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新理念的现实困境分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6121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教学新理念的现实困境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阅读教学新理念的现实困境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阅读教学新理念的现实困境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阅读教学新理念的现实困境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阅读教学新理念的现实困境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新理念的现实困境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教学新理念的现实困境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阅读教学新理念的现实困境分析【内容摘要】:目前,课改已经在全国慢慢推开,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很多教师要学习并施行的必需品。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部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学新理念。新的事物产生之时,总是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本文中笔者从现实出发,在课时限制的困境、师生对话形式主义的困境、评价标准缺失的困境三个方面分析了阅读教学新理念的困境,并针对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关键词】:阅读教学 新理念 现实困境近年来,在教育界各方及文化界同仁的努力下,从新的课程的资源到课程实践本身,都迅速出台并试行。新课改虽聚众家之精诚,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从其思想的指导性或是教材的合理性来看理应是完美无

2、缺,然则在施行中却似乎不尽为人所愿,仍然存在着诸多难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所占课时最多,所花精力最大,因此,其改革也势必最难,本文将就阅读教学之新理念的现实困境作一番探讨,以求能够对阅读教学改革的施行有一定的帮助。据本人的教学经历,结合前人的文章,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现实中阅读教学新理念施行的困境:首先,课时限制的困境。在中学,一般说来一个学期有16个教学周(除去

3、安排考试的时间和放假的时间),每周正常教学课时为5课时,学期总课时为80课时左右。而就高中语文第一册教科书为例,阅读部分共有24篇课文,分为6个单元,现代文12篇,编为3个单元;学习重点依次是:整体把握揣摩语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古代散文12篇,也分为3个单元,分别按照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汉魏晋散文的历史顺序编排,学习的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熟读或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同时又有6个培养从事写作必须具备的几种能力来安排的专题训练的写作、口语交际单元。这样算来,相当于每篇课文只能使用大约一个半的课时,然则根据“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知识

4、,更要重能力;既要重示范,更要重迁移;既要重讲练,更要重创新。实在难以想象如此重压之下,师生们将如何对着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和探究,如是,要么浅尝即止,要么干脆就不做尝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只能选择性地进行阅读教学训练,在这么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阅读教学是有限的。阅读需要时间,消化也需要时间,时间的有限局限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其次,师生对话形式主义的困境。新理念的阅读教学在实施过程当中,依然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使得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一、过分强调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对话式阅读教学最能体现也是最容易体现新理念倡导下的教语文教学,是教师在阅读教学改革当中最常用的手段。对话式阅读教学提倡将实现学生充分的

5、、有个性化的发展放到突出的位置,强调注重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文本,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于是,在阅读教学当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学生对文本有多种理解,有的切中主旨、视角独特,而有的却是牵强附会。可有些教师害怕背上压抑学生个性和遏制学生思维创新的骂名,对学生的观点是听之任之,最终,学生或是各执一词,或是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如此的对话只能是处在一种无序和混乱的状态,难以担当起引领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启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任。二、教师主导地位的失落。现在提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部份教师就认为课堂完全是学生的,教师的地位是不重要的。而这样的认识导

6、致了现在的对话教学中教师不敢讲授,少有分析,浅显无聊的言说充斥课堂,使教学对话从满堂灌变成满堂讨论满堂说。学生的发言乍一看虽很热烈,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其实,却只是停留在了形式生得热热闹闹。学生的积极发言实是由于教师鼓励刺激下产生的行为,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并没有被真正的激发出来,如若某些教师本身也不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的话,那对话也只能是流于形式了。最后,评价标准缺失的困境。新的课程标准上虽然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然则实际上,在高

7、考这一考试制度尚未改革之前,教师与学生的目标依然是而且也只能是“分数”。在这里,教育的工具性甚至也只剩下了充当“敲门砖”一途。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素质作为一种隐性的因素,其体现必须借助一定的条件,而“分数”,则是现今人们所认定的最好的素质体现的载体。学生要继续进学,只能靠分数,老师的教学能力的高低评价,也只能靠学生的分数。很难想象家长、学校、学生甚至教师本人会相信一个教不出高分学生的教师能够拥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如此一切为着分数的明确的功利性使得教学中的师生双方的无论是对话或是探究也只能是围绕那些为考试命题者所注意的内容进行,交流对话的内容既然受此限制,其进行的新理念阅读教

