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欢呼。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因为大家都不愿破坏这黎明前的肃穆。也许是由于大地尘埃和光线折射的物理因素吧,冲破北海云雾,喷薄而出的太阳是暗红色的。但是,在一刹那间,太阳好像经过了一次净化,变成了纯净的橘黄色。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蔚蓝色的天空,剪影般的群峰山松,五彩缤纷的云海霞光,在高空气流的影响下变幻无常,使人

10、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琼阁。这景致真是难以用笔墨形容。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感情,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不论是初生的红日还是即将消失的落日,都是红彤彤的巨大的火轮,披着五光十色,一瞬万变的彩霞,给天下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抚爱。即使落日给我们留下夜晚的黑暗,那也没什么可怕,那闪光的星星,仿佛是太阳在黑暗中留下的火种。它守卫在天幕上,也守卫在人们的心灵中,为迎接明天更美丽的日出,给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大概就是由于这些原因,人们在日出和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赞美火和光明中诞生的一切吧。 9、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10、“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

11、”写出了人们 的心情。 11、“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请你分析“兴奋”和“节制”的原因。 12、文段在描写日出时把天与人交织在一起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3、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你的理解,说说看到黄山日出的人为什么“会在心灵深处铭刻下这无法忘却的时刻”? 14、用一段文字描写你所见到的出时或日落,50字左右。 综合拓展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练习。 西山是我神往已久的胜地。郭沫若曾赞美西山是仰卧在滇池边的睡美人,青丝散垂在万顷碧浪之中。山上终年郁郁葱葱,华亭寺、古华寺、三清阁等名古刹古寺掩映在茂林修竹深处。登上悬崖峭壁上的龙门,远眺浩渺空阔的滇池,水天一色风光绝佳。但最使我关注的还是

12、西山深处安息着人民音乐家聂耳。 盛夏,山区的气候像孩儿脸,说变就变。在昆明上车时天气晴朗,车到西山脚下却下起倾盆大雨。上山之初,我披上雨衣顶风冒雨上山了。雨中的西山显得更加幽静。爬了1小时,便来到聂耳墓地了。前来瞻仰聂耳墓的游人很多。穿国林阴小道一走进聂耳纪念馆,耳旁就仿佛响起雄壮的国歌旋律。聂耳,原名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云南玉溪人,1912年生于昆明,自幼爱好音乐,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1938年其骨灰被安葬于西山碧鸡山麓,1980年5月15日迁葬于此。 步出纪念馆,天放晴了,雨后山林葱翠欲滴。我沿着弯弯曲曲的林阴

13、小道来到墓地前,眼前一亮,苍松翠柏环绕中,一座洁白的大理石聂耳塑像矗立在鲜花芳草从中。中午的阳光泻进寂静的山林中,塑像显得更加生动传神,身披大衣的聂耳正低着头沉思,像在构思创作新的乐曲,也许是在担忧祖国的命运。我环视一周,选择了右前方位置,凝视了许久,脑海里涌现出电影聂耳中赵丹扮演的聂耳在油灯下激情奋笔创作义勇军进行曲;银幕上蒙太奇手法展现了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中华儿女抗日救国与日寇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至今思来,电影聂耳的艺术魅力仍使我热血沸腾,我稳稳地举起照相机,全景构图摄下这难忘的一刻。 摄完我又往墓碑走去,墓碑前24级台阶象征着聂耳24岁的年轻生命,黑色的大理石

14、碑上刻着郭沫若手书的“人民音乐家之墓”。墓碑前一群青少年正在宣誓,庄严的国歌的旋律永远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 1、作者为什么说:“西山是我神往已久的胜地”? 2、细细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西山美景的? 3、文中画线的句子中“关注”一词与开篇哪一个词相呼应?请在文中划出。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当你唱“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对其旋律感受如何?试作评说。(可从艺术魅力和创作背景及历史价值的角度去谈。) 最新考题展示(随州市2005) 神秘的海啸科科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

