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实验中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705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改实验中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课改实验中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改实验中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改实验中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改实验中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一)作者:裘红霞|cj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3在新课程实验中,合作学习被倡导为一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现实途径,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英语学科也同样,教育部2001年秋季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情感态度的过程”,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的积极意义已为大家所共识。但是,在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实施的具体策略以及效果上,由

2、于主体意识和客观条件的不同,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性。目前,我区作为41个国家级新课程实验区之一已率先进行了一年多的“新课改”实验。我在七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也进行了合作学习的对比班试验,一边摸索,一边教改,在这过程中,既有点滴的成功所带来的欢乐,也有曲折的弯路所形成的迷惘。但我觉得,只有深入其中,勇于实践,才能更多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体味到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对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冲击。一年来的实践,我觉得就目前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影响合作学习实施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实施者的主观因素。首先表现在教师对合作学习认识上的肤浅。并不是把学生简单地分组后,在课堂

3、上讨论几个问题就是合作学习。其次是学生及教师还缺乏普遍的交际能力训练,如何合作、善于合作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水平,需要长时间、针对性的训练才能达到。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师生往往一时很难适应这种变化。二是客观因素。合作学习是从国外引入的,客观条件上同我们有差异。同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实施合作学习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学生学习分量重;教室空间场地小;班级人数偏多。这就使得我们如果一味地照搬国外的经验往往很难达到预定的效果。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如何克服这些问题?我在教改实验中,不断摸索,及时调整。我通过网上、报刊杂志搜集了几十万字的资料,加强对理论学习和研究,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以求深切领会合作学习的

4、精髓。同时根据现有条件对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了改革。这样,经过近一年的对比班实验,我觉得合作学习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以下是200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评价(七年级)的成绩:时间班 级学生人数试卷来源平均分标准差差异显示性检验第二学期期末实验班702班46区教研室73.817.45Z=2.65 0.01对照班701班46区教研室62.921.8经Z检验,Z值为2.65,大于十分显著水平临界Z值(2.58),因此,属于差异十分显著。需要指出的是,实验班和对照班为本校录取新生时的八个学业程度相同的班中的两个,我担任这两个班的英语教学,教学时间等同,教学要求也一致。不同的是,实验班进行了分组和开展小组学习

5、,对照班采用常规教法。此外,我担任实验班的班主任,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学习、合作技能的形成,主要体现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变化上,这种变化也不是短时间内一、两次统考成绩所能涵盖的。因此,本文无意探讨合作学习教学实验中对实验变量的控制及其验证其能产生多大的实验效果,本文的着眼点在于探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及其本土化的改造,下面将逐一论述。一、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家庭经济、社会

6、背景和性格、脾气等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教师要注意的是,学习小组不能让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的意愿只能作为参考。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就像到了社会上,我们不能选择单位里的同事,难以选择与谁做邻居一样。我们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是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愿意接近他们,争取共同进步。如果组内同学不能齐心协力,实际上就已经输掉了第一

7、步。要告戒组内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是必须值得考虑的。小组人数过少会使得小组的个数增加,会给学习过程的组织和小组竞赛的成绩统计带来麻烦,教师也难以调控。小组人数过多,一方面会使个体的作用难以发挥,另一方面座位的编排也会成为问题。因此,我将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定为6人。46个学生共分成8组(其中1个组为4人)。这8个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取一个名字,如sun组、moon组、star组等,每个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轮流担任。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室留给我们重新编排的空间已经很少,试图采用圆桌型和马蹄形都不现实,所以我采用将学生的座位按异质小组适当调动后,然后按座次就近组合,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便,且相对固定。也有人认为,合作学习实施5-6周后,为保证各小组力量的均衡,应重新进行分组,但我觉得这也是有利有弊的,而且操作太烦琐,也不利于建立起集体的归属感。所以小组一旦确立以后,一般以一个学期为宜。(未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