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0.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727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40.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440.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440.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440.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440.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40.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40.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l 国家“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课题负责人:杨学才,执笔:杨学才,课题组成员:许欣欣、蒋荣清、黄瑶、李柏青、冯海容、杨生金。一、问题的提出思考之一:对教学模式的认识英国传播学家麦奎尔认为:“模式表明任何结构或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关系。”美国比较政治学家比尔和哈德格雷夫认为:“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模式有三个显著的要点:一是模式是现实的再现,即模式是现实的抽象概括,来源于现实,但终归于指导现实的改变;二是模式是理论性的形式,是一种理论,而非工艺性方法、方案或计划;三是模式是简化的形式,是经理性高度抽象概括后,以简约明了的方式

2、表达出来的。教学模式(Model of Teaching)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il)提出的。他们于1972年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该书还系统地介绍了22 种流行的教学模式。国内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大致有四种看法:第一种,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定义;第二种,从教学结构的范畴定义;第三种,认为教学模式是“小型教学论”;第四种,从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角度出发。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及其教学策略体系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它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

3、及其相应的策略。换言之,教学模式是指对理想教学活动的理论构造,是描述教与学活动结构或过程中各要素间稳定关系的简约化形式。简言之,教学模式是一种反映或再现教学活动现实的理论性、简约性的形式。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会触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等根本性的问题,所以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比较深层次的改革,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则不一定会触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这类根本性的问题。思考之二:对数学教学的反思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还要多增加一个要素,这就是教学媒体。既然是一个教学系统,从系统论的观点考虑,

4、几个要素就不是简单地、孤立地拼凑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所谓教学模式正是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接受”模式,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不管是文科、理科,是数理化还是语文、历史、地理,只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中的四

5、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就必定具有这种稳定的结构形式。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它是解放初期从苏联传来的。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在高考指挥棒下仍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的种种做法,放大了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法的缺点。这种教学往往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数学教学基本上是还是纯演绎式的,偏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很难看到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也看不到真实可信的应用

6、;过分强调纯数学意义上的能力的倾向,忽视数学对发展人的一般能力、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应起的促进作用。把教学狭义地理解为“教就是讲,学就是听”,认为只要教师讲得好,学生就一定学得好。因此教师往往着力于精心地传授,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许多解题的“套路”,以使学生在应试中获得高分,对于如何引导学生自我探究,通过亲身的参与和内心的体验去发现和创造重视不够。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模仿、轻创新”的倾向,可以概括为四多四少:知识传授多,学生体验少;就题论题多,指导方法少;演绎推理多,分析探索少;教师讲得多,学生想的少。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并不在于主张发挥教师的

7、主导作用,而在于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任意夸大并绝对化。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更是如此。所以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决不应忽视这一方面而走到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完全让学生自由去探索,忽视教师(甚至也忽视教材)的作用。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统治课堂几十年,由教师主宰整个教学活动进程而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已成为传统教学的习惯与常规,因此,当前建构新型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

8、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如图)。这说明,随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中亟待解决的课题。这一课题的主题可以概述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然而,素质教育对教学模式有哪些要求?这将是我们以下要讨论的问题。二、素质教育对数学模式的要求1关于素

9、质教育(1)素质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根据时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运作精神,注重潜能开发和健全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上述的定义内涵可以概括地理解为:两种需要: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发展需要。三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两个注重:注重潜能开发、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一个运作精神:以实施和弘扬主体性教育为主。(2)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根据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总括起来,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如下一些重要表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包括两个要点:一是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

10、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二是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需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全面性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要点:一是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即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方面的素质应当全面发展,具体到教学活动而言,既要重“认知过程”的教育,又要重“情感过程”的熏陶和锻炼;二是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人生打基础或作准备的教育”,所以,受教育者素质培养的基础性和整体性必须受到特别重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主体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运作精神,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它包括的要点有三方面:一是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尊重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11、二是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人格的价值和独特的品质;三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发展性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潜能、创新、实践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二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学生的发展潜力、弹性和可塑性都很大,不要用偏狭僵硬的标准看待学生,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发展潜能,创造各种条件引发学生创造力和潜能的开发,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的领域最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才能。素质教育的开放性:开放性主要包括两方面要点:一是由于素质教育涉及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育内容

