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职称考试政工师 思想政治理论复习题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油职称考试政工师 思想政治理论复习题2.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51下列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述有( )。 A按图索骥 B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C意见支配世界 D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答案】 BD 【解析】 本题考查关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点。该题是考查考生对意识能动作用具体表现的确认。回答此类试题不仅要求大家对基本原理有熟练的把握,而且还必须能够运用原理去分析判断具体事物和观点的正误。题中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A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主张生搬硬套,是教条主义的体现。C项为唯心主义的观点a只有B项和D项是正确的选项。D项的内容是恩格斯在讲到自由和必然的关系的时候从认识论上给自由概念的规定。 52在宾际生活中,下列说法会导致人们不能正
2、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是(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巧妇难J无米之炊”,因此“要从现实出发,不要从可能出发” D“宁可误一年,不冒一分险” 【答案】 ABD 【解析】 选项ABD或者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或者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因此,都会导致人们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选项C是说物质第一性的观点,而不是意识的能动性问题,与题意不符。所以,正确答案是ABD。 53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尊重规律为借口不敢锐意进取、积极创新的观点和做法犯的错误有 A否认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 B贬低或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犯了机械决定论的错误 D犯了形而
3、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 【答案】 BCD 【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人的需要、利益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不敢锐意进取、积极创新的观点和做法是错误的。因此,选项B、C、D都否认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正确答案是BCD。(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的主体是在实践中从事活动的人。认识主体的本质属性是( )。 A自然性 B社会性 C实践性 D主观性 【答案】 B 【解析】 社会性是认识主体的本质属性,人是社会动物,人
4、的存在和活动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和历史条件下才有可能。选项ACD也是认识主体的属性,但不是本质属性。故正确答案选B。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客体”概念是指( )。 A客体就是客观存在的世界 B由主体自由创造的对象 C由主体决定的对象 D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I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主体”和“窖体”的认识,具体是考查客体的概念。客体不是客观世界,客体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是客观世界中的一部分;客体也不是主体创造出的对象。所以D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表述。 3实践是由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要素构成。主体是指( )。 A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B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 C运用、操作实践工
5、具的程序和方法 D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主体”的正确把握。A是“客体”的定义,BC是“中介”的定义。230 下篇-练习题 4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说明( )。 A认识是主体的反映 B认识是客体的反映 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认识的内容和模式是由客体提供的 【答案】 C 【解析】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恩格斯这段
6、话恰当地说明了认识的本质,揭示了认识是主体(人)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自然界)的能动反映。因此,正确答案是C。 5马克思有甸名言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这说明( )。 A人的认识和能力差别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B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先天差异 C.人的地位是由其出身决定的 D人的差别主要取决于后天的主观努力程度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主要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马克思在以上论述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分工造成的,这也即意味着人的差别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这个观点符合实践对议识的决定作用的原理。在材
7、料中,马克思并没有否定人之间的先天差异,也没有论及人的出身问题,所以BC都是干扰项,不选。人的差别源于后天的实践,这既有主观努力因素,也有各种客观因素,所以D是片面的,也不选。 6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这件事说明( )。 A学习有科学价值的书本知识十分重要 - B.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 C. -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D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答案】 C 【解析1 获得知识可以通过直接经验,即亲身实践来获得,也可以通过间接经验
8、,即通过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总结来获得。选项A与题干不符,选项B过于绝对,选项D是错误的说法。故正确答案选C。- 231 7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答案】 D 【解析】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t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
9、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就是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正确答案是D。 8- t会-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 D 【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怍用最主要的是在实践中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的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的强大动
10、力。因此,正确答案是D。 9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 A理论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B由理论指导的才能叫做实践 C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实践是物质化的理论 【答案1 C 【解析】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指理论不能代替实践;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指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A把理论等同于物质力量是错误的,选项BD都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的基本原理。 10有思想家指出:”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
