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69832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摘 要 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我国的食品生产也得到迅速的发展,食品供给类型、数量和方式逐渐繁,人们对食品的质量与安全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关系到食品产业的进出口,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随着近年来发展的有机食品作为目前国家最安全的食品,是未来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是人们消费的主要趋势,其生产与质量安全管理关系到整个食品行业的质量安全,对所有食品品质保证起到关键作用。有机食品的生产发展和安全对增强我国的食品行业国际竞争力和地位十分重要,是当前乃至今后中国食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重点。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有机食品;有机食品安全管理;发展状况目

2、录第一章 前 言11.1色谱的由来11.2色谱法的分类11.3色谱流出曲线常用术语2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探究42.1概述42.2气象色谱各部分的功能与要求42.3气相色谱分离基本原理42.4气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原理52.5仪器使用前检测项目62.6常见气相色谱仪的使用7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探究93.1概述93.2仪器工作流程93.3仪器基本结构及功能要求93.4分离及定性定量原理103.5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性能检查103.6高效液相分析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骤113.7高效液相色谱仪常见故障的排除12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154.1气象色谱的测定特点及测定范围154.2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特点及应用范围1

3、54.3对比论述164.4色谱分析发展与未来展望17致 谢18参考文献19前 言随着我国经济法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物质资源的不断充裕,人们越来越注意生活和饮食的质量。食品作为人们生存的物质基础,安全性关系到食品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提高,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都产生重要影响。随着人们对饮食生活质量和食品安全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质量适合人们消费需求的食品需要不断被开发,并要加强已有食品的安全管理。近年来有机大米、水果、蔬菜、饮料、茶叶、奶粉等有机食品不断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要,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有机食品将在我国食品行业有

4、较好的发展前景和较大的发展空间,是提高我国食品行业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未来食品工业发展的方向。有机食品是随着有机农业发展而产生的,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应运而生的。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有机农产品具有无污染、纯天然、高品质的特点。有机食品是由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按照严格的要求进行生产和加工,并经过独立机构按国际标准认证,达到相应标准的农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有机食品是食品中的最高品级,在加工过程中不采用辐射处理、化学合成的食物添加剂,是一类真正

5、来自于自然的、安全、富含营养、高品质的环保型生态健康食品。有机食品必须符合四个基本条件:一是原料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二是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要求;三是产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销售档案记录;四是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审查。1 我国有机食品的现状1.1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有机农业迅速发展.到20世纪末,全世界194个国家中有141个国家发展了有机农业生产。同时全世界有机农业的生产面积逐年扩大,全世界有机食品贸易额与生产量也达到迅速增长。欧洲是有机农业和有

6、机食品发展较快的地区。与国外有机食品产业的蓬勃态势相比, 我国有机食品生产起步较晚, 规模较小。1990 年浙江有机茶叶出口到西欧,1994 年辽宁有机大豆出口到日本。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在国内外有机食品贸易机构的推动下, 我国开始有少量地区按照有机农业生产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1。目前国内权威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有两家,一家是1994 年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立的“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 ”,另一家是农业部批准建立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2002 年建立的“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OFCC) ”, 负责全国有机食品的审查、颁证和有机农业的研究、咨询等工作, 有利地推动了我

7、国有机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粮食、蔬菜、油料、肉类、蛋类、奶制品、饮料、酒类、咖啡、可可、茶叶、草药、调味品等等100多个品种, 其中很多产品还畅销国外。现阶段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发展的空间还很大。1.2 我国有机食品生产管理的问题 我国有机食品生产起步较晚, 规模较小,生产发展技术较落后。管理部门和经验较少,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相应的依据,在有机食品的发展中存在较多的问题。1.2.1 我国有机食品认证和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是一个法制制度较强的国家,很多事的进行都必须依照相应的法律。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发展相对一些发达国家较晚,法律等各方面的制度还较少,缺陷较

