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管理概述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87699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PPT 页数:182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成本管理概述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质量成本管理概述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质量成本管理概述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质量成本管理概述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2页
质量成本管理概述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成本管理概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成本管理概述课件.ppt(1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质量成本管理,目录,质量损失的概念.006-012质量成本的概念.013-021质量成本原理.022-037质量成本管理概述.038-058质量成本项目.059-072质量成本核算.073-088质量成本分析和报告.089-122降低质量损失活动.123-139质量成本的应用和实施.140-156质量成本的深化和扩展.157-180,简单介绍几位世界级质量管理大师,戴明(Daming):PDCA循环、十四要点;朱兰(J.M.Juran):质量三步曲: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费根堡姆(A.V.feigenbaum):TQM、质量成本、大质量观克劳斯比(P.B.Crosby):“零缺陷”质量

2、管理哈灵顿(H.J.Harrington):质量不良成本、项目管理;石川馨:全公司质量管理田口玄一:质量损失函数、三次设计,质量损失的概念,质量损失的定义质量损失的形成质量损失的含义质量损失的属性 质量损失的范围,质量损失的定义,由于产品和(或)服务的质量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或现实合理的期望,从而导致未能有效发挥资源的潜力,并给企业、用户和社会带来损害所造成的损失。,质量损失的形成,“质量损失”的反映形式经历了一个从不良品绝对数量 相对数量 货币形式的过程。例如:废品数量 废品率 废品损失;返工返修数量 返工返修率 返工返修损失。,质量损失的含义,“质量损失”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质量不良程度及其对相

3、关方经济利益的损害。“矿中黄金”的比喻就是针对质量损失的,指可以避免的不合格损失。“质量损失”包括质量不良导致的浪费性损失、丧失潜在利益损失和破坏性损失。,质量损失的属性,“质量损失”以货币(经济活动中的通用语言)为表现形式,既从经济角度反映了质量不良的程度,又反映了质量不良对经济利益的影响。“质量损失”单纯反映了质量的负向产出。“质量损失”有一定的隐含性,显见的质量损失只是全部质量损失的很小一部分。“水面冰山”就是比喻质量损失的隐含性,是指可以统计的不合格损失。,质量损失的范围,质量损失已经发展为一个适用性的概念。它不限于产品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所造成的损失,而是扩展到产品质量不满足用户要求和

4、现实合理期望所造成的损失。质量损失涉及产品全寿命周期,包括设计、生产、使用等全过程。质量损失涉及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各利害关系方,包括生产方、经销方、用户和社会。质量损失包括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二个方面。,小结 上面讲了质量损失的定义、形成、含义、属性和范围,下面再讲一下质量损失的定义和案例:由于产品和(或)服务质量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或现实合理的期望,从而导致未能有效发挥资源的潜力,并给企业、用户和社会带来损害所造成的损失。有人调查过,全世界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约占社会总收入的2025三鹿奶粉事件,它造成的质量损失包括哪些?(正在生产的和已经生产的产品、进入市场的产品、已经销售的产品、没有发现的产品、

5、产品的处理、信誉的损失、食用后对社会的损失、企业破产、进口奶粉占领国内市场等等),质量成本的概念,质量成本的定义 质量成本的提出和发展 质量成本的含义 质量成本的属性 质量成本的范围 质量成本的划分,质量成本的定义,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GB/T13339-91质量成本管理导则)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产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而产生的损失。质量成本包括两个部分,控制成本(质量投入)和故障成本(质量损失)。,质量成本的提出和发展,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作为通用电气制造和质量经理)菲根堡姆(A.V.Feigenbaum)提出以美元为“语言”的质量报告

6、。五十年代初,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提出“矿中黄金”比喻。六十年代,菲根堡姆把质量成本划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为质量成本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质量成本的提出和发展(续),六十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哈灵顿(H.J.Hrington)提出了“质量不良成本”,并在IBM公司的质量分析中应用。八十年代,菲根堡姆、哈灵顿和日本质量管理专家水野滋都把质量成本的概念发展到涉及产品的全寿命周期,并且包括信誉损失、用户和社会损失等间接质量不良成本。八十年代后期,ISO9000系列标准把质量成本作为质量体系的要素和质量术语,并不断修改,促使质量成本概

