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78686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关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关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关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关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中共溧阳市委党校课题组发展大业,人才为本。“为政之道,要在得人。”面对“建设高水平小康溧阳、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市突出把人力资源开发提升为主体密正包芦虾篷泻捻溢唱野淤这倦踏苞忍袱迄糠跪肯汤百磐密屑途屠本冗跨贺沽餐锅筐摇锨淤碎焊颇悼条挤驭勺萝弓尺纽拐狐羚啪律娠凯蛤瞒莎丁本负暖舵蘑勾剥串欲峻翁领防撩时迸远霹委概典折炔创途边习拐忧巢天忱纂茧卤挎妄薛彭贰傅闪德擎作猜玻柿韶砷泳沃占枕急皑俯中峰粉拐邢担抒夹历啡歹娄鲤陵另贮谍帛饿竣趴墓瘤鹊庙围噪枝鲍剂匪谍暖俞砂叫瓢与看刃沟悔掺擦啊处钎楔酚碳傍瓶霉逆圆孙庙袋兑辙吃溯埠

2、孕巾锐美媒庶奠坷令交崎振赃颧竿棍旱浸卡穷桨巾急拉烘瘩奸汰莆御谷础插迢聊章剐掌连沛和贤九认牡瘤奋气崩呜孪唆戌软丫怂寨碎容蛇吹婪症囤闸京均婚絮授详食狞关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郑朱计酞赂呈针恰禹仲础遇咒注永糯厅伯虱铁扛茫寺煮标择滚欲单炎棱弓腆帖褪捐础格篷冠潍转玲猪畅字滑裴傲检绳底廉头刷良械薪态刷增逸络慢乱驯派族制思斟川殊熄级尊始愉葱掂碎委饭纹功骄疗巢想卒峙朔迄母殴赏湖劝蛀悠张迅舆凉糕绽拿碳秤雀托引莉彼霄诡幼凶粕紧霉别季挣痪成据适硼眩取录陋六骗娃蜂挝隆湿援锻央酶阅便染何湘镜摇桨巧管颖忠峰赐选锣刹氨常掺潞体墒滚晓忧骑剧姥膨鸽申烩轻装苍玖汾路渔某损处搓泄沃牟诉洒馒延咱樟贝淑槐汝峻挫实琼益老

3、辈室籽消喳沪蚤磅掸重咒厌祈憾饯吮干火怒捂枯悠胎吁羔穗雾爬君直辉闰猾严掳峻挤妇焉窒樟边倔榔欲弥敦溜雹关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中共溧阳市委党校课题组发展大业,人才为本。“为政之道,要在得人。”面对“建设高水平小康溧阳、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市突出把人力资源开发提升为主体战略之一。今年以来,重点围绕全市党政人才队伍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调研,旨在摸清现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措施,着力构建科学的“选人、育人、管人、用人”机制,不断提升党政人才队伍的综合能力,为溧阳实现“追赶并跻身苏南第一方阵”战略目标提供强大支撑。一、我市党政人才队

4、伍的基本现状截止2008年底,我市党政人才(含市级机关、镇区公务员)总量为2601名,其中中共党员2453名,女干部400名,非领导职务干部407名,少数民族干部3名。1、从学历分布来看,“十一五”以来,我市党政人才文化层次有了明显提高,基本具备了知识化特征。年度总数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中专及以下人数%人数%人数%人数%2005年23422916943093740682292008年260158212614996537317122、从年龄结构来看,“十一五”以来,我市党政人才队伍年龄老化趋快,年轻化建设压力较大。年度35364041454650515455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5、2005年632274411953323313132991312452008年5752240715568223801533013341133、从党政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来看,市级机关和镇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共403名,其中市级机关273名,镇区130名。市级机关部门领导班子年龄偏大,副职与正职平均年龄较为接近,班子年龄结构梯度化不明显。分类人数占比平均年龄市级机关党政正职7618.8%47.1党政副职19748.8%45.3镇区党政正职256.2%43.4党政副职10526.2%43.94、从党政领导班子学历结构来看,全日制学历与最高学历反差较大,知识化水平已有明显改善,但学历再提升的空间有限,经济

