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探索.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692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探索.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探索王根苗【摘要】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当前所有实施课程中的短腿,正确把握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的关系,对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至关重要。但近几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瓶颈”性的问题,特别是在活动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包办代替、轻过程、走形式等问题。本文结合目前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现状,总结了确定主题、活动实施、成果交流和总结评价等几方面进行有效指导的策略,使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真正有效,以充分发挥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关键词】初中 综合实践 教师 有效 指导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和亲身实践,在教师指导下,

2、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掌握基本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需要坚持学生的自主性,但指导教师的作用还是毋庸置疑、不容忽视的。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因此,正确把握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的关系,对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在确定主题中进行有效指导选择一个学生喜欢的,真正感兴趣的,适合学生操作的研究主题,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可以说,教师有效地指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活动情况。(一)确定所选主题的来源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丰

3、富广泛的课程资源为内容源泉,以“主题”为内容呈现形式,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帮助学生尽快地提炼出主题:一是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提炼主题;二是从本地区的特色产业中确立主题;三是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整合设计主题;四是从新颖的社会焦点问题中挖掘主题如笔者经常结合当地城乡种养殖大户比较多,种养殖结构也很丰富,效益可能起伏较大的实际情况,于是就确定了农村家庭养殖业情况的调查研究这个主题。由于探究的主题是学生熟知的、身边的甚至是学生家里的事,因而学生的兴趣很浓。(二)关注所选主题的趣味初中生求知欲旺盛,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当我们关注了学生的兴趣、经验,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尊重他们的自主权利,使其感到有兴

4、趣、民主和宽松,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我们学校地处市区的中心地带,购物商店繁多,校门口就有多家小购物店,每天上学、放学,小店里人挤人,肩碰肩。学生们都喜欢“跟风”,你买什么我也买什么,不管自己用不用得着,喜不喜欢。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了初中生零用钱使用的调查这一实践活动。由于关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研究起来劲头十足,效果也就更加明显。(三)考虑所选主题的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是不是都有研究的必要?哪些是适合我们初中生研究的,并且具有一定的价值。这些,作为指导老师,我们都必须要考虑到,如这些主题是否能根基于孩子已具有的知识及能力?是否能帮助孩子了解别人?是否能让孩

5、子了解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读、写、数、算的价值?就主题选择的价值问题,应体现以下几方面价值:一是活动的内容能及时反映学生现实生活中,在活动中学生能自主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主题比较有价值。如:生日怎么过等。二是活动形式丰富,以学生直接体验为主的主题有价值。有些主题对于学生来说空而大,如水污染,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往往以间接资料的寻求为主,但如果主题是节水行动,则可能引发学生直接的行为体验。三是活动结果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生活,引起学生生活方式的变革的主题比较有价值,如:关于近视问题的研究。这些主题活动的结果将直接带来学生生活方式中某些细节的变化。所以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活动的主题。(四)把握所选主题

6、的大小活动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客观条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实施的条件而定,其次要考虑我们教师自身的指导能力。主题一旦偏大,就会力不从心,无能力或条件研究,从而失去研究的兴趣。因此,在决定主题前要注意:一是选题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能力;二是要考虑主题实施的客观条件。如校内外可以提供的研究条件(资料、实验设备等)、学校规定的研究时间和可以承受的研究费用(交通、实验、复印、材料等);三是要考虑对学生的人身安全有没有影响等。对初中阶段来说选题宜小不宜大。但学生考虑范围较小,只局限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主题选择范围狭小,无多大研究价值,这就要教师好好引导。有些主题较大,有

7、一定的代表性,对学生也有教育意义,但就目前来看不具备研究条件,那我们不妨循序渐进把它分成两个或三个阶段进行研究。二、在活动实施中进行有效指导(一)活动方案的指导活动方案的制定,是教师指导下的活动成员共同商讨完成。在制定活动方案时,要注意几点:首先要向学生进行方法教学,如,撰写计划的基本格式要提供给学生,如活动时间的安排,组织形式,人员的分工合作、活动内容,活动总目标和分期目标等。制定活动整体方案时,要力求具体细致,便于在活动中有的放矢。其次,要组织学生讨论每个小组的计划是否确实可行。有时学生确定的活动方案只是为了达到活动目的,而缺乏对主、客观因素的充分估计与分析,这样制定出来的方案不具有可操作

8、性,无法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作为指导教师,要对活动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多各方面进行审视,并适时给与相应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是跨学科、网络式的,它要求指导教师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能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这样,在制定活动方案时,学生有可能会设计邀请一些与活动有关的其他学科教师、社会人士、学生家长等做活动的指导者来参与活动。那么,在这些人士在时间、精力上能否保证,对活动的指导能否落到实处,这都需要考虑。制定活动方案时,要考虑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二)资料收集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是关注过程的活动注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收集资料是学生进行主题研究的主要活动,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锻炼。学生

