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与实践校级教学团队.doc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6076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理论与实践校级教学团队.doc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翻译理论与实践校级教学团队.doc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翻译理论与实践校级教学团队.doc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翻译理论与实践校级教学团队.doc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翻译理论与实践校级教学团队.doc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翻译理论与实践校级教学团队.doc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理论与实践校级教学团队.doc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HUZHOU UNIVERSITY校级教学团队团队名称: 翻译理论与实践 团队带头人: 祁世明 推荐院(部): 外国语学院 质量工程办公室 制二一一年九月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一、 团队总体情况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于2000年9月开始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翻译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98级英语专科(三年制)是接受翻译理论和实践训练的第一届学生。该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深受广大学生和翻译爱好者的欢迎。2007年,外国语学院根据滁州学院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把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习和发展分为师范、商贸和翻译三个方向,同时,英语专业高级教研室组建了以祁世明副教授为负责人的

2、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团队,承担外语系专业英语高年级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概论、口译、高级口译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团队全面负责外国语学院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具体包括该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程及课程体系的规划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等方面。经过近十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该团队已成为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师德高尚的本科教学团队。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团队成员的刻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下,该团队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赢得了许多奖项和荣誉,具有一定的影响力。1、 团队构成情况“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团队由10人

3、组成,分别为:祁世明、程家才、姚志英、雷晓玲、倪受春、葛厚伟、王 敏、张 媛、牛多方、吴小芳。职称情况:该团队副教授5人,占50 %,讲师4人,占40 %,助教1人,占10 %。学历情况:该团队博士(含在读)2人,占 20%,硕士(含在读)5人,占50 %,本科3人;占30 %。年龄情况:该团队中 40-49岁4人,占40 %;30-39岁4人,占40 %;30岁以下2人,占20%。学缘情况:以最后学历(学位)计,该团队中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1人,东华大学1人,南京师范大学1人,上海大学1人,安徽大学3人,广州大学1人,安徽师范大学1人,阜阳师范学院1人。从以上可以看出,该团队结构合理,富有活力

4、,特色鲜明。 2、承担教学任务情况该团队主要承担着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高年级翻译课程的教学任务,这些课程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概论、口译、时文阅读与翻译、高级口译、科技英语等,同时,还承担着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CCTV杯英语演讲和大学英语竞赛的选拔、指导和参赛工作。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效果好。3、课程建设情况近年来,该团队成员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其中,2005年祁世明副教授成功申报了我校第一批合格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张媛老师2010年申报了校级翻译理论与实践优质课程,也获得了批准,并计划在此基础上力争进入校级精品课程。4、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情况该教学团队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积极进行教育

5、教学改革研究。近年来,共承担了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8项,编写教材或教学辅导书5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0多篇。5、科研情况该团队在搞好各项教学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同时,非常注重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近三年来,在校和二级学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该团队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先后引进了若干名科研能力较强的硕士研究生,还聘请了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来我系进行专题讲座,进行科研指导。组构了教学小组,主要研究教材教法与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的开发利用、语言知识的传授、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培养与提高、文化素质的拓展等。近年来,该团队共主持或参加各类科研课题18项,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

6、文社科研究项目3项 、滁州学院校级科研项目10余项等等,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文章60多篇。6、人才培养情况该团队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办学定位和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付诸实施。人才培养模式,重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听和说的能力,以及通过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007年,根据本科专业的特点、学生的进校水平和社会的需求,外国语学院制定了新的本科英语专业学生教学计划,对高年级学生的培养分设师范、商贸和翻译三个方向,充分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结合其专业特点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使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7、的需求,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7、获奖情况自2006年以来,该团队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其中包括祁世明副教授获得2007年获校级“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优秀提名奖、2008年获校级教书育人工作先进个人;姚志英副教授获滁州学院优秀教师(2007年)、滁州学院师德标兵(2008年)、滁州学院第三届教学名师奖(2009年)和安徽省先进女教职工(2010年)等荣誉。此外,在该团队的有关成员指导下,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获得了诸多奖项和荣誉。200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2005级郑月琴获得安徽省B类一等奖;06级常凡分别获得安徽省B类二等奖;06英语徐丽娜、07英语郧明月、05英语马晓伟,获得安徽省B类