11、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说明( )。 A.认识来源于人的感觉 B认识是人的主观想象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的地位身份决定认识水平 【答案】 C232 下篇,练习题 【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能动性的正确理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l映。认口!在反映客体过程中,必然会对所反映的内容进行选择、整理、改造、解释、猜想等,址一种有选择性的创造性的反映。材料来自马克思的表述,材料中的穷人和商人对事物w感觉,鲜明地体现了认识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所以答案是Co选项A. B.D都是本身捉述错误的干扰项。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
12、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本质上的根本观点是能动的反映论,反映论是所有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中的共同的观点,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能动的反映论。本题中“建构论”、“内省论”、“选择论”作为认识的本质均是唯心主义的。在这里,承认认识有建构、内省和选择的能动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把认识的本质归结为建构、内省、选择,就变成了唯心主义的观点了。 12.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像一块白板,没有任何先天的观念,切观念都是从后天获得的,是从经验得来的a这
13、种观点的哲学倾向是( )6 A唯物主义反映论 B唯心主义先验论 C.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D不可知论 【答案】 C 【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两者之间又有着性质上的区别。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洛克认为人的观念都是从后天的经验得来的观点就是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因此,正确答案是C。 13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由变化无常的具体事物构成的可见世界是不真实的-只是意见的对象由永恒不变的理念构成的“可知世界”才是真实的是知识的对象。这表明柏拉图的哲学倾向是( )。 A唯物主义反映论
14、 B唯心主义先验论 C唯物主义经验论 D唯心主义反映论 【答案1 B J解析】 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把意识看做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反对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坚持唯心主义的 先验论。柏拉图认为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观点,就是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因 此,正确答案是B。- 233 1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答案】C 【解析】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
15、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所以,“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因此,正确答案是C。 15中国古代哲学家朱熹认为“理在事先”,“万一大地山河都陷了,理毕竟还在这里”。他的这种观点是( )。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案】D 【解析l 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意识看做是先于物质、先于经验的东西。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意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
16、人的意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朱熹认为的“理”就类似于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是客观睢心主义的观点。因此,正确答案是D。 1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是( )。 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观点 【答案】B l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查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人深的充满矛盾
17、的能动的认识过程。 17同一句格言,年轻人的理解没有饱经风霜的老人理解丰富。这说明( )。 A感性经验支撑下的理论认识更丰富深刻 B理性指导下的感性认识丰富 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答案】A- 234 下篇,练习题_一 【解析】 本题考查对感性与理性辩证关系的正确理解。根据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选项ABC都是正确的表述。但是,符合“同一句格言,年轻人的理解性有饱经风霜的老人理解丰富”含义的只是A.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感性认识丰晰旧人与经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饱经风霜的老人具有更多的牛淅阅历和经验即感性认识,所以对于格言即理性认识
18、更丰富深刻。这体现了感性认识不仅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而且是理性认识的推动因素。所以答案只能是A。 18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 B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答案】B 【解析1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于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自身规律性的认识。人们在社会实
19、践中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表现为一系列的抽象概括、分析和综合,所以这个阶段就是“抽象的思维”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由此可见,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因此,正确备案是B。 19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 )。A.认识论的辩证法C认识论的唯理论B认识论的唯物论D认识论的经验论 【答案】 B 【解析】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予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因此,正
20、确答案是B。 20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 A具有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 B.比较贴近客观现实 C反映事物的现象、各个方面和外部联系 D.直接性和具体性 【答案】D 【解析1 A是感性认识的形式;B是感性认识的优点,C是感性认识的局限性,D是感性认识的特点。- 235 21理性认识的优点是( )。 A具有概念、判断、推理、假说、理论等形式 B具有抽象性、间接性 C深刻性和全面性 D具体性和直接性 【答案】C 【解析】 A是理性认识的形式-B是理性认识的特点,C是理性认识的优点,D是感性认识的特点。 22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 A必然和偶然的统一 B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C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D具
21、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对认识和实践统一的特点的认定。认识和实践的统一的过程中,当然有必然和偶然、本质和现象的问题,但不能仅仅归结为这些问题,符合题意的应该是选项D。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B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3真理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其最根本的属性是( )。 A.主观与客观相一致 B.主体与客体相统一 C历史和逻辑相吻合 D过程和结果相印证 【答案】A I解析】 真理是
22、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宾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BCD是人为杜撰的干扰项。 2牛顿的经典物理学是科学史上的重要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在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现代出现了许多新的科学问题和领域,牛顿物理学在很多方面不能解释新的科学现象了,于是诞生了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这样的新的科学理论。这些科学发展史的事实说明( )。 A科学真理具有相对性 B科学真理是绝对的 C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科学真理是人类永远无法认识的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结合科学史上的事例来考查考生对