9、在资料获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帮助解决这些困难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通常情况下,教师、家长、图书室、阅览室、书店、因特网是最直接的信息源。这些人或者物所提供的信息量大,方便快捷,但仅靠这些信息来源是远远不够的。要广泛开辟信息渠道,与学生一起分析信息可能存在的处所,特别是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单位或个人要积极联络,多方咨询。必要时,带领学生亲自进行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而这些资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的寻找,自己的发现,他们会有切身的感悟。当然我们收集到的材料是既多又杂,有些对主题研究很有帮助,有些与主题毫不沾边,有些材料的研究价值还不是很明朗。这时就需要我们把零散的材料归类集中

10、,对材料进行分类、再处理。剔除无用的材料,使不明朗的材料明朗化。然后再进行分析、思考,用摘抄、剪贴、统计、综合归类的方式对材料进行精选或重新组合。在对材料的精选和重新组合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找资料的方法,如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结构顺序和大小顺序等。以各种各样的桥为例,学生收集到的桥种类繁多,如把这些都放一起就杂乱无章。教师在指导学生整理时,可提出按年代对各种各样的桥进行整理,这样可以知道不同时代桥的建造水平和建桥速度;也可提出按空间位置整理,如南方的桥、北方的桥。让学生感受到南北两地桥梁的建造风格。(三)小组合作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活动,而就一个具体的活动,又往往是

11、由搜集信息、资料查询、调查采访、资料汇总整理、成果汇报等一系列过程来完成的,怎样在一定的条件下,顺利地开展活动,这就取决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明确并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分工与责任。如在开展五彩的春天这一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之初,笔者指导学生明确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于是组长根据组员的性格和特长分为了版面设计员、抄写员、拍摄员、资料搜集员、资料整理员。把一个家中有数码相机且爱好拍照的组员定为拍摄员;把一性格内向但做事仔细的女同学定为资料整理员;把一有美术特长生定为版面设计及美化员;把一书写端正的同学定为抄写员;同时全组成员以小报的形式共同进行汇报。这样的分工当然还显稚嫩,但由于是学生自己的想法,他

12、们组的活动也就有足够的可能开展顺利。但是初中生办事持久性不够,因此要做好激发他们的热情。三、在成果交流中进行有效指导(一)指导学生养成理性反思习惯 及时反思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教师可运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反思,比如问卷调查、阶段性总结、交流活动、讨论等,通过反思总结经验,归纳方法,吸取教训。(二)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活动结果1适当的目标定位,有效的过程指导,带领学生走出失败的阴影。2关注无形的结果,实施发展评价,将失败转化为一种积极的体验。3冷静分析问题,积极寻求对策,把握失败中生成的机遇与价值。(三)指导学生选择结果表达方式活动结果的有效表达是体现活动效率与价值的关键,如何选择适当的表达来展现活动

13、的结果,还有赖于教师细致的指导。活动结果的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静态展示一篇小论文、一份调查报告、写体验日记等,动态展示主题演讲、比赛、辩论等,这样的成果展示应是动静结合的;还可以是对内展示(即面向参加活动的全体或部分人员)和对外展示(即面向家长、全校、社会)两种形式。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最为适用于教师和学生的结果表达方式是根据内容选择结果表达的形式。首先要了解学生进行了哪些活动,活动有些什么内容,在结果交流中需要达成什么目的,并据此来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结果表达方式。当然,表达方式应该是追求实效而不拘一格的(如下表)。活动类型主题基本形式注意事项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怎样节约用电研究报告

14、、实验演示、答辩1指导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习惯的方式来研究和展示;2要求展示的内容要真实、来自于自己的真实体验。3展示时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领悟。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漫话清明节实物模型、作品展示、过程演示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拯救小溪辩论会、调查表、调查结果分析、结论呈现四、在总结评价中进行有效指导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同时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指导学生总结评价中注重人文价值的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不仅仅在于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和“怎

15、么样”,而且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它“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学生的健全发展。” 总结评价过程中,学生要将通过各种渠道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和整理,提炼观点,形成研究报告或小论文,这些都是有形的成果。在结题的指导中,教师固然要就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以及报告或论文的撰写等方面,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但同时,活动过程中的很多无形成果却常常被忽略。所以,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评价指导中,不能把目光仅仅定位在那些有形成果之上,还要从无形的成果中发掘出其中的人文价值:比如,通过环境调查的实践,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正面临的严重的环境危机,而且还要使他们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

16、谐统一关系;通过回顾解决困难的过程和感受,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体验,而且要引导学生养成通力协作的精神,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培养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并鼓励其迎难而上的勇气;通过让学生总结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和走过的弯路,不仅要使学生吸取教训,而且要引导他们学会反思。【主要参考书目】1钟启泉,崔允郭,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姜平体验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刘道溶综合实践新课程课堂案例广州:广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洪振华东方快餐综合实践活动指南活动方案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发表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