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与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与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与研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学校在课程上有了部分的决策自主权。其中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主体,学校肩负的任务不仅仅是简单地对这部分“课时”的完成,更重要的是肩负起校本课程科学实施的研究与推动的重要责任。 一、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与推动 1、对校本课程实施者进行研究与推动 学校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往往就是理想课程转化为现实课程的过程。教师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不仅有权决定“怎么教”,而且有部分权利决定“教什么”。因此教师对国家课程校本化重要性的理解、课程内容选择的能力、课程实施执行的能力以及教师的专业情意等因素直接决定了学校校本课程实
2、施的效能。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培训、课例观察、专家讲座等方式,让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进行理解并掌握一些校本课程开发的技能,是进行确保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基础工程。 2、对校本课程实施的教材进行研究和推动 开发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可操作性的校本教材是推动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物质资源保障。要在不遗余力地鼓励教师们大胆开发适于自己教学、有利于学生发展、可操作性强的校本课程的同时,依据教师们开发出的课程内容统筹管理进而进行有效的课程实施。 开发国家课程校本化、个性化校本课程实施教材 学校通过用明确的教育哲学思想和明确的办学目标来指导,充分利用学校教师的整体力量,使之系统化、科学化,使国家课程的实施贴近
3、学生的学习生活,有血有肉,并把本来属于学生的那部分权利: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及学习时间的支配权还给学生。 (2)开发系统化、规范化的校本课程实施教材 校本课程实施容易出现随意性课堂和无意义课堂,因此校本课程教材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是确保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学校一方面要通过任务驱动的让教师们进行自主开发,另一方面要通过整合、协调充分把所开发的课程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 二、关于校本课程有效的实施与开展 (一)探索课程目标的统整,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需要性依据 新课程改革推出的学科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不同,主要区别是学科课程标准是相应学段的最低学业水平要求,加上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办学定位与不同的生源,
4、笔者认为不同的课程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有适合本校实际的系列化的学科课程教学目标。因此要求教师们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科课程目标细化的研制为载体,确定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的细分目标,确定的依据应是学科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和学校办学定位。 (二)探索课程教材的统整,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可行性基础 好的校本课程不仅要有适合本校的教学目标体系,还应该有相应教学内容的配套练习、评价题库等。这是各学科教学质量保持持续稳定的基础工作,也是教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研究内同之一。因此,鼓励校本课程开创主题论坛,进行 “走近课程统整”大讨论。通过定期的研讨,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情意与课程能力,提升教师
5、专业团队的研修水平,进而推进课程统整。在这个基础上,应该进行两方面研究:一是学科内部课程统整,围绕学科内容进行同题会课,体现课程内部的统整;二是同一主题下的学科之间课程统整,同一主题我们从语文、数学、外语、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入手进行课程统整。通过统整开发出适合于校情的、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配合教学使用的配套练习、题库等,设计出形式多样的学科活动,使学习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与需求,从而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 (三)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课程目标、教材甚至学习实践进行“再”开发,提升校本课程实施的效度。 在不断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的几年里,不少学校积累了相当多的课程,这些课程有些是符合学校校情
6、,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能够彰显出校本课程实施效能的。同时有些课程是不能适合时代要求的,或者是课程实施条件改变了的。这就要求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开展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到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给予教师及时的指导和调整,通过校本课程“再”开发,让校本课程的实施始终和国家的教育教学纲领及学校的育人理念相适应;始终得能够得到课程实施的资源和条件;始终有具备课程实施能力的教师的参与。 三、关于校本课程客观的评价与完善 校本课程实施与开展的有效性必须通过外部的监测才能产生客观中肯评价,实效性的评价才能促进校本课程实施的不断完善。因此,作为校本课程实施评价体系制定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全面性尤为重要。 学校校
7、本课程建设初始阶段应该鼓励各课程开发的教师们同期进行校本课程实施评价的构建。当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达到一定规模和效应时,要进一步提升校本课程的品质,凸显学校的课程特色,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必须提升校本课程实施的系列化、特色化、精品化建设。其主要措施为:确立学科拓展类和综合拓展类两类课程的系列化建设的主题,使系列课程呈现分层递进的特征;充分挖掘优势课程资源,促进课程的特色化形成;加强校本课程“课、研、修”一体化的校本研修,提高特色课程的课程品质,使其向精品化发展。 这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如下难题:一是解决了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在专题拓展教学上缺乏延续性,以及教学内容随意性大的问题,使课程在继承和发展中日渐完善;二是充分利用了学校的优势课程资源,加快了特色课程的开发速度;三是促进了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教师间的团队合作,扭转了孤军作战的局面,使校本课程的校本研修成为常规的教学活动内容。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不仅适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和需要,更是学校优化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学校课程特色化、品牌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全面育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探索出更科学、系统、优质的“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途径是历史赋予学校的一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