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第三稿).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78199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第三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第三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第三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第三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第三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第三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第三稿).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第三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要求,参照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特制定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本标准是会计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设置会计学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1.概述会计学是研究会计信息的收集、分析、记录、报告、解释和验证,并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管理科学。由阐明会计制度赖以建立的会计理论,以及处理和组织会计实务的会计程序方法组成。高质量会计教育是支撑和提高会计地位的有效方

2、式。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博学的专业人士,培养这样的专业人士应该充分考虑如下具体要求:专业性的高等教育;会计实践中的诚信意识和专业操守;保证会计专业技能相关性和时效性的持续学习能力;会计专业人士和学术界之间的伙伴关系;认证和执照制度;会计教育课程持续的质量保证等。2.适用专业范围2.1专业类代码:120203。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会计学(120203)。包括会计学专业(传统会计)、会计学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会计学专业国际会计方向等分支。按照分阶段、有序推进的指导思想,暂不包括工商管理类(1202)下的平行二级学科财务管理(120204)和审计学(120207)。3.培养目标3.1专业类

3、的培养目标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会计学作为应用学科,应用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将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多学科交融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素质。外向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国际前沿的学科理论知识与方法,了解国际经贸规则及会计准则,具有国际眼光、外语沟通能力和国际文化基础,具有国际竞争力。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学

4、生通过初步的学术训练,具有一定学术研究能力,或社会实践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2培养特色会计学各本科专业方向应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和定位,明确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行业领域、服务区域、人才规格等方面的特色,以满足各行各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4.培养规格4.1学制与学位会计学专业的基本学制为四年,各专业方向可在四年制模式基础上实行弹性学制,但一般修业年限不少于三年,不超过六年。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专业方向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学习任务,考核合格,获得相应的学分,并符合各项要求者,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毕业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学校有关规定者,经过学

5、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4.2知识要求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知识要求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知识三个方面。(1)学科基础知识。作为工商管理类学科下属的专业,会计学专业培养的学生首先要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知识,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扎实的知识背景。(2)专业知识。在具备学科基础知识后,学生还需要系统掌握包括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在内的会计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内外与会计有关的法规制度和国际会计惯例。(3)其他相关知识。学生还需要具备文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哲学和艺术等方面的人文知识,掌握并运用高等数学、统计学、外语和计算机等

6、方面的知识技能,以及必要的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知识。4.3能力要求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包括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两个方面。(1)专业能力。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会计事项,撰写会计工作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并具有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准,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进行恰当分析,及时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提供决策支持和规避风险的合理建议。(2)综合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信息获取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较强的语言与文字沟通及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等信息获取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培养领导才能

7、。4.4素质要求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包括人文和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三个方面。(1)人文和科学素质。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价值观念和爱国主义的崇高情感,注重人文精神、法制观念、公民意识和科学态度。(2)专业素质。学生需要具备会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3)身心素质。学生需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自我调控能力,正确认识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和社会人际的关系。5.

8、课程体系5.1课程体系总体框架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包括课堂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课堂教学课程应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通选课等课程模块。实践教学课程应包括实验和实训课、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及毕业论文写作。会计学专业各门类方向的培养方案总学分控制在140至160学分为宜,其中课堂教学课程的学分比重应不高于80%。5.2课程设置5.2.1课堂教学课程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至少要包括基础会计(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公司财务(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等知识模块。会计学专业需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与特色,参照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专业

9、必修课程与学分。同时,需要根据专业必修课程体系自主设置专业选修课程体系与学分修读要求。专业选修课程体系应当与专业必修课程形成逻辑上的拓展与延伸关系,并形成课程模块(课程组)供学生选择性修读。同时,会计学专业应当着眼于学生均衡知识结构的形成,按照人文与社会科学、数学与科技、语言与文学、健康与艺术、职业发展与就业、经济与管理等类别设置通选课。专业选修课及通选课的比重应大于25%。会计学专业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知识为主的讲授方式外,还应广泛采用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提升学生素质为主的其他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职业情景模拟、现实世界问题导向的项目研究、研究性讨论、文献阅读与综述、口头报告与演讲、自查与互查作业等

10、。会计学专业应当充分使用案例分析这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素材并指导学生提前搜集和阅读相关资料,组织学生开展充分讨论,形成互动与交流。案例讲解需要将案例资料与经济管理理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理解经济管理实践的复杂环境,培养其经济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5.2.2实践教学课程会计学专业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外,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运用和检验课堂教学成果,了解和熟悉企业的运行状态,并预演和准备就业。实践教学课程应包括实验和实训课、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及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学分应大于总学分的20%。实验和实训课:会计学专业