23、于科学真理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任何真理包括科学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所以,在选项A与B中,A正确。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有限的,但又在一定意义上说236下篇,练习题是无限的。所以选项C是片面的、错误的。义认为,真理是能够被人类认识到的。 25相对真理的含义是指( )。 A真理的条件性 C真理的主观性选项D是明显的不可知论的观点。与范心B真理的客观性D真理的发展性 【答案】 A 【解析】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有条件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世界的正确把握具有近似性。其他三个选项都是真理的属性,但不是相对真理的含义。 26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关系,会犯的错误是(
24、 )。 A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B唯理论和经验论 C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D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答案】 C 【解析】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关系。如果只承认绝对真理而否定相对真理,会犯绝对主义的错误l反之,只承认相对真理而否定绝对真理,就会犯相对主义的错误。A是割裂物质和运动辩证统一关系所犯的错误,B是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关系所犯的错误,D是处理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上犯的错误。 27正当相对论得到全世界的称誉时,爱因斯坦冷静地说:“如果引力磁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这种观点( )-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 B.揭示了矛盾的同一性和耳争性原理 C
25、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指明真理是无限发展的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理解。从材料中不难看出,爱因斯坦想要说明的是相对论应该有科学的试验结果作为依据这符合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该材料中的表述,没有谈到真理的客观性和真理的相对性问题也没有涉及到矛盾原理,所以选项A. B.D是明显的干扰项。 28.哲学上的“价值”,是指( )。 A客体的有用性 B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的意义关系 C主体的需求 D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活动 【答案lB 【解析】 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的意义关系。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
26、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所以,价值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而是二者的关系。D是价值评价的含义。- 237 多项选择 1下列关于认识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有( )。 A认识的基本要素是主体、客体和中介 B认识主体是以某种方式从事社会实践和进行认识活动的人 C认识客体是指进入人的认识活动,被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 D认识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答案】ABCD 【解析】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概括。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是
27、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 )。 A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B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 C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D限定和超越的关系 【答案】ABD 【解析】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在主体改造客体的实践过程中,主体反映了客体。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而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从而使主体和
28、客体同时得到改造、发展与完善。这种限定和超越的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3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是( )。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坚持辩证法 【答案】 ACD 【解析】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暴露-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因此,正确答案是ACD。选项B,“冰冻三尺,非一日
29、之寒”是质量互变规律的体现。 4牛顿的一句名言说:“假如我能比别人嘹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 238 - 下篇:v练习题- 膀上。”这句话说明( )。- A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B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法来获取间接经验,是发展人类知识的必要途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案】AB 【解析l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间接经验等知识内容的理解。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法来获取间接经验,是发展人类知识的必要途径。牛顿的这句名言就充分体现了这个道理。所以,本题答案是A. B.至于选项C.D都是正确的表述,但是不
30、符合题千的要求。- 5清代哲学家魏源提出。及之而后知”,他说:“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 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昧,不如庖丁之一啜”。这种观点在认识上是( )。- A.坚持了唯物论 B重视感觉经验的作用- C.重视实践的重大作用 D.坚持辩证法 【答案】ABC 【解析】 魏源的话强调知是从及来的,先有及后有知,这就强调了实践和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基础作用,坚持理性认识来自感性认识,这就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论。所以,正确答案是ABC.选项D与魏源的话关系不大,故拱除。- 6由理论向实践转换的条件是( )。- A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C理论毖须为群众所掌握- B经过一定的中
31、间环节- D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 【答案】ABCD 【解析l 实现理论向实践的飞跃是有条件的。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间环节。笫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7有一则寓言,说的是驴子背盐过河,滑倒在水里盐溶化了不少。驴子站起来时- 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驴子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后来有一回-驴予背了棉花,又走到- 这河边的时候它根据上次的经验,故意跌倒在水里。没想到这次反而重得站不起来驴- 子淹死了。该寓言蕴涵的哲学道理有( )。- A感性经验有待
32、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没有理性认识指导的感性认识是靠不住的- C.感性认识和经验是没有用的- D感觉和经验有待于理性的指导- - 239 【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辩证过程原理,尤其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知识点。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的辩证过程的原理,感性认识和经验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感性认识只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它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和经验有指导作用。选项ABD都是正确的。这则寓言说明了感性认识和经验的局限性,光凭借感性和经验指导的经验主义是危险的。但是,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感性认识和经验的重要作用。所以选项C不对。 8感性认识是人们
33、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 A推理 B表象 C知觉 D感觉 【答案】 BCD 【解析】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仍然是“生动的直观”,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感性认识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谀。所以,感性认识虽然是生动的、形象的,但是还不深刻,这是其局限性所在。因此,正确答案是BCD。 9下列现象属于理性认识
