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及习题测验.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86124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及习题测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及习题测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及习题测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及习题测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及习题测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及习题测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及习题测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个性化辅导教案辅导科目:化学 授课教师:黄文旺 初三级 上课课时:2课时/次 课题9.5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类型基础( ) 巩固() 提高( )教学目标从基础知识出发,立足于考点,合力于重点,攻坚于难点,为学生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讲解尽可能地源于实际生活,让课程有趣易懂,减少对此科目的生疏感和畏惧感,从而尽可能地为成绩提升做好辅导工作。备注1.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学校中遗留的问题,而此教案主要起辅导作用;2. 此教案可能不止用一次,希望可以好好保管,以防下上课需要用到;3.教案侧重点会随教学进度,学习进度与教学需求进行修改,家长也可以对教案内容提供建议并直接反馈给老师。(授课老师联系

2、方式:)教学内容一 知识点总结:一、 探究实验:质量守恒的探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锥形瓶、玻璃棒、气球【设计实验】 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白磷。 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进,并将白磷引燃。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天平平衡。【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

3、的总质量。n 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n 玻璃管下端与白磷接触的目的:点燃白磷。n 气球作用:盛装锥形瓶里受热膨胀的空气和五氧化二磷,避免因锥形瓶内压强过大把瓶子弹开。n 没有安装气球的后果:橡皮塞被弹开或炸裂锥形瓶。n 锥形瓶底部不铺上细沙的后果:锥形瓶炸裂。二、 探究实验:质量守恒的探究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烧杯。【设计实验】 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

4、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实验现象】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实验结论】m1m2。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n 该装置不用密封,因为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中没有气体。三、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n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n 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n 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

5、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n 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四、 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上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五、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n 求某个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时要考虑是否有气体参加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气体的质量不能遗漏。n 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n 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六、 化学反应前后:n 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一定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n 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n 可能改变分子总数。七、 化学反应类型n

6、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n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n 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第二节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二、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n 质的方面:

7、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n 量的方面: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所求质量比不用约分。三、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意义):以下面的方程式为例2H2 + O2 = 2H2O 4 :32 : 36n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n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n 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四、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五、 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出现的错误

8、:n 不尊重科学实验,随意臆造化学式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n 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或计量数不是最简比。n 化学式书写错误。n 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n 错标或漏标“”(气体生成符号)、“”(沉淀符号)。“”:如果在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应该在生成气体的化学式后面标“”。“”:在初中阶段,只有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生成沉淀,才在生成沉淀的化学式后标“”。六、 配平: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都相等。n 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书上介绍的“最小公倍数”法配平。n 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有单质,一般留到最后配平。n 配平时一般从最复杂的化学式入手。

9、但配平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从一氧化碳入手。n 刚开始配平,可以让化学计量数是分数。配平结束后“”两边的化学计量数翻倍,全部变为整数即可。n 在刚学化学方程式时,要多做一些练习以熟练配平的方法;学过一段时间之后,要试着把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背下来(有的时候,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写作业对背方程式很有帮助)。第三节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 例题1: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解:设生成的O2的质量为x。答: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注意】如果没有完全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不能代入计算。只有通过相关数据得知反应完全进行(遇到“充分反应

10、”、“恰好完全反应”、“适量”等话语),这些质量才可能有效。遇到“足量”、“过量”、“一段时间”、“少量”等词语,说明可能不是恰好完全反应。二、 例题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30g加热一段时间,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是20.4g,求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解:设参加反应的KClO3的质量为x。答:参加反应的KClO3的质量为24.5g。【注意】当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不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时,说明有气体逸出。三、 例题3: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将8g氧化铜放入试管中,通入足量的氢气并加热一段时间。再次称量固体时,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2g。问生成铜的质量为多

11、少?解:设生成Cu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CuO的质量为【注意】对于这种题,先要注意(8g7.2g)并不是生成水的质量,而是参加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四、 带杂质的计算见第八单元。五、 计算时的常见错误:1.未知数带有单位。2.所设物质的质量包含杂质的质量,或者包含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3.已知物质的质量没有单位。4.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或者没有配平(这个错误会使计算题的得分降为1,甚至为0)。5.关系式中的数据没有与物质的化学式对齐。6.步骤不完整、数值计算错误、所答非所问等在其他学科也能犯的错误。二 习题测练:一、 基础练习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可”或“不可

12、”)分;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2、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即判断的依据)是 ,在化学反应中肯定会变的是 和 ,肯定不变的是 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3、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前,应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 处,调节 ,使天平平衡;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 ,把砝码放在 ,砝码要用 夹取;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 ,把游码 ;托盘天平能准确称量到(准确度) 。4、白磷燃烧的现象: ;反应化学方程式: ;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的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理解为: 质量等于 质量;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 。6、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 ) A反应条件 B哪些物质是反应物 C哪些物质

