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初探.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977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初探.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历史讲和谐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初探摘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讲求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保证。关键字:历史与社会 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这门课程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差异,讲究教学方法,特别是要注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目标。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更是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它不仅是达到教学目标的一个必备因素,也是近几年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2、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对思想意识和道德标准的健全;对学习效果和能力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研究,我认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作为一个教师在教学中要克服师者为尊的传统观念,建立“支持”型的师生关系。 在许多教师的心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相当普遍,有些教师的这种传统观念和意识的影响比较重,最后滋生了一种高高在上、高人一等,惟我独尊的不良习惯。认为教师高学生一辈,学生对教师要向对等长辈一样,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要转化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协作者、支持者,甚至要和学生做朋友,做哥们,做知心的伙伴,以与

3、学生共同探究知识的同行者的身份与其共处,形成一种新型的互动合作关系,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或者说是学习方法与方向上的参谋。 其次,消除代沟,与学生拉近距离。 教师和学生由于存在年龄上的差异,可能产生观念、意识、行为上的不同,也就是说有代沟横在师生之间。 为师者,应该有能力认识和应对这种差异,分析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动机,在师生关系中取得主动地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因年龄差异同学生关系的隔阂,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其特性,与学生拉近距离,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好伙伴、知心人。教师要和学生成为忘年交,要以学生朋友的心态与之相处,从而消除代沟或者隔阂,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学习历史,探讨历史,分析

4、历史,观察社会、认识社会、感知社会。 第三,克服情趣差异,寻找情趣上的共同点,巩固师生关系。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教师不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带进课堂或者以自己的情趣变化对待学生。虽然人的情绪直接影响行为,但作为教师这崇高的职业,应克服一切因情绪变化而带来的对教育教学和师生交往不利的因素,把握住自己,严谨对待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牢固。 作为教师不可避免的与学生有情趣差异,特别在历史审美上,有不同的出发点,有不同的审美观点,角度不同,认识不一,兴趣不同,关注点不一;作为一名从事当代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教师,要认识以上差异,掌握学生情趣特点,调整心态,与

5、时俱进,与学生俱进,“同志”才能同趣。在教学中我总结出了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材料分析法:历史材料有多种形式,有文字的、图画的,如课文中大量的插图、史料、知识窗等,我们要提醒学生注意并应用这些材料,学会从这些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和信息。材料一般是辅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或者提供给学生一种观点引起学生的思维、拓展视野和激发学习兴趣。文字的材料,先要读懂,然后结合本课的内容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理解、分析和感受,从中获取历史知识。如鸦片战争一课中的炮子谣,学生可以从中理解吸食鸦片带来危害:摧残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大量钱财外流。 读图识图法:在学习对外开放时,对照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

6、,说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分别找出经济特区、沿海开发城市、经济开放区的位置,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对外开放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又如,在历史与社会的教材中有多幅关于中国古代多个朝代的疆域插图,学生可以通过对不现朝代中国疆域的变化的对比,感受中国疆域的变化,特别是在元代的疆域地图前,更能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国这块士地上先民的强大,更能激发同学们的自豪感,同时也会激发学生们对不同朝代中国版图变化对比的兴趣,从而讲述台湾历史变迁,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统一祖国的使命感。 第四,克服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师生民主平台。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完成教学内容为宗旨,因此,教师的教学观、自我定位、素质

7、要求、学生观、教材观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策略的设计上,无不带上与之相适应的方式、方法。新课程要求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分数指标”的阴影中摆脱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方式重新确立教学观念,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式,从管理者传授知识,改变为参与者共同探究知识,改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定位在学生之中,构建一个民主平台,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与研究,更好地使师生关系正常、和谐发展。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以现实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作为学习和探究的课程,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不满足于只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能说出正确的结论,而是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

8、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合理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过程的指点,要从讨论的形式切入,同学们可以按自己的观点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向正确观点上引导,灵活地调控或变换教学过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到达学习目标。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个辩手,就某个问题展开辩论,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敏捷的能力,还可以集思广益,加深对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认识。比如在学习洋务运动时,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的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没有起到积极作用,最终是以破产告终。左宗棠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历史

9、人物,学生也可以分成正方和反方对左宗棠的功过进行辩论。从而搭建出一个师生民主的教学平台。 第五,对学生一视同仁,增强集体凝聚力。“团结就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师生之间的团结是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教师克服主观偏见对有些学生,尤其是重理轻文的学生、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素质的学生,要加以正面引导,从知心朋友的角度多和学生探讨历史故事,甚至可以从时下流行的历史剧作为切入点,先引起学生的兴趣共鸣,从而将学生吸引到探究历史探究社会的轨道上来。教师的引导能力是增强集体凝聚力的保证,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 总之,现代教学更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在这种双向影响式的教学中,特别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更要强调和谐,只有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将多种教学方法较好的溶入于教学实践中,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才能较好的完成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参考书目: 1.中学历史教育文萃.阳谷、陈风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2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