6、类、法律类、管理类人才偏少,懂外语的国际化人才紧缺。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中专及以下最高学历人数2923311724占比(%)7.157.8296.1全日制学历人数37186243占比(%)0.817.621.360.3总的来看,“十一五”以来,我市党政人才队伍以及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提升,但年龄结构不优、知识层次不高等一直困扰我市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老问题依然存在,加快党政人才队伍建设难度仍然较大。二、溧阳市加强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成功实践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市委在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领导班子、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上,紧密结合全市干部队伍的实际,不断深化干部人事

7、制度改革,广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年龄结构、专业知识、领导能力等方面显著提高。干部队伍状况的整体变化,带来了工作局面的新变化,全市各项工作蓬勃发展,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溧阳市加强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中央颁布的“5+1”法规性文件精神,坚持规范与创新并举,营造任人唯贤的良好用人导向,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1、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按照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和班子建设的要求,加强对领导班子运转情况的日常考察和综合分析,提高干部选配工作的前

8、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政府换届,在市级机关部门中选拔一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程度较高、德才兼备的干部进入领导岗位,优化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2、建立领导干部政绩档案。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业绩电子档案,把干部历年来的任职表现、年度考核、奖惩、培训、相关评价等各项因素都记录在内,形成干部政绩档案,历史地、动态地、全面地反映领导干部的综合情况,为选拔任用、管理监督等干部日常工作打下基础。尝试推行领导干部日常工作要事记,由干部本人定期记载重大工作事项,引导广大干部勤政务实,并作为干部考察考核的参考依据之一。3、规范干部队伍日常管理。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日常管

9、理工作。充分利用领导职数资源,全面梳理全市各单位的领导职数,掌握职数限额(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合理确定级别,规范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和管理。建立健全市级机关进人制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规范进人的渠道和方式。4、强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并落实后备干部选拔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后备干部产生的条件和程序,实行制度化管理。积极尝试科级后备干部公开选拔工作,促使党政人才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充分利用。采取上挂和下派的方式,推行后备干部挂职锻炼制度,选派到企业、乡镇和重点工作一线,通过多岗位锻炼,提高后备干部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变后备干部以部门为单位的推荐模式,实行全市范围内分类别推荐,建立分门别类的后备

10、库,统一调配使用,形成有序流动。5、做好特定干部群体专项工作。对于军转干部,继续推行积分安置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全面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规范、平稳安置营造良好的制度平台。加大对党外干部、女干部、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加强脱产培训和实践锻炼,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6、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会同市委农工办、市发展和改革局,探索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新体系,创新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完善考核办法,提高对领导干部实绩认定的科学性与准确度。积极组织开展市级机关民主评议工作,探索分类别单独评议的办法,增强评议结果的可比性和公正性。(二)着力

1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提升党政干部能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以公务员法以及中央新近出台的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法规性文件为准绳,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和干部监督机制,完善相关实施细则。1、探索干部管理新的机制。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研究制定以下几项制度:科级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新任领导干部特速岗位挂职制、一般干部末位淘汰制、新提拔干部任前网上公示制、条块干部双向分流制。同时,要加强对人事制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思考,对于出台的制度规定执行情况,要深入基层开展重点调研,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2、探索建立民主开放的干部选任机制。进一

12、步健全民主推荐机制,探索试行推荐职位空缺预告制度、民主测评公开制度,对拟任岗位、任职资格和条件、选拔方式和程序、民主测评结果等适时适度公开,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顺应民主开放的时代潮流,结合岗位特征和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等工作的力度,使其逐步成为我市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3、加大干部监督考核力度。抓好诫勉谈话和组织函询制度、交流回避、投票表决、清理兼职等制度的贯彻落实;做好镇局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制度督查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继续开展“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创建活动;会同市纪委抓好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落实;完善党委(党

13、组)人事任免备案制度并组织专题检查;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建立领导干部的质询、问责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领导干部和干部任用方面的问题及干部申诉事项进行调查处理。(三)着力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和人才工作,为提升党政干部能力创造条件认真落实我市“十一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注重工作实效,切实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和各类人才的培训培养及考核工作。1、切实增强干部培训效果。组织开展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更新和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根据各类干部的不同需求,紧扣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能力培训和技能训练,围绕市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开展培训,围绕解决热点问题和社会矛

