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79046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项目概要1.1 项目背景清水镇地处酒泉市肃州区“东大门”,属沿山冷凉灌区,具有明显的区位经济优势。近年来,该镇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强化基础,挖优势、抓重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粮食制种和洋葱为主的经济区域,种植业的整体效益有了较大提高,但与现代农业发展对高标准农田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持的有关政策,镇上决定通过积极争取实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进一步有效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优化土地资源,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保持全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项目建设地点在清水镇西湾村,建设面积5000亩。

2、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农业措施、林业措施和科技推广措施等四个方面。1.3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开发区建设规模为5000亩,按照每亩490元计算,总投资24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投资110万元;省、市、区财政配套资金55万元,其中:省财政配套44万元,市财政配套2万元,区财政配套9万元;农户自筹资金80万元(其中:现金和实物折资24万元,农户投工投劳折资56万元,折工日2.8万个)。1.4 项目建设效益通过中低产田改造的建设和实施,可有效改善项目区灌溉面积5000亩,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效缓解旱情;新增农田防护林300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5000亩;完善服务体系2个;调整增加经济作

3、物1500亩,亩均可增加经济收入200元以上;项目区新增种植业总产值95万元,农民增加纯收入总额达到49万元;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广大群众的科技素质和种植业水平进一步提高。1.5 组织领导和管理为了加强对项目组织实施的领导和管理,镇上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项建设任务的安排部署和协调工作。同时,与中寨村签定目标责任书,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建设任务、技术服务、工程进度等列入目标责任书考核,固定专人负责,认真落实项目工程招标制和质量监理制,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对开发资金实行专人专户专帐管理。第二章 项目区自然概况2.1 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清水镇位于酒泉市肃州区东大门,镇政府距县

4、城70公里,东接高台县,南与肃南县祁林乡相连,北邻巴丹吉林沙漠。中寨村位于清水镇东部。2.1.2水文气象全镇水源发于祁连山,径流由冰川、降雨两部分组成,经马营河导入夹山子水库调节灌溉,主要以降雨补给为主,供水量暴涨暴落,洪水量大。年均日照长、温差大、降水小、蒸发大、无霜期短,光照时间为每天平均8.3小时,年平均温度14,年均降水量85毫米,蒸发量为2150毫米,无霜期平均140天,来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灌溉保证率低,干旱威胁大,属干旱缺水地区。2.1.3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地形南高北低,地势落差偏大,土壤类为灌淤土,属厚层灌淤土、厚层红色灌淤土和流动风沙土,耕性较好,土壤养分含量不平衡,有机质

5、含量不丰富。2.2 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项目涉及清水镇1个行政村,11个村民小组,1个村办林场,406户,1540人,劳动力708人。2.2.2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2003年,全镇财政收入达到2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50元,其中西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4元。2004年全镇财政收入预计可达到250万元,西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3860元。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4463元,比改造前的2005年增加了343元。2.2.3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镇农林牧服务机构健全,设施配套,服务到位。镇上组建有“清水镇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学校”,中寨村成立了“中寨村农民文化学校”,有专兼职教

6、师,师资配套,培训及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至目前,已培训青年农民1400人次,培训项目涉及农业生产各个方面。中寨村还组建有“制种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流通服务协会”等专门的为农服务组织。2.3 基础设施2.3.1水利骨干工程状况项目区内现共有渠道65.5公里,其中:斗渠15.3公里,已砌9.2公里,需维修5.8公里,未衬砌土渠6.1公里;农毛渠50.2公里,已砌10.9公里,未砌土渠39.3公里。2.3.2田间工程状况项目区田间农毛渠50.2公里,已砌10.9公里,占21%,土渠39.3公里,占79%,田间机耕路14公里,均为砂石路或土路,农田林网配套率占20%。2.3.3农业机械及

7、农机服务设施项目区内现有农用车380辆,其中:农用四轮拖拉机350辆,农用三轮车30辆,基本能满足项目工程建设需求。在农机服务上,镇上服务机构人员健全,服务及时到位。2.3.4交通与电力项目区已建道路14公里,乡村、村组、组组道路基本贯通,但直线性、平整度不够。所有道路中,铺油道路只有1.5公里,其余部分为土路或砂石路,道路整体状况一般化,项目区内户户通电,农网改造全面完成。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赖夹山子水库调节,由于水利设施不配套,渗漏严重,土薄石厚,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同时由于存在大面积中低产田,粮食混

8、合单产不足500公斤,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另外,渠道建设投入低,建设速度慢,渠路林配套状况不好。针对项目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以上主要障碍及制约因素,通过实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使项目区土地、水资源潜力得以较好发挥,区位、自然优势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会得到明显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投入产出大幅度增长,以粮食制种、经作制种为主的产业化结构更趋优化,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开发,进一步形成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全面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有富有的土地资源。项目区土地的平整度较高,土地肥力较为充足,连片性强,具备较好的地力基础,