8、多,体质制度不健全。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没有一部直接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对经质量认证的农产品的监管更是无法可依。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中心(OFDC)是我国目前负责有机食品认证的主要机构,但其认证并未获得美国、日本和欧盟的认可,知名度也并不高。为进一步确立有机食品在中国的合法地位, 中国政府出台了中国国家有机产品标准,遵照国家认证认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也于2005年通过) 执行。该标准确定了中国有机产品的标准、范围和认证规则。在中国销售的所有标记“有机”和/或“有机转化”的产品必须符合中国国家有机产品标准的规定, 并经由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人员共同认证,从而减慢

9、了中国有机食品认证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如德国专门成立了有机农业组织联合体。“有机农业工作组”(AGO)负责制定德国有机农业实施细则,建立自己的有机农业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目前德国执行2092/91 条例的有机农业认证机构共有59 家。1.2.2 国际合作交流较少,国家政策支持不够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德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有机食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德国专门成立了有机农业组织联合体。“有机农业工作组”(AGO)负责制定德国有机农业实施细则,建立自己的有机农业标准体系,明确有机农业生产中允许的投入,怎样对生产、加工、营销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以及从非欧盟国家进口有机食

10、品的要求。而我国则没有相应专业性的负责有机食品生产管理的组织或机构,尤其在许多食品的发展中与欧盟要求的差距较大。由于有机食品的生产需要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转换期,在此期间,生产基地用于土壤改良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所需要的前期资金投入很高,在一些发达国家对有机食品的发展,政府都给予高度支持和帮助,从生产制造开发过程中都给予大量的优惠政策和资金及技术的帮助,如美国为了进一步推动有机农业发展和保护环境, 联邦政府根据情况对部分有机食品生产者认证给予资金补贴,受益的每个农场主甚至可以获得高达75认证补助费, 但补助金额绝对值每户一般不超过750 美元2。我国政府鼓励性政策还停留在政府文件中,只有少数地区对实

11、行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户或企业给予了资金补助,但力度不大,还没有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即使是制定了鼓励性政策的地区,资金扶持也是以现金奖励为主,部分企业为了奖励而认证,致使部分地区对于有机农业生产的投入虽大,但效果差。1.2.3 有机食品的管理及服务体系不够完善长期以来,我国有机食品的管理体系缺乏规划和行政管理职能,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关系不协调。在中国有机食品的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出现了违规操作、多部门管理、重复认证等现象,看似管理较全,但出现问题后责任不明确,相互推脱不管,加大了对获证企业的监管难度。1.2.4 有机食品产业化优势不明显我国拥有广阔的耕地面积,有充裕的物质资源,有机农业的发展迅速,

12、加快了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虽然,近年来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有机食品的生产总量和开发面积等仍较小,并且品种较单一、生产技术较落后,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化的优势并未显现出来,我国的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并且产品的附加值不是很高。并且企业资金不足,运转不够灵活,不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缺乏具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和组织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较短,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1.2.5 宣传力度不够尽管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有诸多优点,如更为健康、含有较少化学物质、味道更好等。但是,有机食品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发

13、展才十几年,目前总量占我国食品总量的比例太小,普通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了解还很缺乏。对健康饮食还不够重视,同时对国家相应的制度和政策缺乏相应的了解,也阻碍了有机食品发展的和消费信心。因此使有机食品的知名度和知识及国家相关政策不断向消费者传达和转化,引起广大消费者的了解和购买需求,培育出有机食品的需求市场。2 加强我国有机食品管理的对策2.1 完善法律制度、健全有机食品认证体系国家应该加强法律制度的完善和相应标准的制定,建立我国专有的“有机食品负责工作组”直接负责我国的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管理、及其市场和销售等等相关工作。同时对相关工作和各部门明确责任职责,避免违规操作、多部门管理、重复认证和相互

