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的形态特征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66252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鼠的形态特征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鼠的形态特征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鼠的形态特征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鼠的形态特征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鼠的形态特征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鼠的形态特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鼠的形态特征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鼠的形态特征识别(实验课),植物保护学院植保22班 刘德坤(1212231),2,1.鼠的一般特征,鼠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啮齿目。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高等的动物。,3,具有与行为、记忆、学习有关的高级机能,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体表被毛,多数类群的毛形成一隔热层,保持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对环境的依赖性。发达的皮肤腺(汗腺等)可以在高温季节带出体内的热量,起到一定的调节温度的作用。一般上、下颌有牙齿,多为再生齿,并分化成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除低等的单孔类外,均为胎生。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并通过胎盘与母体相联。雌性均具乳腺,并给幼仔哺乳,“哺乳动物

2、”的名称由此而来。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存活率。,4,哺乳动物的头骨,5,啮齿目的重要特征,啮齿目除具哺乳动物纲的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征:上、下门齿各1对,呈凿状,终生生长,以咬啮物体磨短门齿,以保持适当的长度,“啮齿动物”的名称由此而来。无犬齿,具有显著的齿间隙,前臼齿不超过21,臼齿一般为33。体型较小,少数可达到中等大小。后肢通常长于前肢,除终生营地下生活的种类外,一般均能迅速奔跑。,6,掌握以上特征,就可以把鼠和其他鼠形哺乳动物区别开来。如兔形目上门齿2对,前臼齿为32;食虫目和树鼩目有犬齿,无明显的齿隙。,7,巴西梳鼠Ctenomys boliviensis,8,北极兔Lepu

3、s arcticus,9,长耳猬Hemiechinus auritus,10,2.鼠的外部形态,鼠的外形主要包括体躯结构及其变异情况和皮肤及其衍生物。,11,一、体 躯,鼠的体躯从外形上可分为头、颈、躯干和尾等部分。鼠体两侧对称。,12,(一)体向,为了便于标明身体各部位,而且不受动物体的空间所在位置和任何姿势的影响,在形态学研究时。需确定部位用语。其标准为:使鼠四肢着地,采取正常的站立姿势,向着地面的方向称为腹方,与其相反的称为背方:身体的两边为侧方,靠近腹(背)中线的为内侧,远离的称为外侧;朝向头部的一端称为前端(头侧端),朝向尾部的一端称为后端(尾侧端)。在四肢上,距离身体纵轴较近的称为

4、近侧,相反的称为远侧。前肢下部的前侧面称为背侧,后侧面称为掌侧;后肢下部的后侧面称为蹠侧。在头部靠近口部者称为口侧,远离者称为远口侧。体内各器官所在的位置,靠近体表称为浅,远离体表称为深。,13,(二)头部,鼠的头部明显,为脑、感觉器官(眼、耳、鼻等)和摄食器官(口部)的所在地,由颈部与躯干部相连接。鼠具有发达的头部,有利于搜捕食物、逃避敌害或应付环境中随时可能发生的变化。头部是鼠的感觉和取食中心。,14,1头部的分区,头部由吻、口、唇、颊、额、喉和感觉器官等部分组成。吻为鼠头部最前端的部位,位于口的上方,通常较为狭长,变化不大,但巢鼠、云南小鼠等较短小。吻的下方为口,食物由口进入体内。在口的

5、下方为唇,头部侧方的区域主要为颊,鼠的颊区一般发育正常,变异不大,但仓鼠科仓鼠亚科的种类颊部特别发达,形成颊囊,颊囊可用于临时贮存食物,可从食源地将食物贮存于颊囊之中运回巢中,具有颊囊是仓鼠亚科的显著标志之一。头部的背方吻的后部的区域主要为额,头部的腹方、唇的后部区域主要为喉。额和喉变化较小,一般不作为识别特征。头部除了这些区域外主要还有感觉器官。,15,2头部的感觉器官,头部感觉器官主要为眼、耳和鼻等。眼位于头侧的中侧背后方,眼的发达程度与其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完全营地下生活的鼠种的眼很小,如鼢鼠、棕色田鼠有“瞎老鼠”之称,一般的种类有发育完全的眼,尤其生活于开阔的草原、荒漠地区的种类眼相当发

