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6.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联片主题活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36.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联片主题活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研案例:“信息技术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联片主题活动 一、背景在平常的听课以及教研活动中,感觉到传统的教研活动缺乏主题,教研活动就是两节研究课或是观摩课,组织者和上课的教师是精心设计准备,而听课的教师大多是毫无准备,泛泛而听,评完了事,至于对各位教师有多大帮助,活动的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想组织一次主题活动。同时,在平常的活动中也发现一个问题: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一般课堂的四分之三时间都是学生在操作、在交流、在练习,教师真正讲授的时间只有10到15分钟。正因为如此,不少信息技术教师过多注重了操作技能和过程,而忽略了课堂语言的表达交流,特别是课堂提问
2、的有效性。针对教师教学中这一比较突出的问题,希望通过教研活动引起教师们的关注,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有了“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主题活动的初步想法。二、 活动策划过程(一)初次交流,形成初步设想在一次区县教研员例会上我与建邺区信息技术教研员周老师交流,没想到两人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决定合作组织一次教研活动。两人交流后形成初步设想如下:1、组织跨区域性的联片教研活动。不同区域的教师无论是上课还是教研风格都各有特色,通过这联片教研,加强两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扩大了教师的参与面,教师思想碰撞的火花也会更多。2、同课异构。两区各推荐一位教师上课,以各自的教学方式呈现相同的教学内容。这种上课形式能够使教
3、师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取长补短。3、活动主题定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二)深入交流,确定活动细节我们回到各自区县,都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看了有关“提问的有效性”书籍,做了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借助于网络,开始就这个主题进行频繁而深入地交流研讨。1、确定上课的教师。我们在各自区县中选择的教师都是有五六年的工作经验,基本功比较扎实,但是教学方法相对比较传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对他们有很大的促动和发展。2、确定上课的课题为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27课幻灯片链接。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对文字设置超链接、设置动作按钮和学会对图片的超链接。幻灯片链接是演示文稿制作的一个升华,是学生学习多媒体
4、作品制作的重要一环。这课的内容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对上课教师如何更好地处理教材也是一种挑战。3、明确听课的目标。为了让教师在听课过程中目标明确,我们决定为教师提供相关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师在听课中有的放矢,着重关注什么。我们提炼了几点有效性提问的策略提供给教师。目的是让教师在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关注课堂中的教学实践。提供给教师学习的文字材料如下: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提问策略。教师必须针对每堂课的具体特点,根据自身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提问策略。在提问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l 提问要明确、清晰。l 提问要适时。l 提问要“精”。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避免繁杂琐碎。提问与练习两者互相融合。l
5、提问涉及面要广。好、中、差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4、确定试上的时间。我们各自在本区内试听一上课教师的课,然后再互相交流反馈。(三)反思交流,修改活动方案【教师第一次试上课】在各自的区县上课教师进行第一次试上后,我们很快进行了交流,感觉都有些失望。两位上课教师并没有真正领悟到活动的主题,上课依旧是老路子,他们上课共同的特点是:生怕自己讲不到位,学生不理解,所以整堂课教师的语言多是讲解操作的过程,具有探究性启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性提问很少。我们反思后得出结论:教师在自行备课中缺乏对“有效性提问”的认识,还需要教研员与教师进一步磨课,加强对主题的认识。通过第一次教学实践后,教师和教研员共同思考、研讨存在
6、的问题,教师在实践反思后修改教学设计。【教师第二次试上课】由于有了第一次的实践和反思,第二次试上课时,教师无论是教学设计中还是上课时的教学方式中都有目的地强化了“有效性提问”。由于教师的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提问,给了学生更多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学生表现出的积极性让两位教师大吃一惊。 教师当时的感觉:“学生与我的教学预设不同,有点控制不住课堂”,“学生的回答和探索都超出书本了,我有点招架不住了。”教师的这种反应却让我们两位教研员暗喜,教研活动的目的在两位教师身上显现出来,教师已经感觉到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性提问”给课堂带来的不同效果。【修改活动方案】随后,我们让两位教师继续在自己的教学中边