15、等国共15万人死亡。究竟什么是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增加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

16、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

17、云水怒”的惊人奇观。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到达前,会发出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的频率很低的吼声。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危害。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船只、废料、杂物等,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为减少海啸造成的灾难,科学家们正在加紧对海啸的监测、预报及救助、防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造福于人类。1从内容上看,本文对说明对象海啸是从其 及减灾研究等四个方面加以介绍的。(3分)2引发海啸的原因是: 。(2分)3假如你是海岸边的一名游客,读了本文后你可以根据什么样

18、的现象判断海啸可能即将发生,作出迅速逃离海岸的决定。(3分) 4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2分) 答案 【基础巩固】 一、1、A.澎湃(pi) B. 翘首(qio) C. 瑰宝(gu) D. 温馨(xn) 2、渊 苞 峭 姿 翩 耸 3、“侥”改为“翘” “熬”改为“遨” “骄”改为“娇” 4、 5、B(既有观察,又有感受;写了黄山松的形与态;重在写色;重在写神) 6、D 7、黄山归来不看岳 泰山 衡山 华山 恒山 嵩山 8、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9、黄山日出无比瑰丽、

19、壮观、辉煌的景象。 10、等待日出的激动、兴奋 11、“兴奋”是因为“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节制”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破坏这黎明前的光辉”。 12、“天”与“人”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天色变化引发人们的神情、心情的变化,从人的神情、心情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天际的变化。13、人们在日出与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赞美火和光照中诞生的一切。14、略 【综合拓展】 1、风景秀美,多名刹古寺,有聂耳墓、塑像和纪念馆。 2、从引用、直接描写和登高远瞻等角度描绘。 3、神往已久 4、想象、联想 5、略 【最新考题展示】 1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巨大危害(符合文意即可)2、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以及

20、天体撞击等。(包括“海底”及“地震”等三项共四个答题要点) 3如果看到海岸出现异常的涨潮或退潮现象,并听到与通常波涛声不同的频率很低的吼声,就应该迅速逃离海岸。异常的涨、退潮及频率很低的波涛吼声为三个答题要点) 4示例:“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句话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它使读者对“海啸”有一个比较明确、完整的认识。(,如果把示例中的例子作为“下定义”的方法来认识,亦不扣分) 飞红滴翠记黄山学习要点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22分)1加红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A地壳(k) 澎湃(pi) 万壑藏云(h) B阴晦(hu)温馨(xn) 犀牛望月(x) C山峦(lun) 娇娆

21、(no) 浮想联翩(pin) D崛起(q) 苍穹(qing) 仙山琼阁(qing)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千峰竞秀(争、比) 万壑藏云(山谷) 望而生畏(惧怕)B曲干枝虬(弯曲) 鱼贯而上(连贯) 浮想联翩(鸟飞的样子)C心往神驰(向往) 心惊胆战(害怕) 若即若离(好像)D登峰造极(极点) 昂首苍穹(天空) 澜翻絮涌(波浪)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4分)A号称方圆500里的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 ( )B如果说泰山的日出是庄严神圣的话,那么黄山的日出则是无比的瑰丽、壮观、辉煌。( )C它们的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

22、)D它守卫在天幕上,也守卫在人们的心目中,为迎接明天更美丽的日出,给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 (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4分)A黄山是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 ( )B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 )C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感情,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 )D大概就是由于这些原因,人们在日出和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赞美火和光明中诞生的一切吧。 ( )5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张为人诚实,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得

23、同事们的好评。B小王整日忙个不停,连吃饭的时间也要处理工作上的事情,真是日理万机啊!C听证会上,面对专家们略带挑剔的提问,刘工程师胸有成竹,对答如流。D庆祝“五一”节的联欢会场,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色。6仿照例句,写两个具有因果关系的句子。(3分)天空收容每一朵云彩,不论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大海收容每一粒水滴,不论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二、阅读理解(18分)当那遥远的天际,微明的东方出现鱼肚白时,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而当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时,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欢呼。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因为大家都不愿破坏这黎明前的肃穆。也许是由于大地尘埃和