12、要宽,应有相应宽广的教育空间和多样化的教育渠道;二是要求教育突破校内、课堂内和书本内的局限,要求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要求建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使教育内容、教育空间、教育渠道具有开放性,以适应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3)素质教育观下教学模式的根本特征实施素质教育,实质上是创造和使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受教育者主动地将人类科学、文化、审美、劳动、道德等文明成果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获得充分发挥与提高。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教学如何适应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

13、需求,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最主要的改革课题。一种教学是否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关键要看它是否体现了素质教学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有:教学对象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分别就是: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还是少数学生。素质教育要求教育或教学一定要面对全体学生,要使全体学生,包括最差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素质教学不能有教学歧视的行为,应当以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教学目标发展整体素质。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应试教育只是注重升学考试相关的素质的发展,其他方面的素质只是“副产品”。素质教学要求重视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素质的发展,换言之,要求教学充分体现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教学

14、关系民主、合作、互助。在素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它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之间双方合作的活动,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同作用。这种活动的基础就是民主,即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不滥用教师权威。教学过程主动、生动、活泼。在素质教学中,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能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师不把学生看作是等待被灌装知识的“容器”,而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在这种教学中,教学的本质就是两个主体共同作用,教师是主导性的主体,学生是主动性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导”,学生的主要作用就是“动”,这一“

15、导”一“动”才能使教学过程主动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启发、内化、转化。在素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种种富含启发式思想的教学方法,使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内容,真正为学生所理解,内化成他们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产生融合和同化的效果这种知识是真正为学生所消化和掌握了的,因为这种知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主动转化:转化不仅仅是消化所学知识,而且还要将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并在对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中体现出来,或者表现为一种习惯性的行为反应。教学环境和谐、愉悦、共鸣。这种环境一方面是指教学中的物质环境,如对学校环境和课室环境的设计;

16、另一方面是指师生之间的人文环境,如相互交往的氛围。不论是对哪种环境的设计或构建,都应当是为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使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氛围中产生和谐、愉悦的感觉,并且产生共鸣。这种教学环境的影响很大,因为它是一种暗示,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着学生。(4)素质教育观下教学的原则根据目前的一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验,素质教学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教学要适应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要多样化。这些原则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法时,都是把这原

17、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如“目标教学法实验”、“导学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反馈”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教学模式,还可以进一步分解出具体的教学方法。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是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特别是“认知工具”的作用,学习主体创造发挥创造潜力的教与学的环境。应当看到,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局限于把教育技术当作一种媒体播放工具,即使是今天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仍然没有摆脱“播放工具”的局限。这不仅极大地废弃了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而且远未起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或建构新型教学模式的作用。比如,在传统的应用模式中,计算机往往用来增强或代替教师的教育功能,亦即把计算机作为教师,

18、或者把计算机作为学习的对象,将计算机作为一门学习的课程。现在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服务,就必须重新定位计算机的功能作用把计算机作为能提高和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工具。新型教学模式究竟新在何处?有的学者认为,新型教学模式必须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在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包括现代学习理论);二是新在对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的认识;三是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优势;四是新在教学情景的创设;五是新在师生主体的角色作用及相互关系;六是新在教学模式应用的多样化 新型教学模式新在哪里江西师范大学钟志贤教授访谈,杨蕾,中国电化教育,2002.6。(5)素质教育观下师生主体的角色作用及相互关系在传统的教

19、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主要定位在知识的传授或灌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是知识或真理的化身。而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发生重大的变化。教师是新型教学模式能否构建或运作的关键,如果教师的角色不发生根本的变化,任何新型模式的构建,都是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那么,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怎样的变化,才能使新型的教学模式得以构建或运作呢?我以为,教师必须在新型教学模式中起主导作用。教学过程是师生双主体的互动作用过程。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主体。应该说,在理念上,我们对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已是耳熟能详,但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直逼眼前:教师究竟怎样起主导作用?许多教师也说,我也知道教师要起主导作用,但是怎么做

