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继续教育试题答案国家I类套省级II类套.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79375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医生继续教育试题答案国家I类套省级II类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好医生继续教育试题答案国家I类套省级II类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好医生继续教育试题答案国家I类套省级II类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好医生继续教育试题答案国家I类套省级II类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好医生继续教育试题答案国家I类套省级II类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好医生继续教育试题答案国家I类套省级II类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医生继续教育试题答案国家I类套省级II类套.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I类5套题答案病毒性肝炎的社区管理与规范化防治策略一、肝病概览 1.重型肝炎,预期肝脏功能难以恢复时,应选择下列哪种治疗:A. 肝脏移植2.关于重型肝炎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适当卧床休息3.急性淤疸型肝炎表现为黄疸上升至高峰,并应持续多长时间:A. 3周以上4.下列哪项是重度慢性肝炎的表现:C. PTA(%) 60405.下列哪项是慢性肝炎的根本治疗:C. 抗病毒治疗6.慢性肝炎的病原体感染时间需超过下列哪项时间:A. 6个月二、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专家建议 1.关于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的临床处理,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C. 核苷(酸)类似物对肝硬化患者具有一定危害2.关于乙型肝炎病毒耐

2、药的预防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无需了解血清HBV DNA水平及耐药3.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下列哪项处理是错误的:B. 换用阿德福韦4.下列关于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处理的方法,哪项是正确的:A. 应及时进行挽救性治疗5.对拉米夫定耐药时,加用下列哪项药物可提高疗效:B. 阿德福韦酯6.下列哪项不是乙型肝炎病毒耐药预测的因素:C. 核苷(酸)类似物的剂量三、慢性丙型肝炎的社区管理及防治 1.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半年内至少在下列哪项时间内应进行检测ALT、AST:C. 每2个月2.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对象中,对于ALT正常或轻度升高且40岁的患者应选择下列哪项处理措施:B. 应立即治疗3.下列哪项

3、是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的定义:A. 治疗4周RNA阴转4.关于丙型肝炎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一旦感染丙肝病毒,仅10%感染者自发清除病毒: 5.对于丙型肝炎的预防,下列哪项措施最重要:B. 切断传播途径6.下列哪项是治疗应答中反跳的定义:A. 治疗期间HCV RNA 由阴转阳四、乙肝母婴传播的阻断1.必须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育龄女性,如果近期不计划妊娠,建议选择的抗病毒药物:B. 干扰素2.宫内感染乙肝病毒时,主要发生在下列哪项时间内:C. 妊娠中、晚期3.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最好应在下列哪项时间内:A. 出生6小时4.根据药物在妊娠期间抗病毒的安全分类,拉米夫定属于下列哪项药

4、物:B. B类药物5.下列哪项是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主要途径:B. 产时感染6.下列哪项药物是目前认为在孕晚期使用基本是安全的:B. 拉米夫定社区常见传染病护理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一、社区常见传染病及管理(一) 1.甲型肝炎的平均潜伏期为: C.4周2.HA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粪-口传播3.肝功能异常超过多长时间的HBsAg阳性患者确诊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B.半年4.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B.空气传播5.菌痢的潜伏期一般为: A.1-2天 二、社区常见传染病及管理(二)1.二期梅毒属于: A.早期梅毒2.以下哪项不是淋病的传播途径: D.空气传播3.HIV是: B.单链RNA病毒4

5、.艾滋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四个期,其中期为: C.艾滋病前期5.尖锐湿疣是由( )病毒感染所引起的: A.人类乳头瘤病毒 三、社区常见传染病的消毒与隔离 1.一般情况下,戴棉纱口罩不应超过( )小时: B.4小时2.可杀灭一切致病微生物的消毒剂称为: D.高水平消毒剂3.医护人员洗手时,取适量皂液认真揉搓双手至少( )分钟: C.15分钟4.可以清除和杀灭细菌芽孢以外的微生物的消毒剂称为: C.中水平消毒剂5.以下关于护目镜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B.重复使用护目镜3次以后应消毒清洗一次医院处方点评的管理与实施一、门急诊及医嘱处方点评方法 1.无特殊情况下,开具门诊处方不能超过下列哪项的用量:

6、B. 7日用量2.清洁手术患者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应超过下列哪项时间: C. 24小时3.氨基糖苷类药物+速尿同时应用,会导致出现下列哪项后果: A. 导致耳、肾毒性增强4.28天以下的新生儿在使用头孢曲松的同时,不能使用下列哪种药物: C. 钙剂5.受体阻滞剂可出现下列哪项不良反应: B. 体位性低血压二、处方点评与药物临床应用评价1.关于专项处方点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C.各级医院都必须实行专项处方点评2.属于超常处方的是: D.无正当理由开高价药的处方3.专项处方点评的重点监控项目不包括: B.口服营养制剂4.属于用药不适宜处方的是: A.用法用量不适当的处方5.实施处方点评的最终目的