7、念在全球的推广宣传和规范统一。,质量成本的含义,质量成本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现实的质量状况与质量理想状况的差别。对质量成本含义的误解:a)误解为“为获得质量所发生的成本”。b)误解为“质量部门的开支”。c)误解为“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成本”。,质量成本的属性,质量成本是质量问题的经济表现,以货币为表现形式,一方面从经济角度反映了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反映了质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质量成本是把质量投入与质量损失联系起来考虑质量问题的一种观念。质量成本不是财务会计中的一种成本概念,是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质量成本是质量信息的一种载体,是质量分析、控制、改进、评价和证实的工具。,质量成本的范围,质量成本是一个“适用

8、性”的概念。(前面讲到的“质量损失”已发展为一个适用性的慨念。)质量成本涉及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设计、生产、服务)质量成本涉及与产品质量所有的利害各方。(生产方、经销方、用户、社会),质量成本的划分,根据发生形式划分,质量成本可分为质量投入和质量损失。根据能否从会计资料和统计资料直接取得数据划分,质量成本可分为直接质量成本和间接质量成本。根据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中所起的作用、产生的环节和造成的影响划分,质量成本可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信誉损失、用户和社会损失。根据发生的阶段或产生的根源划分,质量成本可分为设计、采购、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的质量成本

9、,其中每项又包括预防、鉴定和损失三个部分。,小结 前面讲了质量成本的定义、提出和发展、含义、属性、范围和划分,下面再讲一下质量成本的定义和案例:“质量成本”是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GB/T13339-91质量成本管理导则);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产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而产生的损失。有人调查,北美、西欧的500个企业,通常每年的质量成本占全部销售额收入的1030;在美国许多公司把1020的总营业额用于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原理,什么是质量成本原理 质量成本与质量水平的关系 质量成本与成本、利润的关系 质量成本与产品开发生产周期的关系 质量成本与产品经济寿命周期的

10、关系 质量成本与产品技术复杂程度的关系 质量成本项目之间的关系,什么是质量成本原理,质量成本与相关技术因素的关系和质量成本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规律称为质量成本原理。,质量成本与质量水平的关系,从上述二张质量成本模型图可以看出:质量投入(预防和鉴定成本)越大,直接质量损失(内部和外部故障损失)和间接质量损失越小,逐步趋向平缓。适宜的质量水平对应最低的质量成本。考虑间接质量成本的最低值(相应于Qm2质量水平)大于不考虑间接质量成本的最低值(相应于Qm1质量水平)。,利润,质量成本与成本、利润的关系,从上述关系图可以看出:适宜的质量水平对应最佳的利润。(相应于Qn的质量水平,即

11、略高于最低质量成本)适宜的质量水平对应最低的成本。(相应于Qm的质量水平,但不是最佳利润),质量成本与 产品开发生产周期的关系,从上述关系图可以看出:质量成本随着开发、试制、试生产、批量生产的周期不断的下降,逐步趋向平缓。,R,Cq/R,质量成本与 产品经济寿命周期的关系,从上述关系图可以看出:质量成本与销售额之比随着投入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淘汰期的周期不断下降,逐步趋向平缓。销售额随产品经济寿命周期逐步上升,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步下降。,质量成本与 产品技术复杂程度的关系,从上述关系图可以看出:产品技术复杂程度越大,质量成本越高。由于不同产品的复杂性、精密度、安全性和可靠性等要

12、求不同,有人统计不同工业部门的质量成本所占比例有较大的差异。,质量成本项目之间的关系,少量的增加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会导致大幅度的减少内部故障损失、外部故障损失、信誉损失、用户损失、社会损失。“预防成本”是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等所支付的费用,是用于防止质量缺陷的费用,是质量保证的一种投资。“鉴定成本”是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支付的费用,是用于尽早发现质量缺陷的费用,但不能避免产生质量缺陷。,质量成本项目之间的关系(续),“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为提供用户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是用于按用户特殊和附加的质量保证要求的费用。“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交付前后因不满足