20、呢?我以为,关键是具体理解和操作“主导”的含义。根据主体性教学的理念和实际的教学情形,“主导”的主要含义是:a教师起导师角色作用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且选择、确认、组合达到目标的最佳方法、方式或途径;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诱导: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习动机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辅导: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便利,特别是使学生能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评价和利用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教导:做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

21、教导学生,而使其道德、人格、心理等各种品质健康养成。尤其在信息时代,要教导学生对信息道德与伦理的养成,如区分良莠信息的能力,自觉抵制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信息作弊、侵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这些都是教书育人方面“育人”的时代内涵,事实上,任何教学活动都是潜移默化的“育人”过程。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导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鼓励者和促进者,特别在以下方面,面临的角色调整挑战较大。对教学情境的创设。这点我们在前面已作了较详尽的阐述。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元认知(Metacognition),又称反省认知、认知的认知。即个人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清晰意识的基础上,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自我反省

22、、自我监控与自我调节。元认知集智力水平与智力风格于一体,强调认识活动的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它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乃至学会创造,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各科知识的特点,引入元认知训练,让学生主动控制和监督自己的认识活动,而不是由外界监督和控制,以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信息资源的设计者、查询者或者课程的开发者。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即进行信息资源的设计确定学习某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提供查询的线索。由于信息时代知识速率的变化很大,教学中需要及时补充新知识,此时,教师也可能要扮演课程开发者的角色以建构主义的眼光,开发相关的教学

23、内容。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平等、民主、互助,改变以往单向的、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双主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这种合作,还意味着教师是学生的学习顾问,从宏观或微观上引导和帮助学生的学习发展。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努力促使学生将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的知识的意义。新信息技术应用的示范者,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学习者和研究者。新的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胜任职业角色的需求;要求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才能有所创新和自我价值实现。显然,角色的变化,对传统的教师教学素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果教师不具备相应的

24、教学素养,那就根本难以胜任新型模式中的教师角色。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或运作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许多工作要在“幕后”预备,而在“幕前”又不能像以前那样一味地讲授,而要“导”着学生前进这对许多教师来说,几乎是陌生的。陌生意味着挑战。目前,大力加快教师教学素质的刷新,其紧迫性和意义正是从此角度而言的。b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线索提示主导作用任何一种教学理念,都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操作。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例外。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总结,在新模式的运作中,教师可在以下环节,以一定的方式起主导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多样化地、清晰地陈述教学目标,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唤

25、醒学生的动机或已有相关知识经验,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要求;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通过一定的提示性语言,引导学生观察教学要求的重点等;在学生初步观察的基础上,提出思考性或冲突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再观察;围绕目标或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和商讨活动;激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其所思或所学;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反应作出及时的评价、分析和指导;要求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对教学目标的核心目标和重点教学内容予以强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使学生的所学同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本质性的联系,并且联系实际,促进知识的迁移。当然,每个教师都可以根

26、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实际,创造自己的主导方式。c学生起主动角色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的角色,与教师的关系是一问一答,亦步亦趋。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也是主体,是主动的主体。它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习惯,发挥自主参与作用。这意味着学习的一场革命,意味着学习角色的嬗变。学生能否转变自身的学习角色,发挥自主参与作用,是新型教学模式的主要标识。其关键还在于教师的主导。目前,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探讨学生怎样起主动作用的研究,主要表现在探索自主性学习模式上。(6)自主学习a.自主学习的涵义所谓自主性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

27、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严格说来,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半独立性的学习,它是为将来形成完全的自学能力作准备的。对自主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之所以重要,其一,行为自主性是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必然和走向成熟的特征表现;其二,学习的自主性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三自主性学习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走向。自主性学习能否顺利开展,从教的角度来看,一是教师是否具有主体性教育教学思想和恰当的引导策略;二是能否唤醒或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三是能否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学的角度看,要看学生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元认知策略,养成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自主性学