14、推诿现象,充分行使各部门的职能, 对没有达到标准或违规的生产经营者, 一经查实, 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其次加强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使用比较规范和统一的标准,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相关要求,如原料生产环境要素对土质、气候、温度、水质、种植方法等等,其次对卫生指标的要求应该达到统一的结果。要形成以“国家有机食品负责工作组”和现有的“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中心(OFDC)”为中心的质量认证体系,同时加强私人和非盈利性机构的认证,通过国家认证中心授权发展其他认证机构且统一认证程序,以此来促进认证体系制度的发展,并且加强标签使用的管理。为了确保认证过程能够有力地支持有机食品的生产方式,有机认证需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15、制定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标准的框架;确保这些标准得到执行;批准生产者或加工者和允许符合标准的指定产品使用有机标签的有机许可。2.2 加强国际交流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相对较晚,经验较少,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加强国际合作非常迫切,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沟通与合作,提高我国有机农业认证机构的国际地位,与国际规范化的认证形式接轨。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参与签订有关卫生措施的双边或多边协定,减少不必要的贸易阻碍;加强与各国在食品安全科技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风险评价能力;加强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监测、预警、处理有关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要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

16、快健全我国有机食品的管理办法和法规体系,在我国建立认证体系,使我国的认证既符合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主要产品进口国家的要求,又符合其他国家的要求,最终让中国的认证在世界各地畅通无阻,从而降低认证成本,以利于大规模地组织生产。同时要发展有我国自己特色的先进可行性的技术。2.3 完善有机政策、加强宣传由于有机食品的生产需要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转换期,在此期间,生产基地用于土壤改良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所需要的前期资金投入很高,一般的生产企业难以接受。为了推动有机食品的发展,国家应加大鼓励性政策,积极提供相应的技术、资金和管理措施的支持,并做好相应的推广工作。加大对有机食品产业化组织的调节力度,对产业化进程进行

17、必要的干预,引导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外资扩大我国的有机食品产业数量和范围。同时应加强有机食品的宣传力度,对国家优惠政策和相关要求做好宣传。努力提高全民意识,让广大消费者更多的了解有机食品,引导消费者购买需求,创造良好的有机食品发展市场。并让消费者做市场监督的主体,让他们加强有机食品市场的规范化,以此来完善管理体制和监督力量,是有机食品能更好的发展。2.4 加强有机食品的产业化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已具有一定的发展,但有机食品的生产总量和开发面积等仍较小,并且品种较单一、生产技术较落后,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我们只有发展自己的优势食品,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宝贵资

18、源将有机食品产业化,以此来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增强竞争力和国际地位。要提高其产业化需抓好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建设,创造几个比较有优势的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有机食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制定相应的扶持性的贸易与金融政策,正确引导有机食品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引入竞争机制,赋予有机食品的研发企业进出口贸易权;壮大龙头企业,促进有机食品产业化经营,把龙头企业和千家万户的有机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优化全国有机食品产业结构,进而提高有机食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有机食品的规模化和产业化。2.5 做好信息和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社会信息共享和信息透明,加强信息的交流

19、和监管作用,建立比较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信息为主导向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和加工者提供及时、公开、平等和透明的信息服务, 同时也搭建起了很好的网络购销平台, 对有机产品生产和贸易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最后我们还应做好有机食品的科研、生产、服务和贸易一体化,建立有机农业的生产服务体系,并为有机食品创造一个适合国内外的销售服务体系,以促进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加强科技渗透,注重与科研机构和专业机构的合作,建立合作共同体。建立相应的服务组织体系,同时各地区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农产品的特点,加强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电子商务,构建完善的营销体系。构建有机食品现代营销体系。建立健全各种市场营销体系,聚

20、集有机食品生产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努力实现我国有机食品的安全快速健康发展,加强我国食品行业的国际地位。3 有机食品发展前景随着近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的频出,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变得日益严峻,食品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也日趋严谨化和国际化。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对食品的质量安全及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有机食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食品质量和安全卫生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 具有发展有机农业的优良条件,有机食品是食品中的最高标准, 它具有无污染、纯天然、高品质的特点,极大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我国发展比较迅速,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极大地促进

21、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增强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也是今后食品发展的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空间。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探究 2.1概述 气象色谱仪的基本构造 气象色谱仪的型号很多,但基本结构是一致的。它们都是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温控系统六大部分组成。 气象色谱仪的分类和工作流程 常见气象色谱仪有单柱气路和双柱气路两种类型, 单柱气路 工作流程为:由高压气瓶供给载气经减压阀、稳压阀、转子流量计、色谱柱、检测器后放空。这种气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国产一般气象色谱仪均数这种类型。 双柱气路是将经过稳压阀后的载气分成两路进入各自的色谱柱和