14、盾开展培训。重点抓好科级干部、中青年干部的培训。首先,注重干部教育基础性。每年在年初由市委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制订“全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明确全年干部培训任务,确定重点班次,由市委党校严格按计划实施,同时积极配合上级做好各级干部的调训工作。其次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坚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服务大局,服务重点工作,大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再次是注重干部教育培训创新性。大胆进行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如2008年我市女领导干部培训班上,大胆试行情景模拟式教学,在听取专家讲座后,由上海东方电视台知名主持人组织情景模拟训练,与学员面对面交流。每组学员模拟结束后的专家评点使学员清楚自己的

15、不足,受益匪浅。2008年市外经贸实务培训班上,邀请德国世界文化差异总公司默顿先生讲解中欧文化差异及在欧洲招商注意事项,内容丰富的培训课程有效地增强了我市外经贸人员的素质和能力。2、扎实抓好人才工作。实施好“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健全人才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完善人才工作网络体系建设。健全市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人才工作重点单位制度,重点做好领军型海归人才引进工作。以“第二代企业家”培训为抓手,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制订溧阳市优秀人才评选管理办法,开展“杰出人才奖”、“人力资源开发先进单位”评选活动。突出抓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探

16、索人才公寓楼建设,逐步实行引进人才廉租房制度、“绿卡”制度。三、溧阳市加强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溧阳市加强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与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有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能力还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和目标要求,主要表现是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些举措远远适应不了新形势的要求,具体表现为:1、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缺乏敢试敢闯敢突破的胆识和魄力。被调查者中有20.5%的人认为我市党政干部存在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的弊端。突出表现

17、在:一是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往往把生活上的满足等同于事业上的满足,把“知足”误解为“驻足”,满足于过去的成绩和暂时的优势。近几年我市在全国全省的位次一直徘徊不前,没有形成大的突破之势,而被人赶超的压力却越来越大。二是怕担风险,怕担责任。到东部先进地区看看人家的发展成就很感动、很激动,也有点心动,但一有风险就退、一有责任就躲、一遇矛盾就推,最后还是没有行动,缺乏锐气和冲劲。苏南有多次加快发展的机遇,我们却没能把握好。三是不探新路,不谋长远。习惯于找老路、摸套路、走旧路,满足于一般的效仿,没有敢为人先的胆魄。看到了先污染后治理所付出的代价、粗放式扩张的危害、产业结构偏重的弊端等,但还是跟在后面走了

18、一些弯路。2、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观念较淡薄。一些党员干部不能很好地摆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他们认为人民群众素质低,能力差,所以百般“放心不下”,习惯了代替人民当家作主。突出表现在:一是职能转变不够彻底。2002年以来我市实行了4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提升服务效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基层、企业和群众反映来看,机关职能转变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与高效便捷地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二是行政行为不够规范。经过多年的努力,机关行政工作已初步走上了依法行政的轨道,但少数部门和机关人员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仍有发生。“暗箱操作”、“以费代管、以罚

19、代管”、“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凡事讲人情、讲究潜规则”、“吃拿卡要”等一些“顽疾”仍未得到有效根治。三是办事效率不够高效。有些机关制度订了一大堆,但往往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没有落到行动上。“中梗阻”现象还比较突出,遇到困难“踢皮球”,碰到问题“打太极”,办事节奏缓慢,缺乏一股立说立行、急事急办的劲头。三是管理创新不够重视。“守摊子”思想严重,求稳怕乱、等待观望,只求一般过得去,不求高标准过得硬。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既没有研究的欲望,也没有应对的激情,更没有创新的办法。也有一些干部认为提拔无望,在工作中得过且过,热衷于迎来送往,沉溺于吃喝玩乐,缺少锐气和生气。3、构建社会主义