13、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损失的费用,都是对利润的直接扣除。外部故障成本还会影响企业收入、利润和企业的形象。“信誉损失”、“用户损失”、“社会损失”等间接质量成本项目对企业、用户和社会的经济效益有着长期和多方面的影响,质量成本管理概述,为什么要开展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的作用、地位和局限性质量成本管理与“成本管理”的联系和区别国外质量成本管理的概况、经验和教训 质量成本管理的概念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的经历、问题和对策,质量成本管理的概念,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质量成本数据进行核算、分析和报告,并把质量成本作为一种管理观念和管理工具灵活地应用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活动。开展质

14、量成本管理是为了降低质量不良成本对利润的影响(见下图),降低质量不良成本(PQC)对利润的影响,单位:百万美元,摘自质量不良成本一书,下面先介绍几个常用的质量管理术语,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 调的活动。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 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 质量要求。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 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质量成本管理的作用,有助于贯彻“系统管理”、“预防为主”的思想。使质量管理和其他管理紧密结合。为质量管理提供了定量管理工具。有助于建立畅通的质量信息网络。质量成本数据必要时可以对企业外部提供质量 保证能力的证

15、实。有助于强化企业领导和职工的质量意识。,质量成本管理的地位,是企业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与其它经营管理活动结合的桥梁。是产品质量与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联系纽带。是全面质量管理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质量成本管理的局限性,质量成本是一种质量信息载体,是一种经济管理观念和定量化管理工具。质量成本只反映了质量投入和质量损失,没有反映质量对价格和销售量的影响,也就是说,只反映了质量的投入和负向产出,没有反映正向产出。,质量成本管理与成本管理的联系,最终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提高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质量成本数据的相当部分来源于会计核算资料。都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16、都包括核算、分析、报告等环节。都需要领导重视和各相关部门的密切协作,需要把组织管理、人员培训、核算程序、工程技术、市场调节等结合起来。质量成本管理应尽量利用工时定额、协作价格、能耗标准、生产台帐、核算人员等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质量成本管理和 成本管理的区别 直接目的不同:质量成本管理是为了改进质量,而成本管理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内容范围不同:成本管理中的质量成本只涉及产品成本中与质量不良相关的成本,同时,产品成本无法反映间接的质量损失。(因为它是属于质量成本管理中考虑的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管理和 成本管理的区别(续),采用的核算、分析的具体方法和考虑因素不同:质量成本管理中的质量成本核算采用统

17、计核算方法,主要考虑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而成本管理中的产品成本核算采用会计核算方法,主要考虑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组织管理不同:质量成本管理应是质量管理部门唱“主角”;而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唱“主角”。,国外质量成本管理的概况 美国1963年发布的军用规范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中规定了承包商应提供质量成本资料。英国七十年代制定了国家标准BS6140“质量成本的确定和使用指南”。美国的IBM、GE、ITLT等大公司运用计算机网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存贮、分析、反馈系统。,国外质量成本管理的概况(续),美国质量管理专家领导质量成本理论的发展。美国质量管理协会大力组织、宣传质

18、量成本的理论研究。有专门用于宣传、培训、咨询质量成本管理的期刊和网站。日本把质量成本理论与价值工程、田口方法等理论方法相结合。ISO系列标准把质量成本一直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推广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国外质量成本管理的经验 通过制定标准,使质量成本管理成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的一个重要内容。运用计算机建立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存贮、分析反馈系统,逐步形成质量成本信息网络。注重质量成本宣传教育,运用质量成本报告来反映质量问题,以增强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把质量成本作为管理观念和管理工具灵活的在各项质量活动中应用。,国外质量成本管理的教训 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在“质量控制手册

19、”总结质量成 本计划的教训中说到:单纯公布质量成本控制指标,缺乏改进质量的具体行动。片面强调质量成本数据在会计账簿上向责任部门转移。急于在全公司范围推行质量成本计划,而缺少试点工作。盲目追求质量成本数据的精确度。以发起者个人命名质量成本计划,致使缺少同级人员的积极合作。,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简要发展过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国外引入质量成本概念,个别企业开始试行质量成本管理。1984年中质协成立质量经济分析会,组织了大量的学术报告和推广工作。1987年国防科工委“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规定了军工产品承制单位必须开展质量成本管理。促进了这项工作在军工企业的开展。1988年发布的军标GJB/Z4

