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管理模式比较研究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例.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79022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园管理模式比较研究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国家公园管理模式比较研究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国家公园管理模式比较研究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国家公园管理模式比较研究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国家公园管理模式比较研究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公园管理模式比较研究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园管理模式比较研究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例.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公园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_ 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例 摘 要 自 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建立以来,国家公园制度作为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先进模式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有效推广。美国作为国家公园制度创立的先驱,建立了完备的国家公园体系,保护着 国家大部分重要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本、德国积极效仿美国,也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国家公园制度在美国、日本、德国资源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国各自建立了相对成熟、适合本国国情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 在我国,与国际接轨,台湾地区国家公园的建设开始得比较早。内陆地区, 先进的国家公园制度正在资源管理中逐步得到认可、应用和推

2、广。云南省最先启动国家公园的建设。2005 年,地处“三江并流”遗产区的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建成拉开了云南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帷幕。2008 年 9 月,素有“红松故乡”美誉之称的原始森林区?黑龙江汤旺河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选定为中国首个国家公园试点。汤旺河国家公园由于获得国家级政府部门的审批而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画卷正逐步展开。我国在进行国家公园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初期阶段,汲取国际上成功的国家公园管理经验是非常必需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国、日本、德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的比较,探析三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的特征和产生的原因,希望能为中国国

3、家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日本、德国国家公园发展历史、发展概况和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从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参与机制、法律制定、资金来源六大方面对三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作比较,分析三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最后进行三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经验归纳,并联系我国实际,对中国国家公园管理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制定专门的法律、注重公众参与、创新资金筹措机制、实行分区管理、实施特许经营制度七项建议。 研究表明,中国在构建国家公园特色管理模式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坚持国家公园公共产品的特性、坚持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维护、坚持进行I 清晰

4、的产权界定。 关键词:国家公园,管理模式,比较研究II ABSTRACT Since the first national park of the world ?Yellow Stone National Park was set up in America, national park system has got effectively and widely developed in many countries or areas in the world. As the creator of national park, America has established comprehen

5、sive national park system which protects most of important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Japan and Germany learns from America and have set up respective natural park management system, too. National park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eritage protection of the three countries and they all hav

6、e established mature national park management models following their own national situationIn our country, Taiwan Province first established national park in accordance with international model. In our continent area, the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park system in resource protection has begun. Yunnan P

7、rovince first launched national park system construction. In 2005, Potala National Park was finished. It is located in 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Protected Areas. The first real national park is Tangwanghe National Park. In September of 2008, Tangwangh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chose as the first

8、experimental unit of national park b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Department and National Tourism Bureau. Tangwanghe is a primitive forest area with the reputation of “Korean Pine Hometown”. It is considered as the first national-class park because of getting building approval from national departments.

9、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national park, especially in primary stag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gain rich management experience from foreign countries. The article chooses typical national park management models in the world about America, Japan and Germany and attemp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ur c

10、ountry through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park management model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and forming reasons of them The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national park history,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 of American, Japan and Germany. On this basis, it makes national park

11、management model comparison among the three countries from six III aspects which are management principle, management structure, operation way,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legislation and money collection. In the process, the article exhibit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management models of

12、the three countries. In the end, it makes experience summary of management model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and gives seven suggestions to Chinese national park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Chinese situation. They are sticking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inciple, building unified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13、 devising special laws, emphasiz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novating money collection mechanism, enforcing separate management and applying franchise operation system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sticking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inciple, keeping public product personality, unif

14、ying stake-holders and defining clear property right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national park construction KEY WORD: National Park, Management Model, Comparison ResearchIV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I 1 绪论1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 1.2.1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研究现状.2 1.2.2 日本国家公园管理研究现状.3 1.2.3 德国国家公园管理研究现状.3 1.2.4 美日德