6、达,如黄鼠的眼大而圆,有“大眼贼”之称。鼻为嘴的上面部分,鼻的前方有鼻孔与外界相通,鼻为嗅觉器官,在种类识别上一般不用。在口的周围有多根须毛,这些须毛亦有感觉的功能。,16,耳着生于眼的后背方,较靠近颈部,在外观上主要看耳壳的发达与否。多数鼠种具有明显的耳壳,但完全营地下生活的种类,如鼢鼠等耳壳相当退化,通常隐藏于毛下,外面不可见。生活在开阔的景观中的鼠种,通常具有发达的听觉器官,如跳鼠类耳壳相当发达,可达体长的14左右,长耳跳鼠可长达体长之半。耳壳的发达程度常被用作鉴别特征。如黑线姬鼠耳向前折可达到眼部,而巢鼠只能折至眼耳间距离的一半。耳长指耳孔下缘至耳壳顶端(耳毛除外)的距离,耳长是鼠的基

7、本数据之一,耳长等外形量度均以毫米为最小单位,如针毛鼠耳长1820毫米,根田鼠约8毫米。鼠的标本均应有该数据。,17,啮齿类动物外形测量,18,(三)躯干,鼠的躯干是鼠身的主体,为最大的部分,躯干外部可分为数个区域,内部包含全部内脏,其下方着生四肢。躯干是鼠的运动和繁殖中心。,19,1躯干的分区,躯干的背方自前向后分为背部、腰部和臀部,腹方分前后两部分,分别为胸部和腹部,前肢上方的区域称为肩,后肢上方的区域称为股,雌鼠在腹方着生数对乳头。肛门为躯干部与尾部的分界点。由于鼠为内骨骼,表面为柔软且富有弹性的皮肤所包围,躯干部的各个区域无显著界限,用于鉴别种类的特征主要为着生于这些部位的毛的质地、色

8、泽等。,20,鼠的体长即从吻端至肛门的长度,为鼠的个体的基本数据,每一标本均应有这一数据。不同的种类差异较明显,如巢鼠的体长仅为56毫米左右,最大的一般不超过90毫米;一般的种类体长在80250毫米,大型的种类,如复齿鼯鼠体长为400500毫米,海狸鼠体长为430毫米左右,啮齿目的豪猪的体长可达550800毫米。,21,2四肢,四肢分为1对前肢和1对后肢,前肢由上臂、前臂和前足3部分组成,前足分为腕、掌、指3部分,在指上着生爪。后肢由股、胫、跗和后足4部分组成,后足分为蹠和趾2部分,在趾上亦着生爪。鼠的指(趾)和爪都向着前方,有利于支撑身体和快速行走。鼠的四肢的发达程度与其生活习性相关,如跳鼠

9、类的后肢相当发达,适于远距离跳跃,鼢鼠类前肢和爪健壮发达,适于掘土。鼠的后足长亦为鼠的个体的基本数据之一,后足长指后肢的踵部(跗与胫交界处)至最长趾末端(爪不计算在内)的长度,这一长度是识别鼠种的依据之一。,22,(四)尾部,鼠的尾部紧接在躯干部之后,为一根细长鞭状物,两者的分界处就是肛门。尾部的发达程度不同的种类差异很大,如跳鼠类尾长而大,在跳跃时起平衡身体的作用,巢鼠的尾端可以卷曲,能使鼠体悬挂于植物体上,树栖性的松鼠类尾通常均较发达,在运动时起平衡身体的作用,而鼢鼠类、一些田鼠类主要营地下生活,一般行动速度较慢,因而尾部亦不发达。尾长为鉴别鼠种甚至属、科的依据之一。尾长指肛门至尾末端的距

