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版配电生产技术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88665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版配电生产技术管理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电子版配电生产技术管理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电子版配电生产技术管理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电子版配电生产技术管理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电子版配电生产技术管理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版配电生产技术管理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版配电生产技术管理制度.doc(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配电生产技术管理制度配电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附录A配电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附录B配电线路安装、检修规程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二00四年二月配电生产技术管理制度1.总 则1.0.1 为了统一和加强配电系统运行、检修、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在原有配电生产技术管理制度试行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1.0.2 本规程试用于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所属各供电公司的10千伏及以下配电系统。1.0.3 各供电公司必须配备专职的配电专责工程师,各供电分公司应配备配电专责工程师, 供电分公司各配电班组应配备技术员。1.0.4 各供电公司,分公司的主要领导和生产技术领导,专责技术人员,配电人员必须熟知本制

2、度,并应认真贯彻执行。1.0.5 本制度如与上级规定有抵触时,按上级规定执行。2. 生产岗位责任制2.1 供电公司配电专责工程师职责2.1.1 负责供电公司配电系统运行、检修、工程、设备、技术管理工作,是供电公司配电专业生产和技术的专责人,在技术方面受总工程师领导。2.1.2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有关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文件编责组织修变等有关专业标准和管理制度。施计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文件,检查指导基层的落实情况。2.1.3 负责编制供电公司配电工作年度纲要和反事故措施计划,并负责检查落实。2.1.4负责组织修编配电现场运行规程,检修工艺规程等有关专业标准和管理制度。2.1.

3、5 参加审核和确定配电工程项目。参与配电专业工程方案审核、工程验收工作。2.1.6负责配电设备的分配、调整、报废设备的技术鉴定。2.1.7 负责配电网建设规划的落实工作,参加并审核配电网建设规划。参加供电方案确定和用户增容汇签。负责中压线路设备变动的审批。2.1.8 经常深入现场,了解设备运行和检修情况。检查和督促消除设备缺陷及设备评级工作。2.1.9 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掌握配电专业最新信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把握入网设备质量关。2.1.10 检查、督促、指导基层单位按时建立和修改技术资料,按时上报有关总结报表。2.1.11定期召开本专业运行分析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对策,提出改进

4、措施。2.1.12 配合教育部门开展配电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参与本专业职工技术业务考核工作。2.2 供电分公司(工区)配电专责工程师职责2.2.1 在供电分公司经理领导下,协助做好配电安全生产、运行、检修、工程与技术管理工作。是本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在技术方面受供电公司配电专责工程师指导。2.2.2 负责编制年、季、月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年反措计划并督促实施。2.2.3 检查和监督现场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审查班组各项施工安全技术组织措施,负责本单位大型作业的现场技术指导和拟定施工方案。2.2.4 组织召开本专业的运行分析会。进行配电事故、障碍调查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2.2.5 掌握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5、方式,督促检查降损措施和可靠性工作完成情况,参加用户供电方案确定和增容汇签。2.2.6 负责建立健全供电分公司各种技术资料,检查督促班组各种技术资料按时填写与修改,保持与现场相符,做到完整、正确。按时上报各种图表、总结。2.2.7 掌握设备运行情况,组织督促班组做好季节性和周期运行、维护、试验等工作。做好设备缺陷管理和设备评级工作。2.2.8 参加有关配电工程的设计、审核和检查验收工作。2.2.9 针对配电网存在问题,组织和开展配电技术攻关。2.2.10负责编制本单位配电网建设规划,做到及时修改完善,保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2.2.11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技术培训工作。2.3 配 电 班 长