7、是: D.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1.以下关于处方点评错误的是: C.各级医院应保持处方点评制度一成不变2.医院处方点评工作的实施部门是: A.医院医疗管理部门和药学部门3.二级及以上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有( )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B.中级以上4.以下哪项是不规范处方: B.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5.一个考核周期内( )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应当认定为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离岗参加培训: C.5次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一、胆汁淤积性疾病的发病机制1.最常见累及大胆管上皮细胞的胆汁淤积疾病是: A.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2.在遗传性胆汁淤积性疾

8、病中,发生的重要机制是: D. 转运体基因突变3.目前观点Dubin-Johnson综合症倾向于由那个基因突变所致: A. MRP24.以下哪个基因突变是囊性纤维化的原因: B. CFTR5.胆汁酸是由以下哪项成分转变而来: D. 胆固醇6.以下哪项不是胆汁的成分: D. 糖二、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概述1.胆汁的主要成分是下列哪项: B. 胆汁酸2.以下哪项PBC-肝内胆汁淤积的生化表现不正确: B. ALT/AST显著降低3.以下哪项与PBC共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最低: D. 扁平苔癣4.以下哪项不是PBC的临床表现: D. 关节疼痛5.以下哪项PBC的免疫学异常发生率最高: A. AMA

9、/AMA-M26.除哪项外均为可能引起药物型肝内胆汁淤积的病因: C. 头孢拉定三、几种常见的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1.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病程一般在几个月以内: D. 32.下列哪项不是PSC诊断的主要依据: B. 碱性磷酸酶降低3.胆汁淤积型肝炎占肝炎的比例是多少: A. 2-8%4.重叠综合症所致胆汁淤积的发生率是: D. 8%5.除哪项外均为诊断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依据: C. 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60%6.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好发于妊娠末: A. 3个月四、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的治疗(一)1.根据本章内容以下哪项是胆汁淤积性肝病的首选用药: D. 熊去氧胆酸2.以下对胆汁酸池描述错误的是: A. UD

10、CA是鹅去氧胆酸(CDCA)的7-C位羟基同向异构体3.根据本课件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常用剂量正确的是: A. 10mg/kg/d4.熊去氧胆酸不宜与以下哪项同时合用: B. 消胆胺5.根据本课内容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固醇性结石的疗程正确的是: C. 624个月6.以下哪项不是使用熊去氧胆酸的禁忌症: D. 慢性胆囊炎五、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的治疗(二)1.腺苷蛋氨酸是那年被发现的: A. 19572.腺苷蛋氨酸对以下哪项具有预防作用: D. 预防心脏疾病3.腺苷蛋氨酸对以下哪项具有治疗作用: A. 关节炎4.腺苷蛋氨酸是通过以下哪项在人体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D. 转甲基和转硫基作用5.目

11、前认为对胆汁淤积引起的皮肤瘙痒有一定效果的药物是: A. 消胆胺6.通过本课学习,下列哪项对腺苷蛋氨酸的安全性描述是错误的: B. 对孕期胎儿有明显不良反应从新指南看基础胰岛素的临床应用一、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1.根据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建议,以下哪位T2DM患者不考虑口服药而应给予胰岛素治疗: B.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2.根据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建议,以下哪位T2DM患者可给予胰岛素单药治疗,亦可口服药和胰岛素联用: C.病程中出现无确切诱因的体重下降3.关于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描述正确的是: A.需他人协助完成注射4.关于

12、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描述正确的是: D.患者进餐时间规律5.哪种胰岛素治疗方案的达标率更高: C.预混二、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1.关于胰岛素的分配比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全天胰岛素总量1.5-2.0u/kg/d左右2.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考虑重新恢复口服药治疗的指征,不包括: C.空腹血浆C肽0.8-1.0nmol/L3.当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总剂量()仍不能很好控制血糖时,可采用每天多次胰岛素治疗: B.36u4.理想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应: D.以上都包括5.胰岛素对糖尿病的基本的治疗益处包括: D.以上都是6.关于口服降糖药物失效,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每年大约有40的2

