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谈新课标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991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论文 谈新课标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教学论文 谈新课标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教学论文 谈新课标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教学论文 谈新课标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教学论文 谈新课标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论文 谈新课标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谈新课标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谈新课标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连平中学 赖少奎【摘要】 如果把知识比作“金子”,那么,想像力就是“点金术”,能使知识活化,进行再创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本文认为可从扩展想象、补充想象、对比想象及假设想象四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激发和训练。【关键词】 扩展想象 补充想象 对比想象 假设想象想象是人类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人们把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创造出一个新形象,这种心理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想像。如果说联想是凭借记忆,那么想象的特征就是创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如果把知识比作“金子”,那么,想象力就是“点金术”,能使知识活化,进

2、行再创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的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思想品质。二00七年江苏省高考作文怀想天空,二0一四年天津高考作文假如有一款芯片,考的都是想象力。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相当重要的

3、。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进行扩展想像通过想像力的发挥来激活课堂教学,也正是由语文教材的内容所决定的。语文教材的大部分内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要深刻领会这些教材内容,就应该充分发挥师生的扩展想像能力。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教材语言的描述,使学生头脑中显现出感知过的、思维过的事物,而且还可以出现未曾感知过的事物,认识未曾经历过的生活,开拓学生的思维领域,对课的学习加深理解。一旦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语文课就会满堂生辉,活力迸射。我在教完记念刘和珍君以后,以“为刘和珍烈士塑像”为题,引导学生进行扩展想像。在我的精心引导下,

4、学生思维渐趋活跃,感情潮水逐步高涨,发言的同学一个接着一个。在讨论雕塑材质的选用时,有的同学说选用大理石,这样可以表现刘和珍的坚强勇敢;有的说选用汉白玉,这样可以表现刘和珍的纯洁无瑕。在讨论刘和珍烈士的塑像应安放在怎样的环境中时,有的说应安放在北师大校园,让酷爱学习的刘和珍永远生活在最年轻的校园;有的说应该放在长城的最高处,让体现中华民族之魂的刘和珍精神和长城一样万古长存。试想,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是按照“教参”内容按部就班,而不去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怎么会出现这种令人神往的课堂气氛呢?要求学生根据一段简要的文字材料,加以扩写,同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扩展想像能力。如扩写木兰诗,让学生把重点放在木兰代父从

5、军出征这一场景的描写上,要求展开想像,有所创造。我班的一个学生这样写:“第二天早上,木兰把自己打扮起来。好一个英俊的勇士!父亲牵出了马,母亲、姐姐和小弟弟送出家门。木兰接过缰绳,跪着辞别说:爹爹,孩儿此去,决不给您丢脸!父亲说:我儿起来,你平日练功刻苦,武艺已在为父之上。只是你一个女孩儿去过戎马生活,为父心中不安。木兰说:爹爹放心,为国杀敌,女儿有责。此时战马长啸,木兰矫健地跨上骏马,长鞭一扬风也似地奔上征途”。诗中只有一句“且辞爹娘去”,而在这位学生的笔下却有如此细致的描写,这完全是这位学生按照课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扩展想像的结果。这种扩展想像,是有一定条件的,它要求符合原文的情调和情节。因此

6、,引导扩展想像,必须使学生明确按照什么方向,根据什么目的去扩展。看图作文也需要扩展想像,即按图画规定的范围,或者突出人物,或者突出景物,从时、空、事等方面扩展想像,让图画中的形象再现。二、充分挖掘课文内容,调动学生去补充想像有些课文内涵丰富,我们可充分挖掘,让学生去补充想象。如琵琶行描绘琵琶的声音,一阵繁响交错,清脆圆润,宛转流利的声音之后,突然“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为什么无声胜有声,这就需要学生去领会这个无声的境地,让他们去补充想像,究竟这无声中包含了多少的幽愁暗恨?探讨这个问题,教师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想像空间,学生激动起来后就能让自己的想像自由

