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收尾艺术的探索.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728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39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收尾艺术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39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收尾艺术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39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收尾艺术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339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收尾艺术的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39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收尾艺术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9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收尾艺术的探索.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收尾艺术的探索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仅有好的开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精彩的结尾与之呼应。收尾虽然仅几分钟,甚至只是一句话,但良好的收尾就像曲终时留下袅袅不尽的余音,可以达到画龙点睛作用,启迪智慧,回味无穷。作者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中,通过切身体会,谈了自己的一些探索性的做法,总结了归纳法、作品展示法、合作交流法、集中解疑法、悬念式收尾、求解式收尾、启迪探索法等多种收尾方式。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收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仅有好的开头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精彩的结尾与之呼应。当一堂课快结束时,学生久坐显得精力困乏,这就要求结尾要比开头和主体更具吸引力。但是有些教师往往

2、忽视了教学的结尾,草草收场,给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收尾虽然仅仅几分钟,甚至只是几句话,但良好的收尾就象曲终时袅袅不尽的余音,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人回味无穷。信息技术课在平常的上课过程中,多数靠屏幕演示,将操作过程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跟着机械地模仿,没有经历一个分析、思考的探究过程。后半节课通常是让学生完成作品或任务,做到哪里算哪里,下课铃一响,就关机、走人。这样的结尾错失了一个学生强化技能、内化认知的极好时机。试想教师如果能在最后环节,就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进行一些梳理和回顾,效果就会大不一样。特别是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错误现象,在这一环节中进行提示,无疑对学习过程的系统

3、化、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目标的达成起到显著的效果。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其他优秀教师在优质课中运用的方法,谈谈信息技术课常用的几种收尾的方法与技巧,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1、总结归纳法上课结束前用较短的时间(一般3-5分钟左右),用简明扼要、有条理的语言,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学习方法作一个概括归纳,使教材中复杂的知识简约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可以解决学生对某些细节和难点存在的不同程度的疑问,有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深化,加深学生对所学方法的理解和感悟。如在使用Outlook 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这一课结束前,学生都忙于用该软件收发邮件

4、,却忘记了用该软件收发电子邮件的步骤及如何设置的过程,教师在结尾时作简单的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如一位教师上用公式计算这一课的结尾是这样的:让学生思考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和感想?请几个学生谈学习体会,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并将他们所说的整理了一下,通过幻灯片显示出来。这堂课的结尾通过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说出所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最后教师还把学生概括的知识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趣味编成“顺口溜”:结果单元格请选定,“=”不要忘记掉,输入公式要谨慎,最后打个回车号。进一步归纳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记忆深刻,活跃了课堂气氛,把教学效果深化。2、作品展示法信息技术课堂的作业一般都以电子

5、作品为主,如画图、Powerpoint作品、Word电子小报、网页制作等内容,都应该给学生有展示的平台。学生在做完一份作品后,往往有一种成就感,希望别人给予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对学生的创新进行表扬和鼓励,对不足提出改进意见。这种方法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学习信息技术,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师机上设置一个共享文件夹,让学生把完成的作品保存到其中,学生之间能够互相浏览作品,而教师也能及时在课堂上进行点评。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利用多媒体教学网,我都会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给予表扬及鼓励。这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3、合作交流法课堂的结尾处,可以适当

6、的给学生2-5分钟的时间进行交流、探讨与学习,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思考的能力,还能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助。通过这种形式,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化为自己的思想和方法,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能充分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使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得以顺利地完成,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4、集中解疑法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疑问,很多问题具有普遍性,常常容易被忽略。教师利用课堂结束前的几分钟集中解答,也可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既可以释疑又容易擦出火花。5、悬念式收尾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在课堂尾声处

7、归纳紧扣教学内容和主题设置一些必要的悬念,让学生思考回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对知识有渴求的心态。如在讲在Flash中“基本的运动画实现”内容后,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所学的运动动画都是按照Flash本身默认的路径去运动的,如果我们要设计的运动路径是椭圆形,利用这节课的知识还无法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学习运动引导动画的实现方法,这个问题留到下节课来讲。”这样就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起到“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效果,用这种结尾方式,能使学生耳目一新,促使学生急于了解下节的内容,从而提高了其主动预习的积极性,为下一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6、求解式收尾教师可

8、在讲完一节课后布置几道技巧性强的题目:“下面的这道题不知同学们能否解出?”这样一说,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个个争强好胜,跃跃欲试,有一种解不出不罢休的势头。如在辅导学生Basic程序设计中的最值问题时,学生在课堂上已初步掌握了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解方法,自己也能编写出相应的程序。于是在课堂结束之前,联系实际对问题作适当延展:在元旦文艺汇演比赛中,共有10名评委给选手打分,10名评委中去掉1个最高分,去掉1个最低分,剩下的8名评委打分之平均值为选手的最后得分,请编程输出每位选手的最后得分。这个题目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鼓励学生课后相互探讨,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本

9、节课程度设计思想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增,诱发学生深入思考。7、启迪探索法联系实际,将知识活学活用。如在讲计算机系统组成后,涉及学生很少接触的内存、CPU、主板等组成部件,讲完学生仍有迷惑。于是在下课前,提个建议:我们家要组装一台电脑,怎么去选购呢?都要选购哪些配件呢?怎么配置才比较合理呢?当然这些有一定难度,但是希望大家去尝试一下,可以去逛逛电脑城,也可以利用网络了解相关的知识。通过这种启迪探索法,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很大的好处。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收尾的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本文阐述的仅仅是笔者在实践中的一孔之见。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某一确定的课题,收尾的技巧不是唯一的,既能单独运用,又可融会贯通,总的原则是不落窠臼,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精心设计、匠心独运的结尾设计,才能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协调完美。信息技术课程结尾的艺术,需要我们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参考文献:课收尾贵点睛,铃虽响意犹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收尾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施建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