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博士论文 后记.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69119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载博士论文 后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转载博士论文 后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转载博士论文 后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转载博士论文 后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转载博士论文 后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转载博士论文 后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载博士论文 后记.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转载 博士论文 后记原文地址:博士论文后记作者:blueteaflower后记崭新的博士论文,散发着油墨的香味。我拿着它,像一个小学生捧着刚刚发下的带着香味的新课本,真的好喜欢。校园里有许多站在路边一个人翻着论文的学子,他们在想些什么?我这时却特别想告诉我的导师-唐晓峰教授,我的喜悦和感激。六月,是收获的季节,离别的季别,也是感恩的季节。过去的三年,我已经习惯了在第一时间让唐老师分享我学业上的点滴喜悦,也向他倾诉每一次的迷茫困惑。厚厚的几大本日记以及数万字的电子邮件,记录着我在读书时遇到和想到的问题,发现的惊喜,还有大胆的计划。他的回复每每简短深刻却直击要害。从一开始对他的地理学讲述茫然无知,

2、终于也能一个人满怀好奇地走向地理学的奥妙空间。从来没有另一个三年,我能如此充实地生活在密集的思想中。这是一段快乐的奔跑。在这奔跑中,我忘记了日常生活的烦恼,忘记了疲倦劳顿,甚至年龄的增长。我也在这奔跑中隐约感到了自己的转变,或许因为这个转变尚未完结,我还很难用准确的文字来表述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前进的方向正指向一种理想的生活,一种与学术相伴的生活,它使我充实而快乐。这篇论文自始至终在唐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入学之初,唐老师就和我商量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古代制瓷手工业这样一个选题。一方面他考虑到我有一定的古陶瓷研究基础;另一方面,是选题本身的挑战性吸引了他。虽然唐老师不研究陶瓷,但从我平日的言

3、谈中,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地理学的学术趣味。唐老师提倡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学生选择具备复杂性的、有趣的课题。基于这样的原则,我们很快就确定了选题。由于历史地理学界以实物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并不多见,尤其是历史时期的地理研究,实物史料更是不被重视,我的研究基本上就在一个没有任何参照范式的情形下展开了。入学之初,我对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还是一知半解,遑论将数量庞大的考古材料融入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写成一篇像样的论文。唐老师费了很大的心思来培养我的地理思维。无论是通信,还是平日聊天,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对我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在人文地理学的门槛前徘徊了很久以后,我终于迈进一步,看到它的天空下闪烁的星光。这门管得

4、宽的学问,不仅有着体国经野的责任,更有对每一个普通人生活的深情关怀。从文化、习俗到乡音、故土,从居住空间到心灵感受,研究人文地理完全可以成为关照和体验生命的一种方式。当我迫不及待地把类似的理解告诉唐老师时,他总是表现得那样欣喜。他鼓励我走出唯唯诺诺、诚惶诚恐的学生心态,执着地关注本领域的前沿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将自己定位为有独立研究能力的学者。导师的这种期待使我的奔跑有了确定的方向。唐老师从不让我囿于论文涉及的范围,他纵容我们广泛关心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一切最新成果。事实证明,这种的观察方法,并不会使我的写作跑题,更大的自由只会带来更多的专注。思想的自由和心灵的专注,使论文写作很大程

5、度上成为一种享受,而不再是折磨。记得在最初与唐老师的通信中,我说,我期待的学术研究应利于个人心智和精神质量的提升。我带着这样自私的目的来到北大,三年来,在唐老师的纵容下,我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目的。刚入校时,我还是一个听说比尔盖茨便心乱如麻的人,充满了世俗的烦恼。挣钱、出国的想法时来侵扰,又实现无望,因此倍受折磨。当我对学术尚存的好奇、憧憬,以及某些灵感的火花,被唐老师发现之后,他小心地加以引导和保护。最终使我在纷乱变化的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这种变化是神奇的,它不仅使我顺利地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而且在精神上愈来愈显现青春的状态。我快乐地平静地写作,也同样平静而快乐地与家人、朋友和同学相处。发