15、三国国家公园管理比较研究现状.4 1.2.5 研究总结4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4 1.4 研究理论基础5 1.4.1 可持续发展理论5 1.4.2 公共产品理论.5 1.4.3 产权理论6 1.4.4 利益相关者理论6 2 美日德国家公园概况.7 2.1 美国国家公园概况.7 2.1.1 美国国家公园起源.7 2.1.2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8 2.2 日本国家公园概况.9 2.2.1 日本国家公园的建立.9 2.2.2 日本自然公园体系10 2.3 德国国家公园概况.11 2.3.1 德国保护区的建设11 2.3.2 德国国家公园的设立.11 2.3.3 德国国家公园功能12 3 美日德国

16、家公园管理现状.12 3.1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现状12 3.1.1 保护资源和价值的完整性原则.12 3.1.2 中央集权型的管理体制.13 3.1.3 法律系统.14 3.1.4 规划决策系统.15 3.1.5 人事管理.15 3.1.6 资金管理.16 3.1.7 资源管理.16 3.1.8 服务管理.17 3.2 日本国家公园管理现状18 3.2.1 综合管理体制.18 3.2.2 法律系统.19 3.2.3 公园计划.19 3.2.4 分区管理.20 V 3.2.5 资金管理.20 3.2.6 服务管理.21 3.3 德国国家公园管理现状22 3.3.1 地方自治型管理体制.22 3.

17、3.2 法律系统.22 3.3.3 分区管理.23 3.3.4 资金管理.23 3.3.5 服务管理.23 3.3.6 森林资源管理.24 4 美日德国家公园管理模式比较.24 4.1 管理理念24 4.2 管理体制26 4.3 法律体系26 4.4 资金来源27 4.5 参与机制28 4.6 经营模式29 5 美日德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30 5.1 美日德三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的经验归纳.30 5.1.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30 5.1.2 坚持国家公园的社会福利性.31 5.1.3 坚持清晰的产权界定.32 5.1.4 坚持相关利益者的权益维护.32 5.2 中国国家公园管理的

18、国际经验借鉴.33 5.2.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33 5.2.2 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33 5.2.3 制定专门的法律.34 5.2.4 注重公众参与.34 5.2.5 创新资金筹措机制35 5.2.6 实行分区管理.35 5.2.7 实施特许经营制度36 6 结论.36 6.1 全文总结36 6.2 研究局限37 参考文献.39 后 记.43VI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国家公园是一国为合理地保护和利用重要的生态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而设立的具有较大面积的陆地或海洋保护区域。与严格的自然保护区相比,国家公园除了资源保护之外,还有娱乐、富民等多种功能。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

19、园是建立于 1872年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制度已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使用,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能够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实现双赢的先进管理制度。自美国创立国家公园之后,一场国家运动就开始了。在大洋洲,澳大利亚于 187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二个国家公园?皇家国家公园(1954 年以后改称);在北美洲,加拿大在 1885 年成立了班夫国家公园;在中美洲,墨西哥在 1989年建立了首个国家公园;在欧洲,1909 年,瑞典诞生了欧洲第一个国家公园;在非洲,南非在 1926 年也拥有了第一个国家公园;在亚洲,日本的第一批国家公园于 1934 年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家

20、公园运动波及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根据 IUCN的统计,截止 2009年,全世界有 158个国家都建立了国家公园,其总数达到 34172个,总面积约 420 万 km 。在此过程中,国家公园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各个国家都建立了统一的专门机构来管理国家公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国家公园已经成为一种使自然与文化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优化的管理制度和各国普遍适用的规律。 在我国,与国际接轨,台湾省最早开始国家公园的建设。1984 年,台湾建立了自己的首个国家公园?垦丁国家公园。至今,台湾已经拥有了六座国家公园。和台湾地区相比,我国大陆国家公园的建设开始得很晚。大陆真正按照国际规范模式来

21、建设和管理国家公园始于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的诞生。普达措国家公园于 2005 年 11 月建成,2006 年开始营业。它是由地处“三江并流”遗产区的2属都湖、尼汝片区和碧塔海地区组成,总面积为 1993 km 。普达措国家公园是云南省国家公园体系构想实施的开端。2008 年 4 月,云南省公布了包括普达措国家公园在内的首批 8个试点国家公园。另到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第二批国家公园,初步形成全省的国家公园体系。国家公园建设的热潮在云南省可说是势不2可挡。除云南省之外,2005 年,位处秦岭北麓、面积近 3 万 km 的太白山旅游1 区也提出了建设中国中央国家公园核心旅游区的概念。2006 年 3