20、88“质量成本管理指南”和1991年发布的国标GB/T1333991“质量成本管理导则”,都推荐一种称为“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算为辅”的方法。但由于我国财务会计改革等原因导致这种办法很难推行。,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 简要发展过程(续)GB/T10300和后来GB/T19004都把质量成本管理作为质量管理体系要素。1994年版的ISO9004GB/T19004把质量体系的质量成本要素改写为质量体系的财务考虑,使其更具有灵活性。1996年版的军标GJB/Z900196和GJB/Z900296把质量体系的财务考虑列入质量保证体系,对军工产品承制单位具有强制性。2000年发布的国标GB/Z19024

21、“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等同采用了ISO/TR10014:1998“质量经济基础性指南”。,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简要发展过程(续),2001年发布的军标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规定了将与质量有关的财务报告列入管理评审的输入,把有关质量体系的财务活动作为数据分析的信息之一。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贯彻ISO9001标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标准中没有将质量成本要素列入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加上绝大多数企业尚未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因此近几年来坚持有效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企业很少。部分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对开展降低质量损失活动和质量成本管理有积极性,但对如何结合企业实际

22、有效实施缺乏指导。,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主要问题 对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部分企业做了一些工作,未与质量改进结合,流于形式。过分强调采用会计核算办法,急于对会计核算体系动大手术,陷于数字游戏。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健全,收集的质量成本数据与实际偏差很大。,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主要问题(续),照搬传统的成本控制中按部门、按会计期间下达和考核指标的办法,未能把质量成本作为一种工具灵活运用于各种质量管理活动。没有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盲目要求在各部门、全部产品、所有质量成本项目全面、迅速展开,缺少必要的试点工作,没有有效开展降低质量损失活动,缺少宣传、教育培训。组织体系不健

23、全,质量人员和财务人员的职责不清。,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应采取的对策 树立“探索”、“相对”和“实效”的观念。广泛深入开展质量成本概念的宣传和人员培训工作。结合本行业特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本企业产品性能和结构、生产批量、管理方式等。实施范围要突出重点,应用方法要灵活多样,强调注重实际效果。根据本企业质量管理的需要,把质量成本管理的对象确定为产品、产品系列、产品批次、零部件等。,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应采取的对策(续),开展试点工作,以降低废品损失、返工和返修损失为首要目标,逐步展开。密切结合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活动。正确处理与企业其它经营管理活动的关系。加强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

24、相应的管理体系 开拓现代化管理会计工作。加速实现计算机数据处理。,质量成本项目 质量成本项目设置原则 质量成本三级科目,质量成本项目设置原则符合质量成本内涵。(可参照GB/T13339-91质量成本管理导则中的7.1质量成本科目设置)适合企业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要求。(为达到发现质量改进的机会,降低质量成本和生产总成本,寻求适宜的质量成本结构的目的)。依据质量成本发生的形式、用途和范围。适合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类型、工艺流程和检测水平。利用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体系的基础。,质量成本三级科目,质量成本三级科目参照GB/T13339-91质量成本管理导则一级科目:质量成本二级科目:三级科目:,质量

25、成本二级科目,预防成本是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等所支付的费用,是指为预防产品和(或)服务不能达到满意的质量所支付的费用。鉴定成本是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支付的费用,是指为评定产品和(或)服务是否满足所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试验、检验和检查所支付的费用。内部损失成本是产品交付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损失的费用,指产品和(或)服务在交付前因未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质量成本二级科目(续),外部损失成本是产品交付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所损失的费用,是指产品和(或)服务在交付后因未能达到顾客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如有特殊要求

26、时增设)是为提供用户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是指应顾客要求,向顾客提供证实质量保证能力所发生的费用。,预防成本包括的三级科目 培训费:为达到质量要求或改进产品质量为目的,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的业务水平,进行培训所支付的费用。质量管理活动费:为推行质量管理工作所支付的费用。如质量管理协会经费、质量管理咨询诊断费、质量奖励费、质量情报费和为制定质量政策、计划、目标、标准、质量手册、及有关文件等一系列活动所支付的费用及质量管理部门的办公费用。,预防成本包括的三级科目(续),质量改进措施费:为保证或改进产品质量所支付的费用,包括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控制所发生的费用。质量评审费:对本部门、本企