11、教学需要建立充分可用的实验室、实践教育基地、实训基地,开发实验和实训课。实验和实训课要按照由基础到高级、由单项到综合、由感性认识到体验创新的方式进行。在实施方式上,应该做到既可以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来开设部分实验内容,也可以单独设立专门的实验课,以保证实验教学的灵活与深度。认知实习:会计学专业应在学生完成基础课和部分入门专业课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认知实习,帮助学生获取相关专业领域的感性认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认知实习主要组织形式为参观国际会计公司、大型企事业单位、跨国企业集团的会计(审计)实践和观看相关的会计实践活动录像。专业实习:会计学专业应制定实习教学大纲,明确专业实习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2、,明确专业实习的主要内容以及学时分配。在完成大部分专业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使学生了解具体经济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规则,运用专业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案。社会实践:会计学专业应根据培养目标组织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勤工助学、公益活动和创业实践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感性认识和社会活动能力。鼓励学校积极开展创业实践,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毕业论文(设计):会计学专业应加强毕业论文的实践性导向,体现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鼓励学生采取学术

13、论文、案例分析、毕业设计、调研报告等多种体裁形式完成毕业论文,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或实践运用能力。毕业论文的撰写应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具有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6.师资队伍6.1师资队伍规模与结构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院校,应建立一支规模恰当、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核心课程的主讲教师和实验教学人员。专业课专职教师应不少于10人,并应聘请适当数量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兼职教师担任部分教学任务。6.2师资教育背景与水平要求任课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为学生学习和成长提供有效指导。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院校,专业课任课教师获得会计学相关(含

14、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位比例应不低于90%,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不低于80%,拥有高级职称(含副教授)及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30%,外校毕业教师的比例不低于30%。专业课任课教师的授课内容,应能体现学科前沿理论和最新会计实践。除了教学要求,专任教师还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包括:承担科研项目、出版专著或编写教材,定期产出原创性的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和教育研究与创新成果;进行知识更新,近5年内至少80%的专任教师进行了专业研修、培训、考察或参加学术会议;与商界保持紧密联系,近3年内至少30%的专任教师在实务界兼职(如独立董事、财务顾问等形式),为企业提供过咨询和培训等服务,或具有丰富的实务工作经验。7

15、.教学条件7.1信息资源要求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院校,需要有充足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具有一定数量与专业有关的图书、刊物、音像资料和数字化资源,并具有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专业图书(含电子图书)生均册数应达到5册以上,年均专业图书采购种类应达40种以上,其中外文专业图书达8种以上,近三年专业期刊达20种以上。7.2教学设施要求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院校,需要完备的教学设施,建有专业实验室。教学设施应能满足多媒体教学需要,70%以上专业课程向学生提供多媒体资源。专业实验室固定资产总额应达到200万元或生均1万元,实验室面积应达到100平方米或生均1平方米,每百名学生配实验教学用计算机台数不低于1

16、0台。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院校,需要建立稳定的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每100名学生至少建设1个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应根据专业特点和条件积极建设和解决,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的密切合作,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参与教学和指导。7.3教学经费要求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院校,教学经费应满足学生实验、实习、设备更新、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需求,生均的教学经费不低于学生所缴学费的20%。8.质量保障体系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院校,应当围绕质量保障目标要求,形成质量保障组织,制定质量保障规范,建立质量保证监控机制,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充分实现。8.1质量保障目标

17、质量保障目标包括培养计划质量、培养过程质量和培养结果质量等目标。培养计划质量:培养目标清晰准确,培养模式先进有效,培养特色鲜明具体,培养计划切实可行。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院校,应有3-5年的会计学专业发展规划,以及能够实现专业优势并经实践检验的成熟的专业培养方案。培养过程质量:在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教材的选用、师资的配备、学生学习、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和手段、考核方式和试卷质量等方面有明确的质量目标。培养过程应在获取知识和技能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课程方案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包含实践内容和达到专业期望,体现独特的竞争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培养结果质量:有效地支持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职业发

18、展,不断提高毕业生质量和社会满意度。专业学位授予率应达到90%,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应不低于70%。8.2质量保障组织组织程序系统是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院校应设置相应委员会、组织机构和各类岗位,形成职责明确,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的质量保障和持续改善的组织程序系统。8.3质量保障规范质量保障规范是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建立教学过程关键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规范。课堂教学规范:制定备课、课堂教学、作业与辅导、考核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建立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多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应当作为教学工

19、作考核、年终考核、教学奖励以及评优、职称评聘的依据,重视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规范:制定实验课的准备、课堂组织、考核等实验方面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制定实习准备、实习活动、实习指导、实习成绩评定和总结等实习方面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制定毕业论文准备与开题、指导与写作规范、评阅与答辩、成绩评定与总结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切实提高论文质量。8.4质量保障监控质量保证监控系统是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与规范的要求,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监控机制,建立动态、有效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表、学期教学总结等基本教学文件;建立和完善学籍成绩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排课与调课、教学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和奖励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守则、课堂规范、课外活动规则、学生管理制度等,以全面、完善、科学的规章制度有效约束和规范教学过程。监控机制:建立和完善评价教师机制、评价学生机制、评价管理机制、督导机制、内审机制、反馈机制、奖惩机制等,从学校、教师、学生和雇主等利益相关者处及时、全面获取客观的反馈意见,并积极整改应对,以保障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教育部高等学校会计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二零一四年八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