10、离,不包括端部的毛在内。褐家鼠与黄胸鼠比较相似,但尾的长度差异显著,褐家鼠尾大于体长的一半,不超过其体长;黄胸鼠的尾比褐家鼠长,等于或大于其体长。,23,褐家鼠,24,棕色田鼠,25,26,二、皮 肤,鼠体的表面全部被皮肤覆盖。皮肤和皮肤衍生物构成的皮肤系统直接与周围环境相接触,具有保护、支持、感觉、呼吸、体温调节和排泄等多种功能。鼠的皮肤由特点不同、来源不同的两个部分组成,即来自外胚层的表皮和来自中胚层的真皮。,27,28,(一)表皮,表皮为多层角质化的上皮。表皮细胞间没有血管,它们依靠细胞间隙中的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29,表皮可分为4层,与真皮相接的单层柱状细胞为基底层(生发层),经常进

11、行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加入外层的细胞层。其外一层为棘状层,包括多层活细胞。这些细胞被基底层产生的后代新细胞向外推移。随着外移,细胞的形状和成分都发生改变。接近角质层时,细胞扁平,细胞质内角质颗粒极多,称为颗粒层。到达角质层时,细胞核消失,细胞质被角质(细胞内合成的角蛋白)替代。角质不溶于水,可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故角质层由多层扁平无核的死细胞组成,表皮的死细胞不断脱落。在掌、蹠底等经常摩擦的部分角质层较厚,在颗粒层与角质基层之间还有透明层。,30,(二)真皮,真皮紧接在表皮下,比表皮厚得多。与表皮接界部的真皮形成真皮乳头嵌入表皮,称为乳头层。真皮的网状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主要为较粗大的胶

12、原纤维,并有少量弹性纤维。致密结缔组织排列成网状结构,使皮肤具有很大的韧性。在真皮内分布有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感受器、毛、竖毛肌、汗腺、皮脂腺等。,31,真皮内的血管网对体温调节有很大作用,血管收缩时减少散热,血管舒张时散热增加。皮肤中的感觉神经末梢及效应器,能接受中枢神经系统传来的神经冲动,使皮肤中的血管、竖毛肌及皮肤腺产生各种反应。,32,(三)皮下层,真皮的下面为皮下层,由连接在真皮与肌肉间的疏松结缔组织组成,通常含有大量的脂肪细胞。皮下脂肪是动物贮藏的营养物质,并可御寒保温,对机械压力也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有的鼠种在皮下贮存较多的脂肪,形成较厚的脂肪层,如旱獭等。,33,(四)皮肤衍

13、生物,皮肤衍生物是由表皮分化形成的皮肤腺、角质构造以及由真皮形成的骨质构成。鼠的皮肤衍生物有皮脂腺、汗腺、臭腺、乳腺、腹股沟腺及毛和爪等。,34,1毛,毛是包括鼠在内的哺乳动物特有的构造,每一根毛均由露出于表皮外的毛干和包在真皮部毛囊内的毛根两部分组成。毛干中央的髓质部通常含有空气,其周围的皮质部内常具色素。毛根的末端稍膨大,称为毛球。毛球的基部凹入,内有真皮发生的毛乳头,具丰富的血管供给毛球的营养。毛球部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使毛随之增长。,35,根据鼠毛的质地和功能,可以分为绒毛、针毛(或称抱毛)、棘毛和触毛。针毛长而较粗稍硬,一般不脱换,有毛向(毛突倾向有一定的方向),耐摩擦,有保护作用。如

14、针毛鼠体上具较多的针毛,有些鼠种体背亦杂生针毛。棘毛是特化的针毛,比针毛粗且硬,排列稀疏,可抗衡敌害。如豪猪等体上的毛。触毛长而硬,为特化的针毛,仅长在嘴边,有触觉作用,有时又称须。绒毛细短而密,每年都脱换,无毛向,在皮肤下造成一空气层,所以具保暖作用,如体上有针毛时,着生于针毛之下。绒毛根据着生部位又可分为柔毛和普通毛,柔毛位于腹面,较普通毛柔软;普通毛短而密,位于其他部位,稍硬、长而稀。,36,毛的长度、密度、质地、颜色随种类而异。一般来说寒冷地区的种类毛厚密,热带的种类则短而稀,营半水生生活的种类体毛较少。毛的特点常用作为分类的特征,特别是尾部的毛差异最为明显。如松鼠科的种类通常尾毛蓬松