8、三等奖。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中,07英语史颖获得B类一等奖;06英语陶琼、08英语倪青、07英语丁莹莹获得B类二等奖;06英语袁白雪、张智源、马润田、07英语王芳、薛培培、文延、侯艳梅获得B类三等奖。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08英教2班张宏艳获得B类一等奖;08英本3班袁听,09英本1班谢智晟, 08英本1班章婷婷获得B类二等奖;09专升本2班张辰, 09英本4班郭冰倩,08英本1班倪青,09英本1班袁巧明,08英本1班苏羽获得B类三等奖。在2007年和2008年全国大学生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中,外国语学院的马润田同学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这些是该教学团队部分工作的良好

9、体现。二、团队负责人情况祁世明,男,汉族,1968年 2月生于安徽省庐江县,博士,副教授,先后获得滁州学院优秀教师(2002年)、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校级“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优秀提名奖(2007年)和校级教书育人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安徽省英语语言协会会员。1988-1992 年,在安徽大学外语系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1998-1999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助教进修班学习;2000-2002年,在安徽大学硕士班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2005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做访问学者;2008-2011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就读英语语言文学博士,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00-

10、2008年,一直担任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高级教研室主任。祁世明副教授长期从事英语专业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语法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02年,主持了一项校级人文社科课题;2005-2006年作为第一参与人参加了一项安徽省教育厅规划的省级项目;2008年主持了一项校级人文社科重点项目,2009年主持一项校级重点教研项目,2010年主持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五届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一项。在应用语言学、教学法和翻译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教育与职业、黄山学院学报等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参编省级规划教材大学英语教辅书1本。自1996年,祁世明同志一直从事英语教学,2000-2008年间,担

11、任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高级教研室主任。作为一名教师,祁世明同志备课认真,课堂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授课有条理,深入浅出;立足于教材并结合实际适时补充相关背景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讲解文本仔细生动,篇章、语法、句型、练习分析准确透彻;教学方法新颖多样,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发挥想象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加了学习兴趣,同时扩大了学生视野。每次要求学生按所给提纲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和查找相关资料,课堂上采取提问与学生质疑问难相结合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师主讲法,引导和组织学生互动,并参与讨论,让学生通过互动,善于发现问题,提

12、出疑点,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同时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和解决,重视信息反馈。 总之,学生在其课堂上不仅学习到本学科知识,还学会了做人道理,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深受大家喜爱。作为教研室负责人,积极参与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草拟、修改和制定,能积极配合学院搞好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工作,妥善安排各学期课程,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重点、难点,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青年教师配备了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指导,并进行评课议课交流总结,为活跃校园大学英语学习气氛,经常组织英语角、英语电影等英语活动等等。上述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长期

13、教学工作实际中,该团队形成了一套关于翻译课的教学理念和做法,如“翻译课的教学要依据社会需要、联系实际、结合专业、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学科专业的建设重在教学与科研团队建设”,“要不遗余力地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 教师要有爱心、责任心和进取心,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先做人,再做事,教师的表率作用和精神面貌非常重要”,“英语专业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和相关的文化知识,更要有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能把所学知识技能化,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一刻也不能放松”等等。这些教学理念和做法对该团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在祁世明同志的率领下,该

14、团队将成为外国语学院一个优秀的教学科研团队,是英语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二、团队成员情况1.带头人情况:姓 名祁世明出生年月1968年2月参加工作时间1992年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民 族汉性 别男最终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博士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授予时间2011年6月高校教龄16年职 称副教授行政职务教务处长助理,考试中心主任联系地址、邮编安徽省滁州学院教务处 239000办公电话0550-3510044移动电话13955019306电子邮件地址qisimon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2002年度被评为校级先进教师;2005年被评为

15、校级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获校级“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优秀提名奖;2008年获校级教书育人工作先进个人。主要学习、工作简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1988.9-1992.6安徽大学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1998.9-1999.6华东师范大学助教研修班英语语言文学2000.2-2002.7安徽大学研究生学位班进修英语语言文学2008.9-2011.6上海外国语大学就读博士学位英语语言文学1996.7-至今安徽省滁州学院英语教学2.成员情况(限填十人):成员人数 10人 。姓 名祁世明年 龄43参加工作时间1992最终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博士专 业英语语言文学高校教龄16职 称