22、月,新疆喀纳斯旅游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规划提出,按照世界顶级的生态旅游度假地的标准,未来 15 年间,将喀纳斯打造成一个中国西部国家公园。其规划面积会2 2由现在的 2000 km 扩大到 10030 km ,超过美国黄石公园的面积。2008年 9月,素有“红松故乡”美誉之称的原始森林区?黑龙江汤旺河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选定为中国首个国家公园试点。汤旺河国家公园由于获得国家级政府部门的审批而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汤旺河国家公园规划2面积有 2153.51 km ,几乎覆盖了整个汤旺河区。 此外,我国涉及到“国家公园”概念的地区还有庐山、吉林省的拉法山以及拟建中的四川

23、龙门山国家公园等等 。 由上可知,先进的国家公园制度正在我国资源管理中逐步得到认可、应用和推广。我国在推行国家公园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初期阶段,汲取国际上成功的国家公园管理经验是非常必需的。国际上开展国家公园建设的历史时间长,实践经验十分丰富,国际管理模式相对成熟,对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参照。以国家公园建设开展最早的台湾省为例,台湾二十年来,从宝岛自身地理和资源环境实际情况出发,正是借鉴了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和知识技术,国家公园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多为世界所瞩目的成绩。本文选取国际上在国家公园管理方面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美国、日本、德国三国的国家公园管理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

24、三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共性和差异性的探讨,能对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有所启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研究现状 美国是国家公园的创始地,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的国家,因此关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的研究最为全面和深入,相关的综合性的、系统的专门性著作也比较多。国外研究内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家公园资源保护与开发 Bennett G.H., 1983; Mantell Miehael A., 1991、国家公园法律研究DasmmanR.F.,1984、美国国家公园体系资源管理(Mantell Micheal A.,1990)、国家公园管理研究Rettie Dwig

25、ht F.,1995;Sellars Riehard W.,1997 、国家公园规划系统Newton Norman T.,1997、美国国家公园资源标准和评审程序林洪岱. 国家公园制度在我国的战略可行性EB/OL. 2009-2-11. /0.Common.Web/DocViewSummary.aspx?docId1886345&leafId30602 Mackintosh Harry,2000;Rettie Dwight F.,2000等等。 作为世界国家公园建设的先驱,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成为各国研究和学习的对象。国内对于美国国家公园的研究大多以管理经验借鉴为视角,研究内容几乎涉及到国家公园

26、管理的各个层面。杨锐(2001)以探索国内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之路为出发点对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综合性论述,论述涉及到管理体制、立法、规划、经营等各个方面。李如生(2001)、李铁英(2003)和杨锐(2003)对美国国家公园的法律系统进行了研究。费宝仓(2003)从组织管理、法治和资金来源角度,将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体制和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进行了比较,对我国风景名胜资源管理体制的创新提出了建议。郑敏(2008)论述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国家公园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危机的处理及其经验启示。周永振(2009)对美国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建设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实际,从门票价格、国家公园体系建设

27、、财政支持、商业限制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国家公园进行公益性建设可采取的具体措施。 1.2.2 日本国家公园管理研究现状 马乃喜(1995)通过将中国自然保护区和日本国家公园作对比研究,介绍了日本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管理职能、法治建设和资金投入等。袁晖(2002)、杨鲜华(2003)和苏雁(2009)对日本国家公园的管理进行了综合性介绍,包括法律体系、管理理念、管理计划、管理规划、管理体制、经营模式、社区参与、资金筹措等。杨素娟(2002)从自然保护区的视野,介绍了日本国家公园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自然保护管理计划、许可制和申请制、私有土地征购和税收优惠制、损失补偿制和多种管理费用负担原则。章俊华、白