28、习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主体性和参与性两方面。主体性保证自己能动起来,有自觉性、积极性和预期性;参与性保证自主性不是任意而为的,而是与社会、集体和谐统一的。有学者认为,自主性学习,必须是以人格塑造为核心的教育文化模式,运用科学启蒙(求真)、艺术陶冶(求美)、交往习得(求善)的教育策略,以真正达到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内在素质。b.我国对自主性教学方法的探索迄今为止,我国在探索自主性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比较有影响的有陶行知的“在做中学”(是“教学做合一”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眼睛、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的“六大解放”);陈鹤琴的四步骤教学模式(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检讨);卢仲衡的自学辅导

29、教学理论(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自学,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自学习惯的一种半独立性的学习方式。教师先教阅读方法一学生逐渐养成自学习惯一强化学习的独立性一完全适应自学辅导形式);黎世法的异步教学方式(主要由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八个环节组成;着重中间部分的六个环节,并分别提出了相对应的六种课型: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和小结课);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目前,随着建构主义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我国中小学教学研究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自主性学习模式方面,正在作出新的努力。c.在学生自主参与中的“自主”意味着什么由

30、上所述,学生的“自主”意味着唤醒或激发主体意识,训练掌握元认知策略,发挥选择性、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言之:是“主人”:做学习的主人;有集体主人翁意识和社会、国家的主人意识。是“主动”:自觉、能动,有明确的目的和追求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主宰”:有独立的学习风格、策略,掌握了适合自身的、达到最佳效果的学习方法。是“自控”:掌握元认知策略,能调控或反省自身的学习过程。是“自律”:有稳定的学习情绪和内在的学习动机,能自我约束或自我管理。一是“主见”:一方面能积极思考,阐述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能积极参与协作学习,分析、判断、评价和吸纳他人的见解,形成学习的意义建构。只有在以上几方面展开实际的活动

31、,自主学习才真正有实在的意义,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有真正的体现。d.学生怎样起自主参与作用如前所述,教师是主导主体,可以循着一定启示线索展开主导的具体活动。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活动,学生是主动的主体,它必须循着教师的“导”展开参与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何参与教学活动,也有一定的线索引领。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重点,调动相关知识经验,进入学习情境;针对设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并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围绕问题的实质,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源线索,通过人机交互操作,进行查阅检索,并对所得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取舍、加工处理;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发现并提出进一步探索的

32、问题;围绕要探索的问题,与教师、同学进行参与协商讨论,并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计算机汉字输入、口头表述等);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意义建构,概括所学内容中的有关事物的现象、性质、特征,明确相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规律;吸取学习伙伴的长处,听取教师的评价和指导,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或者修正自已的观点。学生在这种自主性学习氛围的熏陶下,逐步发展为学习的主人知道需要学习什么,从哪里学和怎样学,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教育也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根本目的。e重塑师生关系必须注意的是,师生之间要产生良好的互动作用,就必须基于全新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33、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要在明确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转变的基础上,改变原有的教师与学生的“权威一依存”的关系,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新型师生平等关系。本世纪末,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是学校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教育的发展将依赖于师生关系的重组。拉塞克和维迪努在教育内容的全球展望一书中说:“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自学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因此,在新型教学模式中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合作、

34、和谐、愉悦和共鸣的,学生有权质疑与批评,学生乐意参与教学过程,而不是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居高临下、“一言堂”,学生唯唯诺诺,亦步亦趋。随着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教学活动模式层出不穷。这也是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的一大特征。这些模式不但改组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了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构建或刷新了课外学习、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管理教育模式,创造了“教学育人、环境育人和管理育人”的新格局。三、教学模式综述构建素质教育观下的教学模式,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一概摒弃,而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扬弃。以下先对几种重要的教学模式作一简单介绍。1问答模式问答模式的特点:师