22、检测器,其中一路作为分析用,另一路做补偿用。这种结构提高了仪器的工作稳定性,因而特别适用于程序升温和痕量分析。2.2气象色谱各部分的功能与要求(1)气路系统 源源不断地提供纯净、压力稳定的载气。气象色谱仪中的气路系统是一个载气连续运行的密闭管路系统,整个气路系统要求载气纯净、密闭性好、流速稳定及流速测量准确。(2进样系统 要想获得良好的气相分析结果,首先要将样品定量引入色谱系统,并是样品有效气化,必须进样系统准确进样。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和气化室。(3)分离系统 分离系统主要由柱箱和色谱柱组成,其中色谱柱是核心,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多组分样品分离成单一的组份样品。(4)检测系统 气象色谱检测器的作用

23、是将经色谱柱分离后顺序流出的化学组分的信息转变为便于记录的电信号,然后对被分离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鉴定和测量。检测器时色谱仪的“眼睛”。(5)数据处理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是气象色谱仪分析必不可少的部分,虽然对分离和检测得效果没有直接贡献,但分离效果的好坏,检测器性能的好坏,都要经过数据处理系统所收集显示的数据反映出来。所以,数据处理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将检测器输出的模拟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绘制出来。2.3气相色谱分离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的分离基本原理是式样组分通过色谱柱时与填料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大小的差异使各组分互相分离而按先后次序从色谱柱流出。 气-固分离原理 气-固色谱的固定相式固体

24、吸附剂,式样气体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与吸附剂接触时,很快被吸附剂吸附。随着载气的不断通入,被吸附的组分又从固定相中洗脱下来,脱附下来的组分随着载气向前移动时又再次被固定相吸附。这样,随着载气的流动,组分吸附-脱附的过程反复进行。显然,由于组分性质的差异,固定相对它的吸附能力有所不同。易被吸附的组分脱附较难,在柱内移动的速度较慢,停留的时间长;反之,不易被吸附的组分,在柱内移动的速度快,停留时间短。所以,经过一段时间间隔后,性质不同的组分便达到了彼此分离。 气-液分离原理气液色谱的固定相是涂在载体表面的固定液,式样气体由载气携带今日色谱柱,与固定液接触时,式样中各组分就溶解到固定液中。随着载气

25、的不断通入,被溶解的组分又从固定液中挥发出来,挥发处的组分随着载气向前移动时,又再次被固定液溶解。随着载气的流动,溶解-挥发的过程反复进行。显然,由于组分性质差异,固定液对它们的溶解能力有所不同。容易被溶解的组分挥发较难,在柱里移动速度慢,停留时间长;反之,不易被溶解的组分挥发快,随载气移动的速度快,因而在柱内停留时间短。所以,经过一段时间间隔后,性质不同的组分便达到了彼此分离。2.4气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原理 2.4.1气相色谱定性分析 气相色谱定性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式样的组成,即确定每个色谱峰代表何种物质。定性分析的理论依据是:在一定固定相和操作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各自确定的保留值或确定的色

26、谱数据并且不受其它组分的影响。(1)利用保留值定性:同种物质在相同的色谱操作条件下,具有相同的保留值。(2)利用保留指数(保留指数是物质的保留行为用紧靠近它的两个正构烷烃标准物来标定的)定性:即利用已知标准物质的文献保留值与未知物的测定保留值进行对照进行定性分析。2.4.2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就是要确定样品中某一组分的准确含量。(1)定量分析基本公式:色谱峰的峰高于峰面积与所测组分的数量或浓度成正比。色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为,W i=F i A i(2)峰高和峰面积的准确测定法,具体情况可分为: 峰高乘以半峰宽法 当色谱峰形对称且不太窄,可用此法。即:A=Wh 式中h为峰高; W为半峰宽