24、光线折射的物理因素吧,冲破北海云雾,喷薄而出的太阳是暗红色。但是,在一刹那间,太阳好像经过了一次净化,变成了纯净的橘黄色。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蔚蓝色的天空,剪影般的群峰山松,五彩缤纷的云海霞光,在高空气流的影响下变幻无穷,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琼阁。这景致真是难以用笔墨形容。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感情,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不论是初生的红日还是即将消失的落日,都是红彤彤的巨大火轮,披着五光十色,一瞬万变的彩霞,给天下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抚爱。即使落日给我们留下夜晚的黑暗,那也没有什么可怕,那闪光的星星,仿佛是太阳在黑暗中留下的火种。它守卫在天幕上,

25、也守卫在人们的心目中,为迎接明天更美丽的日出,给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大概就是由于这些原因,人们在日出和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赞美火和光明中诞生的一切吧。7黄山日出时,人们的心情、神态怎样?(3分)8作者对日出的描写,写了其颜色变化的哪几个过程?有什么作用?(3分) 9日出初照黄山时的景致怎样?写日出为什么要写黄山的景致?(3分) 10最后一大段抒情长白有何作用?这与一般的游记散文的写法有什么不同?(3分) 11请你想像一下,在解说抒情长白时的电视画面,用自己的话语把你想像的画面描述出来。(6分)参考答案1B2C(“战”的意思是“发抖”)3比喻 对比 排比 拟人

26、4说明 描写 抒情 抒情和议论5C6略7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气氛肃穆。8对于日出的描写,是以色示形:暗红色橘黄色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从太阳颜色的变化中表现出它的位置的变化,突出黄山日出的瑰丽神奇。9剪影般的群峰山松,五彩缤纷的云海霞光,在高空气流的影响下变幻无穷;从侧面烘托黄山日出瑰丽、壮观。10是作者对太阳的礼赞,深究了人们对日出如此感兴趣的深层原因。这一段抒情长白,着眼于阐述不易为观众领略或觉察的地方,解说者直接倾吐,甚至有点煽情的味道;而游记散文着眼于表现外在事物和抒发自我感情。11、略。二、课文学习1、本文的材料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哪几条

27、线索?明确:共有三条线索:其一是时间线,从古到今,开头徐霞客的话谈到黄山地质形成史,再到黄山地貌;其二是空间线,从上山到出山,历群峰,或观黄山各种景物,或体验黄山生活;其三是逻辑分类线,如体现黄山特点和景物: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和温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对独立。这些线索并非贯穿全篇,如黄山的历史状况只是开头提一下,接下去就讲黄山现貌,而不是去讲黄山的开发史;再如空间线,也是若隐若现,并不是游人行经路线的再现。正是由于作者的精心组合,虽然所写的内容相当复杂,但是把握起来并不困难。2、文章从地质史上黄山的形成,写到黄山诸景: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和温泉,着力赞颂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伟

28、大创造力和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作者是怎样将两者结合起来,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的?明确:课文抓住了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来写,在概括描述黄山总貌的同时,用设疑的方式引出它的地质生成史,让人们对黄山有一个纵向的、总的了解;然后再介绍各种景观和特色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和温泉,来了个纵向展开。在写各个景观时,注意穿插照应,把人们的活动也写进去了(有时还写人的心理感受,如日出部分)。在这些记叙的基础上,适当地运用议论来点化,说明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只是构建出黄山的原始情貌,黄山的美,还有待于人们去装点,有待于人们用美的心灵去发现。3、作者如何介绍黄山形成的经过和原因?明确:作者有条不紊地介绍了黄