28、林(2002)和程健(2008)介绍了日本自然公园的分区管理模式和多种土地所有制。梁文婷(2006)、刘艳(2006)、赵静2007)和单丽娜(2008)对日本国家公园资源法治现状进行了具体介绍。乌恩(2007)谈到了日本在国家公园管理中所坚持的“旅游是教育”的价值观。 1.2.3 德国国家公园管理研究现状 李周、包晓斌(1997)提到德国国家公园在管理中通过开展教育旅游等其它形式的旅游,将国家公园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3 经济效益。张晓(1999)提到了德国国家公园的建立目的和国家公园管理处的职责。田贵全(1999)、范媛吉(2006)通过论述德国自然保护区的分类情

29、况及建设目的、原则、现状及特征,从侧面提供了国家公园的管理背景。李铁英(2003)、曾毓隽(2005)对德国国家公园资源法治现状进行了研究。谢屹、李小勇等(2008)以案例的形式论述了德国国家公园管理的机构设置、生态保护、资金来源等方面。 1.2.4 美日德三国国家公园管理比较研究现状 张玉钧(2005)和廖柏明(2006)提到了日本国家公园管理中的“地域制”管理制度的做法,将其与美国的“建造物制”管理制度的做法进行了比较。陈琳(2007)、沈志国(2007)和涂华国(2009)论述了美日德三国所代表的三种不同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分别为中央集权型(美国)、综合管理型(日本)和地方自治性(德国)

30、。杨静(2008)在综合论述的基础上,对美日两国国家公园管理在经营管理理念、治理目的、资金来源、法律体系、国家公园管理、国家公园经营和社区参与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郭少优(2009)从公产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美日德三国进行国家公园管理的三大共性:坚持国家公园的公产属性、制定健全的管理法律法规和保持管理机构的利益中立性。 1.2.5 研究总结 综上可知,有关美日德国家公园管理模式个案研究的文献很多,涉及比较研究的文献较少,专门的比较研究文献几乎没有。现有的比较研究大多仅集中于管理机构设置的差异性上,其它方面只是零星提及,全面性、系统性研究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对三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作专门的、深入的比较研究

31、,揭示三国是如何根据本国的国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的,以期为中国国家公园的发展提供诸多启示。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论文从绪论开始论述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框架、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基础。第二章介绍美日德三国国家公园发展概况。第三章具体分析美日德三国国家公园管理现状。第四章从管理体制、管理理念、法律体系、经营模式、资金来源、参与机制六个方面对美日德三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作比较,总4 结分析三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第五章对美日德三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进行了经验归纳,并且联系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实际,对国家公园管理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

32、、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制定专门的法律、注重公众参与、创新资金筹措机制、实行分区管理、实施特许经营制度七项建议。 1.4 研究理论基础 1.4.1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其的最普遍的定义 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从基本内涵来讲,它一方面强调协调发展。认为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达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同时主张在发展中要注重经济增长的效率、生态的和谐度和社会的公平性,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另一方面强调公平发展。具有三方面的含义

33、:一是指代际公平性。要实现当代人和后代人对有限的自然资源的公平共享。当代人不能损害后代人对于自然资源与环境的需求;二是指代内公平。可持续发展要能使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为他们过上较好的生活提供必要条件。三是指人与自然界的公平性。 可持续发展所倡导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在国家公园的保护和利用上有着集中的体现。国家公园设立的初衷是保护好多样、珍贵且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实现资源的高端利用,使其能够为世世代代所享用。在对国家公园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此初衷体现在行为措施的方方面面。不仅要保持公园的自然状态,防止因过度商业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过分膨胀而导致社

34、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丧失,还要因地制宜,进行适度开发,发挥国家公园的多样化功能,真正为国民带来福利。 1.4.2 公共产品理论 按照公共经济学理论,公共产品是和私人产品相对的一种社会产品。它为公可持续发展理论EB/OL. /. 8F%91% E5% B1%955 众所必使用,且社会中每个成员对其的使用不会减少其它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公共产品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非排他性是针对产品的所有权而言,是指一个人在消费公共产品时,无法排除他人同时也使用该产品。非竞争性,又被称为公共产品消费时的合作性。它是指新增他人参与公共产品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公共产品一般是由公共组织生产,但并不一定非由政府提供