34、的是( )。 A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B政策妥否,实践检验 C调查研究,制定政策 D总结经验,制定政策 【答案】 BCD 【解析】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于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自身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由此可见,只有选项A是感性认识。因此,正确答案是BCD。 10马克思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该论断说明了( )。 A非理性因素对科学认识和实践起着重要作用 B人的认识是感性上升到理性再转化为实践的过程 C人的认识发展是曲折前进的
35、D非理性因素始终都对认识过程发挥积极作用 【答案】 AC 【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过程、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的原理。根据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一切事物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马克思说“科学上240 下篇,练习题没有平坦的大道”,即是指明了认识的曲折性,所以C正确。马克思说“只有不畏艰1瑜们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即是指明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所以A也d . i确。但是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过程既有积极作用,如坚定的意志、乐观的心态、饱满的激情等确助于认识进展,也有消极作用,如悲观、沮丧、自卑等有碍于认识进展。所以D错误。选项B的内容与题干内容无关,它是干扰项。 11下列
36、论断中正确反映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作耳I的是( )。 A.情人眼里出西施 B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C“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D.“由行而知,由知而行” 【答案】AB 【解析】 非理性因素包括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虽然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在认识活动中调节着认识活动的指向、强度,使人的认识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特征。选项AB则是非理性因素在生活中的作用,故为正确答案。选项CD强调的是理性因素的作用。 12.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 )。 A诱导作用 B.激发作用 C控制作周 D.主导
37、作用 【答案】ABC 【解析】 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发诱导和控制作用。因此,正确答案是ABC。 13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理性认识发展到实践 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t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 识到实践的飞跃 【答案】 BD 【解析】 认识运动的两次飞跃就是从实践riA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4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R.往往不是-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
38、实践认识再 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a A人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发展过程和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D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达到终极真理- 241 -【答案】ABC 【解析】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们的认识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多次反复。选项ABC都解释了认识多次反复的原因,故为正确答案。对于选项D,任何真理都是向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接近,物质世界永恒发展,因而就不可能有终极真
39、理。 15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用一个圆代表我们所学的知识,但圆周之外是那么多的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周越长,它的圆周线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大得很呢。”这句话说明了( )。 A整个人类的认识过程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一 B世界可以认识的,但不是唾手可得的,探索未知是漫长的过程 C人类有能力对世界认识,所以我们可以穷尽对世界知识的认识 D我们只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就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 I答案】AB 【解析】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们的认识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多次反复。爱因斯坦的这段话正好是体现
40、人类对世界昀认识过程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选项CD的错误在于,人对世界的认识是无限的,因而不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 16认识活动之所以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是因为( )。 A世界是复杂的、无限的 B世界是无法认识的 C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D.人类的认识能力是靠不住的 【答案】AC 【解析】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是指,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运动的无限性是指,对整个客观世界的认识,由于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没有终点。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其一,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
41、高的过程其二,从客观方面看,物质世界是复杂的、无限的。B是不可知论的观点iD是虚无主义的观点,因为人的认识能力既有至上性也有非至上性。 17真理具有相对性。下列选项正确说明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的有( )。 A任何真理都包含错误成分,需要修正 B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没有普遍性 C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需要进一步扩展 D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和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有鹤 于深化242 下篇练习题 【答案】 CD 【解析1 真理的相对性即真理具有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n ji!的条件下,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42、首先,舆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k、有限的。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因此,正确答案是CD。 1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 A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人类完全可l姒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C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D真理在广度上是有待扩展的 【答案1 ABC I解析l 本题考查考生对真理的绝对性含义的记忆和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包括了三层含义,其基本内容,就是选项A. B.C所表达的意思。选项D是关于真理的HXt atJ含义,是明显的干扰项。 19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 A是否符合马列主义 B是否符合人民利益 C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D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I答案】 CD 【解析】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