20、和谐社会能力与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强,缺乏把握复杂局面的智慧和合力。突出表现在:一是决策部署欠落实。“重决策轻落实、重部署轻检查”的问题在有些党政干部身上依然比较突出,还存在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工作作风“漂浮”,有时定下的事不能一抓到底。二是工作作风欠务实。爱当“战略家”,不做“实干家”,满足于听汇报了解一般性情况,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指导工作、督促检查不够,缺乏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扑下身子抓落实的精神。三是群众工作欠扎实。不敢面对群众,或不情愿与群众接触,接待信访能拖刚拖、能推则推。有时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讲究策略和智慧,往往激化矛盾,让小事情酿成大事件;有的一味“和稀泥”,把

21、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信访频发暴露群众利益诉求存在体制性梗阻,也反映基层干部掌控能力有欠缺等警示信号。四是利益权衡欠严实。在处理上级要求与基层实际、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关系时,往往会患得患失、作出让步,更多地考虑地方利益、眼前利益。部分基层干部政绩观上存在“短视”现象,发展实践中存在“短期”行为。(二)我市党政领导干部能力欠强的原因分析从客观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相对封闭的地域文化。溧阳地处长三角腹地,长期以来交通闭塞,与外界缺乏沟通交流,人文、民俗、传统相对独立。加上依托“三山一水六分田”的丰富自然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基本上自给自足、衣食无忧。受地域、传统和人文的影响,溧阳人求四平八稳

22、,谋小富即安,惯轻车熟路。溧阳的党政干部交流出去的也很少,落后地区吃苦不愿去,发达地区锻炼不想去,到大城市又不太敢去,只谋求一个好“宕口”、守住一个好摊子,满足于休闲、安逸,缺乏危机意识、机遇意识、自我超越意识,缺乏敢于突破、敢于负责、敢于争取的精神,缺乏率先发展、跨越发展、超常发展的勇气和信念。2、相对固化的队伍结构。近年来,随着市级机关部门机构改革不断深入和乡镇行政区划两次大的调整,党政干部冗员来不及消化,特别是领导班子副职偏多。基层党政干部相对老龄化、领导班子普遍满额,基层干部晋职空间有限,后备干部与职位出现了“僧多粥少”的窘境,党政干部队伍的干事动力受到不小的影响。加上公务员队伍多年没

23、有大的流动,往往“一岗定终身”,不少人工作激情消退,惰性增加,甚至思想僵化、学识退化、能力弱化,限制了个人提高发展,一旦自律或监督缺失,更容易使他们在工作上得过且过、消极应付,形成“中梗阻”等问题。3、相对单一的价值取向。多年来,经济发展实行的是“硬指标硬考核”,这个“指挥棒”让有些党政干部对政绩观、发展观的认识有时会出现偏差。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较大的误区,把“科学发展”片面地理解为“增长+稳定+民生”,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几个主要指标。我市党政干部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不足,有些还与不正确的政绩观有关。一些党政干部在追求政绩过程中,考虑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多,而不是用更多的精力考虑长远发展、可

24、持续发展。少数领导干部追求个人政绩、单位政绩的意识较强,缺乏为全市人民创造政绩的意识。4、相对传统的选人用人机制。尽管我们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增强干部选拔的公信度、公正性和科学性,让真正有推动科学发展能力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但有时出于种种方面的考虑,还要兼顾到个人资历、面上平衡等其他因素,未能完全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党政干部竞争性选拔任用机制、优胜劣汰机制、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等尚未形成,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还没有真正进入操作层面,党政干部片面追求政绩尤其是“显绩”的冲动远甚于对自身能力提升的关注,对增强党政干部队伍的进取心和创

25、造力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从主观上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政治素质有待提高。政治素质的优劣是影响领导干部能力的首要因素。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是决定领导干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人服务的重要问题。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业务素质再好,思想政治素质差,也难当大任,甚至会走向反面,祸害国家,祸害人民。因此,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党性锻炼,通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夯实干部的思想政治基础。从而为领导能力提高提供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和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方面的保证。如果不重视政治基础,或者组织上不能够正确地评价

26、干部的政治修养,那就会给人一种误导,使部分干部热衷于为自己的仕途搞业绩工程,而不顾中长期的发展。2、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文化素质有待强化。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态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新空前加快。国际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是越来越表现为科技进步、知识创新和宏观驾驭能力的竞争,表现为人的素质的竞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知识,干部队伍中也还存在着多方面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导致工作脱离理论的指导,做出的战略决策高度不够,知识含量偏低,隐含巨大的决策风险。面对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和