8、学很容易变成揣摩命题者意图的教学,到最后也只能是换汤不换药。面对以上在阅读教学改革中出现的现实困境和实施行动的偏差,本人认为,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尝试:一、 正确把握新课程改革新理念 课改的中心问题不过是回答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新理念的中心则是引进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以强调,实现教育手段的多样性。因此,作为实行主体的教师应首先充分了解本校资源与学生的接受力及本身能力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很而有个性的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建构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这一

9、基本理念为指导,进行合适的教学。二、 建构合理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应是一种教学相长的独立的二元关系,没有谁是谁的主宰者,没有谁是谁的评价者。师说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工,如是而已。”然则,千年前开放的关系到而今更为开放的时代却似乎更是禁锢。有一位教育家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师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大了颠倒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的地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藏着一个战战兢兢的站着,甚至跪着的灵魂。”这种传统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致使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达到真正的平等沟通或是和谐的激烈的碰撞,它锁住了新理念所要求和倡导的平等对话中的碰撞的

10、前进步伐,学生们很难于此间进行角色转变。然则,阅读教学的个体的感受性却恰恰需要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尊重与接纳。只有建立了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才能在师生的互动之中形成体验、探究的氛围,从而构建一个自由对话的平台,形成自我感受,以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三、 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以考试为手段的选材制度仍是现今最合理选拔制度,对于此,我们无法否定。虽然我们无法撼动高考指挥棒的统治地位,但我们可以通过对课堂教学本身评价系统的完善来刺激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新理念的深化。1、 课堂本身的评价课堂作为实践活动本身,应有着自己客观的评价标准。从其活动主体以及对象来看,对它的评价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接受

11、主体(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接受程度;第二,施受主体(教师)对文本的把握程度;第三,活动过程当中凸现的合理性、创新性等;第四,活动效应(比如课堂气氛等等);第五,课后学生的反应。2、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明确要求,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既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包括对产生这种结果的各种动态因素进行评价,具体来说,就是既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方法与价值观。只有这样一种以“以人为本”的理

12、念为核心进行的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参与对话与探究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的目的。3、 社会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不像公务员或是服务业人员有着显而易见的工作评价标准,人们只能以其教学成绩即学生取得的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其教学效果。 教师头顶上戴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花冠,也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特别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人们的思维定式中,既要传授作为科目的语文学科本身具备的知识点,也要承担着语文作为传统文化思想的传道工作,这就意味着对教师的评价的单一化。所以,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应该在教学成绩外能辅

13、以其人格的感染力及其科研能力等实行多元化的评价。自1997年第一期北京文学刊发了王丽、薛毅、邹静之的三篇关于呼吁语文教育改革的文章后,终于拉开了20世纪语文教育大讨论的帷幕。一种改革的先行必是其思想的改革。在这样一个文化纷繁、思想交杂的开放时代,阅读教学新理念也势必要经受时间洪流的考验,它现今所凸现的种种观念与行动中的困惑与偏差,反映了其实现过程必定是艰巨而漫长,因此,我们理应把新理念的施行坚持到底。参考书目1 裴娣娜中国教学论学科的当代形态及发展路径教育研究,()2王云涛学习语文课程新课标树立语文教学新理念学苑教育,()3 蔡金良.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及合作式教学的构建J.

14、 考试周刊, 2009,(15)4 郭秀娥; 李钦友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新理念新课程(教师版),2007,(01)5 王小琼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成才之路, 2007( 11)6 刘清枝. 浅议新课标下的语文课程评价J. 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 2007,(01) .7 魏本亚, 时金芳. 对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及新模式的认识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09,(05)8 乔洪成. 阅读教学的模式亟待创新J. 全国新书目, 2009,(22)9 徐占斌.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教师角色J. 各界(科技与教育), 2009,(08)10 白薇. 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流行病”及其诊治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