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0.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60868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0.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让三顾茅庐更动情 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你真会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这样尽情地朗读课文!不过,也正是这样充分的读,学生的情感体验才会这样深,朗读才会这样出效!”在执教完三顾茅庐时,一位听课老师这样说。是啊,这也是我自己在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摸索中,最有感触的地方,是我在一次又一次地矛盾碰撞后,豁然明朗后的放开当听到学校语文组要进行 “朗读有效性的策略探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我翻起了语文书,哪课好上呢?翻来翻去,最后视线落在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课文记叙了刘备为了完成统一祖国大业,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赞扬了刘备诚

2、心诚意、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课文主线清晰,详略分明,人物形象刻画到位,适合朗读训练。就是它了!我想。怎么上呢?既要让刘备诚心诚意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树起来,又要让学生进行有效地朗读呢?在一番忙碌之后,我开始试教了。第一次:重探究轻朗读,多交流少体验由于想着要给听课老师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毕竟是公开课),我就以“课文哪些词句体现出刘备邀请诸葛亮的的诚心诚意”为聚焦点,引导学生探究研读课文,美读课文,从而完成全课的学习。这样的设计内容覆盖面真的很大,不容许哪个环节挪用多点时间,否则就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所以,在上课时,我就像急着赶场似的,一个环节紧扣着一个环节。为了节省时间,对于那些能表现刘备

3、诚心诚意的重点句子在交流理解体会后,我采用最多的是让学生齐读。很多学生也许还没有自个儿好好体验体验,美美读一番,就已经在齐读中进入下一步。 附一片断,可窥一斑:师:刘备的诚心诚意可以从哪里看出来?生:刘备说的这句话“我冒着风雪,就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天气这么冷,还去,我感受到了刘备的诚意。师:书上有几个描写天气的词,你来读读。生:数九寒天,雪花纷飞,还有天寒地冻。师:多冷呀,刘备执意前往,多有生:(和老师一起说)诚心啊!师:如果说刘备斥责张飞的背后是对诸葛亮的一片诚心,那么他冒雪前往卧龙冈正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诚心有多么大。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这句话,读出刘备的诚意!生:“

4、我冒着风雪,就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这是我在引导学生体验当时的环境,感悟刘备诚心诚意的课堂实况。因为赶时间,课上这部分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那天刺骨的寒风并没有刮进他们的心间,所以当时的朗读听似有情,实则情流于外,并非发自心声。我想,如此匆匆的步履,怎能看到学生从容地读书?没有自己充分地朗读,怎能更好地体悟文本,实现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这样的朗读就如虚设,何言有效?第二次:珍视情感体验,紧抓朗读不放看着自己的教案,回想试教的过程以及老师们的评课,我反思着:我该如何把感悟朗读落实到位,如何引导学生把句子读透,读深?怎样处理好取和舍?我反复琢磨,反复读课文,反复设想。

5、一次次肯定,一次次又被否定直到那天早上,我听到办公室里几位数学老师在谈论数学教研课的课堂实效性问题。有位老教师的话,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说:“公开课一定就要花样多吗?什么课都要实在,让学生能真正学到点东西,不要为了上课而上课,忽视了你的对象学生”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推翻了原来的设计:就上一顾茅庐、二顾茅庐,三顾茅庐留到第二课时好好品!为什么要一口吃成胖子呢?可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句子读透,读深,让他们在深入体验中,丰实语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呢?在网上浏览时,有位网友的设计启发了我。他在抓住刘备的语言、行动和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的教学中,插入三国演义中的几个片

6、段的欣赏。我想:对呀,一顾茅庐、二顾茅庐叙述简略,如能联系原著中的合适片段,不是既能充实内容,也可加深理解和体验,明晰人物形象,还能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吗?这的确值得一试。经过深思熟虑的酝酿,又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最终决定:以读为本,边读边悟;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体验;拓展有效资料,在赏析中激情激趣。忐忑中,我迎来了上课。学生课堂的表现好得在我意想之外,尤其课堂的朗读让听课老师印象深刻。兴奋之余,我开始小结努力让学生进行有效朗读的几点做法:一、营造淡淡意境,粗画人物形象三顾茅庐中,一顾虽然最简单,但字里行间透出一种寻隐者不遇的诗境,若隐若现中,仿佛看到诸葛亮那超然脱俗的隐者形象,仿佛看到刘备满怀希望

