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环境教育在地理教学上的运用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环境教育在地理教学上的运用实践.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环境教育在地理教学上的运用实践 摘要: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开展环境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通过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内案例的探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形成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健康生活习惯,增强积极参与有关环境问题的行动意识。在地理教学上,正真落实环境教育。关键词:环境教育;实践1992年6月,联合国在“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教育史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基础教育是环境与发展教育的支柱.对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大众有效参与与决策的价值观和态度、技能和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由此,环境教育已不再是仅仅对应环境问题的教
2、育,它与和平、发展以及人口等教育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教育发展方向“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很多发达的国家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为了实现经济的飞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如今他们得到了警醒。所以现在,在大多数世界发达国家里,环境教育正在与自身的教育改革相结合,使环境教育内化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中国这般的发展中大国,环境与资源问题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有发达国家的前车之鉴在,环境教育更显紧迫。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教育却长期停滞在知识点的灌输上,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感受不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环境教育名存实亡。根据联合国的21世纪议程及我国在1994年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在中小学普及环境
3、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再结合中国现在面临的现状和实情,我校在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当中,整合已有资源,拓展信息来源,开始着手加强对学生环境价值观和技能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环境伦理观和社会责任感。综上所述,中小学环境教育应贯穿于各类综合实践活动中,而该文就是本人这几年中,在地理教学上渗透环境教育的点滴感受:1. 通过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省级及国家级的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其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是我们在面对环境问题时,应该具备的素质),树立起他们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和社会责任感。实践一: 全球青少年环境地图竞赛原名旭川青少年环境地图竞赛,一年一度在日本北海道
4、市举办,是一项由环境地图教育协会(日本)组织,北海道教育大学主办的国际竞赛。该竞赛面向全世界小学及中学在校生(518岁),旨在加强在校青少年的环境意识,提高其户外观察、地图制作以及地图使用的技能。当时,我校老师看到这个消息后就非常的兴奋,这样的活动正是我们所需求的。在国际性的大赛中取得成绩是次要的,关键是在这样活动中,一方面,能让学生灵活运用地理课堂上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在绘制环境地图的过程当中,他们必定要学会自己去综合实践,学会走出课堂,网罗四面八方的信息,并将之整合归纳。而且,由于又是对环境地图的绘制,学生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会不断的接触到家乡湖南,还大范围一点的可能是中国地区,乃至世界
5、地区有关环境方面所面临的严峻实情。这种教学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教育实践。基于以上这些观点的思考,我们地理教研组展开了为时达2个月左右相关工作:首先,在学校内取得校领导的同意后,展开规模较大的第17届“旭川青少年环境地图”优秀作品展,用意就是向全校师生宣传环境地图比赛。造大声势,让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由于事先做了铺垫,让师生们对环境地图比赛有所了解,所以这一活动也得到了大部分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理解和支持。第二步,也是较难的一步指导选题。告诉学生题目的方向就是学生要去实践调查的方向。当时我是任教初一年级,全级就有近200人参赛,这一规模是当
6、时没想到的。我们想了一个办法,让学生自由组合,大约3-4人一个小组,设置好一个组长,具体的事项再由组长布置下去。一星期的时间让同学们通过翻阅与环境地理相关的资料和小组的室外观察探讨,第二周定出环境地图的标题。到第二周,学生把选题交来的时候,我都震惊了他们在我的眼中不再是11、12岁的小孩,他们对世界拥有独特敏锐的视角。题目有的站在全球角度来谈,如11班肖菁等人的工业污染对大气层的危害,16班李舒凡等人的一“雨”惊人酸雨的调查,有的跟我们生活很近,小范围的:如15班彭冰纳等人的麓谷高新区的环境改造,7班段子宇等人的黄兴路步行街白色垃圾调查。还有的选题非常的诙谐,很吸引人,如满区尽带空调机(当时正
7、热映满城尽带黄金甲)、接天荒地何处碧,映日风沙别样黄、“生生不息” 调查人口问题 、“污”伤大雅 关于社会公民对环境的破坏等。孩子们选出的标题,我一般都是持肯定态度,对于有些偏题的选题或在他们这个阶段难于实现调查的选题,我只是会提出一些建议,但主动权还是交还给学生。如马芸等同学的“不同凡响谈城市噪音”,这个题材很新颖,但是难于调查,难于表现,建议换成其他相关的方面。第三步,是全体参赛学生及指导老师工作量最大的一段对于各小组的同学所选的题目再次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指导他们如何进行有效的实践调查,学会整理归纳得来的数据、照片等信息。举例说明,在18届“全球青少年环境地图竞赛“中,我指导的学生16班徐