29、山形成的历史进程:汪洋大海(两亿多年前)丘陵(过了一亿多年)地壳运动,形成基础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黄山形成(距今7000万到6500万前)冰川侵蚀,形成奇特的造型(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分阶段地介绍了黄山形成的经过和原因。4、作者侧重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观?各有什么特点?明确:介绍黄山奇峰,着重写天都峰,作者要我们设想置身于其中的自我心态,指出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天都峰高与险的特点;写黄山松,着重介绍“迎客松”,让我们了解其生存环境严峻,鉴赏它的身姿,领略出它命名的缘由;写黄山怪石,讲了人们为怪石命名的原则,较深入地探究了人们的审美心态,激发读者的想像;写黄山烟云,从两个方面表现:一是峰与云相依相

30、恋,二是云雾怎样装点黄山。对于日出的描写,是以色示形:暗红色橘黄色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从太阳颜色的变化中表现出它的位置的变化,最后以一大段抒情长白,是对太阳的礼赞。5、本文是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它与一般的游记散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明确:不同的地方有三:游记散文是反映作者的见闻和感受的,作者必然要在作品中出现,要在作品中指点评说。有些游记散文是以作者的游踪贯穿全文的,即所谓“移步换景”;旅游风光片是客观的记录、介绍自然风景、民俗风情,解说词的任务是阐述画面,作者是隐去的。游记散文是文学体裁,着眼于表现外在事物和抒发自我感情;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属于文艺性说明文,它的基本特点是说明性,就

31、是着眼使人有所“知”了解,即要有知识性、科学性;文艺手法是一种辅助性。游记散文可以对景物作全面的反映,也可以表现作者感兴趣或是所见到的那部分,旅游片的解说词则要求全面反映。中 考 解 析 1、(北京市西城区)给加红字选择义项都正确的是 聊叙 姑且,随便 依赖 聊天莫名惊诧 名字 说出 声誉 触目伤怀 心 思念 胸怀A聊 名 怀 B聊 名 怀 C聊 名 怀 D聊 名 怀【考点】:词语中重点语素的含义【分析】:答案为C项。聊叙是指随便谈谈。聊,故且、随便。莫名是指说不出来。名,说出。触目伤怀是指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2、(北京市西城区)用词造句不恰当的是A和睦:老师的脸上总

32、是带着慈祥和睦的笑容。B诧异:听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大家都很诧异。C蹒跚:望着蹒跚远去的父亲,我的泪涌了出来。D肆虐: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今春风沙肆虐,再次引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考点】:词语的正确使用【分析】:本题通过辨析造句正误的形式考查词语的含义及用法。其中用词造句不恰当的是A项。“和睦”的意思是指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比如:家庭和睦,和睦相处。在句中用来形容“笑容”是错误的。根据句意可以改为“慈祥和蔼的笑容”。3、(浙江省温州市)改革开放以来,报纸、杂志、电视及其他媒体上出现了大量新的词语,例如“希望工程”、“炒鱿鱼”、“电子邮件”等,请你再举两个例子,写在下面横线上。_ _【考点】:对

33、新词语的接受能力【分析】: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试题的一大趋势,所以同学们应关注社会,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有了生活积累,解答此类试题就会轻而易举。参考答案:克隆 纳米 网吧 下载 素质教育 课 外 拓 展 徐迟黄山记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取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它巧妙地搭配了其中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褐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三个主峰

34、,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拔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采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澎湃。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或露或巅,沉浮其中。然后,大自然又毫不悭吝地赐予几千种植物。它处处散下天女花和高山杜鹃。它还特意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种子,播在险要处。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景。云海上下,有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还有八潭,四瀑。一道温泉,能治百病。各种走兽之外,又有各种飞禽。神奇的音乐鸟能唱出八个乐音。希世的灵芝草,有珊瑚似