15、而长,沙鼠类尾端部的毛较长,形成毛束,仓鼠科的种类一般尾毛较长而密,而鼠科的种类通常尾毛稀疏而短,甚至于近于无毛,尾鳞环清晰,如板齿鼠。,37,毛的色泽所形成的斑纹在不同的种类中亦有明显的区别。如花鼠类体背具数条黑色纵纹,黑线姬鼠、黑线仓鼠体背具一条明显的黑纵纹,社鼠、板齿鼠的背面中央为黑褐色,许多鼠种的背毛色泽较深,腹毛较浅;有些种类某部位的毛色特别醒目,如社鼠的尾尖端毛白色,因此又称为“白尾星”,子午沙鼠的尾毛全为锈黄色,因此被称为“黄尾巴老鼠”;赤腹松鼠、赤颊黄鼠、黄尾沙鼠、红背、棕背、黄胸鼠、黄毛鼠、白腹巨鼠等则是以某个部位的体毛的色泽来命名的。,38,在同一鼠种中,在不同的季节、发育

16、阶段或地区亦有可能不同。鼠毛在每年春、秋季脱落更换,称为换毛。春季换毛时冬毛脱落,长出较短、较稀疏的夏毛,秋季换毛时夏毛脱落,长出较长、较密的冬毛。冬毛与夏毛除长短、稀密外,不少鼠种在色泽上亦有差异。一般夏毛较冬毛为深。褐家鼠等幼体毛色深于成体。小家鼠的毛色随不同的季节和生境而异,背毛可呈棕灰、灰褐和黑褐色,腹毛可呈白色、灰白色、灰黄色等。黑线姬鼠背面的黑色纵纹由北向南逐渐减淡,至浙江南部已不明显。,39,2爪,鼠的爪都是趾端表皮形成的角质构造,着生于趾端,由背腹两片构成。背面的一片称为爪板,腹面的一片称为爪下片。爪的爪板厚并向两侧弯曲包住爪下片。鼠的爪因种类不同而有一定的变异如树栖性松鼠类固

17、适应树栖生活,爪常呈钩状,便于抓握;鼢鼠类长期营地下生活,由于经常挖掘洞道,前肢的爪相当发达,适于挖掘营穴居生活的鼠种通常前肢爪较后肢爪发达。鼠一般为每趾仅为一爪,但河狸的后足第四趾为双爪,1个爪形,1个趾甲形。,40,3皮肤腺,皮肤腺位于真皮及表皮的组织中。鼠类的皮肤腺主要有乳腺、臭腺、皮脂腺和汗腺等。,41,(1)汗腺,汗腺为多细胞的单管腺体,由表皮生发层细胞下陷其皮中而形成的。汗腺为盲管状,下端弯曲成球状,外围有许多毛细血管;上端为管状,开口于皮肤表面。汗液含有盐类、尿素等,为新陈代谢产物,其性质与尿相似排汗的作用主要为蒸发散热鼠的汗腺不发达,仅限于吻部及足嘻部,不易散热,这是个弱点。,

18、42,(2)乳腺,乳腺由汗腺演变而成,是管、泡混合腺,散布于体腹面。若干乳腺集中在一定的区域,称为乳区。在乳区有乳腺各小叶的导管集中的开口乳头。乳头的数目通常多于一窝产仔数,因种类而有所变化,鼠的乳头为16对,以45对居多。如黄胸鼠、小家鼠等的乳头为5对,黑线姬鼠、黑线仓鼠等的乳头为4对,褐家鼠的乳头6对,红颊长吻松鼠的乳头仅2对。,43,(3)皮脂腺,皮脂腺为葡萄囊状的多细胞腺,位于毛的根部,开口于毛囊内,分泌皮脂以滑润皮肤和毛。皮脂腺也是由表皮生发层细胞凹陷形成的。,44,(4)臭腺,臭腺是汗腺或皮脂腺的变形,能分泌具有特殊气味的分泌物,主要用以吸引异性或自卫。一些鼠的臭腺为肛腺,麝鼠及河