35、,个人也可以。 国家公园资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公共产品的性质。政府或相关管理部门在对国家公园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国民能够最大限度的自由进入国家公园区域来享用祖先带来的宝贵财富;另一方面必须防止“公地悲剧”现象的发生,确保国家公园给国民带来社会福利的同时,能够得到永续的保护和持久的利用。 1.4.3 产权理论 在现代社会中,进行清楚的产权界定对于保护资产,包括保护自然资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于产权的定义很多,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定义为:产权指的是由物的存在和使用所引起的被相关主体互相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从形式上主要分为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从内容上主要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收

36、益权。科斯产权理论认为:制度设立是所有经济活动的前提,而制度实际上规定的是人们之间行使行为的权力。因此,经济分析的第一任务是进行产权界定,明确当事人的行为约束,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对国家公园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产权制度的合理安排和实施对于国家公园目标和功能的实现十分关键。国家公园资源的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它的产权属于公有产权。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国家公园产权的具体安排也不同。土地产权是产权中最基础的部分,它影响着其它产权的归属。国家公园内土地的所有权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资源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1.4.4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公司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理论。从广义上来说,利益相

37、关者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交易伙伴,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第二层为压力集团,包括政府部门、当地居民、当地社区、媒体、环保组织等;第三层为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包括自然环境、人马梅. 公共产品悖论?国家公园旅游产品生产分析J. 旅游学刊,2003,18(4):466 类后代等。弗里曼认为“利益相关者”指的是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受之影响的任何团体或个人。他认为利益相关者在企业战略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各利益相关者需要积极参与到战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去。 国家公园作为一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管理过程中

38、也涉及到多重利益主体。其中包括政府、学术团体、非政府机构、社区居民、旅游者以及其它社会公众等等。这些利益主体在国家公园管理过程中担任着不同的利益角色,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恰当处理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确保各利益主体适当参与到国家公园管理事务中来,最终确保国家公园管理的稳定、持续的发展。 2 美日德国家公园概况 2.1 美国国家公园概况 2.1.1 美国国家公园起源 国家公园思想的出现始于美国人对荒野的保护。荒野是较少或没有受到人为影响的自然本色。它具有原生性、和谐性、趣味性、开放性、多样性等特征。荒野是美国国度的原始自然状态,当美国的先祖在 162

39、0 年乘坐“五月花”号帆船跨越大西洋在普利茅斯登陆时,整个北美洲大陆全处于荒野的状态。荒野承载着美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说美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拓荒史。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西进运动是美国国内的一次大规模移民拓荒运动,对美国的经济、政治及美国民族精神的形成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西进运动培养了美国的民主意识,锻炼了美国人自由、竞争、乐观、冒险的性格,强化了美国的个人主义。荒野精神在美国本土文化成立之初就以一种民族情感的方式深深扎入美国文化内部,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精神象征。 西进运动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但同时伴随着荒野原始自然状态遭到破坏,西进运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另一

40、方面,现代文明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物质上的富足的同时,也带来了战争、贫富加剧、精神忧虑等新问题。回归荒野成了人们摆脱现实生活的纷扰、实现心灵宁静的强烈愿望。保护7 荒野这一精神文化的孕育地渐渐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1832 年,美国画家乔治?卡特林提出建设国家公园的建议。他希望政府通过制定一些保护性政策建立一个国家公园,以保证公园中的所有资源都处于原始、自然的状态。1872 年 4月 1日,美国国会以法案的形式批准在蒙大那和维奥明的地域里建立黄石国家公园 。于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诞生了。 2.1.2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 现在美国共有 58 个国家公园,大部分位于西部地区。处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

41、局管理保护之中的不止国家公园,还包括其他许多类别,如纪念地、历史公园、战场、保留地、风景区、娱乐区、河流、道路等等,它们和国家公园一起构成了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目前,国家公园体系中的成员数量达到了 388个,包括国家公园、国家保护区、国家湖泊、国家历史公园等 20 个小类,总土地面积有三2十二万多 km 。本文后面只提“国家公园”,用来泛指国家公园局管理下的大多数单位。 2.1.2.1 国家公园标准 美国共有六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分别是美国国家公园系统、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禁猎区系统 、森林和草地保护区、自然资源和土地、保护区系统、游憩和户外娱乐保护区系统、军事设施保护区系统 。国家公园系统在