7、实践边思考,同时,为了使所有教师更好地参与活动。我们进一步修改了活动方案:1、两位上课提供的教学设计要求是详案,并且认为是“有效性提问”的文字全部字体加黑,使听课的教师一目了然。2、为听课教师设计了听课的量化表,指导教师有目的的听课,作记录并思考。表格如下:有效性提问学生反应原因分析及建议预设问题学生反应积极少数学生有反应学生没有反应生成的问题(四)现场交流,共同组织活动活动时间:2008年5月23日周五上午活动地点:南京市怡馨花园小学参加人员:秦淮区和建邺区两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上课教师:怡馨花园小学相文昌老师和南湖一小的曹煜老师活动流程:8:509:20将听课量化表和教学设计发给教师,组织教
8、师先学习相关的理论,提出此次活动目的和主题,让教师带着要求和问题进行课前思考,并要求教师有目的的记录,课后需要上交量化表。9:2010:55两位教师上研究课幻灯片链接。11:0011:40上课教师说课,两位教研员共同组织教师就主题研讨交流。活动结束后两位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并将教学设计及反思上传到网上。三、反思1、活动成功之处:上课的教师提升得很快,教学行为变化很大。两位教师上课中都体现了“提问的有效性”。如曹煜老师“这个设置超链接的方法很好,还有新的方法吗?”相文昌老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超链接前与超链接后有什么变化吗?”等等。两位教师都认为自身教学方式改变很大,相老师:“现在经常会思考如何有
9、效提问。自己以前的课非常传统,教师讲学生练,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后,学生的反应太出乎意料了。以后会不断在教学中实践的。”曹煜老师在反思中谈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的不单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还有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主动的参与,积极的思考,提问有效了,老师就不会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也不可能唱起来,这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从教师上交量化表和交流研讨中,可以看出:教师思考的主题明确,并且思考交流有一定的深度,“提问的有效性”主题活动对教师确有启发和收获。这次教研活动充分体现了两区教研员在合作中策划,在反思中改进的过程,是联片教研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活动。2、不足之处:两区教师在交
10、流研讨中有些拘谨,还不能做无拘无束,开诚布公地交流。仍有部分教师参与活动浮于表面,没有深入思考。如何使教师更深入地投入到研讨当中确实值得教研员研究和思考。全体教师在活动中收效有多大,效果是否明显,这次活动体现不出来。四、启示启示一:联片教研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教师合作的问题。由于两区教师不是很熟悉,突然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气氛有些不融洽,尽管我们两个教研员尽力地调整气氛,但交流现场仍有些沉闷,远没有本区教师交流时的畅所欲言。而且由于是两区的活动,教师会有归属感和荣誉感,会不自觉得出现偏向本区教师的评价,有时评课会有失客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因此,在活动设计时考虑营造一种和谐合
11、作的教研气氛很重要。启示二:活动的过程中看到的是教研员之间反复交流磨合,上课教师的不断实践、思考。虽然在活动中通过提供相关的材料和量化表来促使教师认真地进行分析和思考,但是由于听课教师缺乏主动地实践和反思,因此作为听课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收获也是因人而益,效果不很明显。教研活动策划的主体是教研员,活动的主体是上课教师,听课教师只是被动地参与,这是教研活动中“受益者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启示三:教研活动的策划和主体应由“单一体”变为“共同体”。教研活动一般都是教研员一手组织,这种机制下教研员成为活动策划的“单一体”,教师只是研究的配合者,而不是真正的研究主体,教师的积极性难以发挥。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让
12、所有参与的教师共同成长,不仅仅是一两个人唱主角。因此,教研活动的策划需要有教师的共同参与,这样更能符合教师的需要,并且教研活动从策划到动态生成的过程中,都要把全体教师作为活动的主体。启示四:教研活动既要主题化,还需要系列化。单一的现场听课评课活动不可能为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提供足够的平台。五、改进反思过后,对这次联片主题活动作了如下的改进设想:1、两区教研员先学习相关的案例和材料、互相交流提出主题活动方案的设想。2、教研员在各自区县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有效性提问”的案例和材料,开展教师和教师、教师与教研员之间的互动研讨活动,并将活动的方案拿出来与教师共同研讨、修改完善方案。3、确定一个课题,规定在两周内所有教师围绕教研活动的主题自主设计和实践上课,教师排出上课时间表,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听课交流。教研员在本区逐个听课,择优选出有代表性的一堂课。4、组织联片现场交流活动,活动上半场是两区县各出一位教师上同题异构课,下半场两区县教师充分研讨交流。5、所有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修改后自己重上这节课,区教研员随机到校听课。6、所有教师将两次教学设计及活动反思挂在教研网上交流共享,同时教研员将活动反思上传。以上改进设想体现了“全员参与、共同发展”的思想,有待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尝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