6、职 责 2.3.1 负责本班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行政工作。按时完成上级规定的生产任务。2.3.2 贯彻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领导全班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安全活动和运行分析,组织人员迅速消除设备事故、障碍和异常现象。2.3.3 组织编制班组年、季、月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两措计划,批准后组织实施,每月总结一次。2.3.4 及时掌握所辖设备技术状况、各种参数和系统运行方式,做好设备评级和验收工作。2.3.5 组织全班人员按时完成各项检修工程计划和缺陷消除工作,提高工艺水平,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2.3.6 组织编制本班各种作业的施工方案、措施和现场准备工作。2.3.7 按时上报各种图表、总结、

7、资料等。2.3.8 定期组织学习新技术、新设备、理论知识和开展现场技术培训活动。2.4 班 技 术 员 职 责2.4.1 协助班长做好安全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是本班的技术负责人。2.4.2 负责编制本班年度两措计划并上报,且按月、季、年上报完成情况。2.4.3 负责全班各种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的建立健全和日常整理,做到及时、完整、正确。2.4.4 参加运行分析、事故调查和设备评级工作。2.4.5 负责本班工程的设计,编制各项作业施工方案和措施,参加工程竣工验收。2.4.6 负责统计和上报有关资料总结等。2.4.7 负责全班的技术业务培训工作。2.5 运 行 人 员 职 责2.5.1 掌握所辖设备

8、技术状况、参数和运行规律,按规定周期进行设备巡视,正确及时提报缺陷并督促消除。2.5.2 做好季节性事故预防工作,按时完成设备的检查测试,及时进行设备异常(事故)的巡视。2.5.3 负责安全用电的线路防护和宣传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下发线路防护通知书,并跟踪落实。2.5.4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安全活动、技术业务学习等并做好记录。2.5.5 认真记好巡视记录,及时填写有关技术资料。2.5.6 签订设备维护分界协议,对新装和检修后的设备及时进行验收工作,参加设备评级工作。2.6 检 修 人 员 职 责2.6.1 掌握所辖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和检修工艺。2.6.2 正确使用、保管、维修各种工

9、具,会正确使用和保管各种仪器仪表。2.6.3 参加作业前,应熟知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并认真执行。现场作业时,严格执行有关工艺规程。2.6.4 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参加季节性作业及事故巡视抢修,及时消除缺陷。2.6.5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安全活动、技术业务学习等并做好记录。2.6.6 按时填写施工记录和有关资料,做到填写清楚、完整、正确。2.7 倒 闸 操 作 人 员 职 责2.7.1 掌握所辖配电网络运行方式和负荷变动情况。2.7.2 认真执行安全规程和本地区调度规程,正确填写和执行操作票。在进行倒闸操作及事故处理时,必须正确无误。2.7.3 熟练掌握各种开关性能、结构原理和操作方

10、法。掌握开关运行状况,对遥控、遥调等操作进行现场核查。2.7.4 妥善保管好各种绝缘用工具并按规定周期进行检查试验。2.7.5 认真做好操作记录。2.8 修 理 人 员 职 责2.8.1 牢固树立优质服务的高度责任感,热心对待用户,并做好记录、填好修理票及记录簿。2.8.2 熟悉地理环境及设备运行状况、性能和维修方法。安全、及时、优质的完成修理工作。 2.8.3 对安全用具、绝缘工具及仪表,应妥善保管登记,并正确使用。2.8.4 认真执行规程、保证检修质量。对无力处理的缺陷,应做好记录、妥善处理现场并及时汇报。遇有火警时应立即断开电源。2.8.5 认真做好交接工作,并有交接记录。2.8.6 积

11、极参加各项活动,如安全活动、事故分析会、技术业务学习等,并做好记录。2.9 配 电 调 度 职 责2.9.1 负责制定配电网的停电操作计划,是电网运行和操作的指挥人员。2.9.2 严格执行上级调度命令。正确下达配电调度命令,并核对运行人员的执行情况。2.9.3 及时督促配电运行人员故障巡视和处理,并向主管领导汇报。2.9.4 按有关规定,负责编制配电网停电操作计划,及时订正模拟图板、资料整理归档,杜绝误调度事故。2.9.5 认真监视和调整系统运行状态,认真完成调电日志工作,统计、上报的数据准确无误。2.9.6 认真完成事故预想、技术问答、反事故演习工作。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水