35、生问答,启发教学。中国古代的圣人孔子、古代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留下来的教育经典,大都是以问答形式表述的。孔子的四个学生樊迟、颜渊、仲弓、司马牛分别向孔子问“仁”(怎样实行仁德),孔子针对不同的学生,回答却是不同的,而且是富于启发性的。就是说,孔子教人,因材施教。孔子用启发教学,培养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问答模式并不单纯是“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问、教师答”,面是双向互动的。问答模式的基本教育过程:提问思考答疑(运用)练习评价2“传递接受”模式“传递接受”模式的特点:教师中心,系统讲授。在相同的时间、空间内,采用“传递接受”模式,可以使许多学生同时接受到许多有用的知识。“传递接受”模式需要合

36、理地应用问答模式,这里的提问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考。“传递接受”不单纯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传递接受”模式的基本过程:传授理解巩固运用检查反馈3自学模式自学模式的特点:学生中心,自学辅导。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更注重学生的学,提出了“学会学习”这一口号。杜威提出“学生中心,从做中学”。蔡元培提倡学生自动、自助、自学。2000年,我校开始进行以“自修品德、自主学习、自理活动”为内涵的“重点高中开展自我教育的实践研究”,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在核心位置。“教”是为了“不教”,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授课模式,决不是好的模式。自学模式不是孤立地自学,仍然需要辅导。自学模式的基本过

37、程:自学解疑练习自评反馈4合作模式合作模式的特点:互教互学,合作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张“即知即传”、“自觉觉人”、“教人者教已”、“小先生制”,其特点是生活中心,互教互学。毛泽东主张“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编写教材时,可以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合作模式的基本过程:诱导学习讨论练习评价5探究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

38、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组织上,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辅之以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在课程结构上,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以培养通才;在教学内容上,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力求教材建设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潮流,及时吸收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使用“任务驱动”法、研究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6发现教学模式发现教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先秦教育名篇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古训,其中“开而弗达

39、”就是“开启、引导学生的思维而不要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创用的“理智助产术”,奖学生获得知识哈为产妇生产,教师只能充当“助产士”的角色。当代学者对此有更多的论述,弗赖登塔乐在作为教育任务的教学中指出:“不应该将教的内容作为现成的产品强加给学生。学习过程必须含有直接创造的侧面,通过再创造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要比以被动方式获得者,理解的更好也更容易保持。”波利亚在其提出的“教师十诫”中也指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就是靠自己去发现”。但明确提出这“发现法”这一术语的是布鲁纳,他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与人类的认识过程有共同之处,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材料,主动地探究发现,而不

40、是消极地接受知识。发现教学模式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例题等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体现了学生参与发现过程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发现知识策略和方法的培养训练。发现的途径,又要结合教学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通过“实验”“发现”,可以有度量、运算、作图、计算机操作等多种形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加强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整体结构上突出了“猜想”和“证明”两大环节,而这正是教学发现中的基本策略和途径。在这两个环节中把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与培养结合起来,体现了数学的两重性。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 发现法教学的再认识和实践,杨泰良、张雪明,数学教育学报,2001年5

41、月。:创设情境主体活动多向活动引导发现效果回馈发现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创新教育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7自主创新教学模式 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周新华,教育探索,2000年3月。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特点: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基础。其宗旨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相互的有效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谓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就是教师用借助形象思维和富有激励、吸引式的情绪,去调动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使他们独立自由地思考问题,精神自然地生长起来,并使外来的精神养料通过选择、理解、

42、吸收和重构,真正成为活的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同时,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了解、掌握和研究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心理素质、情感因素、智力品质、方法技巧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基础上,择要精讲释疑,使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认识事物,提升感受力、判断力、联想力和创造力。学生一旦有了创新欲望,就会如饥似渴地捕捉自己未知的知识,而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所谓学生相互的有效指导,就是通过学生个体的认知结果,在小组、大组内互相沟通、互相碰撞,在感受集体温暖的同时获取集体智慧中的营养,以丰富个体的思维领域。同时,静态的集体心理气氛和动态的相互协作,更有利于发挥集体思维优势,共同探索和攻克难点,从而形成更好的集体自主创新的智

