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后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9131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后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后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后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后教学反思.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后教学反思常州市新桥中学 陆小琴10月14日开了一节校级公开课,课题为基因在染色体上,本节内容包括:萨顿的假说(即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即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以下为我对每一板块内容的思考。 一、体验类比推理,引出假说(1)出示“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示意图”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示意图”(2)比较两者的关系,引出萨顿的假说这块内容的优点: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很容易得出“类比推理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的结论;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投影学生学案上的表格,让学生纠错,自行修正。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后续内容。 二、分析摩

2、尔根实验由于5班是文科必修班,对板块“摩尔根的假说”可以简单处理,为板块“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留出更多的时间。因此对这块内容进行了如下修改:内容原来修改为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 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哪种是显性?为什么?F2中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性状分离比是多少?符合什么定律?,通过观察果蝇的杂交实验,你会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过渡:如果按照萨顿的理论:基因在染色体上,那么,控制白眼的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呢?如果在性染色体上,那又有哪些可能呢?做出假设假设一:基因在X、Y染色体上都有假设二:基因在Y染色体上,X染色体没有等位基因假

3、设三: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演绎推理如果假设二成立,请写出遗传图解讲解摩尔根还做了让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进行了交配,推理的结果与实验不吻合如果假设三成立,请写出相应的遗传图解这种解释虽能说明实验事实,但能否能说明其它情况还有待验证。测交实验验证指出摩尔根又通过测交等方法验证上述解释,写出测交(F1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实验的遗传图解,要求学生根据摩尔根的推测预测实验结果。指出测交实验与事实符合,说明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摩尔根的实验与孟德尔的实验有无相似的地方?用分析孟德尔实验的方法去分析摩尔根的实验 (用B、b表示),哪些可以解释,哪些不能解释?摩尔根作了什么假设

4、?为什么这个假设可以解释实验现象?如果让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摩尔根的推论是正确的,可以怎样设计?看最多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方法。说明:对比上述问题的设置,可以看出,修改后的问题比原来更为简洁,删去了一些事实性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在课本上直接找到答案,不需要经过太多的思考,过多的提问只会使学生疲于应答而无暇思考,修改后虽然只有4个问题,但层层递进,具有较好的综合性,学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方能作答,这反会促进了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修改后的问题比原来也更有指向性,在原来的问题中,教师有意分析摩尔根所做的一系列的假设与实验,这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一个必修班来讲,其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质疑的,修改后的问题淡

5、化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把问题的焦点转向了摩尔根实验与孟德尔实验的比较以及摩尔根是怎样解释实验的分析上,这使问题的指向性更为集中和突出。从问题的执行力来看,修改后的问题也更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原来让学生根据假设来写遗传图解,对学生来说并没有挑战,并耗时多。改用“为什么”、“哪些”、“最多”等富有质疑和挑战味道的问法后,学生的探究欲和好胜心反而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师生间的互动也变得活跃起来。改变提问的方式和角度,对课堂教学的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三、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本节公开课中,由于前面耗时太长,导到本板块匆匆收尾,课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这块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以下是我修改前后的教学设

6、计:内容原来修改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一、读课本分离定律实质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二、学生黑板上染色体的变化并在上标出基因一、回顾引入时的示意图二、引导学生思考:A 和 a 是什么关系? 它们位于什么染色体上? 在形成配子的时候,等位基因为什么会发生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为什么能自由组合?三、反馈学生通过模型摆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过程,并要求标上基因。让学生读课本上的黑体字,我想学生并不理解,反而浪费时间;修改后的设计中,教师出示的是示意图而非文本(即分离定律的内容),这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另一方面又与前面的导言部分相呼应,学生非常容易将基因的行为与染色体行为联系起来;对问题的思考是基于对示意图的分析上展开的,且问题的设置直接指向难点的核心;后面的反馈部分让学生动手摆模型和标基因,重点突出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对应的关系。这样为学生的认知搭建了良好的铺垫,转换解答的形式,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 2014.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