12、平,提高事故处理能力。2.10 带 电 作 业 人 员 职 责2.10.1掌握配电带电作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配电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及线路和设备的安装工艺。2.10.2 正确使用、保管、维护带电作业车辆、各种工器具和安全防护用具,按要求进行试验。2.10.3参加作业前,应熟知操作程序和安全技术措施,现场作业时认真执行。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10.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安全活动、技术业务学习等并做好记录。2.10.5按时填写作业记录和有关资料,做到填写清楚、完整、正确。3 运行管理制度3.1 运 行 分 析 制 度3.1.1 为掌握设备运行规律,针对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13、,确保安全经济运行,必须搞好运行分析。3.1.2 定期分析由运行班长组织,全体运行人员参加,必要时供电分公司生产技术领导参加。每季度至少一次。3.1.3 专题分析不定期进行,由供电分公司专责工程师组织。3.1.4 运行分析的主要内容:1. 分析线路及设备存在的隐患,分析可能导致事故的缺陷及原因;2. 分析线路及设备的异常运行及出现异常运行的可能性;3. 分析设备绝缘降低的原因;4. 两措执行情况;5. 分析事故原因、规律及对策;6. 分析配电自动化系统、各种测试装置的实时历史数据和台区电压电流值,研究提高电能质量,实现配电网经济运行的措施;7. 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产品质量及改进意见;8. 配

14、电网各种运行方式下保护存在的问题;9. 电网建设改造方案;10. 新设备、新工艺运行经验总结;11. 季节性工作的准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3.2 设 备 评 级 制 度3.2.1 为掌握和分析设备的技术状况,提高健康水平,各运行单位至少每半年对所辖设备评级一次。3.2.2设备评级必须按标准进行,由设备专责人依据现场调查对照标准提出初步意见交班内讨论,由班长审核报供电分公司审批,有异议时应到现场核对。供电公司生产部应抽查评定情况并有权否定。3.2.3 设备单元划分:1. 中压配电线路:以变电所配出中压配电线(电缆)为单元,每一回出线是一条线路,为一个单元;2. 配电变压器:每台变压器为一个单

15、元(包括柱上及配变站内);3. 配变站:房屋式和箱式变电站,每座为一个单元(不包括变压器)。包括其进线电缆及其供电的低压线路和设备;4. 低压台区:每个变压器台及其供电的低压线路和设备(用户的用电设备除外)为一个单元;5. 开关站(包括环网柜):每座为一个单元;6. 柱上开关:包括柱上断路器和负荷开关,每台为一个单元;7. 分支箱:每台为一个单元。 3.2.4 设备元件划分:1. 电杆:以每基杆为一个元件(包括绝缘子、金具等);2. 导线:每个耐张段的导线为一个元件;3. 跌落开关、单级刀闸:每组为一个元件;4. 防雷设施及接地装置:每处为一个元件;5. 电缆线路: 每条线路中每段电缆为一个元

16、件;6. 柱上开关:包括柱上断路器和负荷开关每台为一个元件。3.2.5 设备评级办法:1. 设备按其完好程度分为三级,一级与二级为完好设备,三级为非完好设备;2. 设备元件的评级按附录一执行。每个设备单元的评级:一级元件占有70%及以上,其余为二级元件者为一级单元。一级元件不足70%,其余元件为二级者为二级单元。设备单元中存在三级元件者为三级单元;3. 完好设备与全部设备之比称为设备的完好率,以百分数表示。设备完好率=(1级+2级)单元数/(1级+2级+3级)单元数100%。3.2.6 设备评级原则1. 一级设备:设备技术性能良好;2. 二级设备:设备基本完好,无紧急、重大类缺陷;3. 三级设