27、业的产品质量评审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所支付的费用以及新产品投产前进行质量评审所支付的费用。工资及福利基金: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的工资总额及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鉴定成本包括的三级科目,试验检验费:对外购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和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按质量要求进行试验、检验所支付的费用,包括安装检验费、交付检验费和型式试验费等。质量检验部门办公费:质量检验、试验部门为开展日常检验、试验、监督、审核和验证等工作所支付的办公费。,鉴定成本包括的三级科目(续),工资及福利基金:从事产品质量试验、检验、监督、审核和计量等工作人员的工资总额及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检测设备维修折旧费

28、:检验、试验和测量设备的使用、维护、校准、修理和折旧费。,内部损失成本包括的三级科目,报废损失费:因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达不到质量要求,且无法修复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造成报废,以及外购的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和外协件在采购、运输、仓贮、筛选等过程中,因质量问题所损失的费用。返工返修费:为修复不合格品并使之达到质量要求所支付的费用。,内部损失成本包括的三级科目(续),降级损失费:因产品达不到规定的质量等级而降级所损失的费用。停工损失费:因质量原因造成停工所损失的费用。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因处理内部产品质量事故(包括不合格品处理)所支付的费用。如重新筛选、或重复检验等所支付的费用。,外部损失成本

29、包括的三级科目 索赔费:因产品质量未达到标准,对用户提出的申诉进行赔偿、处理所支付的费用。退货损失费:因产品质量未达到标准,造成用户退货、换货所损失的费用。折价损失费:因产品质量未达到标准,折价销售所损失的费用。保修费:根据保修规定,为用户提供修理服务所支付的费用和保修服务人员的工资总额及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包括的三级科目 质量保证措施费:应用户特殊要求而增加的质量管理费用。例如,为顾客提供特殊或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和数据。产品质量证实试验费:为用户提供产品质量受控依据进行质量证实试验所支付的费用。评定费:应用户特殊要求进行质量认证所支付的费用。(包括质量体系的认证和质量

30、管理体系认证),质量成本项目的归纳:见附件一幻灯片附件附件一.doc,质量成本核算 质量成本核算的内容和作用 质量成本核算不宜纳入会计核算体系 质量成本核算的原则 质量成本核算的流程 质量成本核算的要点,质量成本核算的内容和作用 内容:质量成本核算是指对质量成本数据所进行的收集、整理、分配和计算。作用:为质量成本分析和报告提供依据,是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的环节。,质量成本核算 不宜纳入会计核算体系 质量成本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的性质不同,后者属于财务会计的范畴,前者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不适应质量成本管理和财务会计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质量成本核算应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与“利用会计资料和财务人员参

31、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目前,采用后者的方法比较适宜。质量成本核算采用“帐外帐”的办法是一种简便可行的过渡性方法。质量成本核算出路在于把它作为开拓现代管理会计工作,并实现计算机数据处理。,质量成本核算的原则,采用统一的核算量值货币单位。避免影响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正常进行。尽量实行责任归口管理。质量成本核算责任归口要便于统计核算与明确责任。采用统计核算方法。利用会计资料(原始凭证、账簿和报表)。利用统计资料(原始记录、台帐和报表)。利用产品成本核算的管理基础(工时定额、材料消耗标准等)。便于质量成本分析、控制和查询。,质量成本核算的流程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尽量利用产品成本核算和质量信息传递的程序

32、和网络,逐步建立质量成本核算的程序和网络。质量成本核算流程例一、例二:,产品成本统计(统计),搜集、整理-分 配 计 算-分析(计算)-报告,产品成本核算(会计),质量成本核算的流程(例一),生产成本帐,制造费用帐,管理费用帐,产品成本计算表,废品损失统计表,质量活动费用计算表,其 它,废品报告单,返工返修报告单,产品降级、降价报告单,停工报告单,质量成本明细表,质量成本汇总及构成,质量成本相关分析和变动分析表,质量成本报告,其它质量信息资料,返工返修损失统计表,质量原因产品降级降价损失统计表,产品(产品批次)质量成本计算费,质量原因停工损失统计表,其 它,核算,分析,报告,送货成本报告单,进

