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6018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颜孙建文章来源:作者原创点击数:114更新时间:2007-3-23 -摘 要: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正在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对于传统课堂语文教学,我们应持什么态度,是否定,还是在有所扬弃的基础上谋求发展?审视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种种现状应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对新课程标准是否真正理解并正确付诸实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应该是既实实在在,又充满生命活力。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教学现状 对策众所周知,世纪之初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的职责。新课程实施的基本

2、途径还是教学。就语文学科而言,近来出现了这样的苗头:新的语文课堂教学似乎就是要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否定,否则,怎能体现出一个“新”字?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我们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变革教学方式,但前提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语文教学精粹的基础上,吸纳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改变了一点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就冠之以“师生互动”、“小组互动”、“自主探究”等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很是令人费解。新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然而,理解上一旦出了偏差,或断章取义,或以偏概全,或过分夸张,就会出现问题。以下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表现出来的种种现状,及笔者认为采取的对策。一、谈“教”色变用所谓的学习“主体性”弱

3、化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新课程强调在教学关系上,“教”要促进“学”,其本质在于“引导”,没有否定教,而是对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要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获得什么,都在课堂。而现在有的教师是不敢讲、不敢教、担心被扣上“繁琐分析”的帽子。于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感悟,无论对与错,一概肯定,有时还送上“思维独特”、“有创新精神”的夸奖。对策语文课堂教师“主导性”的彰显,才能有学生“主体性”的形式和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

4、变的。课堂上,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追究的。但是,要达到这一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储备的知识少,不能无师自通,需要教师科学的教,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逐步提高。讲在需要讲之处,拨在应该拨之时,这是完全必要的,千万不能谈“教”色变。1、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在对教材的研究上。语文教材内容浅显,语言比较直白,尤其是低年级课文三五句话,曾经研读过不少艰深文学作品、取得较高学历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没有教师与教材的用心对话,就无从谈及学生与课文的真心对话。教师对教材的感受、体验、理解越是独

5、特,课堂教学越能体现出个性化特征。所以,研读教材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最关键的一步。2、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在对教学方略的预设上。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所讲:“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流变状态下的课堂是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是生成发展的,因为学生是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秘书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的,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师在备课时就不能使教学设计成了铁定的、限制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框子,也不能寄希望于课堂上的“灵机一动”,一定要仔细揣摩学生学习的课堂情景,作出教学方案的预设。3、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在对教学

6、策略的选择上。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对话”这一概念,教师与每一位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着一种多边对话关系。但是,“对话”并不能意味着随心所欲、信口开河,需要教师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就某一学习内容组织对话。说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那是因为教师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的权利。教师采用教学策略组织教学,调控课堂,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学会学习,让教学策略实施中的多边对话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二、“君子”对口不动手弱化语文训练(听说读写)的整体建构。语文新课程标准阐述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其中提到“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教学中,尤其人重视培养良好

7、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于是,除了要求不明、漫无目的的读,语文课堂上不能再有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只能是不绝于耳的读书声。一个能把课文读的正确、流畅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却是比比皆是错别字,能说他具有基本的语文素养吗?对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把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为什么我们在解读课标时,偏偏忽视了“运用”两字呢?能使学生恰当地运用,就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课标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基于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我们反对过去的课堂教学繁琐的内容分析、机械重复的单项训练,需

8、要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的训练,这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这一基本特点所决定的。一堂好课,不仅仅在于它有条不紊,流畅顺达,更要看它是否真正地让学生练习和实践,语文训练的整体建构与关注人文精神的开掘同样重要,千万不能只动口不动手。否则,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将会低下。三、喧宾夺主设计过多的形象画面弱化了语言文字的情感功能。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教学设备、优化教学技术,是教育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客观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着物质支撑,我们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人类技术进步的成果。有的语文如果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将会极大拓展文本内容。但是,现代信

9、息技术毕竟是教学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现在很多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斥我们眼球的是那些多媒体技术制作出的精美的画面,精彩的动画,老师耗时费力,甚至还要求助于其它教师,有的是在公开课上不让别人说“这课太土了”技术至上主义一时盛行。对策“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本中那些鲜活的、各具特征的形象,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仍然充满生命动感,个性十足。总是想着用丰富的画面,逼真的动画将它们定格在学生的眼前,虽然一时满足了学生的视角需要,但长期以往,扼杀的是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怎能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其实,根据教学目标的需求,传统的电化教学手段:录音机、幻灯具、放映机等,

10、仍有用武之地,因为它们经济实惠,使用方便,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我们要因地制宜,一切的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服务,不是为学美术服务,千万不要喧宾夺主。四、以“动”制静用过多的热闹形式弱化语文学习中的静思过程。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形式,学习内容不是千篇一律的,因而学习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现在许多语文公开教学,为了体现人文性、开放性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在形式上做足文章:桌椅重新摆放,美其名曰便于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课堂上动辄就来讨论,安排过多的非语文活动,也不管有没有必要、效果如何,有的是让别人看到热热闹闹的场面。学生似乎“活”起来了,却显得心浮气躁,所以其

11、中有效的学习能有多少呢?对策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防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追求表现的热闹,从而剥夺学生在课堂上独自地、静静地思考的权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静思,这样的思考更具有个性化。要让过于喧嚣的课堂安静下来,把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式所用去的时间还给学生去独自思考。课堂上多一点想好再说,少一点问后即答,做到动静相宜,千万不要以动制静。毋庸置疑,新课程理念正在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文章的结尾,让我们记住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语文学习上写的这样的一段话:“要造就合格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下功夫培养他们进行课堂教学为的真本领。千

12、万不能肆意炒作一些漂亮的口号,迷人耳目;也不能醉心于以公开课的表演舞台,谋取若干个奖项桂冠。应去浮躁,去虚夸,静下心来,扎扎实实研究教学,激励第一线的语文教师钟情于语文教育事业,孜孜矻矻,甘为语文教师教育的发展奉献智慧与心血。”参考文献: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众 北京大学出版社3语文课程新探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析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4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颜孙建(1972-10)男 浙江省苍南县人,浙江省苍南县龙港二小教务主任,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等。我的大学爱情观

13、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

14、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

15、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

16、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

17、。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

18、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五)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六)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