17、备:有重大缺陷,不能保证安全运行者。3.3 设 备 缺 陷 管 理 制 度3.3.1设备缺陷系指运行中设备发生异常情况,设备性能恶化,达不到运行标准,产生不良后果者。3.3.2 设备缺陷分类定义:1. 紧急缺陷:指严重程度已使设备不能继续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缺陷;2. 重大缺陷:指缺陷比较严重,但设备仍可短期运行;3. 一般缺陷:对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缺陷。3.3.3 设备缺陷规定消除时间1. 紧急缺陷:必须尽快消除(一般不超过24小时)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临时处理;2. 重大缺陷:应在短期(10天)内消除,消除前应加强监视;3. 一般缺陷:列入年、季、月工作计划内消除。3.

18、3.4 缺陷处理及报告程序:1. 设备专责人(发现人)发现缺陷后提出缺陷通知单,并同时提出处理意见,一式两联,一联交运行班技术员(资料员)审查,并登记在缺陷记录上,另一联保存;2. 运行班技术员(资料员)审查后交供电分公司配电专责工程师并签署处理意见:转检修班、带电班等其它班处理的一般缺陷;返给运行班处理的一般缺陷;重大缺陷应与主管领导研究处理意见;3. 设备专责人(发现人)发现紧急缺陷时应立即向专工和有关领导汇报。运行或检修班长组织人员迅速处理,尔后由运行班登记在缺陷记录簿上;4. 缺陷处理完后,必须由设备专责人现场验收并签字,不合格时将此缺陷单重新按缺陷处理程序办理;5. 春秋检或停电作业

19、中发现并已处理的缺陷不再执行缺陷单,但应统计在当月的总消除中,发现未处理的缺陷应执行缺陷单;6. 当年的缺陷单应保存到次年的三月末;7. 登记的缺陷应按设备单元划分。3.3.5 处理缺陷必须保证质量,确保三年无问题。3.3.6 缺陷处理流程图详见附录D,主要配电设备缺陷分类细则详见附录A。3.4 工具、仪表、专用车辆管理制度3.4.1 各班应备有足够的安全用具、专用工具仪表和必要的测试设备,并登记建帐,有专人保管。3.4.2 工具、仪表和测试设备应专柜妥善存放,如有损坏或毛病应报告保管人。3.4.3 工具仪表应按期检查试验和鉴定,做好记录并保管好合格证。3.4.4 各种绝缘用具在使用前必须检查

20、,如有缺陷或超期严禁使用,接地线应有编号并对号放置。3.4.5 带电作业工具、衣服、手套等应在干燥的专用库(箱)内存放,用后涂好滑石粉,放回原处妥善保管。3.4.6带电作业车(斗臂车)应存放在专用车库;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将支腿支起。专用库房应具备除湿、通风、防尘设施,保持库房干燥清洁。3.4.7每次作业回库后,应及时对绝缘臂及绝缘斗进行清洁,并套上防尘罩。3.4.8带电作业车应建立检查、保养记录和车辆、绝缘部件维修档案。应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维护和保养,定期到专业厂家进行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绝缘和机械性能试验。3.4.9带电作业车出车前应做好车辆的常规检查,每周应做一次总体外观检查。每次作业前,应对

21、斗臂车做一次空斗回转、升降测试。严禁斗臂车超过允许载重量使用。3.5 修 理 值 班 制 度3.5.1 值班人员应遵守有关规定:1. 不准擅离职守,不准饮酒;2. 接待用户态度要和蔼;3. 修理时应带齐用具材料,对修理中尚不能处理的缺陷应做好防止人畜触电的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3.5.2值班人员应认真填好修理记录簿、修理票及交接班记录簿,修理票和修理记录簿应有统一编号,事故修理票保存三个月。3.5.3 交接班时应交清以下内容:1. 有关记录;2. 修理票处理情况、待处理问题;3. 工具、材料、车辆、通讯;4. 领导指示及其它。3.5.4 接班人员必须按时接班,因故不能按时接班必须事前向班