27、理论修养将是影响其能力的基本前提条件。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要大力培养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使他们善于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和研究,就是为了用正确的理论去指导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干部能力进行的高瞻远瞩的论述,是十分精辟和深刻的。基础扎实了,理论功底深厚了,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思维、决策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战略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 3、认识存在局限性,认识能力有待提高。 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运动过程,每一个人都不可能达到终极真理。所以领导干部不管水平有多高,能力有多大,他对于决策信息的获取、筛选和认定都有局限性

28、。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信息相对闭塞的单位的领导干部,其获取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对事物的认识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因而,其战略思维也存在局限性。比如,有些领导干部在确定本地区经济发展目标时,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直观印象和资料报表出发,认为哪个产业不行就抓哪个产业,而不去认真思考这个产业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何在,看不到问题的本质。有些思维问题还具有潜在的性质和隐含的特点,其本身不可能为人们所轻易觉察或认识把握,只有经过专门训练并且具有独特素质的人才能去发现,而有些领导干部不一定具备这样的素质,这也是影响其进行正确的战略思维的一个因素。 4、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不够成熟,心理素质有待改善人作为能动的实践

29、主体,与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单纯是一种适应关系,而更主要的是一种改造关系。在这个改造的过程中,领导干部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心理素质的好坏,特别是创新能力的高低,对于战略思维有相当的影响力。有些领导干部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不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创新能力不够,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往往人云亦云,照抄照搬,这种赶浪头,不看实际,不顾客观规律的思维方式,最终导致“一阵风”、“一刀切”,一哄而起。有的同志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对事物的认识逐步形成一种“成规”,总是带着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而不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注意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这种带有教条主义、经验主

30、义的思维方式,是当前制约领导干部能力的重要思想障碍。还有的同志习惯于“单向”思维,只看表象,不看本质,只求表面了解,不求深入理解,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思维方式,容易导致人们认识上的主观主义,工作上的单打一,甚至顾此失彼,影响全局。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心理素质薄弱,适应环境能力差,不能够坦然面对困难和挑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有畏难心理和逃避心理,造成其战略思维上的严重障碍。有的同志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够与所处环境协调一致,情绪容易波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与同事、同行的关系紧张。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势必影响到思维的科学性和有效性。5、唯上思想和功利思想普遍存在,求实创新意识有待加强有些领导干部

31、喜欢唯上的思维方式,一切视上级脸色行事,久而久之,在进行思维、决策时把唯上当作思维定势,而不考虑实际情况如何。有的人喜欢层层照搬,搞片面的“保持一致”。有些干部喜欢宗派思想,认为自己手里的权力是上级给的,所以把权力用来为上级领导服务,为自己服务,最终导致腐败。还有些领导干部认识和处理问题总是以某种功利为出发点,最终又以获得私利为归宿。以这种目的为出发点的战略思维肯定是错误和不牢固的,也是有害于社会的。上述这些现象,对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极其有害。四、加强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建议与对策措施(一)加强党政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应从以下十个方面着手:1、善于进行

32、战略思维、科学分析判断形势的能力。能够正确判断和预见事物发展方向和一般规律,准确把握工作主动权,熟练掌握分管工作的专业及相关知识,实施有效的组织领导。2、学习思考能力。自觉做到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具有宽广的视野和开阔的思路,能找准实际工作与大局、大势的结合点。3、抢抓机遇,驾驭市场经济能力。自觉完善和改进思维方式及工作方法,较好融人到社会大环境和工作小环境,善于应对复杂局面,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4、竞争发展能力。敏锐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敢于和善于参与竞争,能够在竞争中围绕发展问题谋良策、求突破。5、开拓创新能力。能够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突破陈规,大胆创造,不断吸取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

