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典型案例之八.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910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典型案例之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典型案例之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典型案例之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典型案例之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典型案例之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典型案例之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典型案例之八.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典型案例之八人才订单培养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对劳动者和第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将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用武之地将越来越宽广。虽着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也面临着同样的机遇与挑战,但是目前国内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原有计算机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教学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结构错位。一、实施背景近些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但是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仍然短缺。这一现象表明计算机专业的

2、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专业课程设置越来越不适合企业的需要。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现状:(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计算机专业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而其专业性却非常强,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对于中职学校来讲,因为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如何安排学习的课程,是极其重要的问题。我们现在的课程安排犹如蜻蜓点水,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软件、程序设计、网络等各方面均有涉足,但可能到毕业时,大部分学生没有一门课程学得好、学得精。因为在学生的培养上没有方向性,导致课程设置没有重点,因而课程安排不够合理。(二)教

3、学模式没得到真正意义的改变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重点”的“填鸭式”教学。不过是在手段上有了一定的改变:由过去的粉笔+黑板+语言的抽象的“满堂灌”变为了如今的网络+多媒体+语言的形象的“满堂灌”而已。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仅仅只是简单的将课本表述转换到电脑上,成了数字化、形象化、大容量的“新式课本”。这样简单的教学内容的“搬家”,导致知识的不可变性。教师只注重将课本上的知识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却忽视了知识本身的更新,这样失去了教学改革。如何改变这种老套的教学模式呢?通过对滁州市各类企业的调研,了解企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方向,针对企业的

4、的要求,重新设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即订单式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二、主要目标1、人才培养方案由知识、能力、素质组成人才规格构架,应用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形成人才培养内涵,培养目标定位准确。2、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施工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十分贴切。3、素质教育特点突出,对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及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4、课程设置灵活、适用、针对性强,课程间既有相互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既能进行分项目教学,又能围绕职业岗位形成一条主线授课,可操作性强。三、工作过程(一)进行市场调研,了解行业(企业)需求 滁州市地处皖

5、江经济带,服务长三角,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这样吸引了众多企业到这里投资,当今社会信息变化飞快,了解市场行情是企业的重中之重,这样就需要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但滁州的企业大多都是加工制造类方面的,每个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是很多,甚至只有三个五个,而且对于专业方面的要求有各有不同,学校就业办和计算机教研组的老师走访各类企业,把他们的需求进行分类组合编班,进行订单式培养。(二)制订订单式培养教学计划了解了企业的用人计划,学校教研室和计算机教研组先从分析职业岗位入手,认真梳理职业岗位对企业应用性人才培养要求,将职业岗位对专业人员的要求分解为若干个综合能力,把每个综合能力分解为若干个专项能力,并

6、据此制定职业能力分析表。然后根据职业能力表中的每一项具体能力目标与要求,设计课程及教学内容,若干个相关课程和训练项目组成一个教学模块,各教学模块还设计有相应的选修课程及训练项目,由此构成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计划。(三)校内教学计划的实施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四个转变”:“一体化”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专业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讲练结合一体化,专业课程与课程设计一体化、校外实践与职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专业教学内容和性质,以学生为主体,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

7、上突出启发式、讨论式、演示式、师生互动式和辩论式等形式,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想,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处理好难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规范(标准)与实际做法(灵活)的关系,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做、讲做结合,达到养成技能的目的。在专业教学课程中采用案例法,多门课程都选择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评讲,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较强的参与度、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较高的认同度。如在动画、图像处理、网页制作等课程教学中采用在实训室授课的方式,教师边讲学生边练、讲练结合,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移,得到了学生较高评价。这种融教

8、室、实训室为一体,把“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了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采用一体化教学,实质上成就了教改显著的四个转变。在采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优化衔接:采用教学单元衔接法,以教学单元为基础,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形成技术应用能力,进而不断创新。有机整合: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整合方向。以旧课程的分解和新课程的产生相结合,技术应用能力由知识与技能体现出来的能力要素整合。合理排序:为了实现整体优化,课程内容须经合理排序。知识和技能均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某些理论知识学习必须要在一定实践基础上才能进行

9、,而某些技能训练和养成又必须在技术理论的指导下才能“理性”实现,既不是机械的先理论,后实践,也不是呆板的先实践后理论,而是 “择时而行,择机而动”。开拓创新:开拓创新是中职教育的最高境界,学生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条件下,对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和独到见解,注意引导他们在创新思维意识的作用下,形成新的技术成果。实行双证书教育,提高就业竞争实力初、中级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职业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毕业生具有“双证书”甚至多证书。本专业实行“双证书”教育后,首先对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认识,明确职业技能种类和等级,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把职业考

10、证纳入计划,强化训练。本专业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采取双证书的考核制度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学生已基本具备从事计算机应用方面相关岗位的专业知识。社会用人制度对于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为此学校为了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并与社会接轨,建立了学校培训部,依托行业办学取得了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资格。学生在本校就读期间,可以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毕业生参加各种考试、获取证书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经考试获得毕业证书外,通过职业资格培训考试,成绩合格后可获得行业的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四)校外实训基地教学 学生只在校内进行

11、教学、实训是远远不够的,他们了解不到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要求,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进入行业(行业)之后尽快上手,进行校外实训基地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之中,更好的了解掌握企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研室和计算机教研组根据企业订单对人才需求的专业方向,为学生选择对口的企业,学生在二年级下时到这些企业顶岗实习,聘请企业的工程师当我们学生的师傅,企业的产品订单当作实训内容,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以及产品的实例制作,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四、条件保障1、制度保障要保证课程体系建设改革能顺利完成,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学校成立了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

12、任组长,校教研室主任任副组长,全体计算机组老师为组员的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领导小组,制订了一系列的实施办法和细则,并由校长亲自不定期进行考核。2、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完成课程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滁州一职高计算机组现有高级职称教师4人,中级职称教师6人;高级技师1人,技师3人,高级工8人;全组教师全部都是双师型教师,先后有4人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6人参加了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为了更好的了解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每年寒暑假都派教师到企业去调研、学习。3、实训基地建设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就必需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是要

13、靠大量的实训来实现的,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实训基地建设可分为校内实训场地和校外实训场地建设。一、校内实训场地建设 我校现有高配置的学生实习机房8个,计算机300多台,网络实验室1个,计算机组装实训室1个,多媒体教室3个,保证了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训的数量和质量。二、要想学生从校门入厂门没有磨合期,校外实训场地必不可少,我校和滁州市阳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新联想电脑公司、滁州飞鸿办公用品有限公司、滁州市超人电脑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多方位合作,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分别可以到这些企业顶岗实习,把平时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找到校内所学和企业要求之间的差别,缩短进入企业的磨合期。五

14、、主要成效与主要成果企业的口碑对我们教育的最好评价,多年来,我校毕业的学生在各用人单位受到好评,很多企业直接就对外界宣称,我厂只要滁州一职高的毕业生,因为一职高的学生,基本功扎实,技术纯熟,到企业后上手快,磨合期短;再有,我校参加省市举行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成绩卓著,近几年来,共获得省赛一等奖二名,二等奖六名,三等奖六名,滁州市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九次。六、体会与思考通过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让我们体会到: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东西就是企业所需要的,不再把学习当作一件枯燥无味的事,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练习专业技术,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使我们的学生更加有适应能力,更加有竞争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