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避球运动与体育课程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6704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躲避球运动与体育课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躲避球运动与体育课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躲避球运动与体育课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躲避球运动与体育课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躲避球运动与体育课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躲避球运动与体育课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躲避球运动与体育课程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躲避球運動與體育課程,報告者:顏嘉生(大楊國小)時 間:99.10.20(週三進修),躲避球運動,起源與發展教學與訓練比賽與規則,起源與發展,英國:躲避球運動起源地,隨著歐洲移民新大陸並在l900年左右盛行於美國。日本:l902年,留美歸國學人將躲避球運動引進日本,由於運動價值深受肯定,遂於1913年起被列為日本學校體育教材。臺灣:因為早年受到日本統治之故,在日據時代已有躲避球運動。,臺灣的發展,光復之初民生淍敝、國家社會經濟困難當時省立臺北師範學校溫兆宗老師,在民國四十年,以臺灣北部,小學校園為主,極力倡導此項深具經濟實惠、簡單易學之躲避球運動推展及比賽的需要,乃將原本較具遊戲性質的躲避運動

2、予以競技規則化。,臺灣的發展,民國四十一年,臺灣省第一屆國民小學躲避球錦標賽假新竹市舉行。民國五十九年,連續舉辦十九屆的臺灣省國民小學躲避球錦標賽,自本年起停辦。從此,國民小學躲避球比賽由各縣市自行辦理。,臺灣的發展,民國八十年,嘉義市陳良島校長因應時宜,將躲避球規則由二十五人制修訂為二十人制,同時納入台灣省第一屆國民小學運動會比賽項目。再掀新高潮民國八十二年四月,台灣省第三屆國民小學運動會於嘉義市舉辦後,在國小基層體育界同聲惋惜中停辦,國民小學躲避球比賽又回復各縣市自行舉辦之情況。,臺灣的發展,八十二年八月台北縣國民小學體育促進會主任委員黃金淵校長、競賽組長黃神祐老師,偕同臺北體專溫展洪教授

3、、臺北縣錦和國中邱逸仁老師,應日本躲避球協會之邀請,前往日本考察觀摩由日人西山速成博士所倡導並盛行於日本、大陸天津一帶的十二人制躲避球。(台北縣躲避球興盛),臺灣的發展,民國八十七年年底,由黃神祐老師提議,艾瑞克企業公司研發之軟式彩色躲避球問世。民國八十八年十月九日,中華民國躲避球協會於台北市成立 新式躲避球邁入新紀元。,體育課程的目標,運動需要體育課程來完成(理論與實務)認識運動(知識)學會運動(技能)喜歡運動(情意)終身運動(如快走、騎單車、游泳等),體育課程與教學,開學初:5-10分鐘-整隊行進15週(20-2(體適能)-3(月考):3-5項運動(教學、比賽與評量)教學:示範、分組練習、

4、講解比賽:改變規則(如滾地攻擊等)評量:自丟自接(桌子或練習牆等),體育教學注意要點,事先調查與溝通(學生、老師與家長)安全:觀察與布置有趣:遊戲與比賽簡單:自拋接或其它(循序漸進)活絡:大家一起動起來,體育教學過程與時間分配,準備活動(5-10):集合整隊、準備運動及引起動機等發展活動(20-25):說明示範、嘗試練習、創思模仿、改正錯誤與反複練習等綜合活動(10-15):分組比賽或遊戲、表演、欣賞、檢討批評及收拾器材等,躲避球教學與訓練,躲避球的基本動作 接球擲球移位躲避,接球,(1)接傳導球及地面反彈球:直立式(有爆發性的直立準備),以手掌接球為佳(2)接攻擊球(防守接球):蹲距式,身體

5、微向前傾,以腹部配合雙手抱球為佳,注意保護頭部,擲球,正確的上肩投擲法。(盡量使用大肌肉,避免手肘、手腕小肌肉活動過量而影響將來發展)不強調球的旋轉 快、準、有力。,移位躲避,快速、穩定的移動(蹲、跳及閃等)防守的移位,應全隊協同一致(躲避兼防守)。先移位再接球後攻擊(內外傳攻),躲避球簡易規則,球隊的組成球隊由球員十二至二十人實際比賽為十二人其餘為候補球員,職員三人(領隊、教練、管理各一人)組成,領隊得兼任教練或管理職務。混合組球員女生最少應有六人。球隊必須設隊長一名,其球衣號碼規定為號。,躲避球簡易規則,受傷替補手續:因受傷離開球場的球員在同一局內不得再進場比賽。抗議與申訴:比賽中球員或隊