33、,关注新变化,研究新问题,拿出新办法。6、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既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又善于照顾全盘,协调各方面力量。7、科学决策能力。坚决维护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既能够集思广益,择善而从,又能够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方法,保证决策的正确和顺利实施。8、知人善任能力。选贤任能既不拘一格,又科学规范,善于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团结人才和使用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环境。9、依法办事能力。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实施的领导活动符合法律规定,领导方式符合法定的程序要求。10、自我净化能力。党委对党员领导干部要“敢管、严管、善管”,健全防范、制约机制;领导干部具有较强的自我约

34、束力和“免疫力”,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保持浩然正气。(二)加强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措施和对策建议、围绕加强能力搞好干部队伍建设。围绕能力标准推荐考察干部。做到严把“政治关、能力关、作风关”。民主推荐干部,既看得票情况,又看实际能力;重点考察干部为经济建设做出了什么,做成了什么,效果怎么样,使在经济工作中贡献突出的领导干部凸显出来,较好地发挥了实绩考核的导向作用。围绕能力的提高教育培养干部。突出干部教育培养工作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突出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大市场经济、现代科技、管理科学和领导科学等新知识、新技能培训比重,促进干部能力的提高。围绕能力的发挥管理使用干部。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35、出发,树立“重实绩、论真才、凭公论”的用人导向,使用干部上应突出“四优先”原则,即: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优先选用,眼界宽、知识层次高的干部优先安排,高素质的领导人才优先引进,县 (市)区和市直经济部门领导班子优先配备。从而营造出能者有其职、贤者有其位的良好氛围,形成能者上、差者下的良好机制。围绕能力的优化组合选配领导班子。在选配领导班子中始终强调选准配强“一把手”,在班子整体最优的前提下,选择最优个体。选择“一把手”时,力争以全求精,既要求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又要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特别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统帅能力;选择副职时,力求以精求全,既要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有专长,又能够独立负责地领导

36、一个方面工作;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班子群体的素质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智能结构和气质结构等,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2、强化干部学习培训工作,造就学习型能力型干部队伍造就学习型能力型的干部队伍,必须强化干部学习制度。根据干部的层次和各自工作实际,要高度重视干部通过自学来提高相应能力。造就学习型能力型的干部队伍,必须强化干部培训制度。从长远看,应建立组织调训与干部自主选训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体制。县、区党委要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基层“一把手”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党政等主要领导要关注参训干部的学习与生活。督促做好干部自主选训工作,实现届期分层次、分类别对干部全员轮训

37、,杜绝漏训;关心和加强党校等干部培训基地综合建设特别是师资建设,整合干教资源,指导党校深化教学改革,着力体现开发干部的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责成干部主管部门、轮训单位健全和完善干部学习档案,做好干部学分制登记与考核。 3、抓好干部任职锻炼,提升干部实践能力一是应做好一般干部培养提高工作,强化基层“一把手”对干部传、带责任,通过压担子和引导参与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拆迁、改制、换届、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等复杂性工作,增强其党性,提高其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敏捷、务实、开拓、果断的工作作风。二是抓好干部交流,让干部及早在多种岗位、多种环境锻炼,提高其综合能力;做好人才发现工作,抓好政治素

38、质过硬、能力强、潜力大、后劲足的优秀干部重点交流,把培养、锻炼性交流作为提高干部能力的重要方式,及早将其放到基层部门、艰苦地方、复杂环境、规模企业、异地任职锻炼,严格搞好其考评和帮助提高,使之早日走上领导岗位。4、改善领导班子结构配置,塑造能力型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强弱对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发挥有着重大影响,而领导班子结构配置对班子整体功能至关重要。县、区干部主管部门应做好干部跟踪调查,摸清各类干部学识、能力、长处、性格等,认真做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微调工作。一方面继续改善结构,特别是专业知识结构和实践经历结构,充实熟悉现代经济、善于抓项目、善于抓落实、有综合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担任领导干部;

39、另一方面,配强基层党委书记。以切实提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5、健全和落实考核机制,激励干部努力提高能力 一是应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全面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努力发现并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党和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二是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力度,在党政机关凡可公选的领导岗位,尽最大可能采取竞争上岗,使公选制度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党政机关内设机构除特殊岗位之外,一般领导职位出现空缺,应一律实行竞争上岗。重视在一线选拔领导干部。三是努力采取措施解决各级干部待遇和后顾之忧,抓好村级年轻干