9、是全镇主要的粮食制种和洋葱产区之一,有较强的开发潜力。2、有适宜的气候和水资源条件。项目区光照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且项目区内全部使用祁连山冰雪溶水,来水量较大,在水利建设上主要为防渗节水的渠道建设,节水潜力大,投资少,见效快。3、有较好的水利基础。区内引水渠道规划设计位置选择较为准确,占地少,工程量少,收益土地多,收效快,各种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能按要求配套渠路林,综合效益高。4、镇村两级高度重视,并当作一件大事狠抓苦干,区内群众积极性高,并对农业综合开发寄予厚望。因此,农业综合开发势在必行,尤其在中寨村实施具有相当大的可行性和良好的辐射带动性,必将会取

10、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 项目区水资源状况项目区属马营河灌区,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7、8、9三个月年径流量占全年的67%,而苗水期的4、5、6三个月仅占24.5%。由于灌区灌溉任务重,加之项目区渠系配套程度不高,渠道渗漏严重,干旱仍然严重。4.2 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所在村由夹山子水库干渠经三支渠、四支渠输送库水灌溉,各村民小组耕地灌溉水源相同,为一个供需平衡区。4.3 项目区水源供需平衡由于项目区自然条件差,水利工程建设速度缓慢,部分渠道建成年代久远,已破败不堪,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51,水资源利用率低。中寨村的可利用水资源为(P=

11、50%)421.8万立方米,(P=75%)405.6万立方米。现有耕地5000亩,粮经种植比例为7:3。渠系水利用系数为 0.51,田间水利用率为0.89,水的利用率仅为0.45,净灌溉定额为400立方/亩,毛灌溉定额为888立方,现需水量为444万立方,缺水量为(P=50%)22.2万立方米,(P=75%)38.4万立方米。4.4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由于本项目属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受当地人民群众财力的限制及项目决定,无法另行开源,只能采取节水措施以达到节流目的,因此项目实施后,项目的可供水量仍然由马营河灌区的灌溉制度决定,即年供水量没有变化,为(P=50%)421.8万立方米,(P=

12、75%)405.6万立方米。第五章 规划设计5.1 指导思想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农业结构调整为动力,坚持“内涵挖潜,全面创新,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突出效益,高标准建设”的原则,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做大做强制种产业,稳步发展草产业,实现园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体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项目区乃至全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5.2 选项原则立足当地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当地资源,突出市场竞争力,增强农业效益,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和地方财政

13、的增收。5.3 建设规模及标准衬砌渠道13公里,其中衬砌口宽1.8m、底宽0.6m、渠深1m斗渠5公里;衬砌D型、C型U型农渠8公里;铺筑10-20Cm沙石罩面、路面宽5m的机耕路8.4公里;栽植农田防护林300亩;培训农业劳动力1200人次;示范推广制种玉米、洋葱等新品种和配方施肥等新技术。通过深翻深耕地2000亩、配方施肥1500亩,改良土壤生化性能,培肥地力。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6.1 开发任务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6.2 建设内容6.2.1水利措施1、灌排渠道工程22公里。斗渠5公里,口宽1.8m、底宽0.6m、渠深1m,纵坡1/100-1/200,边坡1:1。农渠8公里,口宽

14、0.70-0.90m,渠深0.50-0.70m,纵坡1/100-1/200,边坡1:1。6.2.2农业措施1、良种基地。项目区内计划建成3000亩以玉米制种为主的制种基地进行良种繁育。2、改良土壤。平整土地2000亩,深翻3000亩,配方施肥 3000亩。3、机耕路。修建5米宽交通型田间道8.4公里,天然砂砾石罩面10-20厘米。6.2.3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300亩,定植各种苗木9万株。6.2.4科技推广措施培训农民技术员、劳动力1200人次,示范推广制种玉米、洋葱等新品种3000亩,深翻深耕3000亩,配方施肥3000亩。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1 编制依据本项目为中低产田改造,由

15、水利工程建设、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组成。水利工程估算采用国家及甘肃省现行标准,其它措施估算采用省内及当地经验,采用综合指标。(1)定额依据建筑工程采用甘肃省水利厅1996年颁发甘省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概算定额;安装工程采用水利部颁发1993年63号文件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采用甘肃省水利水电施工机械台班定额,并对台班定额第一类费用扩大15%。(2)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依据各项费用按照甘肃省水利厅1992年15号文件甘肃省水利水电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为基础,并按1995年19号文件“补充定额”和1998年11号文“费用标准调整意见的通知”计取各项费用。(

16、3)价格依据建筑材料价格依据当地2003年第四季度材料市场价。(4)田间工程按典型示范区扩大指标计算工程量。7.2 投资估算7.2.1基础单价(1)人工工资工程地处酒泉市境内,工程执行甘水规发(1995)19号文件,即:工资标准按十一类规定的基本工资计入,地区生活补贴为8%,高原补贴费为12元/月,经分析计算为:土方工程15.69元/工日,石方工程16.75元/工日,砼工程17.79元/工日。(2)施工用风、水、电风价:计算风价0.18元/立方米;水价:0.35元/立方米;施工用电:采用外购电网电和工地柴油发电机共同供电,经分析计算综合电价为0.70元 /度。按当地市场价格,并计入运杂费用。(