16、副教授职 务教务处长助理姓 名姚志英年 龄42参加工作时间1995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英语语言文学高校教龄17职 称副教授职 务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姓 名张媛年 龄28参加工作时间2007.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研究生,硕士专 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高校教龄4职 称讲师职 务无姓 名王敏年 龄32参加工作时间2003最终学历(学位)硕士(在读)专 业英语高校教龄8职 称讲师职 务无姓 名葛厚伟年 龄32参加工作时间2002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英语语言文学高校教龄10职 称讲师职 务教学秘书姓 名牛多方年 龄34参加工作时间2001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 业英语教育高校教龄11职 称讲

17、师职 务教研室主任姓 名吴小芳年 龄29参加工作时间2005.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研究生,硕士专 业英语语言文学高校教龄3年职 称助教职 务无姓 名程家才年 龄48参加工作时间1986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 业英语语言文学高校教龄26职 称副教授职 务外国语学院院长姓 名雷晓玲年 龄48参加工作时间1986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 业英语高校教龄26职 称副教授职 务无姓 名倪受春年 龄48参加工作时间1986最终学历(学位)博士(在读)专 业物理学高校教龄26职 称副教授职 务机电学院院长三、教学情况1.前五名成员主要授课情况:(2006年以来)课程名称授课人起止时间总课时翻译理论与实践祁世

18、明2006.2-2006.672节翻译理论与实践祁世明2006.9-2007.6180节翻译理论与实践葛厚伟2006.9-2007.6324节翻译理论与实践祁世明2007.9-2008.6144节翻译理论与实践张 媛2007.9-2007.12108节翻译理论与实践牛多方2007.9-2008.6144节翻译理论与实践张 媛2008.9-2009.6180节翻译理论与实践葛厚伟2008.9-2009.6144节口译王 敏2009.2-2009.6144节翻译概论牛多方2009.9-2009.1236节口译王敏2009.9-2010.6144节翻译理论与实践祁世明2009.9-2010.672节

19、翻译理论与实践葛厚伟2009.9-2010.6252节翻译理论与实践牛多方2010.2-2010.636节翻译理论与实践葛厚伟2010.9-2011.672节翻译理论与实践张媛2010.9-2011.672节口译王敏2010.9-2011.672节口译吴小芳2010.9-2011.6144节时文阅读与翻译葛厚伟2011.2-2011.636节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使用和编写情况)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英汉翻译原理周方珠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英汉汉英翻译教程张春柏高等教育出版社20

20、03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许建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英译汉教程连淑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毛荣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口笔译理论研究刘宓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口译教程林郁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级口译教程梅德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工程教学丛书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2004年以来,省级、校级奖励)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奖励级别时间“先进女教工”奖省级2010“教学名师”奖校级2007“师德标兵”奖校级2008教学优秀奖集体奖校级2009

21、教书“三育人”先进个人奖校级2008“优秀教师”奖校级20094.教学研究及改革项目:(2004年以来,如教学研究项目、精品课程、实验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等校级、省级项目,限20项)项目名称经费(元)项目来源起止时间论证语类口译的实证研究(2010sk466)6000安徽省教育厅2010.1-2010.12预制语块学习策略训练对EFL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质量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6000安徽省教育厅2010.1-2010.12名词性概念汉英词汇表征差异的认知语言学研究(2011sk447)6000安徽省教育厅2011.1-2011.12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实验研究(第一参与人)6000安徽省教育厅

22、2004.1-2005.12语篇连贯的显性衔接机制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实验研究5000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2010.1-2011.12英文写作中语篇连贯的显性衔接机制的实验研究(2008sk001z)3000滁州学院2008.1-2009.12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2009jyz005)2000滁州学院2009.1-2010.12归化与异化:围城成语英译策略研究1500滁州学院20091-2010.12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调查与研究1000滁州学院2009.1-2009.12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口译课程教学资源库构建研究2000滁州学院2010.07-20

23、11.07口译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探索1000滁州学院2009.01-2009.12滁州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1000滁州学院2007.1-2007.12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1000滁州学院2007.1-2007.12点、线、面三位一体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1000滁州学院2006.1-2006.12翻译理论与实践优质课程3000滁州学院2010.1-2011.12口译优质课程3000滁州学院2011.01-2012.125.教学改革特色(可续页):(团队设置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一、团队设置特色外国语