19、狸为包皮腺。,45,第三节 鼠的骨骼系统,在活体内,骨骼并不是一副死的骨头架子,而是一个活的器官。它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支撑身体各部分,保持一定的体型;保护内部柔软的器官,如脑、心、肺等;在运动中起着杠杆的作币;骨髓具有造血的功能;骨骼内还贮有钙及磷,可调节血液中钙和磷的含量。骨骼既然是一个活的器官,因此它也有血液供给和神经支配。鼠体的骨块有一定的形状和连结方式,按其所在的部位可分为中轴骨骼和附肢骨两大部分,中轴骨骼包括头骨、脊柱、胸骨和肋骨。,46,一、骨的形状和连结,47,(一)骨的形状,体内各部位的骨块,由于和它们承担的功能相适应,其形状也不一致,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种类型

20、。,48,1长骨,长骨呈圆柱状,主要起支持和运动中的杠杆作用。长骨中段呈管状的部分称为骨干,骨干内的管腔称为骨髓腔,两端膨大的部分称为骨骺。在幼年时,骨髓腔内全部是红骨髓,是重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为脂肪组织所取代,变成黄骨髓,失去造血能力。然而在骨骺内,终生有保持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存在。长骨分布在四肢,如肱骨、股骨等。,49,后肢骨,50,2短骨,短骨近似方形,长、宽,厚近似或为圆形小骨,其骨质坚实,起着分散压力、震动或改变力的方向的作用。短骨多位于承受一定压力又能活动的部位,如腕骨、跗骨等。,51,3扁骨,扁骨为扁平形的板状骨,主要起保护内部器官的作用或供肌肉附着

21、,如头部的各骨片和肩胛骨等。,52,4不规则骨,不规则骨指形状不正形的骨,如椎骨等。,53,(二)骨的连结,骨与骨之间的连结有直接连结和关节两类。直接连结是由结缔组织膜或软骨直接相连,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其功能是在肌肉的作用下产生运动。关节包括相邻两骨末端覆有关节软骨的关节面,结缔组织构成的关节囊及关节囊内两关节面之间的关节腔。关节囊内衬的滑膜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的摩擦。,54,二、头骨,头骨由主部和附属部构成,主部有额节、顶节和枕节。附属部由3个感觉囊、颌骨和舌内骨组成。,55,鼠的头骨,56,(一)额节,额节主要由额骨、前蝶骨和眶蝶骨组成。1额骨 额顶部上面的1对长片骨,其前缘与鼻

22、骨相接,后缘连顶骨与蝶骨相连,形成眶突及眶窝内壁的大部(眼眶的上部)。2前蝶骨 位于额的基部、基蝶骨的前方。3眶蝶骨 位于额的侧方,其背方为颧骨,腹方为长蝶骨。,57,(二)顶节,顶节紧接额节,主要由顶骨、翼蝶骨和基蝶骨等组成。1顶骨 位于顶节上方,是1对略呈长方形的骨片,其前方与额骨相连,后缘与顶间骨和枕骨相连,侧缘与鳞骨相连。顶骨与额骨间的锯齿状的骨缝叫冠状缝,二顶骨间的纵骨缝叫矢状缝,顶骨、顶间骨及鳞骨间的骨缝叫人字缝,顶骨边缘的骨嵴称颞嵴,并向前延伸常与眶上嵴相连接。2基蝶骨 位于顶节的基部,侧缘向上形成翼蝶骨,后缘与枕骨前缘相连,其前端较窄,并向前上方斜倾。3翼蝶骨 由基蝶骨的背方两

23、侧发出的翼状薄骨,在左右翼蝶骨内侧前方有1对大孔,称视神经孔。,58,头骨骨片,59,头骨骨片,60,(三)枕节,枕节位于顶节之后,主要由枕骨的顶问骨组成。1枕骨 枕骨由1块基枕骨,2块外枕骨和1块上枕骨愈合而成。为头骨的最后一部分,枕骨的后方为枕大孔。枕骨上还有副枕骨和枕髁。2顶间骨 位于顶骨和枕骨之间的单块骨片。,61,(四)感觉囊,感觉囊为听觉囊、视觉囊和嗅觉囊组成。1听觉囊 由围耳骨、听泡骨和鳞骨组成,围耳骨与听泡骨结合,形成鼓室。位于外枕骨的前方。鳞骨形似鳞片,有2个突起,前上方向着前外侧的一个突起为颧突,它与伸长的颧骨相连,形成颧弓;另1个突起向后下方,称为枕突。2视觉囊 由位于眶