17、3)砂石料单价工程所需块石、卵石和砼粗(细)骨料按我区各灌区实际情况及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的砂石料场地,采用人工开采、筛分,汽车或拖拉机运至工地。经计算沙石料单价为:卵石29.479元/立方米,砂子18.23元/立方米,石子22.8元/立方米,垫层29.01元/立方米。7.2.2建筑和安装单价根据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方法,分析计算建筑、安装工程单价。(1)单价为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构成。(2)直接费包括基本直接费和其他直接费。(3)其他直接费按基本直接费计取,建筑工程取4.5%,安装工程5.5%。建筑、安装工程的间接费以人工费为基础计取,其中土方工程24%,石方工程30%,

18、砼工程70%,安装工程80%。(4)计划利润按 7% 计取。(5)税金按直接费和间接费的3.22%计取。7.2.4其他费用按水利部及甘肃省水规(1992)15 号文件,甘水规(1995)19号文件和(1998)11号文件中有关计算规定计取相关费用。7.2.5投资估算根据以上原则及依据,经计算本项目计划总投资245万元。7.3 资金筹措方案本项目区共245万元投资中,按照中央、省市区、自筹1:0.5:0.7的标准,申请中央财政投资110万元,省、市、区财政配套资金55万元,农户自筹资金(现金和实物折资)80万元。7.4 群众投工投劳本项目区工程建设中,群众以投入劳动工日折算现金作为自筹资金,计划

19、群众投工投劳2.8万个,每个工日按20元计,折合资金56万元。第八章 经济效益分析8.1 经济效益通过中低产田改造的建设和实施,可有效改善项目区灌溉面积5000亩,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效缓解旱情。调整增加经济作物1500亩;亩均可增加经济收入200元以上。项目区新增种植业总产值95万元,农民增加纯收入总额达到49万元。8.2 社会效益广大群众的科技素质和种植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群众直接受益,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强化基层组织建设。8.3 生态效益整个项目建成后,新增加农田防护林300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5000亩,可极大地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风沙危害,改善土壤

20、。同时,通过进行节水措施,高效生态农业,综合改土技术,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发挥先导作用。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9.1 实施管理与项目区所在村组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建设任务、技术服务、工程进度等指标列入目标责任书,严格责任书签定的内容,实行定量考核,奖优罚劣。9.2 运行管理与维护在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项目所在村组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并与建设农户签定建设管护五年质量保证目标责任书,实行属地管理,谁修建,谁维护,并在五年内谁的建设地段出现破损由谁自购材料进行翻建或维修。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10.1 环境现状分析项目区防风林带、生态林带、水源涵养林带建设进

21、展缓慢,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大打折扣,再加上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10.2 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总的来说,通过项目实施,将极大地减少渗漏及水资源浪费现象,大大改善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状况及农业综合效益,尤其通过防风林、生态林及水源涵养林建设,将会极大地减少风沙和水土流失,较好地涵养水源、缓解人畜饮水矛盾,并能较好地改善环境结构,并极大地提高农业灌溉功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10.3 对策及措施1、强化科技培训,举办以农业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培训班10场次以上,对全村80%以上的中青年进行科技教育,强抓环境保护教育,树立保护环境意识。2、强化责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农业

22、综合开发为目的,保护与开发并重,并将环境保护责任以目标责任书形式进行固定,奖优罚劣,重奖重罚,绝不准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进行农业开发,造成环境新的恶性循环。3、精心设计,慎重规划,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因地制宜,尽可能避开有植被地段和有树木生长地段,不到万不得已不破坏或尽可能少的破坏植被,不采伐或最大限度地限制采伐树木。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会大大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使农业资源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使中低产田得到改造,并能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走高效生态化发展之路。本项目的实施,不仅符合“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也符合本镇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客观实际,所设置的

23、规划项目符合当地实际和市场需求,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项目筹措资金的渠道正当合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回报率高,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建议上级部门及早立项,早日投资,使当地早日受益。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肃州区清水镇中低产田改造项 目 建 议 书(2005年度)肃州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肃州区清水镇人民政府二OO四年十一月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要11.1项目背景1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11.3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1.4项目建设效益21.5组织领导和管理2第二章 项目区自然概况22.1自然概况22.2社会经济状况32.3基础设施4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3.1

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5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64.1项目区水资源状况64.2供需平衡分析74.3项目区水源供需平衡74.4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7第五章 规划设计75.1指导思想75.2选项原则85.3建设规模及标准8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86.1开发任务86.2建设内容9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97.1编制依据97.2投资估算107.3资金筹措方案127.4群众投工投劳12第八章 经济效益分析128.1经济效益128.2社会效益138.3生态效益13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139.1实施管理139.2运行管理与维护13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1410.1环境现状分析14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1410.3对策及措施14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