24、学院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团队目前有10名专业教师,其中2名博士,硕士5名。硕士或硕士以上占教师总数的70%。分别毕业于国内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广州大学、东华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专业方向有语言学、文学、翻译等,形成了一支学缘结构和知识结构基本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担任本课程的教学队伍里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5名,中级职称的教师4名,助教1名,由此形成了“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后备带头人”的合理学术梯队结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学术造诣较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了比较突出的研究成果。 该教学队伍的教学经历大多数都达到5年以上,与该课程有关的教学经历均达到3年以上。在最近几年中的该教学队伍的年

25、终考核都是合格以上。二、专业特色翻译是不同文化背景民族进行沟通的纽带,对中华民族思想的发展和民族文明的进步具有深远意义。在翻译学研究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本研究方向的确立可以为学院继续提高本科翻译教学水平和加强翻译学科建设提供一个更加完善的平台。翻译理论与实践作为外国语学院教学和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是本专业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跨学科性。本学科带头人及团队骨干借助英汉文化差异、翻译与文学及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等学科知识和理论,多角度、多层次地探讨译学之道;2)强调扎实的基本功。基本功包括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既重视通过微观语言结构的对比,在翻译实践中探讨

26、翻译规律与技巧,也注重扎实的翻译理论基础知识,继承传统中国翻译理论,但不囿于传统,充分体现翻译跨学科的特征;3)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英语基础,并明显以英汉翻译能力见长,既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英语应用技能。三、课程特色本课程是二年级上学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教学目的是授予学生会必要的翻译理论知识, 英汉互译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为将来从事教学工作和翻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的特色之一在于以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和科研。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讲评式”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杜绝“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让学生成为

27、课堂的主体、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采取学生之间互相批改作业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本课程的特色之二是在科研中教师不仅注重文学翻译,也注重非文学类题材的翻译研究,因为大多数毕业生走向社会后从事的工作都与应用翻译有关,如科技,经贸,旅游,法律等等。因此在教学计划中文学翻译和其他各类体裁的翻译各占一定的比例。本课程的特色之三是在翻译研究中将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在对比英汉语言文化异同的基础上,探讨翻译和文化的关系,翻译的文化意义,从而促进文化翻译的开展,拓展文化翻译教学。翻译理论和技巧必须建立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之上,这是翻译界已经达成的共识,汉英双语互译的

28、基本原则和技巧,以及时态、语态、语气、习语、术语等的译法,都集中地体现了汉英语言文化不同特点,翻译的困难之处,正在于处理语言和文化差异。因此,对比、分析和归纳这些差异,便是翻译探讨的重要任务。进行翻译与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探索不同语言的异同,以及外国的文化模式与思维方式,对于翻译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创新性改革措施 本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开创全新的翻译教学理念与设计,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翻译理论与教学是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技能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跨文化交际与合作的能力以及语际间的转换能力

29、,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就业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五步教学法”为主线,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讲究教学策略,包括对教学过程、内容、方法、媒体、分析与转换的实践。1)教学方法的核心:五步教学法翻译课实行小班化教学。五步法为:第一步为课堂上讲解翻译理论或技巧;第二步为在讲授过程中、或先或后进行课内口译实练;第三步为课外对照阅读好的译文及评论;第四步在课外进行笔译练习;第五步为作业讲评(结合讨论理论或技巧的运用)。如此循环反复,脚踏实地练出学生的翻译能力。这种循环实践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打造出一身过硬的翻译功夫。2)“四位一体”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将

30、教学内容分为四大块:(1)翻译概论;(2)英汉语言和东西方文化差异与比较;(3)翻译技巧与方法;(4)文体与翻译。形成一个完整体系,采取英汉/汉英并进。3)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实践在学生中组建翻译兴趣小组,开辟翻译园地,开展如讲座、沙龙活动、翻译竞赛、帮助学生申报翻译课题等活动;同时为翻译资格证书考试提供咨询辅导。实践效果明显。4)开辟有效训练的渠道转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主讲教师善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课堂内采用的“短平快”口译就是一种有效训练措施。既巩固基本理论技巧,又培养锻炼学生的转换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外,除了进行大量比读外还有大量的笔头翻