24、窝内侧的泪骨组成,为1对薄的小骨,位于额骨眶突前方,骨上有穿通泪管的小孔。3嗅觉囊 由鼻骨、鼻甲骨、中筛骨、筛板、颌鼻甲骨和梨骨等小骨组成。鼻骨为1对狭长的片状骨,位于吻部上方。鼻骨下面有数对鼻甲骨与鼻骨愈合。鼻骨和上颌骨构成吻部,前端有鼻孔,中筛骨、筛板、筛甲骨、梨骨等小骨均在鼻孔内。,62,(五)颌骨,颌骨分上下两部,即上颌部和下颌部。,63,1上颌部,上颌部由上颌骨、前颌骨、颧骨、翼骨和腭骨等组成。前颌骨位于鼻骨下侧缘,在正中线相合,前端着生门齿。上颌骨位于前颌骨的后侧缘,腹方着生臼齿,后部有颧突,与此相连的棒状小骨称颧骨,后面与鳞骨颧突相连形成颧弓。腭骨位于前蝶骨的下缘、后鼻孔两侧,上

25、颌骨后部内侧缘之间。翼骨位于腭骨的后方为l对不规则的小骨。,64,2下颌部,下颌部仅有1对上颌骨,由1对齿骨组成,为头骨中最大的骨,前方着生1个门齿,中部着生臼齿,后缘有喙状突,关节突及角突。下颌骨的关节突与鳞骨的关节窝相关节。,65,3牙齿,鼠在齿的排列上、下颌基本相同,牙齿组成及其数目常用齿式表示,用分数式表示每侧上下颌的牙齿组成和数目,分子表示。上颌牙齿数,分母表示下颌牙齿数,等号后的数字表示牙齿总数。,66,松鼠科、鼯鼠科的齿式一般为1,0,2,3/1,0,1,322,但松鼠科亦有若干属的。上颌第3臼齿缩小或消失,如消失则为1,0,2,2/1,0,1,320,仓鼠科、竹鼠科为1,0,0

26、,3/1,0,0,316,鼠科为1,0,0,3(2)/1,0,0,3(2)16(14),豪猪科为1,0,1,3/1,0,1,320。有时也用拉丁字母I代表门齿、C代表犬齿、P(M)代表前臼齿、M代表臼齿,如鼯鼠科的齿式可写为I11,C00,P21,M33,或I11,P21,M33;仓鼠科的齿式可写为I11,C00,P00,M33,或I1/1,M33。,67,喜马拉雅旱獭上颌牙齿示意图,68,由于鼠无犬齿,在门齿与门齿(或前臼齿)间有一段空缺,这段空缺称为齿隙(或称齿间隙)。臼齿和前臼齿统称为颊齿,据Schour和Massler(1949)对实验用鼠的研究,门齿大约10日龄时长出,第1臼齿大约1

27、9日龄长出,第2臼齿大约22日龄长出,第3臼齿大约3540日龄长出。,69,鼠的门齿无齿根,终生生长,因此需常咬啮以磨损门齿。门齿面为珐琅质,其他面为象牙质。珐琅质较象牙质坚硬,故门齿啮食磨擦中使齿冠呈凿形。臼齿冠(咀嚼面)珐琅质复杂,具齿突或齿环。许多种类可根据齿突或齿环的磨损程度来判别其年龄。鼠的多数种类臼齿有齿根,但田鼠亚科的种类(属除外)则无齿根,亦可终生生长。,70,(六)舌骨,舌骨游离于舌的基部,包括舌骨体与其两侧的2对角状突起,1对称角舌骨,另1对称舌骨。,71,(七)头骨的量度,头骨作为鼠种鉴定的重要依据,和外形一样对一些重要的部位需进行量度,量度的最小单位为0.1毫米。一般需