27、 这种方法测得的峰面积为实际峰面积的0.94倍,因此,实际面积应为 A实际=1.065 h W 峰高乘以平均峰宽 当峰不对称时 一般可采用此法。 A= 1/2(W0.15+W0.85)h 峰高乘以保留时间法 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同系物的半峰宽与保留时间成正比, A= Wh=hbtR作相对计算时,b可以约去。此法适用于狭窄的峰,或有的峰窄、有的峰又宽的同系物的峰面积的测量。对一些对称的狭窄峰,可以以峰高代替峰面积,这样做即简单快捷,又准确。(3)归一化法当式样中所有组分均能流出色谱柱,并在检测器上都能产生信号时,可用此法。此法一般简化公式为Wi=Ai/Ai100此法的优点是,简便、精确,进样量的多

28、少与测量结果无关,操作条件的变化,对定量结果的影响较小。2.5仪器使用前检测项目 (1) 检漏 气相色谱仪的气路要认真仔细的进行检漏,气路不密封将会使以后的实验出现异常现象,造成数据的不准确。 皂沫检测法:用毛笔蘸上肥皂水,涂在各接头上,若接口处有气泡溢出,则表明该处漏气,应重新拧紧,直到不漏气为止,检漏完毕应使用干布将皂液擦干净。 堵气观察法:用橡皮塞住出口处,转子流量计,流量为0,同时关闭稳压阀,压力表压力不下降,则表明不漏气;反之,若转子流量计流量指示不为0,或压力表压力缓慢下降(在半小时内,仪器上压力表指示的压力下降大于0.055MPa),则表明该处漏气,应重新拧紧接头,以至不漏气。

29、(2) 载气流量测定 载气流量测定时气相分析的一个重要的操作条件,正确的选择载气流量,可以提高色谱柱的分离效能,缩短分析时间。 皂膜流量计测载气流量,它是由一根带有气体进口的量气管和胶皮滴头组成,使用时先向胶皮滴头中注入肥皂水,挤动胶皮滴头就有皂膜进入量气管。当气体自流量计底部进入时,就顶着皂膜沿着管壁自下而上移动。用秒表测定皂膜移动一定体积时所需要的时间,就可以算出气体流速,测量精度达1%。 电子流量计测量 在气体流路中接入一个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将气体流量这个物理量转化为与之成正比的模拟量(电流或电压),将其量转化为数字量,即可在色谱仪的屏幕上以数字形式显示出气体的流量。 (3) 色谱柱

30、的维护 新购买的色谱柱一定要在分析样品前,先测试柱性能是否合格,如不合格更新。色谱柱使用一段时间后,柱性能可能发生变化,当分析结果有问题时,应用测试标样, 测试色谱柱,每次测试结果都应保存起来,做为色谱柱寿命的记录。 色谱柱暂时不用时,应将其从仪器上卸下,在柱两端套上不锈钢螺帽(或者用以块硅胶堵上),并放在相应的柱包装盒中,以免柱头被污染。 每次关机前都应将柱箱温度降到50摄氏度以下,然后再关电源和载气。若温度过高时切断载气,则空气(氧气)扩散进入柱管会造成固定液氧化和降解。仪器有过温保护功能时,每次新安装了色谱柱都要重新设定保护温度(超过此温度,仪器会自动停止加热),以确保柱箱温度不超过色谱

31、柱的最高使用温度,对色谱柱造成一定的损伤(如固定液的流失或者固定相颗粒的脱落),降低色谱柱的使用寿命。2.6常见气相色谱仪的使用以GC9790J型气相色谱仪的使用为例(1) 安装填充柱,输入载气,对气路做气密性检查。(2) 打开载气(氮气)钢瓶总阀,调节减压阀输出压力为0.4Mpa左右。(3) 在确认不漏气的情况下,用皂膜流量计检查载气(氮气)流量。调节柱前压稳流阀,使载气流量符合分析条件要求(2050mLmin-1)。(4) 打开主机电源总开关和加热开关,分别设定色谱柱柱箱温度、注样器(即汽化室)温度和检测器温度,仪器升温。(5) 打开色谱工作站,输入相关参数。(6) 待各路温度达到设定值后