13、是生成物 D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7、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填序号)点燃 原子的数目 分子的数目 元素的种类 物质的总质量物质的种类 原子的种类。8、以C + O2 = CO2 为例,写出该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1) ; 2) ;点燃 3) 。9、在4P+502 = 2P205的反应中,表示 与 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 ;若从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原子、分子个数比来看表示 个磷原子与 个氧分子生成了 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从它们的质量比来看表示每 份质量的磷跟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10、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 为基础,绝不能赁空

14、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 ,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 。11、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因而需要在化学方程式上注明 ,如把点燃、加热等写在 。12、在化学方程式中,“+”表示_;“”表示_; “” 表示_; “”表示_;“=”表示_;13、点燃点燃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点燃点燃(1) P + O2 = P2O5 (2) C + O2 = CO2 点燃(3) Fe + O2 = Fe3O4 (4) Al + O2 = Al2O3 点燃 (5) HgO = Hg + O2 (6) S + O2 = SO2(7) H2 + CuO = Cu + H2O (8) Mg

15、+ O2 = MgO点燃MnO2电解(9) H2O = H2 + O2 (10)H2O2 = H2O + O2点燃(11) KMnO4 = K2MnO4 + MnO2 + O2 (12)H2 + O2 = H2O点燃(13) CuSO4 + NaOH = Na2SO4 + Cu(OH)2 (14) C2H2 + O2 = CO2 + H2O(15) Ca(OH)2 + CO2 = CaCO3 + H2O (16) H2 + Cl2 = HCl14、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 ; ; ; 。15、电解9Kg的水能生产多少Kg的氢气?同时生产多少Kg氧气?16、要得到32g二氧化硫,需要多

16、少g硫参加反应?二、巩固提高(一) 选择题1化学反应前后必定发生改变的是 ( ) A元素种类 B原子数目 C分子种类 D物质质量总和2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 A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D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3用托盘天平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时,药品必须放在( )A托盘上 B纸上 C玻璃器皿上 D铁盒里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少了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C通电分解水的质量等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点燃D水结冰后质量没有改变,说明此变

17、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5化学方程式2H2 + 02 = 2H20的正确意义是 ( ) A氢原子和氧原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分子 B2份质量的氢气和l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份质量的水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D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元素6在化学反应 A + B = C 中,3gA和足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10g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A13g B7g C3g D10g7现将A、B两种物质各10g混合加热,A完全反应,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1:l B2:1 C4:l D5:18已知反应A+B=C+D,且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若反应

18、后生成C和D共2.8g,则消耗的反应物B为 ( )A 1.6g B1.2g C0.3g D0.9g9在2A+B=C的反应中,1.2gA完全反应生成2gC,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24 B44 C40 D8010Cu可以和浓HN03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 + 4HN03 = Cu(N03)2 + 2H2O + 2X ,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N203 BN2 CNO DN0211磷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A与固体反应物的质量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AB12某纯净物A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19、 )AA是由四种元素组成 BA是化合物CA中有水 DA不稳定(二)填空题1化学反应A +B=C+D中,7gA和9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的质量是D质量的3倍,则生成C的质量为 。2为了保护环境,消除污染,汽车专家提出了用H2做“零污染汽车”的燃料,则燃料燃烧反应的方程式是 。3制造灯泡时放极少量的红磷来消除灯泡里残存的氧气,延长白炽灯泡的使用寿命,其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4、下列实验1和实验2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请回答下列问题:(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其总质量 ;(2)实验验证及结论:实验1(如图):待锥形瓶内反应完成后,放回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实验2(如图):将实验2装

20、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后取下,使两种溶液混合,再放回托盘天平上并观察,请完成下表:实验编号实验1实验2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K2CO3+2HCl=2KCl+CO2 +H2OCa(OH)2+CO2=CaCO3 +H2O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你的结论三 课后升华: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N-14 S-321.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于反应前后( )A.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D.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2.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

21、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413 B312 C412 D313 3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我们的义务。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 )A用催化剂将水变为燃油(由碳氢元素组成) B使白磷在空气中自燃C用液氢发射火箭 D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可观察到分子的图像4在2H2+O2点燃2H2O的反应中,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元素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物质的质量总和 D各种原子的数目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g酒精和50g水混匀后形成60g酒精溶液,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2L氢气和1L氧