42、这六大自然保护区中规模最大,保护级别最高、最严格。入选国家公园系统具有以下特定标准: (1) 待选资源在杰出性、遗产性、教育性、娱乐性和完整性方面具有全国 性意义。 (2) 具备成为国家公园系统一员的适宜性。是否具备适宜性一般需要考虑 两点:一是其它机构组织有没有对该资源进行类似的保护;二是该资源是否能够和国家公园内的其他资源一起形成资源组合优势。 (3) 具备成为国家公园系统一员的可行性。评估可行性时需要综合考虑到 各种因素,包括规模、布局、土地所有形式、成本、资金、公众利用的可能性、对规划区域环境的影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等。 (4) 国家公园管理局与其他机构或私人企业相比,其对此资源能够

43、进行最陈鑫峰.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及其资源标准和评审程序J. 世界林业研究,2002, 15(5):49宋朝框. 自然保护区工作手册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48 好的保护。 制定上述标准是要保证国家公园系统只能包括国家中杰出的自然和文化资 源,同时也为了表明成为国家公园系统一员不是保护资源的唯一选择 。 2.1.2.2 国家公园功能 在美国,国家公园不单单意味着其所保护的资源,它代表着“美国的灵魂”。国家公园是美国人民宝贵的历史财富,对于美国人民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国家公园保存着多个典型的、完整的生态系统,为国民生存提供了 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存

44、环境。它拥有众多独特而稀有的物种,是“物种的基因库”,这使其成为进行科研探索的基地和环境教育的重要课堂。 第二,国家公园是国民进行游览和休憩的重要场所。国家公园是国民的巨大的度假地 ,它让国民摆脱日常生活的状态,逃离尘世的浮躁喧扰,感受大自然的深刻与永恒。原始的大自然风景给人以心灵的复苏,让人重新领悟到生活的真谛,给人的精神注入新鲜活力。 第三,国家公园体现着美国重要的价值观与理想。在国家公园系统中受到保护的苍山旷野、纪念地、历史遗址等都向人们展示,追求自由、独立是美国文化的情结所在。同时,国家公园系统作为“美国史册”展示出来,成为美国历史的“见证人”,体现着美国人希望后代所了解的历史经历。

45、2.2 日本国家公园概况 2.2.1 日本国家公园的建立 日本人民自古就有野外游娱的传统习俗,自然山林多为大众化的游览佳所。明治六年(1873),日本正式建立了公园制度,近代公园建设开始。此后建立的一批公园如天之桥立公园、?公园、严岛公园、大沼公园、松岛公园等都具备了作为自然公园所应具备的天然条件。 明治末,伴随着美国国家公园思想的传入,日本人对于自然风景的重视逐步提高,国家公园建设开始兴起。明治 44年(1911)在第 27届帝国会议上,野木恭八郎等人提出了“关于设定国设大公园建议案”,倡导将富士山一带建设为国家公园。议会通过了这项建议案,并提出了对全国自然风景的调查。进入大正时李如生. 美

46、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Roderic Nash. The value of wildness J . Environmental Review, 19973: 169 代,对于自然风景的调查活动更加频繁,国立公园的设立变得越来越广泛。到了昭和年代,国立公园建设的步伐加快。昭和二年(1927年),国立公园协会以民间团体的形式成立,这是日本第一个有关自然公园建设的专门机构。昭和 5 年(1930),内务省成立“国立公园调查会”来审议与国立公园有关的制度和政策。次年,通过了国立公园法。在各方面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昭和 9年(1936),首批国立公园产生。它们分别是户内海、雾岛和云仙。同年 12 月又确定了日光等五处国立公园。昭和 11 年(1936),又指定了十和田等四处。这 12 处国立公园设立之后,有关自然公园的行政管理工作正式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昭和 23年(1948),厚生省成立国立公园部。昭和 2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