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信息素养.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9330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信息素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实践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信息素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实践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信息素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实践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信息素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实践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信息素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践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信息素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信息素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践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应用体会吴江芦墟第二中学 宋广东 【摘要】国家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线的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水平,才能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技能要求。【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化学。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已成为各项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并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

2、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终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课程内容使学生学会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的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将来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样教师就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本学科的内容这么简单了,还要通过本学科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那么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是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成败的关键,这对教师本身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所以我们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首先,教师要提高使用信息的意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3、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息技术不是一种辅助工具,而将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教师要不断的通过学习和实践形成强烈的信息意识。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意识才能在教学中自觉运用信息技术,来更好的处理好教学信息。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作用,促进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我在初中化学(上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学中,我把学生带进微机房,直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在需要时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如,在阅读“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内容时,我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有关今年重庆和四川特大干旱相关内容,并让他们用100字简单的介绍这次旱灾特点和原因。在学生搜索资料时,我走下去指导他们

4、怎样选择合理的关键字并教他们一些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大部分学生都能及时的搜索到所需信息。学生的学习就有一种成就感,学习情趣激扬,投入的程度也高。课后我留了个作业,写一篇200字左右关于2005年中国二氧化硫排放的报告。他们完成的比较好。其中,有几位同学的报告中还插入了图片补充说明二氧化硫的危害。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本学科的知识,还学会了怎样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只要教师身体力行,积极示范就能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使自身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也更加直接生动地教授学生获取、处理、利用信息的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二,提高信息获取、收集和分析能力。目前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还处在探索

5、发展阶段,而化学软件和化学资源库的开发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当前初中化学还没有建立一个科学完备的资源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己根据教学的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获取信息最快最直接的方法是从互联网上搜索。互联网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可以说是海量的。那么怎样从这些浩如烟海信息中迅速找到适合的信息呢?我想很多老师都懂得利用搜索引擎来查找资料,但效率却每个人都有所不同,其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掌握一些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如,你搜索关于“水”的Flash课件,如果你只在Google中输入“水”,那么你将得到约165,000,000符合水的查询结果,而你输入“水:S

6、WF”(注意冒号是英文状态下的,SWF是Flash动画的后缀) 你将得到约1,300项符合“水:SWF”的查询结果。这是Google提供的一种特定文件搜索的方法,它可以大大提高搜索效率。类似的还有,搜索PowerPoint课件,应输入“关键词:ppt”;搜索Word文档,应输入“关键词:doc”;搜索Excele文件入“关键词:xls”等。互联网不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还可以通过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媒体获取信息。通过各种手段所获取的信息是否都能够在你的教学中使用呢?教师应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信息准确性、有效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进行筛选,找出其中符合教学内容、教学思想、

7、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信息。而这些都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提高。三,提高信息加工和应用能力。通过媒体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筛选,鉴别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在教育理论和信息论指导下,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和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创设一个最佳的教学环境。在长期的学习与实践中,我觉得在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不能一味的增加课堂的容量。多媒体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信息量,但是,如果无原则的一味地增加教学密度,会使学生应接不暇手忙脚乱的。如,我在初中化学(上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我通过课件介绍了许多防火、灭火和逃生常识。但在下次课堂提问

8、时,发现教学效果并没达到满意的效果。课后问了一些同学说,那节可课的内容太多了,讲的太快我们根本来不及想。后来我用把课件看了一遍,除课本上的“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外,还有防火常识17点,灭火常识7点,逃生常识12点。这堂课内容太多、进度太快,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情况下学生就难以集中注意,而呈现的信息切换过于频繁,学生很难把课堂上传播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只有在认真分析学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课件不能一味的追求趣味性而忽略针对性。能够生动、形象、直观地显示一些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

9、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这是多媒体技术的优点之一。但在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和声效,甚至是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这就有哗众取宠之嫌。比如,在制作PowerPoint课件时,有些教师会在其中放一些卡通的动画。学生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花哨东西上,而忽略了教学内容。作为教师应考虑多媒体的使用能否将化学教材中内在的、本质的东西以直观的、活泼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解决传统化学课堂教学中无法或难以克服的问题,如在第3章第2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教学中可以模拟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过程。通过观察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学生很容易理解在水电解过程中什么发生了改变,什么没发生改变。第4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中,向学生解释

10、爆炸是怎样发生的是比较困难的。其实教师在做粉尘的爆炸实验是可以借住摄像头把爆炸的过程录下来,然后用比较慢的速度重放。学生很容易就会看到在爆炸之前,纸盒内的吹起的面粉一起发生了燃烧。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爆炸是怎样发生的了,等等。这样使用多媒体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不仅仅是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3、要尽力避免投入太多的精力开发一次性课件。现在大部分教师开发课件都是以一节课的内容为主。通常这种课件本人使用一次以后就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了。本人以后有机会再教这一课的时候,可能还会想起来用它,别的老师是碰都不会碰它一下的。这样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其实,我们可以引入一种软件设计思

11、想模块化设计。把课件分解成若干个具有独立功能的模块(积件),然后用合适的软件就象搭积木一样把这些积件组合起来。而这些积件还可以用在其它课件中。而且别的老师也可以用,使同样的积件,在不同的使用者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再如,在课件中最好用超文本来组织教学内容。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人脑的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它能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和形象化,这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理想的环境。 四、提高协作意识和信息交流的能力。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在日常实践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如,用来制作课件的软件非常多。同一内容不同的软件制作出来的课

12、件表现力是不一样。我们应选择合适的软件来制作,而作为个人不可能对每一种软件都非常熟悉。如果大家协作,各发所长,我想课件制作的质量会大大提高。我们还要能够通过互联网提供的诸如BBS、聊天室、博客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阔视眼,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总之,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水平。参考文献1、钟启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解月光 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202.63、李小林 略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和 信息技术教育 2003.74、易红郡 信息素养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育 2003.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