43、力背景和心理场。所谓学生学会自主创新学习,就是学生个体在注重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的同时,重视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激发的好奇心、冒险性,在积极的活动参与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方法,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解决学习、实践中的新问题、新矛盾,继而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尝试练习小组解疑大组答疑演练巩固总结评价因此,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又称为“五步学导法”。第一个环节:尝试练习。提出目标。目标力求体现自主创新学习的要求,以此作为本课教学的导向和结束时评课的标准。复习旧知。引导学生由此找到新知的固着点,为学生学习新知作铺垫。尝试练习。设计的尝试

44、练习题必须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又与新授内容相关联,且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需要。第二个环节:小组解疑。学生质疑。提出在尝试练习中未解决的问题,请求小组予以帮助;亦可提出起警示作用的问题 。小组合议。经小组互相合作解决疑难,教师引导学生合议解疑的思维过程,并由此明确解疑思路,尤其是关键点。使个人自学成果转化为全组成员的共同认识的成果,从而扩展和加深对新知识和有关学法的理解。订正或小组互批练习。学生根据习得的新知识订正错误或互批练习,再次加深对某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三个环节:大组答疑。小组质疑。提出本小组的疑难,请求大组帮助;也可提出起警示、检测作用的问题。大组答疑。问题的来源一是

45、小组质疑的问题;二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紧扣教学目标而故意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抓大放小”,对问题作必要的筛选和加工,使其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教师释疑。针对大组答疑的情况,择要精讲释疑,并注重基础和关键点。同时注意语言、情感艺术的巧妙运用,借此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四个环节:演练巩固。独立演练。教师要创设新概念的实际应用情境,编制好力求符合教育目标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的变式训练题,以便学生通过演练巩固新知,加强对新学概念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小组互助。独立演练后在小组内组织互批练习,然后合议,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第五个环节:总结评价。扩展。引导学生展示

46、、辨析、比较在演练中的不同思维过程,尤其是标新立异式的思维过程,从中优选科学的思维方式。补正。引导学生找出演练中暴露出来的症结,采用多种方法补缺矫正。必要时重新进行变式回授,进行巩固性或补充性教学。总结。引导学生在自身体验的基础上总结本堂课习得的规律性知识,并纳入各自的认知系统。评价。评价教育目标的达成度,教与学双方的努力程度,教与学方式的科学性。评价应贯彻鼓励性评价原则,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必要时可在评价前进行达标检测,并在组织互批练习后作反馈评价。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强调交流质疑,少数学生可能产生依赖心理,放松了

47、学习;强调个性的发展,少数学生可能忽视集体纪律的约束;强调创新,少数学生可能忽视单位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要创新就要还人以自主。只有具备自主精神才能展示其人的本质创造能力,才能逐步纠正自主创新课堂教学运作过程中的弊端并使其日臻完善。 8“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由杭州第二中学于1998年提出 构建“数学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尚可,浙江教学研究,2004年3月。,我校也于1999年开始浙江省规划课题开设中学数学实验课的研究。所谓“数学实验”,是指根据研究目标,创设或改变某种数学情景,在某种条件下,通过思考和操作活动,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和发现数学

48、规律的过程。这是一种思维实验和操作实验相结合的实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数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新型教学模式必须体现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要素结构关系和功能的根本改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是支持教,重要的是支持学。 他们把构成和表现某一个数学问题的各种层面的元素用一种或几种软件工具(如几何画板、Mathematila、Maple、MATLAB、MathCAD等开放型系统)制成一个课件(或积件),即在电脑平台上构建一个问题情境,由教师或学生对各元素进行有序的控制操作,变换各种情境,并通过学生小组的协作学习,去观察问题、验证结论、体验本质、归纳和发现新结论。这是一种教学上的数学实验。他们重点从几何教学入手,精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实验因子、实验课题,编制课件,汇编成库,并采用典型课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