33、货损失统计表,质量成本核算的流程(例二),统计,专用基金应付工资,统计,企管费,基本生产应付工资车间经费,预防费用转帐单,鉴定费用转帐单,外部损失费用转帐单,内部损失费用转帐单,预防费用鉴定费用单位产品分配表,内部损失费用单位产品分配表表,外部损失费用单位产品分配表,编制质量成本汇总报告,产品质量成本台帐,会计,各种明细表:1。预防费用2。鉴定费用3。内部损失费用4。外部损失费用,基本生产应付工资车间经费,会计,质量成本核算的要点,“质量成本核算”应按质量成本的各 级科目进行“质量成本核算”的核算期“质量成本核算”的对象“质量成本核算”的责任归口 质量成本的开支范围 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渠道 质

34、量费用原始凭证与归集,“质量成本核算”应按质量成本的各级科目进行 显见的质量成本按会计科目进行核算;隐含的质量成本按统计项目进行核算。质量成本是显见质量成本和隐含质量成本之和。即显见的质量费用,按现行产品成本核算办法计入质量成本;隐含的质量费用中的直接费用直接计入相应的质量成本,间接费用分摊到各产品的质量成本之中。分摊的原则可参照成本核算制度规定的相应原则。,“质量成本核算”的核算期 根据企业的生产性质、产品特点、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需要确定。一般应与产品或产品批次的生产周期一致,并与相应的产品成本核算周期相一致。,“质量成本核算”的对象 根据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需要确定。可以是全部产品,也可

35、以是重点的产品、系列产品、批次产品、零部件。,“质量成本核算”的责任归口,要便于统计核算与明确责任。根据质量成本科目的具体内容、费用开支范围和费用发生的区域,将其归口到有关部门,建立核算网点、明确传递程序、进行责任归口管理。部门、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费用归集、分配体系及相应的费用数据报表。各质量成本归口管理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成本科目账户,明确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范围和渠道及有关的原始凭证,按期将报表逐级上报财务部门。,质量成本的开支范围-1,为开展质量管理和改进产品质量而消耗的原材料、动力、燃料、物品的费用。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检验人员的工资总额及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36、及各种津贴补助;其他从事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售后服务等工作人员按规定计算的工资总额及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质量管理部门、检验部门使用的设备、仪器、仪表的折旧费以及实际支付的中、小修理费,日常维护校准费和为进行质量管理和检验部门使用的工具、量具等低值易耗品的摊派费用。,质量成本的开支范围-2,质量管理、检验部门以及其他部门与质量管理有关的办公费、旅差费、劳保费。因质量不符合要求造成的停工损失、返修、报废、减产、产品降级等内部损失费,以及因产品质量未达到标准造成的对外维修、销售、服务等部门的外部质量损失费。质量机构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查、认证、测试以及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咨询等所支付的费用。与质量管

37、理、质量检验和产品质量有关的其他费用和质量奖金。,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渠道 从现有的各种会计原始凭证和会计账户中直接获得。从现有的各种会计原始凭证和会计账户中分析获得。从统计原始资料或凭证中分析获得 从各种质量原始凭证中分析获得。,质量费用原始凭证与归集 显见的质量费用原始凭证(会计原始凭证)按会计科目归集。隐含的质量费用原始凭证(统计原始凭证)按统计项目归集。质量成本费用归集内容详见附件二/1GB/T13339-91附录A幻灯片附件附件二-1.doc 原始凭证类别内容详见附件二/2GB/T13339-91附录B幻灯片附件附件二-2.doc,质量成本分析和报告 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

38、本分析 什么是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分析的目的 量成本分析的要求 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 质量成本分析的结果 质量成本指标分析 质量成本趋势分析 质量成本排列图分析 质量成本灵敏度分析 质量成本投资报酬分析,什么是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分析是质量成本管理的关键,是企业根据质量管理的需要,结合工程技术和生产组织等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分析质量成本核算的结果,为编写质量成本报告,实施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提供依据。,质量成本分析的目的,评价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及其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了解产品质量的变动程度和变化趋势;发现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和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寻求质量改进的机会;评价质量