6、職員均不得向裁判員抗議或提出申訴。若太過分,主審可是會舉黃牌或紅牌警告喔!,禁止使用的器具,下列用具禁止使用:1、釘鞋或顆粒球鞋。2、手套。3、止滑液 止滑劑等黏膠。4、身上附加物品戒指、項鍊等。5、手上包紮繃帶、貼藥布等。,躲避球簡易規則,罰則類別:警告、退場、取消資格三種警告-黃牌退場-紅牌(當局不能比賽)取消資格-紅牌(當場不能比賽),裁判人員,每一場比賽需設主審一名、副審一名、線審四名。,主審判決(狠 準 快),狠:哨音明確堅定 準:標準客觀 快:當下及時1、主審主持全場比賽的進行,必要時得宣告裁判暫停。2、主審執行一切罰則的判定,以黃牌和紅牌宣判警告、退場和取消資格。3、判定出局、安

7、全及犯規時控球權的歸屬。,主審判決(狠 準 快),4、比賽中為宣判出局、安全及犯規的需要,得召集其他裁判人員協商。5、位於視線易見的位置,手示傳球次數(頭頂)。6、得向球員或隊職員提示注意事項或必要之指導。7、比賽結束後簽字確認記錄表的記載內容。,接球,接球指己方球員或對方球員投擲的球,直接用身體的任何部位接取,而能將接到的球擲出的狀態而言。,攻擊,1、內場防守球員自然站立時,對方擲球經過的軌道在肩膀以下範圍者。2、內場防守球員雙手自然張開,對方擲球經過的軌道在其雙手範圍內者。3、其它,傳球,5傳內不能傳內;外不能傳外自然的碰處不算傳球:如二次以上接球等情形,躲避球場規格,躲避球完整規則一、球

8、 員,正式比賽時,下場比賽球員12人,替補球員4人。每局比賽開始時及進行中,外場球員每隊至少要有l人以上。各局休息間可以自由換人(人數不限)。比賽中禁止換人(球員受傷例外)。比賽中受傷換下之球員,在同一局內不得再進場比賽。,一、球 員,球員必須穿著有號碼之球衣參加比賽。隊長球衣號碼規定為1號。球員被判取消資格時,該員不得參加剩餘之各場比賽。球員被判退場、取消資格時,該隊於該場剩餘之比賽中,應以少於12人之人數上場比賽。(意即不能替補上場比賽)。男女混合組比賽,下場比賽球員女生不能少於6人。,二、時 間,每局比賽5分鐘(裁判暫停時間除外),每局中間休息2分鐘。無球隊技術暫停。第二局以後須交換場地

9、(不含球員席)。(每局比賽結束時先交換場地再休息)比賽開始由主審在中圈執行跳球,並由主審拋球離手時開始計時。註-選場地(早一點到場練習準備 看天氣),二、時 間,比賽結束時,以公開計時器之信號或計時員之信號為準。比賽時間終了同時,擲球離手的球擊中對方內場球員時,視為攻擊有效球。,三、勝 負,以每局結束時,雙方內場剩餘人數為比數。比賽可採一局、二局、三局或五局決勝制。(若理對方光頭-則最後一人可進來(若是算總分)和局時,實施驟死賽-由雙方內場球員各1人,於中圈跳球後,率先將對隊擊觸出局者為勝隊。,三、勝 負,以下情況稱為不完全球隊:比賽中,因受傷或被判退場致球員僅剩l人時。比賽中,如非因受傷或被

10、判退場或取消資格,致上場球員人數少於12人時。比賽中,如出現上場球員人數多於12人時。出現不完全球隊時,該隊應被判負一局,比分以O:11計算。球隊被判取消資格時,該隊不得參加該場剩餘之比賽,比數以0:2計算。,四、跳 球,比賽開始前由雙方隊長選擇場區(以擲銅板、猜拳之方式決定)。跳球時,由雙方內場球員中各推1人為跳球員在中圈跳球。跳球員跳球後,不得故意連績再觸球(內場球員僅剩1人時,該隊不在此限)。跳球員跳球時,不得撥球二次以上。,四、跳 球,跳球後,如球被內場球員所獲,得球者之第一次攻擊,不得攻擊對方跳球員。【違者由對隊內場發球】。如跳球員故意被攻擊或故意妨礙對隊時,應被判技術犯規。跳球後,