8、锦云、朱琪、陈雅祎同学获得“旭川市长奖”,她们的题目是危“盐”耸听关于冰冻时撒盐路段及其危害。当时正好是我们湖南面临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冰灾,几乎每天清晨就有环卫工人起来打扫,铲除地面的冰,工作任务相当的大。那时就提有关部门出可以在路面撒工业盐,减缓结冰的速度,效果不错,但是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徐锦云等同学这个选题就非常新颖,而且贴合身边的实际。 具体如何实践调查:1.收集有关资料。由于题材很新,相关书籍不多,还主要是国外的著作,对初中生来说晦涩难懂,所以建议她们成立访问小组,去采访相关的职能部门(如交通部门、测绘局等),并拍好照片。采访的内容包括:长沙市每天撒盐的时间、具体撒盐的路段、每个主干道
9、的撒盐量、撒盐路段周边的住户量及生态环境等等。2.整合构建:在电脑中将长沙市按五区分好(主要是调查的长沙市区,此次调查不包括周边地区)将调查来的数据,一一整理填入。有些繁冗的重复的或者是错误的信息,就要予以删除。如她们拍摄的照片“植物叶片变色枯焉”,这并不是工业盐的污染造成,而是周边工厂废气排放所致。当时,我们地理课堂上也正好讲到了人类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我在授课时就没有生搬硬套教材上的案例,而直接采用徐锦云等同学采访来的资料,由她们自己讲述。由环境污染做一个切入点,来谈三大环境问题。大量的图片和数据变化,是同学们咋咋惊舌。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她们不是单一的展示自
10、己收集来的成果,而是还有了自己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如陈雅祎同学讲到,她们这组同学在调查的过程当中,本来想拍有关工业盐污染的图片,却不断的看到“造纸厂排放废水”,“固体废弃物随意抛弃”,“工厂烟囱的云雾现象”等等,她们非常的痛心。就在学生们感叹的时候,我趁机总结,告诉他们各种环境问题并不是单一存在,而是交织在一起,长沙的环境中国的环境世界的环境,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呼吁同学们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整个过程自然流畅,图文并茂,组员的讲授激情飞昂,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初步环境教育到达目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到“知谐论”到“可持续发展论”这一人地思想关系的变化,本来是对他们非常深奥的理论,变成他们易于接受的
11、内容。我认为,这堂课成功的培养了他们环境问题上的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促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开始,采取积极的行动,共同创造可持续的未来。第四步:绘制环境地图。这是整个过程中艰难的,学生要学会动手绘制地图,而且要把他们整理好的信息在图上体现出来,成为正真意义上的环境地图。在这个过程中,很明显的就有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和弱的学生。对于底色、字体、排版的选择,我叫同学生请教了美术老师。但就绘图这一块,我对学生是比较严格要求的,如在地图上必须体现地图的三要素等。这也是回到我的初衷。我希望他们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而不是只是花架子。举例说明,三要素中,学生最难写出的就是比例尺,有的同学竟
12、然随意编制一个。在开会中,我就将这一问题提出来了如何求出比例尺?他们都能迅速答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但当我要他们思考如何求出自己地图上的比例尺时,大部分学生就沉寂了。但也有学生说那就找到2个公交车站之间的实际距离,然后再量它们在环境地图上的距离,还有的同学说量步伐,估算出实际距离。我以眼神鼓励了这些同学,然后转而问其他同学,“你们认为行不行?”大家一起思考,然后都纷纷赞同。最后做成的地图上,有的同学还利用各类型图来表现数据,如饼状图、柱状图、曲线图等等,灵活多样。这样,课本上枯燥的知识点就得到运用,地图的绘制更加科学、美观。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实践二:组织学生参加第二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
13、理科技大赛。这次地理大赛的宗旨也是宣传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倡导两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这次的评比方式也非常的灵活,有调查报告、作文、书画、动漫和摄影等多种形式,更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那我是如何将它与我们的环境教育结合的呢?试题当中有些是很有代表性的环境问题,拿出来跟学生一起分析:如给学生一段材料:当今世界上出现可一种新难民,即因环境受到破坏而背井离乡的“环境难民“。海地的船民、非洲的饥民就属于这类难民。新难民多出现在第三世界国家,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给出他们讨论的方向,如“土地退化”,“全球变暖”,“战争”等。同学们可以
14、畅谈自己的想法,甚至只是猜测,回去后查找相关的资料,得出结论。题材较新,学生感兴趣,然后又是站在全球的视角,他们能够更好的感受到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觉得这样的环境教育的渗透比仅仅是课堂上知识点的灌输,来的更真实。2.挖掘地理教材中蕴涵的环境教育素材,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中学地理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环境教育内容,例如:八上教材中的活动题“洞庭湖的围湖造田”。我在授课的时候,就将这个题目变成一道辩论题,班上同学分成正方和反方。教师先并不偏向于哪一方,让学生自己辩论。开始双方都很有理,争辩的面红耳赤。到后半段,再方法同学大量的数据和事例面前,赞成围湖造田的同学士气越来越弱,反驳的越来越无力。教师只要
15、适时的点拨一下,学生很快便能理解,围湖造田带来的种种危害。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叙述了。采用多种灵活的形式,利用教材中的案例来讲解环境问题,既可以落实知识点,又能够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让学生感觉到作为社会主人的保护环境的紧迫感。江泽民总书记也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环境教育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生态伦理和行为规范。总之,我的感觉就是,不能再将环境教育作为一纸空谈,要能够让学生从小就能够动手参与,动脑思考,摒弃了学生在传统教育中所处的客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提升和主体人格的完善,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形成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健康生活习惯,增强积极参与有关环境问题的行动意识。参考文献:1祝怀新.环境教育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9293.2邹邵林、汪文达. 对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的几点思考J.湖南教育,2006年第6期3单永地理研究室.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辅导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