39、改进项目的经济性和有效性;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业绩;为编写质量成本报告提供依据;为编制质量计划和进行质量决策提供依据。,质量成本分析的要求,密切结合具体的质量预防、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活动;注重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与成本分析、效益分析和技术分析相结合;注重质量成本数据和指标的纵向相比,一般不宜简单套用指标和与其他单位横向相比;不应脱离产品性质和质量要求,在质量水平和成本之间进行简单的权衡分析。,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 质量成本构成和趋势分析;报告期质量成本计划指标执行情况以及与基期和前期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填入GB/T13339-91附录C。见附件三幻灯片附件附件三.doc幻灯片附件附件

40、三.doc 典型事件分析。,质量成本分析的结果 指出报告期内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区域和主要因素,明确主攻方向,提出改进措施。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作出定性或定量评价。提出下期质量成本工作重点和目标。,质量成本分析方法 质量成本指标分析 质量成本趋势分析 质量成本排列图分析 质量成本灵敏度分析 质量成本投资报酬分析,质量成本指标分析,什么是质量成本指标分析质量成本构成指标质量成本相关指标,什么是质量成本指标分析 质量成本指标分析是通过建立质量成本指标体系并进行计算指标,从而分析和评价产品质量的经济性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质量成本构成指标 质量成本构成指标是指质量成本各项目占总质量成本的比率,可

41、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的状况。可采用列表方法对质量成本的几大项目和明细项目进行构成分析,以便发现关键的质量成本项目,并可以将分析结果用直方图或圆饼图表示。,分类,调查者,质量成本构成比例关系,某企业八年的质量成本构成比,某公司02年显性质量损失构成,质量成本相关指标 质量成本相关指标是质量成本与销售收入、生产成本、利润(或亏损)产值等相关基数的比值。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的状况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建立质量成本相关指标,应明确指标所具有的实际含义,注重指标数据应来源于相同的核算对象和核算期,以保证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质量成本相关指标(续)销售收入质量成本率

42、总质量成本/销售收入反映了质量成本的总体水平(举例 见下一页)生产成本质量损失率 内部故障损失/生产成本反映了生产过程质量损失的程度损益质量损失率(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利润(或亏损)反映了产品质量问题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某公司一年的销售收入质量成本率,7.45,某企业三年的销售收入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变动指标 质量成本变动指标是指总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各项目、质量成本构成指标和相关指标的增减值或增减率。可以分析和评价生产单位加强质量管理和实施质量改进的效果。应用时根据质量成本分析的需要可以计算报告期(本批次)对于基期(上批次)的变化情况,也可以计算实际值对于目标值的完成情况。,质量成本

43、趋势分析,质量成本趋势分析是在积累一定质量成本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绘制趋势图对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的总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各项目、质量成本构成指标或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连续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从总体上动态地、直观地观察质量状况,发现薄弱环节和偏差趋势,预测质量状况的发展前景。,某公司2000-2002年质量成本趋势图,质量成本排列图分析 质量成本排列图分析是对质量成本数据按明细项目、产品类型、缺陷类型、责任部门、加工设备、操作者等进行划分,通过绘制排列图寻找影响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关键少数因素。主要用于对质量损失的追踪式排列图分析,应注意密切联系工艺技术和生产组织问题,与产品质量的趋势分析和因果分析相结合

44、。,例:某公司1999年报废产品缺陷的排列图分析,质量成本灵敏度分析 质量成本灵敏度分析是把报告期(本批次)与基期(上批次)相比较,或一项质量改进项目实施前后相比较,计算质量损失变化量与质量投入变化量的比值。灵敏度(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的变化量/(预防成本鉴定成本)的变化量 灵敏度的含义是增加每单位质量投入所减少的质量损失。可以评价加强质量管理或实施质量改进项目有效性。应用时注意数据应来源于相同的核算对象和相关的核算期,例一:,质量成本投资报酬分析 质量成本投资报酬分析是指在进行质量改进投资时,对改进方案的经济性所进行的分析,是一种事前的决策分析。对于长期的质量改进项目所进行的投资报酬分