7、前往,却未能如愿而回的失望,仿佛也看到了刘备决心他日再来的满腔诚意。我想无须多问,还是创设对话情境,随着刘备一起访孔明,进行分角色朗读,在读中感知。在叙述中,我引着学生来到诸葛亮茅庐,我(刘备)轻扣柴门:“请问卧龙先生在家吗?”学生(书童):“先生今天早晨出门去了。”我(刘备)急切地问:“上哪儿去了?”学生(书童):“我家先生行踪不定,不知道上哪儿去了。”我(刘备)急着又问:“上哪儿去了?”学生(书童):“那更说不定了。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接着学生同桌分角色感受,兴味浓时,再让学生自选角色全班朗读,然后在此基础说说刘备没有遇到孔明会怎么想,怎么做。渐渐地,学生的心中画好了刘备诚心

8、诚意请诸葛亮的粗粗轮廓。二、巧借经典小诗,细画人物形象在刘备二顾茅庐中,描写了当时寒冷的环境:“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在这样寒冷的环境中,刘备能这样做确实体现了他当时的决心之大,心意之诚。但是文中对环境的描写就这么几个词,没有原著具体生动。我受别人设计的启发,尝试着插入原著中后人写刘备风雪访孔明的诗欣赏。这首诗对当时寒冷的环境刻画细致入微,语言精炼,但丝毫不影响它的生动,同时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应该有能力欣赏这首诗。实践证明,这招可行。教学中,当学生在苦思怎样把当时的环境说具体时,我适时出示了这首小诗。在赏读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对当时的环境情况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刘备的决

9、心和心意有了更深的感悟,朗读就很投入。想着冰天雪地,刘备不顾兄弟抱怨,执意顶着风雪,再顾茅庐,品着诗,读着课文,就这样想着,读着,刘备求贤若渴的形象怎能不深入人心哪!这样的情感体验可谓一举多得。不仅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丰富人物的形象,还在欣赏中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中,朗读才会动情,朗读才会更动人!附这一片段:师:如果说刘备斥责张飞的背后对诸葛亮的一片诚心,那么刘备冒雪前往卧龙冈正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这番心意!出示: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师:谁

10、来读读?师:请同学们联系课文第二自然段,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当时的天气环境怎么样?生: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生:当时,正是数九寒天,天寒地冻,雪花纷飞。师:谁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想象,把当时的天气说得更具体?(生沉默了。)师:不急说。下面,我们先来欣赏后人为刘备风雪访孔明写的一首诗。(出示: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鞍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想象当时的情景。(生自由读。)师:读着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生:啊,天冷极了!溪啊、桥啊、山啊、石啊,全都冻住了,路途遥远,寸步难行

11、。迎面而来的雪花犹如片片梨花飘落,又如柳絮狂舞。生:当时,正是数九寒天,大地就像一个大冰窖,一切都被冻住了。雪花纷纷扬扬,扑面而来,像梨花,像柳絮。回头看那卧龙冈,早已披上了银装。师:多么生动的语言呀!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当时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情景。生: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鞍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师:天这么冷,雪这么大,风这么狂,刘备还要执意前往,他是多有诚心哪!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试一试。师:谁来读刘备的话?生:“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师:再大的风雪也挡不住刘备前去拜访的脚步!风雪越大越能表明刘备的诚心诚意!可叹张飞不懂刘备的良苦用心哪!下面,我们就来读读他们的这番对话。师:请3、4两组来读张飞的话,1、2两组读刘备的话。生:(3、4两组)“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1、2两组)“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师:现在老师读张飞的话,请你们来读刘备的话。这节课是上好了,但思考是永远不能停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