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作为一种意识——关于教师反思的现象学理解.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8978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思:作为一种意识——关于教师反思的现象学理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反思:作为一种意识——关于教师反思的现象学理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反思:作为一种意识——关于教师反思的现象学理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反思:作为一种意识——关于教师反思的现象学理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反思:作为一种意识——关于教师反思的现象学理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思:作为一种意识——关于教师反思的现象学理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思:作为一种意识——关于教师反思的现象学理解.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反思:作为一种意识关于教师反思的现象学理解教师在思考中前行朱华教师要承担思想启蒙的重任,首先就应该是一位思想者.教师只有成为思想者,才能有充实的内心世界,才能始终充满生命的活力.所谓思想者,作为教师,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意识,个人的智慧.对于常规教学中的备课,上课,课后的教育评价,反思等有深入的思考,个性的见解,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一,思课程之特点对自己从事的学科课程很好地审视,科学地进行学科定位,把握课程特点,这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二,思问题之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展开阶段,教师处理教材运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技能就是提问.教师通过有目的地设疑

2、,引起学生积极的定向思考,并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问题的答案,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安排要点,使学生高效获得新知识.教师要不断加强提问艺术的修养,把提问作为教学环节的主要部分,倾注更多的精力,追求科学的问题设计.问题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其一,问题设计太简单,无需动脑思考.其二,问域过大,学生无从回答.其三,问题设计老套,雷同,毫无新意.其四,问题设计无序列性,无益学生思维发展.美国教育家特内根据布鲁姆着名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创设了”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该模式把提问由低到高分成六个水平层次:(1)知识(回忆)水平提问;(2)理解水平提问;(3)应用水平提问;(4)分析水平提问:(5)综合水平

3、提问;(6)评价水平提问.一一摘自全球教育展望(沪),2010.7.7577反思:作为一种意识关于教师反思的现象学理解胡萨从现象学的视域出发,基于一种意识的层面来理解反思的内涵,为我们理解教师反思的本原涵义及其与实践的本原关系,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更为深刻的理解.一,教育学中的反思研究从对教师反思的理解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将反思作为一种科学思维的训练,还是认为反思就是一种深思熟虑和作出选择,都是将反思视为一种对行动的理性思考,这实质上仍然是一种在行为层面上对反思的理解,主要关注的是反思的外在行为表现.但在范梅南与舍根对教师反思与实践的讨论中,我们仍然看到了反思作为一种意识的表现.二,

4、现象学视域中的反思:反思作为一种意识现象学视域中的反思正是对这一意识显现过程的觉察,并且反思本身仍是作为一种意识而存在.1.反思意味着对自身意识的觉察.反思意识越强烈,自我就越清醒,其行为就越自觉.2.反思作为一种”有预期的”意识.反思意识类似于一种蓄势待发的”势”,总是集聚着力量,一旦与意向对象遭遇,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91所有的背景都会生动起来,所有的意识指向就会指向它,某种意识,体验就会鲜活起来.三,”反恩作为一种意识”为理解教师反思带来了什么1.作为”反思行为”的教师反思.反思行为”总是将我们自己从时间和空间上与实践脱离开来,使实践变成我们反思的对象之后才能得以实施”.2.作为

5、”反思意识”的教师反思.教师的”反思意识”,即教师对自身意识的一种自觉与敏感.3.反思意识与反思行为的关系.反思意识与反思行为并不是截然对立或并列平行的两种反思.二者的根本联系在于,具有本原性意义的是反思意识,恰恰是反思意识支配,指引着反思行为的发生.摘自教育研究(京),2010.1.9599问题意识与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刘旭东一,教师日常的教学生活需要强化问题意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无时不在,但问题意识却不是人人都有,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晰准确地知觉和把握情境,顺利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问题意识并不仅仅是心理活动过程,在更高的意义上,它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流露.问题是”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

6、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教师工作表面平淡无奇,但教学的生成本质和交往性使其充满了智慧挑战.二,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复杂多变的教师教学工作的复杂多变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教学是基于情境知识的活动.研究表明,教学现象发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行为也展开于特定的情境中,它决定了教师知识是”情境知识”.2.教师知识具有显着的社会学特征.教师是依据某种知识背景进入课堂的,这种具有个人背景的个人知识,与其教学智慧的生成直接相关.它是教学意义生成的基础,具有情境性,个别化的特点.三,教师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学智慧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当时的情景,有分寸地进行工作,才能表现出教师的教

7、学机智来”.教师要摆脱情境在表象上呈现出来的周而复始性,避免陷入琐碎事务之中,就应当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1.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教师要以积极的思维方式,看待自己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果对于力所不能及的方面关注太多,或者把自己的一切发展都归因于此,那就意味着会漠视教学活动中本有的能动要素,低估教师个人的能动性,使自己的成长完全受人摆布,问题意识也会随之淡化.2.使反思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教师对个人的生活经验进行认真的反思成为一件十分有价值的活动.教师需要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善于利用反思策略持续地进行反思实践,使反思成为教师的生活和存在方式.3.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对于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具有不可多得的有效性.教学智慧是教师自己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中获得的.摘自课程?教材?教法(京),2010.5.10410892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