32、,打开空气钢瓶或空气压缩机开关,打开空气阀,用皂膜流量计测量空气流量。调节空气针型阀,使空气流量符合分析条件要求(200500mLmin-1)。(7) 打开氢气钢瓶,调节减压阀输出压力为0.2Mpa左右。打开氢气稳压阀,用皂膜流量计测量氢气流量。然后调节氢气稳流阀(0.1Mpa左右),是氢气流量符合分析条件要求(2030mLmin-1),并记录下此时的氢气压力。(8) 调节FID检测器合适灵敏度档,调节氢气压力0.2Mpa左右,用点火枪在检测器顶部直接点火。观察色谱工作站基线是否变化。若基线未发生变化,说明火未点着,应重新点火。如若基线发生变化,说明火已点着(或将扳手光亮面置于检测器出口处,观

33、察是否有水珠生成,若有则表明火已点着)。氢火焰点着后将氢气压力跳到初始压力。(9) 观察色谱工作站基线的变化,待基线稳定。(10)微量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样品进样,同时点击色谱工作站界面的“开始”按钮,采集色谱分离图。(11)待色谱峰出完后,点击色谱工作站界面的“停止”按钮,结束色谱分析。若需要重复测定或在相同色谱条件下测定另一样品,则只需重复(10)(11)操作即可。 (12)结束工作: A先关闭氢气钢瓶总阀,回零后关减压阀,然后关闭氢气稳压阀。B关空气钢瓶(或空气压缩机开关),关空气针型阀。C设置柱箱温度与注样器温度为室温以上20摄氏度左右,检测器温度为120摄氏度(持续0.5小时后再将其温

34、度设置为室温以上20摄氏度)左右D关闭色谱工作站。E待各路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关闭仪器加热开关,关闭仪器总电源开关。F关载气总阀及减压阀,关柱前压稳流阀。G清洗进样器;清理台面,填写仪器使用记录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探究3.1概述 高效液相色谱仪是实现液相色谱分析的仪器设备,自1967年问世以来,由于使用了高压输液泵、全多孔微粒填充柱和高灵敏度检测器,实现了对样品的高速、高效和高灵敏的度的分离测定。20世纪70-80年代,高效液相色谱仪获得快速发展,由于吸取了气相色谱仪的研制经验,并引入微处理技术,极大的提高了仪器的自动化水平和分析精度。3.2仪器工作流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现在多做成一个个单元组件,

35、然后根据分析要求将各所需单元组件组合起来,最基本的组件式高压输液系统、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配置自动进样系统、预柱、流动相在线脱气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等装置。见图4-1是普通配置的带有预柱的HPLC的结构图。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工作流程:高压输液泵将贮液器中的流动相以稳定的流速(或压力)输送至分析体系,仔细色谱柱之前通过进样器将样品到入,流动相将样品依次带入预柱、色谱柱,早色谱柱中个组分被分离,并依次随流动相至检测器,检测到的信号送至工作站记录、处理和保存。3.3仪器基本结构及功能要求3.3.1.高压输液系统 系统一般包括贮液器、高压输液泵、过滤器、梯

36、度洗脱装置等。主要是用来提供足够数量的符合要求的流动相以完成分析工作。一般对于贮液的要求是:有足够的容积,脱气方便,能耐一定压力,所选的材料对所使用的容积都是惰性的。对于输液泵的要求:泵体材料必须能耐化学腐蚀,能在高压下连续工作,输出流量稳定,无脉冲,重复性高,适于梯度洗脱。3.3.2.进样系统进样器是将样品溶液准确送入色谱柱的装置,要求密封性好,死体积小,重复性好,进样引起色谱分离系统的压力和流量波动要很小。一般进样器有,六通阀进样器和自动进样器两种。3.3.3.色谱柱色谱是一种分离分析手段,担负分离作用的色谱柱式色谱仪的心脏,柱效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事对色谱柱的一般要求。3.3.4.检