28、测量下列部位:1颅全长 头骨的最大长度。2颅基长 前颌骨的前缘至枕髁后缘间的距离。3腭长 门齿齿槽前缘至腭骨后缘(不包括棘突)间的距离。4上齿隙长 上颌门齿后缘至颊齿前缘问的距离。5上齿列长 上颌最前面的颊齿前缘至最后面的颊齿后缘间的距离。6听泡长 听泡前后缘间的最大距离。7听泡宽 听泡隆起部分的最大距离。8眶间宽 眼眶间的最短距离。9眶后宽 眶后突后方额骨的最短距离。10颧宽 左右颧弓外缘间的最大距离。11颅宽 后头部的最大距离。12颅高 顶骨最高点至听泡底间的距离。,72,头骨测量背面,颅宽,眶间宽,73,腭长,齿列长,头骨测量(腹面),74,75,三、脊 柱,鼠的脊柱通常由5760枚椎骨

29、相连而成,呈链状,位于体中央,为不成对的不规则骨。自头向后延展至尾部,成为全身骨骼的基础部分。在脊椎骨之间有一层软骨垫,称为椎间盘,其功能是减少脊椎骨活动的摩擦。各脊椎骨由韧带相连构成脊柱。,76,椎骨,由3部分组成,椎体为椎骨的中央部分,呈柱形。椎体的前后端与相邻接的椎骨之间以椎间盘相连接。椎弓位于椎体的背侧,左右椎弓于顶端相连接,并向背侧伸出一突起,称为棘突(神经囊束)。椎体与两椎弓之间形成一骨环,中央处的孔道称为椎孔,各椎骨相连,椎孔相通,在脊椎中央形成椎管,其中容纳脊髓、脊髓被膜和血管。横突是椎体腹面左右两侧向外的突起,是肌肉和韧带附着的部位。,77,脊柱上每个椎骨因其所在部位不同,它

30、们的形状亦有很大差别。在鼠体上分为5种:颈椎(C),胸椎(T),腰椎(L),荐椎(S)和尾椎(Cy),其脊柱的公式一般为C7T13L6S4Cy2731,实验用成体鼠各部分长度的比例大致为2.5:6.2:4.2:2.3:22。,78,鼠的颈椎和胸椎,79,(一)颈椎,鼠的颈椎有7枚,其中第12颈椎因支持头颅并适应头部的转动,其形态也有明显改变。第1颈椎(C1)也称环椎,附有椎体和棘突,形似一个扁骨环,两侧有扁平翼状的横突,在前面有2个关节窝与头骨的1对枕骨髁相关节。第2颈椎(C2)也称枢椎,最大特点是椎体前端有锥状突起,称为齿状突,向前伸入环椎内,成为旋转头骨的轴。其棘突长大,自皮肤外即可明显触

31、及,以此特点可判明枢椎的部位。其他5枚颈椎形态结构相近,但第3颈椎有一明显的特征,即横突腹面延长,尾端倾斜,变成薄的骨片,第9颈椎的椎孔较小。,80,(二)胸椎,鼠的胸椎为13枚,接近颈椎的胸椎小,越往后越大,横突短而厚,棘突高大面窄细,倾向上后方,顶端宽大而粗糙。,81,(三)腰椎,鼠的腰椎为6枚,腰椎的椎体发达,横突成长板状,上下扁平,在所有椎什中以腰椎的横突为最强大,并微向下弯曲。,82,(四)荐椎,鼠的荐椎4枚,愈合而成为荐骨,位于左右髂骨之间,两侧与髂骨相关节。背面中央4枚荐椎的棘突,倾向后下方。荐椎的横突仍明显可见。,83,(五)尾椎,鼠的尾椎一般为2731枚,开始45个尾椎还具有

