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摘 要:研究性学习已被纳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大纲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践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总结的方法,构建了操作模式,让学生有组织的参与具体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了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效果显著。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自主性构建模式;实践;效果;思考。一、问题的提出:知识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资源是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型人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历史教育,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但是,仍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历史教育
2、囿于课堂的狭小圈子,相对封闭;师生之间是单向地、直线地发生关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未得到全面的贯彻。这些都制约着历史教育功能的发挥,束缚着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把研究性学习列入了课程的重要内容,这是研究性学习首次被纳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举措。与此同时,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也做了新的要求,强调了对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
3、问题”部分,新大纲特别强调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学中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并在最后附了有关中外历史的研究性课题,作为在教学实际中开展历史研究活动时的选题参考,这对中学历史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表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已由理论走向实践。二、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当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应在教学关系上和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性的地位,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历史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学习历史,其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使他们只是知道和记住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更不应该只是让他们学会重复老师或课本对历史的叙述,而是要通过历史教学的活动,使
4、学生不仅感受历史的境况和氛围,体会历史人物的心态和想法,而且逐步学会怎样对历史进行认识,如何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解释,从而掌握认识历史和了解社会的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观察、思考和探究的经验。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活动,而在教学过程和活动中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的展开、方法的运用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是对现成知识的死记硬背。历史教学中的研究性课题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以类似历史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历史知识和应用历史知识 ,这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活动,这种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思考历史、探究历史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历史学
5、习能力的发展。为了达到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优化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时代的育人要求,笔者将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研究动员、确定课题、建立组织、制定方案、调查研究、信息交流、结果论证。三、研究性学习方案的实施:历史新大纲所附的22个研究性课题参考题目,就其所涉及的学习内容来说,具有很明显的特点:1、开放性。即课题的结论并不是预设的,而是开放性的,如“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如何看待五四精神”等课题,要由学生展开自己的思考,做出自己的结论。2、探究性。这些课题的研究多是围绕着某些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特点、影响、评价等方面去展开,如“洋务运动对中
6、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等课题,需要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3、实践性。有的课题研究需要开展社会调查,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材料,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等”。4、现实性。有些课题的研究与现实社会的问题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对于认识和理解当今事务有很大的帮助,如“巴尔干问题的由来”、“印巴分治问题”。这些课题的研究,对于认识当今科索沃问题和印巴问题就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鉴于以上因素,根据构建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分以下几个步骤一一实践,最终使研究性学习真正落实到位。1、开设讲座、研究动员、确定课题:研究性学习毕竟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新生事物
7、,很多人对它还不甚了解,因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笔者通过讲座的形式向学生系统讲述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目的、意义、要求和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动员,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研究性学习计划,使每个学生都心中有底。针对新大纲所附的22个研究性参考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课题,当然,学生还可以自主地选择与之相关联的其他课题。2、建立课题小组:课题小组的建立是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和条件,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2-5人
8、组成课题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某一研究课题,自由组合。3、制定方案、实施计划:在课题确定好、课题小组成立后,学生就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集体讨论,拟定研究方案,具体内容包括:课题题目、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时间安排、成员分工、预期成果形式等。待研究方案确定后,各课题组成员依据组内分工,开展研究工作,特别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Internet网进行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信息。4、信息交流处理:研究工作开展了一段时间后,课题组全体成员采取每两周一次集中交流的做法,汇报一阶段的研究成果,集体解决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并及时对研究方案进行补充、调整。5、结果论证、
9、交流展示:结题报告是研究性学习的总结和启示,它与学生平时所做的作文不同,它要求各课题组围绕课题目标、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总结性的书面材料或口头报告材料。在每一课题组完成自己的结题报告后,以班级为单位,举行结题报告会,来展示成果。 四、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效果:通过近两年的实践,笔者越来越感到研究性学习跟传承式学习明显不同。研究性学习所强调的是学习的方法和研究的过程及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的直接体验,关注的是信息处理和知识的调用及合作竞争相互融合的社会理念。良好的教学方式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效。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全体学生产生了对学习、研究的兴
10、趣,并由苦学、怕学,形成了乐学、会学的局面;学习能力的形成又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少学生还写出了许多高质量的研究性课题文章。日前,笔者所教的班级有十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设计作品被市选送去参加江苏省首届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设计大赛,其中有八篇设计作品获得了不同的奖项:一等奖一篇,二等奖五篇,三等奖两篇,笔者所在学校也因此荣获团体奖,笔者自己荣获省优秀指导一等奖。1、研究性学习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机会不得不处于“旁听”、“旁观”地位的被动学习状况,赋予全体学生远比传统教学中多得
11、多的参与学习机会和权利,满足了学生参与的心理,使学生不再充当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每个人都在参与“研究”。其中不少学习方法不当、遇事怕动脑筋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也得到了锻炼,为了小组成功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大大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2、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不限于唯一求知法则来解决问题,而应该随机应变从不同角度考虑的思维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研究性学习教学是以学生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熟知的知识中选择专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加以解决。更注重对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对前人知识的简单传授;更强调学习过程的探究
12、性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更强调发现、质疑和思辩精神的培养,不求答案的唯一性,而鼓动答案的多样性。从而更能培养科学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更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3、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学习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小组合作的好坏。为了共达目标,不同特长的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讨、彼此信任、互相支持,同学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而且,这种合作学习还一定程度上表现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如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等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4、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走
13、访调查、整理资料和撰写课题报告,不仅拓宽了学习空间,学到了书本上和校园内学不到的东西,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求。更为主要的是他们的人文素质得到了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有了提升,懂得了科学知识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学会了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了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 五、充实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思考:1、主导与主体问题由于研究性学习打破了以往教师教、学生听的固有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给予了较大的空间和较大的选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导而得法,成为决定研究性学习是否获得成功的前提。笔者认为,教师主导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心理的疏导,
14、让学生从惧怕、陌生变成喜爱、自然;其二是思维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对课题进行论证,避免少走弯路;其三是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找资料、如何借鉴别人的经验等。既不能放羊式管理,又不能全盘包办,只有导而有法,才会学而得法。2、时间的分配问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如何合理分配时间,正确把握研究性课程与学科学习之间的关系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学科考试是学校、社会、家庭最敏感的话题,也是学生的出路所在,有的老师、家长不禁要问:研究性学习对高考有用吗?研究性学习既费时间又耗精神,还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再加上研究性学习成绩又不列入高考,自然会遭到部分教师和家长的反感。因此,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时,需要赢得社
15、会、家庭和老师们的理解和支持,当然,我们还必须在学期教学计划中进行合理和细致的安排,事先把研究活动的时间列入计划之中;同时还要积极渗透学科知识,在学科内容的背景下,由学生选择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生活实践有关的课程进行研究。3、评价的策略问题:研究性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它包括思维能力、处理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因而在评价上应侧重于学习、研究的过程。只要通过学习使得学生的研究能力、研究气氛得到提高,不论结果如何,都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当然,研究后获得了成果,得到了公认,肯定是成功的研究。研究后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要能分析清原因,为以后的研究获得经验及教训,也应该算是一项成功的研
16、究。4、教师的素质问题: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必须有创造型的高素质教师。他们必须具备:超前的教育观念;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高超的教学技能;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5、持久性问题:研究性学习刚刚起步,这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上的革命,以后将在整个高中教育中普及。改革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活力,但同时也提出了更具时代性的要求,要求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及时跟上,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坚持不懈地把研究性学习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努力使学生掌握全新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唐云龙, 朱春晓. 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导用书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霍益萍. 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胡永生.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