45、析还应考虑时间价值,需要对所有数据折现。质量投资净收益 预计质量改进措施能减少的损失 由于改进产品质量,通过提高价格和增加销售量能够增加的利润 在质量预防和鉴定方面需要增加的投入费用。质量投资收益率(预计质量改进措施能减少的损失 由于改进产品质量,通过提高价格和增加销售量能够增加的利润)/在质量预防和鉴定方面需要增加的投入费用。,例一:,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报告的定义、目的和作用质量成本报告的时期、形式和对象质量成本报告的内容,质量成本报告的定义、目的和作用 质量成本报告的定义是依据质量成本核算和分析的结果,针对质量管理的总体情况或某一具体过程编写的调查、分析和建议的书面材料。对质量成本进行

46、监控并与其他经济指标,如总产值、销售额、利润 等联系起来考虑。质量成本报告的目的是传递质量成本信息,为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制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进行质量决策提供依据,确定质量和质量成本的目标。质量成本报告的作用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发现需要注意的其他方面的重要活动,也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活动。,质量成本报告的时期、形式和对象 报告期一般应与质量成本核算期一致。年月、批次、项目 报告形式应以针对具体的产品、产品批次、质量故障和质量改进项目编写的专题报告为主。报告表达方式包括文字陈述、表格、插图,应灵活选择,结合使用。报告可以单独报送,也可以作为综合性或专题性报告中的一部分或附件。报

47、告对象通常为单位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在合同环境下也可以是顾客或第三方。,质量成本报告的内容(对内)依据质量成本统计、核算结果,计算适当的分析比例,进行质量成本水平分析和质量成本对比分析,提出分析结果。运用质量成本对具体过程的分析及应引起注意或实施需要质量改进的薄弱环节。分析并提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确定改进措施。总质量成本数据,主要产品、产品系列、产品批次、零部件的质量成本数据。质量成本的构成指标、相关指标和变动指标。质量改进项目有效性分析和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分析和评价。综合性和或针对性的定性分析及文字说明。,质量成本报告的内容(对外)在合同环境下,向单位外部提供的质量成本报告内容

48、,主要是说明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的数据或比例及分配和落实情况,以此证明质量保证的能力。,附件四 质量成本报告案例:幻灯片附件附件四.doc,降低质量损失活动,什么是降低质量损失活动降低质量损失活动的实施要点 降低质量损失活动的一般程序降低质量损失活动的案例提高关键工序一次投入产出合格率工作方法产品批次投入产出质量跟踪管理案例,什么是降低质量损失活动 降低质量损失活动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质量经济性管理的第一阶段,也是质量成本管理的第一阶段。企业若要深入开展质量成本管理,那么使其取得实效的关键是做好降低质量损失这一项活动,降低质量损失活动的实施要点符合本行业和本企业

49、的技术和管理特点。以废品损失为首要目标,以返工、返修损失为第二目标。密切结合具体的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活动。采用QC小组活动的方式是一种好方法。以强化管理和技术的基础工作和工艺工作为前提。灵活地、适当地运用QC工具统计技术等 初期不宜过分强调追究责任和实施惩罚。,降低质量损失活动的一般程序 组建或确定归口管理部门。一般为质量管理部门 调查和公布质量损失的现状。选定降低质量损失的目标和对象。建立降低质量损失的工作小组。制定降低质量损失的计划。分析产生质量损失的原因,尤其是寻找主要原因,研究、试验、确定质量改进的措施。实施质量改进措施。评测质量改进效果,总结经验和分析不足。完善、规范质量改进措施,落

50、实到文件上巩固和推广降低质量损失的成果。,降低质量损失活动的案例:见附件五幻灯片附件附件五.doc,提高关键工序一次投入产出合格率工作方法,我国天津等地的企业开展的降低不良品损失实用工作法,就是以提高关键工序的一次投入产出合格率为核心,简便有效,尤其适合生产批量大,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是全面、深入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前奏。关键工序一次投入产出合格率的含义是各关键工序一次投入产出合格率的连乘积。M=K1 K2 K3 Kn,例:关键工序一次合格率计算表,提高关键工序一次投入产出 合格率工作方法的步骤,第一步,关键工序一次投入产出合格率的测定和计算。包括:a)确定关键工序。根据设计和制造确定 b)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