7、驰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如果能结合现行语文教材,恰到好处地安排一些趣味作文训练,是同样可以开拓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的。我们知道,鲁迅先生当年就写过一部故事新编的小说集。在这部书中,射日的后羿、治水的大禹、铸剑的干将全在鲁迅笔下有了新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新编故事的写法,是一种补充想像力的体现。学生作文的时候,可以此为雏形,把新的故事“嫁接”到作品主人公身上,于是可拟出牛郎成了负心汉项链失而复得于勒回国等作文题。学了愚公移山后,我要学生进行补写,有位学生发挥想像,运用时空变迁,补写得很成功。文章设想:“大行、王屋二山经过专家勘探,有大量的煤铁等矿产资源,愚公带领村民开采矿产,

8、开出了一条隧道来。然后修了一条直达汉阴的铁路,还在山上搞了野生动物保护区”这样既帮助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中心及内涵,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学了祝福后,我启发学生想像:(1)假如祥林嫂再嫁不成(2)“假如祥林嫂再嫁后丈夫、儿子不死(3)“假如祥林嫂第二次离开鲁镇后不死,二十年后再来鲁镇”运用这种趣味作文对学生补充想像能力的训练,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要注意三点:一是继承,就是要以原来的形象为基础,不能离开原文任意发挥。二是创新,就是要结合原来形象特点,创造性地编一个新故事。三是要有意义,就是编出的新故事要有中心、有主题,或讽喻现实,或颂扬主旋律,或抒发情感。三、设置对比练习,

9、启发学生展开对比想象想象多从比较中来。因而,通过对比,展开想象,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比较的办法很多,上与下、内与外,远与近,久与暂,今与古,现在与未来,大与小,多与寡,都可以通过比较,展开想像。土地一课,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材料众多,联想深远。但总的脉络仍是古今对比。用此对比,激励读者对土地的热爱。教学此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从总体设想的对比想像。而用对比的情境命题作文,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试命题如下:下班了,一位青年工人正在洗手,他的一位同事走来,郑重其事地递给他一张纸。A、如果这张纸是一份证明材料;B、如果这张纸是大学录取通知书;C、如果这张纸是又脏又破的

10、废纸(对方跟他开玩笑)。请你分别写出这位青年工人接到纸以后的表情和动作。在这组情境里,时、地、人、事这几个因素是相同的,但纸条的内容不同。这就要求学生在保持人物性格一致的前提下,写出这个人对不同字条的不同态度。这样,练习抓住特征,切合情境的描写,既可以帮助学生写得准确、具体、细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四、设置有益情感,激发学生发挥假设想象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激发学生想像的方法。凡事本未经历,也无体验,但可假设一定的条件,激发想像。这些假设条件包括假设时间,假设地点、假设环境、假设情态等。例如,可以设置下面一道情景作文题: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专心致志地上晚自习。突然间,教室里漆黑一片。要求学生写

11、一段文字,说说“教室里漆黑一片”后发生的事。这道题所设置的情景,是学生所熟悉的。“晚自习,教室里一片漆黑”,这是停电了,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呢?有高兴的,是因为可以休息不去做作业了;有叹气的,是因为作业没法完成了。这时也许会有班干部来维持秩序;班主任也可能会在这时出现。学生只要在熟悉的生活基础上展开想像,可写的内容非常多。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假设想像也是常有的;如教梁生宝买稻种一课,可以让学生设想:假如你是梁生宝,怀里揣着老乡们的血汗钱,你怎样去买稻种呢?还可作另一设想:假如你在火车站碰见了梁生宝,你见到的梁生宝的形象是怎样的呢?假如你与梁生宝攀谈,对话会是怎样的呢?假设想像有一种移植作用,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这种假设想像越逼真,学生获得印象就越深刻。文章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往往是由此产生的。总之,只要我们积极培养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大力开拓学生的想像空间,语文教学就完全有可能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创造力,语文课堂就能成为令人向往的场所。作者:赖少奎通讯地址: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元善镇北园一街9号联系电话:13553229779邮编:517100工作单位:连平县连平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