32、椎骨的形态,第1尾椎(Cy1)与第4荐椎(S4结构相近,第2尾推开始逐渐变小并显著退化,末端的尾椎一般仅有较细椎体。,84,四、胸廓,鼠的胸廓由脚椎、肋骨和胸骨组成,胸廓呈圆锥形,前端窄小,后端宽大,横断面为圆形。胸廓可分为4个壁,背壁为胸椎和肋骨的背端(脊柱端),侧壁为肋骨的背节,腹壁为胸骨和肋骨的腹节。完整的胸廓保护着心、肺器官。,85,鼠的胸骨和肋骨,86,(一)肋骨,肋骨为长而弯曲的弓状骨,左右成对并与胸椎数目一致。鼠的肋骨为13对。肋骨由肋骨体和两端组成,肋骨体为狭长而弯曲的扁骨,肋骨的两端分别称为背端(脊柱端)和腹端(胸骨端)。背端有2个关节面与胸椎相关节,肋骨结节与胸椎的横突相关

33、节,肋骨头与前后相邻的两胸椎间的半关节面相关节。,87,鼠的前7对肋骨腹端分别直接与胸骨连接,称为真肋,其余6对不直接与胸骨相关节,而是与后几个真肋相连,称为假肋,最后3对假肋呈游离状态,由于它们易于移动而称为浮肋。,88,(二)胸骨,胸骨为节片状骨,共有6枚纵相贯连,第1胸骨与第1肋骨相接,第25胸骨与相应的肋 骨相接,第6胸骨与第67肋骨相接。第1胸骨片扁平、向前伸长称为胸骨板;第6胸骨片呈 圆桃形,薄而宽大的软骨称为剑胸骨,在其前端附着圆形的小软骨盘。,89,五、四肢骨骼,四肢骨骼分为前肢骨骼和后肢骨骼。前肢主要分为肩带和前肢骨,后肢主要分为腰带和后肢骨。,90,(一)肩带,肩带由肩胛骨

34、和锁骨构成。肩胛骨呈三角板状,背端游离,腹端与锁骨和肱骨相连,中央有1条突起,称肩胛冈,腹端叫肩峰,下面有关节窝,在其前端有喙突,上面有上肩胛软骨。,91,(二)前肢骨,前肢由上臂、前臂和前足组成。上臂部有肱骨,与肩胛窝相接的半球部叫作肱骨头,在其周围有大、小结节。与前臂相接处称滑车面,在其两端有尺侧上髁和桡骨和尺骨。桡骨与滑车面相接,在下部有基突与前足骨相接,尺骨在桡骨的前面,且稍长,与上臂相接处有肘头突,又名鹰突;与手骨相接的部分有茎突。前足骨分为上下2列,有9枚腕骨,接近前臂的有镯状骨、舟月状骨(舟状骨与月状骨相愈合而成)和楔骨等4枚,接近掌骨的有大多棱骨、小多棱骨、中央骨、巨骨和钩骨等

35、5枚。前足有5指,有掌骨5枚、指骨5枚。拇指有指骨2枚,其余各指各3枚。指骨有籽骨的,拇指有1枚,掌骨与第1列的指骨之间各有2枚,第2、3列的指骨间各有1枚,除拇指外各有爪1个。,92,93,(三)腰带,腰带由1对髋骨组成,每块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构成。髂骨与荐骨相关节,在其尾部腹面为坐骨和耻骨。耻骨左右相结合处称耻骨联合。髂骨、坐骨和耻骨的结合点为髋宽臼部,股骨头与臼窝合成关节。耻骨与坐骨之间的洞叫闭孔。,94,(四)后肢骨,后肢由股、胫、跗和足组成。股部有股骨,股骨与髋骨臼合成关节的球状部分叫股骨头,在其周围有大、小转子。与胫相接部位的隆起叫胫侧髁、腓侧髁。在其前面有膝盖骨,在这些髁的后侧面各有1枚籽骨。胫部有胫骨、腓骨,腓骨是愈合在胫骨背面的细骨。跗骨有8枚,最大的叫跟骨,在后方有踵跟结节,跟骨的内侧上方有距骨,于此部位与胫骨相接。再向内侧有胫跗骨。在距骨前方有舟状骨,舟状骨前方有1、2、3楔状骨。它们各在1、2、3蹠骨的基部。足部有5趾,蹠骨5枚,其前端有趾骨。趾骨在拇趾2枚,其他趾各有3枚,前端有爪。趾骨间有籽骨。,95,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