11、如球被內場球員所獲,跳球員不可故意接取得球者之第一次擲球。【違者由對隊內場發球】。跳球後,如球被外場球員所獲,得球者得攻擊對方跳球員。,五、出局,身體及附著物被對隊直接擊中而未能接住者。(接球踩線不算出局,僅以犯規論)。對隊攻擊,守隊2人以上觸球而未能接住時,最先觸球者出局。,五、出局,內場球員被球擊觸後,如隊友補救接球之過程有越區、踩線或犯規,最先觸球者出局。比賽進行中,內場球員不得故意進入外場區(不得故意出局)。,六、通 則,擲球或傳接球前後(連續動作),身體之任何部份不得踩線或越線。禁止同隊內場球員互相傳球。【非故意傳球之彼此觸球不在此限】禁止同隊外場球員互相傳球。【非故意傳球之彼此觸球

12、不在此限】同隊內、外場之互相傳球次數以4次為限。通過對方內場之擲(攻)球,在對方球員肩膀以上或雙手側平舉以外,以傳球論。,六、通 則,外場球員觸球出界,以一次傳球論。觸球出界前之傳球次數並應累計。外場球員似乎有觸球出界現象,裁判卻難以明確判斷時,不以觸球出界論。禁止頭臉攻擊:攻隊擊中守隊內場球員頭臉部(顏面、頭顱)時,擊中無效。擊中守隊球員頭部附著物(帽沿、頭髮、髮帶、頭巾)-擊中有效。,六、通 則,守方球員故意被擊中頭臉部時,應被判技術犯規。球員似有故意被擊中頭臉部之嫌疑時(或應注意而未注意),應被判罰警告。球員明顯故意被擊中頭臉部時,應被判罰退場。在對隊內場或外場地面停留或滾動之球,不得用

13、手或腳越區觸球或撥球。有運球行為時,球不可觸及對方之場區。,六、通 則,球員接到球後五秒內,必須將球擲出。(若因重心不穩跌倒不在此限)球員可以直接用身體之任何部位接球或擋球(積極性的救球情況下)。但不得故意頭頂球、踢球、明顯故意觸球出局等不當之行為。,六、通 則,內場球員以手、臂、足、頭等部位擋球後,不得再接球。(類似排球式低手擊球、頂上托球-之彈擊後再接球視為犯規動作)。違者由對隊內場發球,外場球員以手觸球後,或採排球式托球後,本人可再接球;但不可意圖以此方式傳球。球員不可以彈擊方式攻擊或傳球。不得以任何可接觸性動作(腳踢、推撞、毆打)或言語侵犯其他球員。(違者應被判技術犯規),六、通 則,

14、正常情況下,裁判被球擊觸時,以球落地論。因出局或生還之球員,於進出場途中,非故意性觸球,以球落地論。,六、通 則,無論是隊員或職員,比賽中均應保持良好風度;不可有不雅之言語或不當舉動,及其他違反運動精神之情事,也不可有妨礙或藉故延遲比賽進行之行為。如有以上情事。屬技術犯規並可依情節之輕重程度,酌予警告(黃牌)、退場(紅牌)、宣告取消資格之判罰。,六、通 則,甲內攻乙內,乙內閃避到外場或採線,造成球出界,則球給甲(因乙方得利)甲攻乙或傳外,乙內場一次接穩後踩線或到外場,判甲內場球,若乙內接一次後第二次接住,接著者採線或出場則判第一人死且對方球,七、進出場,1、內場球員被判出局時,應立即出去外場區

15、,並不得故意再觸球(非故意不追究)。違者判罰對隊內場重新發球。2、內、外場球員之進出,須由死球區通過,不可進入對隊內外場區。違者判罰對隊內場重新發球;如外場生還球員違犯,判罰技術犯規,七、進出場,3、外場球員取得生還權時,如未立即離開外場區,而有繼續留在外場之意圖,或故意再觸球,應予放棄生還論。(非故意再觸球不在此限)4、和比賽結束訊號幾乎同時,外場球員將對隊內場球員擊中出局,該外場球員應予取得生還權。(外場球員僅剩l人時不能生還;對方內場全數出局時不必生還。),八、發球權,1、內場球員觸球出界(含被攻擊觸身),或內場球員擲球出界,由對隊內場取得發球權。2、外場球員以手觸球出界,由外場球員於外場重新發球。(消極性觸球出界、故意延遲比賽,應技術犯規,由對隊內場取得發球權)3、重新發球時,發球員應先定位舉球過頭,並經裁判鳴笛後,於五秒鐘內在該場區內之任何地點將球擲出。(舉球過頭經裁判鳴笛後,可助跑、運球),八、發球權,4、隔著端線或邊線,內場球員與外場球員同時在空中接到球時,由內場取得發球權。5、雙方球員隔著中線,同時在空中接到球時,由雙方內場球員中各推l人在中圈重新跳球。6、球觸及球場上空之飛鳥或障礙物時,應由最後觸球之隊伍內場取得重新發球權。,報告完畢,敬請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