37、测器理想的HPLC检测器应满足下列要求:第一,具有高灵敏度和可预测的响应;第二,对样品所有组分都有响应,使用范围广;第三,温度和流动相流速的变化对响应没有影响;第四,响应与流动相的组成无关,可作梯度洗脱;第五,死体积小,不造成驻外谱带扩展;第六,使用方便、可靠、耐用,易清洗和检修;第七,响应值随样品组分量的增加为线形增加,线性范围宽;第八,不破坏样品组分;第九,能对检测的峰提供定性和量信息;第十,响应时间足够快。3.4分离及定性定量原理(1) 分离原理:液固色谱是基于各组分吸附能力的差异进行混合物分离的,器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它们是一些多空性的极性微粒物质,如氧化铝、硅胶、活性炭、碳酸钙、氧化

38、镁等。当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吸附剂时,由于流动相与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不通,故在吸附剂表面组分分子和流动相分子对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发生吸附竞争。与吸附剂结构和性质相似的组分易被吸附,呈现了高保留值;反之,与吸附剂结构和性质差异较大的组分容易被吸附,呈现了低保留值。(2) 定性方法: 利用已知标准样品定性 该方法的原理与气相色谱的定性方法基本相同 利用检测器选择性定性 同一种检测器对不通种类的化合物的响应值是不同的,而不同的检测器对同一种化合物响应也是不同的。所以当某一北侧化合物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器检测时,两检测器或几个 对被化合物检测灵敏度比值是与被测化合物的性质密切相关的,可

39、以用来对被测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这就是双检测器定性体系的基本原理。(3) 定量方法 归一化法 归一化法要求所有组分都能够分离和响应,基本方法和气相分析色谱中 的归一化法类似。由于液相色谱检测器一般为选择性检测器,对很多组分没有响应, 因此,较少使用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 外标法 外标法是是以待测组分纯品配置标准溶液式样和待测式样同时来做色谱 分析来进行比较而进行定量的,可分为标准曲线法和直接比较法。具体方法常见仪器分析第五章四节内标法 内标法是比较精确的一种测量方法。它是将已知量的参比物(称内标物)加到已知量的式样中,那么试样中参比物的浓度为已知;在进行色谱测定后,待测组分峰面积和参比物峰面积

40、应该等于待测组分的质量与参比物质量之比,求出待测组分的质量,进而求出待测组分的含量3.5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性能检查 (1) 准备工作 流动相的预处理 配制甲醇-水(体积83:17)的流动相,用0.45um的有机滤膜过滤后,装入流动相贮液器中,用超声波清洗器进行脱气10-20分钟 标准溶液的配制 配置含苯、萘、联苯、菲格10ug/mL的正己烷溶液,混匀备用。 观察流动相流路,检查流动相是否够用,废液出口是否接好。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开机 按操作说明打开仪器各单元,打开输液泵旁路开关,排出流路中的气泡,启动输液泵,并将仪器调试到工作状态,流动相的流速设置为1.0mL/min,检测器波长设置为254nm

41、。同时打开工作站电源并启动系统软件。(2) 性能检测 流量精度的测定 以甲醇为流动相,按要求设定流量。待流速稳定后,在流动相排出口用事先清洗称重过的称量瓶收集流动相,同时用秒表计时,准确的收集10mL,记录流出所需时间,并将其换算为流速 (ml/min),重复3次记录相关数据。 检测限的测定 在基线稳定的条件下,用进样器注入一定量浓度为410-8gMl-1的萘的甲醇溶液,样品峰高应大于或等于两倍的基线峰高,按下式计算该仪器最小检测浓度。 重复性测定 将仪器连接好,使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用进样阀的定量管注入适当的标准溶液(苯或联苯)或稳定的分析样品溶液,记录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相关数值。连续测量5次