6、现了学术的乐趣,我的生活从此有了新的意义。在这个感恩的季节里,我还要将我诚挚的谢意献给那些帮助和见证我的成长的师友们。我的脑海里时常浮现出那些春天一般的面孔,他们在我不拥有任何社会资源的时候,给了我最真诚的关怀和友情。我的硕士阶段在北大考古系度过。在博士学习期间,这里是我温暖的娘家。宿白先生是我最景仰的考古学家,在制定研究计划期间,我曾经拜访过宿先生。那次与先生的交谈长达两个小时,先生仔细阅读了我的研究计划,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也许先生并不记得我的名字,但我听从了他的教导,并已从中获益。我的硕士导师权奎山教授也是我博士论文指导小组的成员,他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我,亲自为我复印论文,赠送书籍,并多次

7、抽出专门的时间回答我的问题,还对我的研究计划和博士论文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秦大树教授也一直关注着我在学术上的成长。我在武汉工作期间,他多次邀请我参加陶瓷国际会议,为我争取研究课题。读博期间,经常告诉我最新的学术动态,慷慨馈赠图书,答疑解惑,可以说是有求必应。我的师兄韦正和郭伟民也为我的论文提出过很好的建议,与他们的每次讨论都使我有所收益。考古系的博士生、我的同学燕生东在我写论文最紧张的期间,每天为我借书、还书,我在北大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总是第一个找他帮忙。此外,齐东方、杨哲峰、沈睿文、李志荣老师,孟元召师弟,陈冲、李珍平、黄薇师妹都为我提供过各种帮助,在此表示谢意。我在读的北大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8、的韩茂莉教授,是一位热爱生活、醉心学术的好老师。她在逸夫二楼的办公室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在那间陋室里,我不仅得到诸多学术上的指教,而且领略到了一位知识女性不被岁月磨蚀的个性魅力。我还有幸认识北大历史系的张传玺教授和辛德勇教授,他们亲自为我一字一句地修改文章,使我在古文献学习方面受益非浅。在感受他们的严谨学风的同时,我也深为其扶持后学的为师之道所感动。北京大学历史系的李孝聪教授、中国文物研究所的刘兰华研究员,也是我的博士论文指导小组成员。他们的建议使我的论文避免了一些遗憾。三年来,我与文物考古界的同仁保持着良好的交往。湖北省博物馆的王纪潮研究员和武汉大学历史系的萧圣中副教授,作为过去的同事,他们

9、始终关注着我的成长,给了我无私的支持。王纪潮研究员是我的忠实读者,也是苛刻的的批评者。无论多么忙碌,他都是有求必应。我到安徽、江西二地考察期间,安徽大学周崇云师兄为我安排住宿,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吴卫红、张钟云带我参观考古工地,李广宁、张敬国等同仁学长也热情陪同,中国科技大学科技考古系的张居中教授为我提供了参观繁昌窑最新考古资料的机会。在南昌期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樊昌生所长为我提供一切便利条件,李荣华师兄一路陪同。那是一段温暖的旅程。.我还要感谢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的杨楠教授,他对我的赏识、帮助与鼓励,使我能顺利地与该校签约,全力投入到论文写作之中。从北大到民大,一路上有众人相助,我真的好

10、幸运!我还要将我在北大的同窗好友们记录在这里,并永远为他们祝福:高振纪博士、陈平硕士、刘宵泉同学,谢谢你们教会我使用ArcGIS和Coreldraw软件,使我的论文增色;马保春、潘晟、朱继平,陈峰、杨雷、张龙凤、张雷,怀念与你们一起受教于唐老师的日子!程龙、成一农、覃影、王雪梅、席会东、陈喜波、卫欣、彭建、龚友国、欧雄、吕明辉,我们以后还要相互帮助!叶红和常红,两个温暖的名字,与你们做室友,我感到很幸运!最后,把我的深深的歉意献给我的外婆、母亲、公婆、先生,是他们以惊人的克己和忍耐,为我铺开道路,使平民之家出身的我先后到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求学十载,享受了我这个年龄、这种境遇的人难得的精神奢侈。特别是我的先生,在我求学燕园的六年期间,他不仅独自承担着抚养和照顾孩子的重担,还要为我提供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这六年不能陪儿子一起成长是我永远的遗憾,只能期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做得更好。0546r30546r30546r30546r30546r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