13、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继发失效三、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指南1.下面哪些不是胰岛素的作用 D、胰岛素减轻体重 2.下面哪种胰岛素不是基础胰岛素 C、赖脯胰岛素3.下列哪些不属于胰岛素类似物:C、精蛋白锌胰岛素4.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包括 B、腹部脐周5cm以内的部位;大腿前外侧5.下列哪些不是胰岛素的给药途径 C、肌肉注射6.关于胰岛素在急症中的应用哪些不正确 B、急性期应加大胰岛素皮下注射剂量省级II类2套题答案5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一、WHO儿童生长标准(2006)Z评分计算介绍1.WHO儿童生长标准Z评分计算公式为: C. Z评分(实际测量值参考标准中位数)/参考标准的标准差2.WHO Anthr

14、o 系统包括哪三部分: A. 体格发育计算、个体评价、营养调查3.体格发育计算评价单个儿童,需要知道: D. 以上都需要4.能够计算儿童生长各项指标的统计软件包括:C. AS, SPSS 和STATA5.SAS Macro中的data_in=mx08,表示: B. 要计算Z评分数据集名6.国内儿童成长曲线软件(共享版)的特点是: B. 目前只能对儿童个体评价,更适合家长二、2006WHO儿童生长标准的应用1.关于WHO儿童生长标准在阿根廷、意大利、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四个国家的测试评价医院儿童营养不良与身长别体重百分位数说法正确的: B. 相关但不可互换2.英国采用WHO儿童生长标准的两项前瞻性

15、队列研究说明:B. 采用WHO生长曲线,4个月以上英国婴儿增重标准降低,可以避免将来的儿童期肥胖3.孟加拉农村母乳喂养婴儿纵向生长研究表明: C. WHO参考标准是评价母乳喂养儿童生长状况的基准4.关于秘鲁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危险因素分析以下哪项不正确: A. 细菌感染是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和消瘦的主要危险因素5.WHO标准对印度、秘鲁、越南儿童营养状况评价错误的是: B. 3个国家儿童生长迟缓率均较低6.与美国2000 CDC生长曲线相比较WHO儿童生长标准: A. WHO标准的营养不良率较低(前6个月除外)三、2006WHO儿童生长标准制定1.以下哪项是1978年NCHS/WHO儿童生长标准存

16、在的缺陷: C. 婴儿主要由配方奶喂养2.儿童理想生长要求必须包含哪三方面要素: A. 营养、环境、卫生保健3.以下哪项符合制定新的儿童生长标准参加人员的选择原则: B. 母亲愿意遵从母乳和辅食喂养建议4.制定新的儿童生长标准参加儿童的指标(身高、体重、头围)测量次数以下哪项正确: A. 24个月儿童测量21次5.以下哪项符合新的儿童生长标准对儿童动作发育的说明: A. 4-18个月之间6个动作发育的里程碑6.关于不同国家地区儿童生长发育潜力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B. 给予同样良好的生长环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儿童生长发育潜力相同四、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及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参照标准1

17、.以下哪项是反映儿童营养及健康状况最重要的指标: A. 生长2.关于生长标准的特点以下哪项正确: C. 测量精确和测量技术标准化3.关于我国生长发育的研究以下哪项正确: C. 1937年对北京市东城区012岁近万名儿童进行了为时3年的横断面调查,得到了中国第一份较完整的资料4.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包含指标: A. 年龄、身高、体重、头围、分身高体重、分年龄体质指数5.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的表达形式为: B. 数字表格及生长曲线图6.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与WHO标准的比较说明: B. 中国儿童的整体生长水平有赶上发达国家的潜力五、2006年WHO标准与NCHS参考标准

18、1.关于NCHS参考标准局限性正确的是: A. 从超重肥胖率来看,将NCHS生长曲线应用于全球儿童肥胖分类时会导致将很多超重儿童归为消瘦或正常体重2.关于2006 WHO新标准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是: C. 研究的目的是创建一个显示儿童理想生长的参考指数3.制定NCHS参考标准参考人群选择存在的问题是: B. 配方奶喂养的婴儿4.以下哪项是NCHS参考标准对体重超标儿童筛选的问题: C. 配方奶喂养的儿童体重比母乳喂养的孩子要增长得快些5.关于新标准推广使用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以下哪项正确: A. 从个体角度,卫生保健人员对新生儿童可以采用WHO儿童生长标准,现有儿童过去的生长状况是否要重新评价6.W