42、,计算标准相对偏差RSD. 色谱性能的测定 (1)待基线稳定后,用平头微量注射进样,将进样阀柄置于“Load”位置是注入样品,在泵、检测器、接口、工作站均正常的状态下将阀柄转至“inject”位置仪器开始采样。(2)从计算机显示屏上即可看到样品的流出过程和分离状况。待所有的色谱分流出完毕后,停止分析,记录好样品名对应的文件名(已知的出峰顺序为苯、萘、联苯、菲)(3)重复进样不少于三次。 结束工作 待所有样品分析完毕后,让流动相继续进行20-30min,以免样品中的强吸附杂质残留在色谱柱中。3.6高效液相分析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骤 一般情况下,HPLC分离方法的建立遵循以下步骤。(1) 了解样品的基

43、本情况所谓的样品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样品所含化合物的数目、种类(官能团)、相对分子质量、pKa值、UV光谱图以及样品基本的性质(溶剂、填充物等)、化合物在有关样品中的浓度范围、样品的溶解度。(2) 明确分离目的 主要目的是分析还是回收样品的组分 是否已知样品所有成分的化学特性,或是否需要做定性分析 是否有必要解析出样品中所有成分 如需做定量分析,精密度需要多高 本法将适用几种样品分析还是许多种样品分析 将使用最终方法的常规实验室中已有哪些HPLC设备和技术(3) 了解样品的性质和需要的预处理考察样品的来源形式,可以发现,除非样品是适于直接进样的溶液,否则,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前均需进行某种形式的预处

44、理。例如,有的样品需要加入缓冲溶液以调节PH;有的样品含有干扰物质或“损柱剂”而必须在进样前将其除去;还有的样品本身是固体,需要用溶剂溶解,为了保证最终的样品溶液与流动相的成分尽量相近,一般最好直接用流动相溶解(或稀释)样品。(4) 检测器的选择不同的分离目的对检测器的要求不同,如测单一组分,理想的检测器应仅对所测成分响应,而其他任何成分均不出峰。另外,如果目的是定性分析或是制备色谱,则最好用通用型检测器,以便能检测到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仅对分析而言,检测器灵敏度越高,最低检测量越小越好;如目的是用做制备分离,则检测器的灵敏度没有必要很高。 尽量应使用紫外检测器,因为目前一般的HPLC都配有这

45、类检测器,它方便且受外界影响小。如果被测化合物没有足够的UV生色团,则应考虑使用其他的检测手段:如示差折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5) 分离模式的选择 在充分考虑样品的溶解度、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结构和极性差异的基础上,确定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分离模式。(6) 流动相的选择(以硅胶吸附色谱为例) 在硅胶吸附色谱中,对保留值和选择性起主导作用的是溶质与固定相的作用,流动相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溶质的保留值在一定范围内。在吸附色谱中,流动相的弱组分是正己烷,实际过程中,可根据溶质所包含的官能团信息,选择适当流动相的强组分。 样品中只含有-OH、-COOH、-NH2这类质子给予体基团时,可选用异丙醇

46、作为流动相的强组分。 样品的溶质中含有-COO、-CO、-NO2和-C=O这类只接受质子的基团时,可选用乙酸乙酯、丙酮或乙腈作为流动相的强组分。 样品中溶质中含有-O-和苯基这类极性作用较弱的基团时按规则、和的顺序优先选择冲洗剂的强组分。 样品中的溶质同时含有多个-H2PO4、-COOH、-OH和-NH2等氢键力较强的基团时,则应在规则选择的流动相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或乙腈,有必要时也可以加入水。3.7高效液相色谱仪常见故障的排除高效液相色谱仪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其现象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描述检测器、色谱柱、梯度洗脱装置等主要部件 3-1检测器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排除方法基线噪声(1)检测池窗口污染(2)样品池中有气泡(3)检测器或数据采集系统接触不良(4)检测器光源故障(5)液体泄漏(6)较小气泡通过检测池(7)有微粒通过检测池(1)用1molL-1的HNO3、水和新溶剂冲洗检测池(2)加大流量赶出气泡,层架池内压力(3)拆去原来的接地线,重新连接(4)检查光源(5)拧紧或更换连接键(6)流动相仔细脱气,系统侧漏(7)清洗检测池,检查色谱柱出口筛板基线漂移(1)检测池窗口污染(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