35、的肉芝。作为最高的奖励,它格外赏赐了只属于幸福的少数人的,极罕见的摄身光。这种光最神奇不过。这种彩色光晕如镜框,中间一明镜可显见人形。三个人并立峰上,各自从峰前摄身光中看见自己的面容身影。这样,大自然布置完毕,显然满意了,因此它在自己的这件艺术品上,最后三下两下,将那些可以让人从人间步入胜境去的通道全部切断,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它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它封了山。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及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2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 以课文为例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进行解说。2 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

36、自然的伟大创造。3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2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 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2 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难点1 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2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很多同学没见过黄山,一定想知道黄山是什么样子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黄山的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请同学把收集到的有关黄

37、山的诗句或传说在班上交流。二、课前热身1加红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地壳(k) 澎湃(pi) 万壑藏云(h) B阴晦(hu)温馨(xn) 犀牛望月(x) C山峦(lun) 娇娆(no) 浮想联翩(pin) D崛起(q) 苍穹(qing) 仙山琼阁(qing)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千峰竞秀(争、比) 万壑藏云(山谷) 望而生畏(惧怕)B曲干枝虬(弯曲) 鱼贯而上(连贯) 浮想联翩(鸟飞的样子)C心往神驰(向往) 心惊胆战(害怕) 若即若离(好像)D登峰造极(极点) 昂首苍穹(天空) 澜翻絮涌(波浪)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A号称方圆500里的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

38、宝。( )B如果说泰山的日出是庄严神圣的话,那么黄山的日出则是无比的瑰丽、壮观、辉煌。 ( )C它们的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 )D它守卫在天幕上,也守卫在人们的心目中,为迎接明天更美丽的日出,给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2、 指名朗读课文。四、设置问题,讨论探究1、本文的材料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哪几条线索?明确: 2、文章从地质史上黄山的形成,写到黄山诸景: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和温泉,着力赞颂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伟大创造力和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作者是怎样将两者结合起来,通过景物描

39、写来表现的?明确:3、作者如何介绍黄山形成的经过和原因?明确:。4、课文是电视解说词,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像电视镜头一样变化很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请在课文中找出角度转换的地方,并说说它们是怎样转换的。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明确:五、随堂演练阅读理解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是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全山面积大约1200平方公里。号称方圆500里的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从高空俯视,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可谁能想到,眼前这座黄山,竟是

40、亿万年前地壳中的帆布背包凝固后形成的花岗石群;这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群峰,竟是日晒雨淋、水流侵蚀这些大自然的能工巧匠“雕刻”“装饰”的结果!地质学家告诉我们,两亿多年前,黄山这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过了一亿多年,海水退去,留下了一片丘陵。以后在猛烈的地壳运动中,地层断裂,岩浆活动,形成了黄山的基础。到了距今7000万年到6500万年前,地质学上称为新生代第三纪的地质时期,我国大陆上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黄山大约是这个时期形成的。在距今二三百万年时,地球进入了第四纪冰川时代。由于长期受寒冷气候影响,黄山山体受到了较大侵蚀,地形变化很大,形成种种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真是峰峰有奇观,处处是

41、仙境。游人们来到黄山,自然要浮想联翩,寻根问底,神游天外了。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中的“五岳”指 、 、 、 、。徐霞客是 (朝代)地理学家、旅行家。2、“瑰宝”的意思是 。3、第段从地质上介绍了黄山的形成,黄山是如何形成的?大约形成于什么时期?答: 。4、本文写作角度变化很多,有悬想历史的,有从空中俯视山景的,有让你身临山中边攀登,边观赏的,也有如听导游解说的,请说说第段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写出了黄山什么样的景色?试用文中的句子回答。答: 。5、请写出一句含“山”字的名句。答: 。六、课堂小结1本文是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它与一般的游记散文比较起来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同学们能够

42、说出这些不同的地方吗?七、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2 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 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2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2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 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2 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难点1 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2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步骤一、复习巩固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均有一个是错误的,请划出并在后面括号里订正。 A.地壳(qio) 澎湃(bi) 挺拔(t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