22、气反应,生成3L水D.1g氢气和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水6.化学方程式:S+O2SO2的下列读法中,正确的是( )A.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 B.硫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硫C.硫元素和氧元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D.硫原子加上氧分子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分子点燃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点燃A、Zn + HCl = ZnCl2 + H2 B、 4Fe + 3O2 2Fe2O3C、2KMnO4 K2MnO4 + MnO2 + O2 D、S+O2SO2 8.在电解水的化学反应中,H2O、H2、O2的质量比为( )A.9:1:16 B.9:1:8 C.9:2:8 D.10:1:99

23、.已知化学反应:2A+B = 2C+D,当10g A和8g B刚好完全反应后,生成6g C。如果要得到3g D,则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是( )A.1g B.2g C.3g D.4g10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 )A60g B80g C90g D120g11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们所需能量,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若R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R+6O26CO2+6H2O,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 )AC6H12 BC6H12O6 CC6H10O5 DC5H6O

24、212.在化学反应xM+yN = mP+nQ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P为单质,N、Q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B.化学计量数x与y之和一定等于m与n的和C.若取ag M和ag N反应,生成P和Q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agD.反应物M和N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P和Q的质量比1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蔗糖可产生碳和水,由此可以说明( )A.蔗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混合物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14.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则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内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15将20

25、g H2、O2、N2的混合气体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18gH2O,则剩余的气体不可能是( )AH2和N2 BO2和N2 CH2、O2和N2 D2g N21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 Y Z Q反应前质量/g 2 2 84 5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0 14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17.根据下列叙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1)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固体物质。 ( )(2)学校开运动会用到发令枪,所用弹药主要是红磷

26、,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 ( )(3)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长征3号火箭,采用的是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点火后即可迅速推动火箭升空,请写出其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 )(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 )(6)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 。( )(7)加热高锰酸钾 。( )(8)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 )18. 一氧化氮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几年来,又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少量的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和增强记忆力的功能,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催化剂一氧化氮是工业制硝酸的中间产物,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X+5O2 4NO+6H2O,根据质

27、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治理的方法是在汽车尾气的排风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市售打火机里装的不是汽油,而是液体丁烷(C4H10),丁烷在空气中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写出丁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9、无色液体A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分解成B、C两种气体,将点燃的硫放人B中,则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将C通过加热的氧化铜,则生成A和E。(1)由此可推断(填化学式):A是:( )B是:( ) C 是:( ) D 是:(

28、)(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A B + C _点燃的硫放人B中 _ _C + CuO A + E _ _20.将16g硫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组别123456给定O2的质量/g101516202432生成SO2的质量/g203032324832观察、分析表中数据,有明显误差的是哪一组? 。分析正确数据,由此可得出哪些结论?(至少写二条)21、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2)由于波义耳称

29、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2、如右图所示,反应前天平平衡,取下此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其倾斜,使稀盐酸与碳酸钠接触,待充分反应后,气球膨胀,再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这一现象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23、电解5.4g水生成氢气多少克?同时生成氧气多少克?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氢气密度为0.09g/L)24、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26.5g,待反应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剩余固体16.9g。求:制取氧气的质量。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各为多少克?25、常用燃烧法测定有

30、机物的组成,现取3.2 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 g CO2和3.6g H2O,则该有机物中( )A.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D.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O元素26、将25 g甲物质、5 g乙物质、10 g丙物质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反应后混合物中含10 g甲、21 g丙,还有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并用a、b、c、d分别表示它们的化学式,则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A.a+b=c+d B.a+2b=2c+dC.2a+b=2

31、c+2d D.2a+b=c+2d27、在2AB=C2D中,已知16 g A和9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1 g C,若要生成7 g D物质,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是( )A.4 g B.8 g C.16 g D.2 g28、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种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 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A.60 g B.80 g C.90 g D.120 g29、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高锰酸钾中氧元素质量的( )A.10% B.25% C.50% D.20%30、化学反应4A+3B2=2C中C的化学式可能是( )A.A2B B.A3B2

32、 C.AB3 D.A2B331、一定质量的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5 g水,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A.1:8 B.1:2 C.1:16 D.1:132、 将A物质25克、B物质5克混合加热,反应后的物质中,A仍有10克,B已完全反应,同时生成C物质11克,还有一种生成物D。则这个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比A:B:C:D为:_。33、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原子,原子按照一定的规律重新结合成新物质或新分子。在这个过程中,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也没有增减。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例如,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的反应中,氢气和氯气分别由氢分子和氯分子构成,它们的每一个分子都由两个原子构成。当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氢分子和氯分子先破裂形成单个的原子,每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均提供一个电子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从而使两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成为一个氯化氢分子。这个过程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氢原子、氯原子的个数不变。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氢气与氯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氯化氢气体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