31、译作业,形式多样,有翻译、改译、译文比较等。此外,诸多材料中,主讲教师自己动手翻译,给学生以示范学习,翻译是可以练就的。开展翻译竞赛活动,为学有余力,兴趣浓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如走上街头进行翻译纠错等活动。因此,学生反映对这门课都很有兴趣,都能很积极认真地学好这门课程。5)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开展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由于翻译课信息量大,实行多媒体教学可把原文及不同译文快捷地呈现给学生,明显提高课堂容量。并把教案、课件、习题等上传到课程邮箱,便于同学随时上网浏览和下载,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巩固了教学效果。在翻译学习QQ群中开展与学生的交流、讨论、辅导、答疑等进行互动,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2、。6)提倡新型评价方式(1)题型多样。除传统的英译汉、汉译英外,还可有填空题和简述题来测试学生对翻译有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可有正误译文判断和分析、重译题等来了解学生对翻译质量翻译标准的掌握。由于加入了一定量的客观题,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老师考评学生过于主观化的现状。(2)内容多样。除单一的考查学生的词句段落翻译和某种题材和文体的翻译外,还可进行不同语境,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篇章翻译考核,也可同时考查学生应用文的翻译,新闻广告的翻译等,以促使学生平时自觉接触不同的翻译文章,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3)方式多样。可以是开卷闭卷,也可以是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即部分开卷部分闭卷。考试也不只有当堂考试一种,也可

33、让学生课后做一个大篇的翻译连同译后感一同交上,当然也可布置学生写一篇与翻译有关的论文,从理论上提高对翻译的认识。总之,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客观的检验学习成果,更进一步地升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不只是为了获取高分。五、实践性教学 实践一直是翻译教学的传统,本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改变传统、枯燥的理论加个人练习的授课模式,使用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设定情境法、实况演练法等实践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实践练习过程中,努力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尽力帮助学生消除负焦虑,培养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并爱上学翻译。具体的实践教学环

34、节可分为三种情况:课堂实践、课下实践和社会实践。1)课堂实践包括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翻译练习,采用头脑风暴法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正确的翻译意识和正确的翻译思维方式;紧跟时代潮流的翻译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翻译习惯和兴趣;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进行实战式翻译练习和案例模仿,设定情境进行模拟翻译训练等等。2)课下实践包括多渠道查找翻译案例和翻译事例;搜集资料进行有关翻译的小论文写作等等,如主动去寻找优秀的翻译实例和糟糕的翻译实例,优秀的进行分析和赏析,糟糕的进行修改,并写出心得体会。3)社会实践是指假期让学生进行打工式翻译实践和自由式翻译实践,实际情境中过一把“翻译瘾”,既体会到

35、了翻译的重要,又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社会实践活动是口译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检验我们教学质量的重要基地。滁州经济开发区的许多中小企业在对外活动中都活跃着我们滁州学院外语学院学生的身影,这些都是我们最有成效的口译第二课堂学习。另外小学期制教学活动也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实践教学,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口译能力。2011年暑假我院首次实行小学期制教学活动就是通过口译课程来锻炼英语专业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和语言能力。本课程自2008年起就努力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尝试,变换不同的形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论文写作能力也有所提高;部分学生进行了假期自由式翻译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其他

36、学生以后的大胆尝试做出了表率和模范。六、资源建设与网络教学1)外语系进一步加大对资料室的投资力度,丰富藏书,订阅了所有外语类核心期刊,可供师生查阅。2)开辟第二课堂活动,在学生中组建翻译兴趣小组,每34周开展一次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讲座、翻译实践、翻译纠错及翻译竞赛等。3) 为学生介绍最新的科研动态,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学生系统地掌握资料查阅、课题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撰写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基本素质;懂得如何把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应用到科研实践之中。每届都有多名同学选择翻译作为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并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称号。4)学校有很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37、配备了足够的多媒体教室,有完善的校园网络。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 100% 使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5)为学生开设课程邮箱和翻译学习QQ群。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课件、习题全部内容等均上传到邮箱,学生可以下载自主学习。通过QQ群,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在网上开展翻译学习讨论和互动,构建网络教学环境。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在团队教师的通力合作下,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科研优势,积极促进教学改革及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使教学、科研更好地转化服务于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瞩目的成绩,具体应用推广情况如下:一、教学和研究方面团队成员一方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多样化的教