22、长请假。接班人未到交班人员应坚守岗位。3.6 事 故 抢 修 制 度3.6.1 从事配电工作的人员均有处理事故的责任,应时刻做好准备,一有事故即应迅速召集处理,尽快排除故障。3.6.2 各运行单位对发生的事故、障碍、异常均应调查清楚,并及时向供电公司有关部门汇报。3.6.3 事故处理必须统一指挥,明确安全注意事项,服从命令,迅速完成任务。3.6.4 树立常备不懈的思想,随时保证车辆、人员能迅速出动,通讯畅通。3.6.5 每次事故抢修结束,应召集全体人员做出总结。3.6.6 各运行单位必须备有事故抢修用的设备、器材和通讯工具以及夜间照明设备。3.6.7 各供电分公司应有事故抢修人员组织与联络表。

23、3.7 设 备 标 志 管 理 制 度3.7.1各供电公司应建立配电线路、设备的名称、编号原则。3.7.2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竣工验收的同时应进行设备标志和安全标志的验收。3.7.3配电线路、设备巡视检查的同时应进行设备标志和安全标志的检查,发现损害、丢失应记入缺陷记录并及时处理。3.8 配电系统变更图管理制度3.8.1施工或检修单位作业涉及配电系统接线变更,在提停电申请和工作票应同时,向调度提交配电系统变更图2份。3.8.2配电系统变更图中原有线路用蓝色,改后或新增线路用红色标明。3.8.3调度经核实后,负责在实施后当日内转交相关单位,并要求严格履行登记签字手续。3.8.4调度和运行单位接到

24、配电系统变更图后,要及时订正模拟图版,订正后,应在配电系统变更图上签名并标明变更时间。3.8.5配电系统变更图保存期限为5年。3.9 停 电 计 划 管 理 制 度3.9.1 中压配电线路停电工作包括供电公司各类检修、工程所涉及的停电作业,如:大修、业扩、维护、改造、新建等工作。3.9.2停电审批的原则:负荷可切换或可带电作业的情况,能不停电应不停电作业;同一线路上的停电作业应尽量合并安排, 避免重复停电。3.9.3供电分公司春秋两检工作应提前统一编制计划。其它各专业涉及到的中压配电线路停电工作,均应制定月份停电计划。3.9.4 在紧急故障处理时,可不执行中压供电系统停电审批手续。4. 配 电

25、 工 程 管 理 制 度4.1 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4.1.1 配电工程应按本制度规定程序进行立项、审批和实施,所涉及的设计、施工、运行等单位要严格执行。4.1.2 大修业扩工程由所在供电分公司提出下一年度计划报告,报供电公司主管部门审批。4.1.3 各供电分公司履行开竣工审批手续,竣工后先自检验收,由供电公司生产部门组织全面验收。4.1.4 业扩工程由供电分公司上报计划项目,供电公司主管部门审核确定,然后下达年度计划。4.1.5 集资工程由所在供电分公司提出项目,报供电公司主管部门审核,供电公司审批。 4.2 工 程 项 目 的 分 阶 段 管 理4.2.1 为加强和规范工程管理,对业扩、集资

26、工程、用户工程,必须遵循以下程序:工程项目前期 计划立项 施工图设计予算审查 审批 开工 实施 竣工 验收 评价 归档。4.2.2 工程项目前期:主要内容是可行性研究、初设、概算1. 可行性研究内容:项目的提出;项目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项目的技术经济目标;项目的技术原则;项目的规模及进度;2. 初步设计概算:设计批件说明(说明设计依据及主要项目内容);主要设备选型及数量主要材料及用量;平面图及必要的图;概算;有关工程协议、征地文件、城建部门的路径批件。4.2.3 工程项目计划立项1. 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结束后,报供电公司主管部门审查;2. 按程序有关部门联审后由主管部门确定项目立项,下达