19、HO首次在婴幼儿生长发育指标中引入以下哪项,对监测儿童的肥胖非常有效: B. 体质指数缺铁性贫血的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一、缺铁性贫血1.下列哪项不是贫血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 D.异食癖2.贫血最突出的体征是: A.皮肤、粘膜 皮肤粘膜苍白3.下列哪项不属于缺铁性贫血的特殊临床表现: D.皮肤粘膜苍白4.引起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慢性失血5.下列关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6.下列关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二、铁缺乏症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1.下列关于铁剂选择原则和应用注意事项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选择三价

20、铁剂2.目前治疗缺铁性贫血最常用的药物是: B.硫酸亚铁3.口服硫酸亚铁后,红细胞可恢复到正常水平需要的时间为: C.12个月后4.下列哪项不是硫酸亚铁缓释控释剂的优点: D.铁的生物利用度高5.下列关于葡萄糖酸亚铁的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铁量较高6.下列哪项不属于琥珀酸亚铁的优点: D.配合性稳定三、铁缺乏症与缺铁性贫血铁代谢1.下列哪项器官含铁量最为丰富: A.肝脾2.铁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主要在十二指肠及小肠上1/4段被吸收3.下列哪种情况下血清铁可升高: D.溶血性贫血4.下列哪种情况下血清铁可降低: B.缺铁性贫血5.总铁结合力增高见于: C.红细胞增多症6.下列哪项指标有

21、助于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 A.红细胞游离卟啉测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 终身教育 B. 普通教育 C. 职业教育 D. 义务教育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3.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 从课

22、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 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4.( )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5.( )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A. 观察法 B. 访谈法 C. 实验法 D. 行动研究法6.(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A. 视角 B. 视敏度 C. 视野 D. 明适应7.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A. 常模参照测验 B. 标准参照测验 C. 目标参照测验 D. 团体参照测验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23、。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 )。A. 杜威 B. 卢梭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10.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措施 D. 教育内容11. 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 理论联系实际 B.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C. 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 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

24、,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冲动型 D. 沉思型13.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 自我期待感 B. 自我归因感 C. 自我预期感 D. 自我效能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 教育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15.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16. 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17.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和。18. 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

25、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和,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19.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20. 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21.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与的综合表现。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22. 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23. 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24.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5. 教学26. 学校课程27. 有意注意28. 社会抑制29. 学习策

26、略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0. 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31. 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哪些?32. 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33. 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34. 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六、论述题(11分)35.试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七、教育写作题(16分)36.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 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

27、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2.B解析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3.D解析 (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28、4.D解析 略5.A解析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被观察者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6.B解析 视敏度在医学上称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视角的大小表示。7.A解析 被试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的成绩必须放到所在团体中,以被试在该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为常模团体。8.A解析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C解析 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10. A解析 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

29、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11. D解析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12. A解析 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题干可以看出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很可能就属于场依存型。13. D解析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二、填空题14. 民主化 15. 康德 16. 能动的 17. 不同刺激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18. 监督调节19. 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 20. 认知内驱力 21. 态度情感三、辨析题22.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通常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

30、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中等强度动机的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23.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创造力是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能力。二者的关系十分复杂。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创造力还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兴趣等的影响。创造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

31、素的结晶。24.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首先,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再次,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四、名词解释25.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26. 学校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以下具体含义: (1)是某级某

32、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3)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27. 有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28. 社会抑制:即个体在从事某一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活动的完成,抑制活动效率的现象,又称为社会干扰。29.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

33、步骤。五、简答题30. 答案要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定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31. 答案要点(1)把各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2)强调简单的知识技能与复杂的知识技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3)注重学习原理、规则和模型等方面的重要性;(4)对学生应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予以鼓励。32. 答案要点(1)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

34、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2)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是指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大小。(3)知觉的情境方面。在社会知觉中,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4)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定势在对人的知觉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陌生人形成初步印象时,这种作用特别明显。33. 答案要点韦纳等人认为,对于构成人的行为的原因,除去按照控制所在分成内在的个人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还可以按照另一维度即稳定性划分。在内部因素里可以分为稳定的(如能力)和易变的因素(如努力程度)。在外部因素里可以分为工作难度,这是稳定的;机会和运气,这是不稳定的。34.

35、答案要点(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对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

36、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显得尤为重要。六、论述题35. 答案要点(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

37、习习惯。 (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七、教育写作题36. 参考例文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

38、”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就可以获得。在普罗塔哥拉斯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基本知识的传授;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识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

39、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其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

40、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学校是学生的

41、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应提供良好的氛围。不但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

42、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 符合什么规律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

43、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44、.案例5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案例6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 为什么 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分析 小方回答

45、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育学练习一.选择题:“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C希腊 D罗马 ( B)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 ( D)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C )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D )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C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C )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