38、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翻译素养的同时,积极锻炼学生的翻译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不断研究和总结教学经验,撰写了多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方面的论文,具体的论文及教研、科研项目可见前面的表格详述。同时,团队在成功申报翻译理论与实践合格课程之后,悉心准备,于2010年申报了滁州学院翻译理论与实践优质课程。王敏老师主持的2010年滁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口译课程教学资源库构建研究即将结项,其研究成果指出新建本科院校的口译课程教学必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进行,以此应对社会对技能型外语人才的口译能力要求。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在口译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如教学内容陈旧等较多问题,通过建立口译

39、课程教学资源库,对口译教学相关素材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以此有效实现口译教学过程中教学素材的管理和共享。口译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构建有利于不断积累口译教学经验,有利于提高口译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最终有利于提高口译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能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口译人才。二、教师翻译技能与实践方面雷晓玲副教授1995年参加滁州市政府、经贸委在上海进行的商贸洽谈会,任英语讲解员。1996、1999、2002年三次参加了滁州市政府在厦门的“9.8”招商洽谈会,担任会议翻译工作。2002年,在滁州市政府举行的首届“醉翁亭文化旅游节”担任大会翻译工作。2004年,参加滁州市政府在北京与沙特基金会谈判的文字及会

40、谈翻译工作,为录像片作英文配音。2007年参加滁州市政府与科威特谈判的会谈翻译工作。1996年至2011年,在知名德资企业做总经理翻译,员工培训和外事工作,同时曾多次应邀为滁州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大型会议和商务活动做口笔译工作。三、培养学生方面1. 学生参加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科研活动逐年加强,科研意识明显增强。据统计,滁州学院升本后,外国语学院的第一届本科生即2008届学生的毕业论文以翻译为选题的有16篇,占总数的5.6%;而2011届外国语学院学生的毕业论文以翻译为选题的有18篇,占总数的11.3%。可见,学生对于翻译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有了大幅度提高。 2. 外国语学院积极推广翻译实践课的内容

41、,在2011年的大学生文化节成功举办了滁州学院翻译竞赛,分公共组和专业组两大类别,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翻译的热情。3. 在社会实践环节中,在雷晓玲老师的组织协调下,帮助学生进入博世-西门子公司进行翻译方面的实践,如为博世员工进行口语培训,帮助翻译博世公司的外文资料等。诸多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运用笔译和口译的能力。7.教学研究及改革论文(2004年以来,限10项)论文(著)题目期刊名称、卷次作者排名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究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二十期祁世明独撰关于大学英语试点改革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二十三期姚志英独撰试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及策略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六期祁世明独撰从

42、英汉语之间的词类差异谈翻译技巧黄山学院学报2006年第二期祁世明独撰国际贸易英语书面语专业规范性浅述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三期牛多方独撰论德里达结构主义翻译观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二期牛多方独撰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译课程教学资源库构建研究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四期王 敏独撰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论证语类口译研究,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二期王 敏独撰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关照下的文化意象翻译宿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三期吴小芳王敏认知语言学的意义导引理论及其对翻译的启示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五期吴小芳王敏四、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我校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团队是一支年轻的富有

43、朝气和活力的团队,知识及职称结构合理,是个充满朝气、团结奋进的教学团队。这支教学梯队成员都是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他们既能满足现在教学工作的需求,又有助于翻译课的发展需要。团队中青年教师较多,因此十分重视培养青年教师,为提高他们的教学与科研水平,该团队根据学校有关政策,制定了一整套团队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计划与措施,这些计划与措施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这些计划与措施主要有:1、根据人才引进和学缘结构等具体情况,鼓励青年教师积极进行深造,报考名牌大学研究生,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改善学缘结构,优化教师队伍,对于在外学习的青

44、年教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2、给青年教师配备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实行以老带新的导师制,由老教师向他们传授教学经验,并引导他们如何良好的教书育人,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3、为保证青年教师的授课质量,每位教师都要进行岗前培训;经试讲合格,才能面对学生开课;要求系领导、教研室负责人和普通教师随时、随堂听课,并进行及时听课评课等意见反馈,学校督导组对青年教师实行教学跟踪督导。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开展公开课教学,吸取好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校级教学竞赛。4、英语专业高级教研室定期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研究教材内容的处理,交流教学体会,研究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观摩示范课或教学录像等学习同行的先进教学经验,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要求青年教师在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