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科学课思维开放性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也谈科学课思维开放性的培养.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同构,缘何异效- 也谈科学课思维开放性的培养案例描述501班上光与热一课,学生提出猜想“光越强,温度越高(热量越多);光越弱,温度越低(热量越少)”之后,我让他们小组讨论验证这个猜想的办法。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关鹏组说在两个瓶中放入相同的水,一瓶放在强光下,一瓶放到阴暗处,5分钟后检查水的温度;张璐盈组说把两支温度计一支放在光不强的地方,另外一支用一个不锈钢碗把光聚到一起,再测量温度;梁倩倩组说把一支温度计挂起来,用一个放大镜从走廊另一头照温度计的红的地方(液泡),第二次走近一点照,第三次再走近一点照;还有小组说分别用一面放大镜、两面放大镜照温度计,看看温度的变化原本以为学生会参考教材中
2、用镜子反射来增强光的强度的,却不料几乎没有学生提起。真是奇怪!上次502班、503班上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可几乎是不假思索、众口一词地提出用镜子来改变光强的。下课以后我带着疑惑找到关鹏、张璐盈等几个学生,问他们小组是怎么想到这些方法的。关鹏说,这些天阳光很好,有些同学把矿泉水放在窗口,去喝的时候水都变暖了,他们就想到了用水来证明。张璐盈则说这两天吃饭的时候有同学的不锈碗把光反射到她们桌,她觉得很刺眼。翻书本的时候看到凹面镜觉得跟不锈钢碗有点像,就想到用不锈钢碗做实验了想到用放大镜的几个组是则因为看见过别班学生用放大镜把纸点燃了。确实,实验时是有几个顽皮的学生趁我没注意偷偷烧纸玩呢
3、!可就算这样,那为什么502班、503班学生都那么一致地想到用镜子呢?我琢磨来琢磨去,突然想到因为九月份、十月份参加培训学习,期间是由两位老师代的课。两位老师所教的进度不一样,我接手时,光这一单元502班、503班就上得比较靠前,他们上完了这课,等501班要上那阵天气突然阴雨不断,只能改上其他单元内容。而这课前面是光的反射,当时502、503两班学生都用过镜子进行反光实验。案例反思用相同的方法,上同一内容,产生的效果却大相径庭,表现出思维的开放度等也大不相同。除却学生的差异外,一些隐性因素的影响值得我们思考。科学解决问题是理性思考的过程。要有清晰的思路、灵活的头脑,要能打破常规从多角度分析、多
4、方面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那么该怎样进行呢?从本次教学加上平时的一些思考,我得出了几点想法。1、重视小组讨论合作,促进思维流通小组讨论有助于暴露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打开思路,集思广益获得多方面、多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讨论对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信息流通等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现在小组讨论却没有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很多时候是因为教学时间紧张,教师怕来不及完成教学任务,只好压缩讨论时间,勿勿而过;有些时候是教师有心让学生讨论,但学生不在状态,又缺乏必要的引导,致使课堂闹哄哄乱成一片,只得草草结束。由此可见,小组讨论能否发挥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很
5、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意愿。所以,我们要从心理上充分重视小组讨论的作用。如果有必要,应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预留下足够的时间,以便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当学生情绪浮躁、心思焕散时,当学生思路打不开时,安抚、稳定他们的情绪,收拢他们的心思,做好讨论前的铺垫工作,及时引导,将小组讨论扎扎实实落实下去。只要我们这样坚持,一定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会思考、乐于思考。2、消除负面效应影响,突破思维桎梏人的思考会受到生理、心理、环境等众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这些因素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从而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如暗示,它的作用早已为人们广泛认识。众所周知,儿童比成人更
6、容易接受暗示。如教师放在讲台上的器材让学生看见了,设计实验时学生就会马上想到用这个材料来进行实验。502、503班上那节课时我也是把镜子等材料放在了讲台上。所以,为了避免材料干扰学生的思考,教师应注意材料呈现的方式、呈现的时机,不要一开始就让学生看到。再如其他班学生进行的实验也会对学生思考实验的方法起到暗示作用。此外还需注意不要在言语中给以学生不应有的“暗示”。至于让人头疼的惯性思维,它是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因而得名。案例中502、503班学生因为受前一课“镜子能反射光而照亮物体”的影响,在思考增加光的强度时,受惯性思维影响产生内容、方法等的复制、迁移,加上
7、“沉锚效应”(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的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此时宜采用分组讨论、材料暗示、教师导引等形式,分解、破除惯性思维、思维定势等的桎梏,打开学生的思路。此外,教学中也会碰到个别学生不依逻辑步骤,直接从问题跳到答案回答的情况,并且还会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推出其他相关答案。这是跳跃式思考的表现。很久以来一直为老师们刻意忽视或抑制。其实,跳跃式思维本质上属于发散性思维,具有灵活、新颖、变通等特点。有经验的老师会鼓励学生回想求得答案的过程,或要求他们帮助其他能力较逊的同学求得同样的答案。这样做,除了不会把他们原有的思考模式消磨掉,也可帮助他们了解其他人的思考模
8、式,增进学生间思想的交流。3、注重思维开放训练,提升思维品质进行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训练的方法很多。如“列举法”要求列出一种物体的尽可能想得到的用途、尽可能观察到的特点等,有助于培养思维的广度、发散性等。又如“联想法”可以将两个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促使思维的广度、敏锐度、灵活性得到发展。案例中用不锈钢碗模仿凹面镜聚光就是联想法的活用。不过,笔者以为,进行思维训练除了方法的合理运用外,还应重视思维训练内容的选择。科学课的问题来源于生活,并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促使学生养成关心社会、关爱环境的正确价值观,因此要特别注意思维训练与生活内容及教材内容的结合。如用“列举法”探讨
9、废弃物(像报纸等)重复使用的方法、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岩石的表面特征等(其实,这种方法在教材中也有所体现,但还是要我们肯花时间让学生去找、去说才行)。又如在生命现象特别是种植、养殖、生长发育及宇宙天体等部分的教学中进行发散式提问训练,帮助学生了解生命,从大量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引发学生对生命与浩潮宇宙的关注与思考。再如运用“联想法”,从凸透镜联想到生活中能放大的事物,联想到强光对眼睛的伤害,联想到透明玻璃球如水晶球可能导致的火灾;从光的反射现象联想到大厦玻璃、汽车车身和照后镜等对人产生的光污染,联想到用镜面反射增强室内光亮度和由水面的反光联想到的水的污染问题等等。只要我们紧抓教材与思维训练的结合点,将思维训练巧妙地融入科学教学之中,必能在有限的科学教学时间内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学习能力的双向发展。有人说,教育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我想,教育工作的伟大,还在于教师不断的反思,促进了学生的进步。让我们不断反思,与学生一同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