27、计划并抄报有关部门。4.2.4 施工图设计及予算1. 施工图设计前由主管部门下达设计任务书并附设计原则;2. 施工图设计要求的深度:中压线路:设计说明书、说明工程概况、主要项目数量;设计任务书、设计原则及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线路经过地段平面图、条图;重要交叉跨越图;隐蔽工程图;予算书。配电变电站、环网柜、开闭所:设计说明书、说明工程概况、主要项目及数量;设计任务书、设计原则及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电气主接线图、(联网图);电气设备平面图;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图;予算书。低压线路:设计说明书、说明工程概况、主要项目数量;线路经过地段平面图(台区图);必要的交叉跨越图;隐蔽工程图;各相负荷分布图;预算

28、书。4.2.5工程主管部门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性质,确定实施工程监理的项目。4.2.6 施工图设计预算审查:完成施工图设计预算后上报省公司或供电公司主管部门审批,资金计划下达后,方可开工。4.2.7 工程项目施工1. 施工单位必须在人员、设备、材料、机具、工器具等具备施工条件时方可打开工报告;2. 施工单位必须按设计施工,如有变动应履行审批手续,经设计和主管部门批准方可;3. 施工所投设备材料必须为合格品,不得代用、以次充好和以旧充新,一经发现必须限期更换;4. 施工工艺必须符合有关规程的要求;5. 施工机具必须合格,施工方法必须正确,不得野蛮施工;6. 施工单位必须认真记好、保管好各种记录:施

29、工测量记录;器材检验记录;试验记录;安装记录;质量检验。4.2.8 施工、运行或监理单位必须健全相应的质量检验记录,对关键的基础、隐蔽工程等要到位,履行签字手续。4.2.9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1. 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验收认为合格后向主管部门打竣工报告。同时递交全部技术资料,经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现场验收;2. 验收分为自检验收、分项验收、总体验收和复查验收;3. 自检验收为施工单位组织的内部验收;分项验收为较大工程完成某一项或某一部分进行的验收;总体验收为工程竣工后的全面验收;复查验收为总体验收后遗留缺陷全部处理后的最终验收;4. 工程验收组织;5. 大修、业扩、集资工程的验收:由供电

30、公司主管部门组织,施工及运行单位参加;用户工程的验收按管理权限由主持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参加,运行及施工单位参加;6. 验收前施工单位还应向验收部门提供下列资料:修改后的竣工图;更改设计的批件;各种配电设备的试验报告、油化验单、产品技术说明书、合格证;各项施工记录(导线弛度;导线损伤修补及接头情况;交叉跨越;熔丝规格;接地电阻测定值;地下设施情况;线路防护距离);7. 新建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投入运行。改造工程虽已投入但留有缺陷未处理完、复查验收不合格不能算竣工、不予决算。8. 工程验收一年之内如因施工质量问题发生事故应由施工单位负责处理并承担全部费用和责任。4.2.10 工程项目质量评价

31、:1. 优质工程:工程全部符合设计及规程要求,使用设备材料符合规定,工程质量达到一级设备水平;所有调试项目及结果符合规定;全部技术资料及文件、批件正规、齐全、准确;费用不超支;按期开竣工;未发生人身重伤及以上事故,未发生主要设备损坏;施工方法正确、施工机具合格;2. 合格工程:介于优质工程与不合格工程之间;3. 不合格工程:不符合设计及规程要求,有重大缺陷,使用设备材料不符合规定,工艺不佳工程质量达不到一、二级设备水平;技术资料不齐全、不准确、不正规。主要调试项目不合格;发生人身重伤以上事故,主要设备损坏;4. 评价意见不统一时由主管部门裁定。5 技术管理制度5.1有 关 规 定5.1.1电力