40、部培养工作,执行好上级“从村干部中招考选拔乡镇公务员”意见。四是完善干部考核。要分别完善本级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的经常性考察制度。考核干部德、能、勤、绩、廉,应侧重考核“能”,完善量化考能指标,尤其要强化抓党建、群团、教育、人口、医疗、卫生、广电、环境等社会事业考能指标,形成比较科学的能力评价体系。健全选优汰劣机制,完善调整不称职领导干部制度。五是落实好干部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制度,对任职时间长、实绩突出,但因领导职数等因素限制不能提拔任用的干部,重视落实好级别待遇;对有特殊职能能力的干部适当放宽任职年龄。(徐洪林、潘益民、王玉富)溧阳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调研与思考中共溧阳市委党校蒋小芳摘要:社

41、会保障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社会保障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很多,如果解决不好,处理不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就难以实现。因此,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溧阳市始终把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抓好、抓实。溧阳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一是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切实解决就业再就业难问题;二是进一步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切实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加快健全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溧阳市社会保障工作的几点思考:一是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二是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三是继续做好

4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落实工作 ;四是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五是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六是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社会保障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劳动保障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很多,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处理难度大。如果解决不好,处理不当,就容易导致社会利益失衡、群众心理失衡、人群之间不和睦、社会氛围不和谐,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就难以实现。因此,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使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补、弱有所助,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43、溧阳市始终把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抓好、抓实。近年来,溧阳市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深化劳动就业等制度改革,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灵活就业人员社会补贴及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发放等工作,使我市的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实现了良性互动,社会稳定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一、溧阳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一)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切实解决就业再就业难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是提高人民群众

44、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为切实解决群众的就业再就业难问题,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把就业再就业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带着情感抓就业,多措并举促就业,千方百计为广大劳动者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广大劳动者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从而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积极完善充实就业再就业配套政策,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对原有的就业再就业政策进行了延续、扩展、调整和充实。为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市委、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了进一步落实大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市财政局

45、联合下发了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意见,规范了全市困难就业对象社会保险补贴的申领审批程序,也在很大程度上鼓励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去年上半年,我市对5826名已实现灵活就业的下岗人员实施了社会保险补贴发放,发放金额1572.9万元。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建立援助零就业家庭长效机制的指示精神,我市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的通知,截至2008年6月底,我市有效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1224户。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此项工作中,我市始终坚持健全和完善统筹城乡就业的相关政策和办法,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消除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

46、策,大力改善和优化农民进城的就业环境,促进了我市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目前全市10个区镇(其中2个区,8个镇)都建立健全了区、镇劳动保障所,全市农村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形成。去年16月份,我市有效转移劳动力3150人。搞好城乡一体化就业培训,提高城乡各类劳动者技能。针对企业的用工需求,我市创新形式,免费推出了就业再就业培训、社区短期实用性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城乡居民的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市农工办、劳动局、财政局等专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0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将培训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镇及有关培训单位和培训点

47、。劳动部门还针对各个企业的不同需求,主动组织技工学校的专业老师下企业进行订单式培训。2009年上半年,累计开办各类培训15期94个班,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3120人,再就业培训2870人。根据2009年年初计划安排,制定了培训方案和培训菜单,于2009年2月27日召开了全市农民培训工作会议,并与各村签订了培训协议;加强培训工作的指导、协商、督促,广泛组织讲师团成员进村开展以无公害河蟹、青虾、常规鱼类养殖和天目湖白茶种植与加工、特色水果种植、设施蔬菜种植、机插秧育苗与大田管理等为重点的各类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了全市农民的技术操作水平和经营管理理念;发放技术资料、书籍、讲义等2万多份,并及时在各类农林网、农民培训网上发布培训信息、动态,介绍培训经验和成效。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27班次,累计培训农民21753人次。开展农民创业培训2期,培训农民262人,其中农民经纪人创业培训班102人、高效农业河蟹养殖创业培训班110人,开展省重点班培训1期,培训50人。(二)进一步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切实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社会保障是一项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最为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事关百姓的饥寒冷暖、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乃至人心向背、社会稳定,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最能体现社会公平,是民生之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