32、工业的技术资料是决定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确保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各级领导和专业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班组必须设有专职人员负责技术管理工作。5.1.2各种规程、管理制度、图纸等必须按本制度要求配备完整,档案、记录、总结填写准确、及时、无误并与现场相符。5.1.3各基层单位、班组有关人员应把整理资料工作列入正常工作计划,随时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并要求每季度系统整理一次。5.1.4对技术资料管理情况要定期检查,班长每月要检查一次,供电分公司专责工程师每季至少检查一次,供电公司配电专责工程师每半年要抽查一次。5.1.5 中压配电线路名称的改变必须报供电公司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设备变动、参数及运

33、行方式改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作好记录。5.1.6供电分公司要按期上报供电公司主管部门有关图表总结等。各供电公司配电专责工程师要按期上报辽宁省电力公司主管部门有关图表总结等。5.2 规程、规则、制度、标准5.2.1 配电班应具备的规程、规则、制度、标准:配电技术标准规程汇编等69项。 1. 电力法; 国家颁发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 国务院颁发3.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国务院颁发4. 电网调度管理条例; 电力工业部颁发5. 辽宁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辽宁省政府颁发6. 电力安全监察规定; 电力工业部颁发7. 电力系统多种经营安全管理工作规定; 电力工业部颁发8.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34、(电力线路部分); DL 409-919. 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200310. 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 国家电网公司200311. 配电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12. 电力工业生产设备事故备品管理办法; 电力工业部颁发13. 电业生产人员培训制度(修订本); 水电部颁发14. 配电安全工作二十条; 东北电业管理局颁发15.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DL/T599-199616. 关于的实施情况及补充意见; 电力工业部颁发17.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电力工业部颁发18. 加快城市电力网建设改造的技术原则;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19. 城市改造主要设备选用原则;

35、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20. 配电自动化实施导则;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2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952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9523.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620-199724. 交流电器装置的接地; DL/T621-19972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9-9226. 带电作业操作导则; 东北电业管理局颁发27. 电气设备带电水冲洗导则; SD 129-8428.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DL/T572-9529. 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 DL/T573-9530. 3-35kV交流箱式变电站技术条

36、件; 东北电业管理局颁发31. 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 GB 7595-8732. 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 1102-8933. 10-35kV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定货技术条件; DL 403-9134. 3-63kV交流高压负荷开关; GB 3804-9035. 10kV交流自动重合器技术条件; SD 317-8936. 户外交流高压跌落式熔断器及熔丝技术条件; SD 319-8937. 电力电缆运行规程; 电力工业部颁发38. 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运行规程(试行); 东北电业管理局颁发39. 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安装与检修规程; DB 07-08-199740. 电力工程电缆

37、设计规范; GB 50217-9441.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 DL 401-914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8-9243. 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试行); SD 292-8844. 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45. 架空配电线路安装检修规程;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4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3-9247.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602-199648.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 50061-9749. 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SDJ 206

38、-8750.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601-199651.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GB 2314-8552. 铝绞线及钢芯铝绞线; GB 1179-8353. 电力金具产品型号命名方法; GB 2316-8554. 电力金具验收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 GB 2317-8555. 架空配电线路金具技术条件; QB 2/000-2101-9456. 架空配电线路金具定型图; QB 2/000-2101-945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气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 147-9058.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596-19965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

39、标准; GB 50150-916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 JGJ 55-8161.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制造工艺规程; SD 149-8562. 架空电力线路与弱电流线路接近和交叉装置规程; 四部一局颁发63. 关于处理电线与行道树互相妨碍的规定; 三部颁发64. 电力线路防护规程; 水电部65. 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 水电部66. 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 水电部67. 调度运行规程; 本地区颁发68. 配电低压台区改造标准;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69. 全国供用电规则。 电力工业部5.2.2配电运行、检修、修理人员应具备的规程制度: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2. 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3. 架空配电线路安装检修规程;4.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5. 配电生产技术管理制度。5.2.3电缆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规程制度:1. 电业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