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设计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设计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安徽教研基地联合教研成果展示展示项目:单元教学设计教材信息:统编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单元标题: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团队成员:李庆春(淮南市教研室)、苗苗(淮南四中)、孙轶(淮南二中)、史奎晶(寿县一中)、常红卫(淮南四中)、李有智(淮南十一中)目录一、单元课程标准解读3L课标分解32.关键词条3二、单元学习内容分析3L单元内部结构32.单元外部关联3三、单元学情分析51 .知识储备方面52 .思维能力方面53 .素养培育方面5四、单元教学设计说明51 .明确学科大概念52 .生成单元学习主题63 .梳理单元知识结构64 .解构各课时主题7五、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9L单
2、元教学目标92.课时教学目标9六、任务驱动的课时教学10七、评价建议与作业设计12L评价建议122.作业设计12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设计一、单元课程标准解读1 .课标分解表1单元课程标准要求及教学规划课程标准内容对应课题课时安排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1课时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1课时2.关键词条依据课题、课标、教材导言内容
3、,可以提炼本单元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包括“户籍制度”、“基层治理”、“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特别是社会治理,在本册教材和课题中被反复提及。二、单元学习内容分析2 .单元内部结构本单元两课内容中,第17课主要介绍古代户籍制度、基层组织、社会救抚等重要治理措施,多角度看待古代中国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智慧经验;第18课主要介绍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以及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包括我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两课以时空为线索,内容涵盖古今中外社会治理,纵向按时序展现从古代中国到现代中国的社会治理状况,展现出我国社会治理历史的悠久、社会治理的显著成效以及世界治理的多样性。横向看把国家
4、制度(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治理两部分内容紧密相融合在一起,紧扣了本教材的主题内涵。3 .单元外部关联从整本教材看,选择性必修一以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为两大核心概念统领本书,通过六个专题从不同角度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发展,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递进与拓展。我们宏观来看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重要考验)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重要环节)本书,可以发现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有机联系,通过隐含的社会治理线索把各个单元串联在一起。第一单元政治制度是社会治理实现的制度基础,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社会治理的前提,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是社会治理中要处理好的两大问题
5、,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是社会治理的物质保证,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隙则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表现。由此,各单元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课标指出以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和运行为主的政治体制,规定了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人事管理、法律、外交、财政都是国家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则是国家关注的重点。把第六单元放置于整本教材宏观把握,了解并重视社会治理的内容和重要成就,是本单元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政治制度(制度基础)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法律与教化.(重要前提)(重要手段)图1单元知识关联图从时代环境来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成为时代新课题。当今我国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
6、鲜明的政治主题。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也在积极回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体现时代的回音。我们通过考察重要概念的内涵与关系,认为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社会治理之下,它们又从不同维度共同构筑在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从学科关联来看,本单元知识与政治史、社会史内容关联性程度较高。这些政治史、社会史方面的知识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做出正确的历史解释。因此,注重与政治史、社会史跨学科知识的联系,是本
7、单元教学可行路径。三、单元学情分析1 .知识储备方面高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通史学习,已具备有关政治经济制度的相关史实基础,能够在掌握通史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开展专题史学习。经过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学习,对商鞅变法中实行“什伍连坐”的“什伍制”这种基层治理方式有了一定了解,对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中“郡县下设乡里亭管理民众和治安”以及通过里耶秦简反映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对编制户籍的重视有一定了解,对隋代义仓有一定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希腊民主政治”、“西欧封建庄园”、“早期城市”、“福利国家”等有相当程度的认知。在选择性必修一前面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认知,通过本册教材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的学习,对“
8、基层教化”有一定认识,尤其是乡约族规在基层教化中的重要作用。对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的学习,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和特点”有一定认识。可以在这些知识储备基础上开展深度学习。2 .思维能力方面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缺乏深层认识基层治理概念和宏观了解中西方基层治理内容。需要教师进行情境引导、逻辑建构,让学生思考、体验、迁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以及核心素养的落地。3 .素养培育方面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所发展,各方面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居于水平2和水平3附近。学生可运用已有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迁移性的探究与学习,有利
9、于学科素养的进一步培养。本单元教学已有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等学科关键能力。同时,凝练教学主题,突出价值引领,落地核心素养,追求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四、单元教学设计说明1 .明确学科大概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充分说明了基于大概念进行历史教学的必要性。学者李凯在新高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大概念中提出:“所谓学科大概念,要能够涵盖一系列历
10、史要素,寄托一定的价值观,并且围绕它能够设计出明确的问题。”相比于一般概念而言,大概念具有着更高的统摄性,能够整合许多不同的概念,建构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大概念可以揭示出不同概念之间所存在着的纵横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在大概念的引领下理解一般概念以及进行知识的迁移,从而促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社会治理正是选择性必修1中的一个“大概念”。选择性必修1的主题为“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其下又分别设置有六个不同的学习专题,各个专题又依照着时间顺序呈现了中外历史各方面的内容。从教材内容的设置上可以看出,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是本册教材的两个核心概念,其所辖的六个专题不过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进
11、行的更进一步阐述。2 .生成单元学习主题通过研读课标,全面分析单元学习内容,加深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确立单元大概念为“社会治理”,围绕大概念构架知识框架确定单元学习主题为“借鉴吸收中外治理智慧经验,助力当代社会治理”。以国家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为政治导向,政策开篇就强调:“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中共十九大提出“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二十大进一步提出“提
12、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这些具体目标的指引下,充分认识到本单元大概念和学习主题的重要意义。此外,还充分学习了现代的教学理论,如大单元大概念教学理论、深度学习理论以及高阶思维培养理论,进一步充实了单元大概念和学习主题的内容。3 .梳理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的两课都呈现古今中外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演变内容。“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这一主题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历史认知视角,推动学生历史思维的强化。社会治理是国家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从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角度认识国家治理的经验智慧。第17课中国古
13、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主要聚焦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户籍制度、基层组织、社会救抚。体现古代中国社会治理的智慧。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主要是放眼世界,借鉴多国社会治理经验。两课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从中体现出“政治文明中社会治理的多样性与丰富性”鲜明主题。基于以上分析,梳理出如下本单元知识框架:社会治理历程N极基层之治放眼世界:借器多国治理经验理保号之利y明治理之去探世雅惠中国)图2单元知识框架课程标准指出,中学历史课程要让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以及去认识国家的发展,并且树立全球视野,认识世界的发展状况,最终使学生通过学习“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中学历史
14、教给学生的是过去的历史,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但中学历史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一双看待未来的眼睛,让学生立足于历史方位来看待当代、看待未来,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来发展历史思维,最终形成对现实的指导作用。历史是鲜活着的,历史“保有新鲜的社会学体温,对人类的未来发挥着指导、警示和借鉴的作用”。历史从未失去过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且历史只有与现实进行联系才能使历史发挥出更重要的价值。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密切,“掌握历史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实,关注现实也方便人们更深刻地认知历史”。4 .解构各课时主题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通过察户籍之变、探基层之制、明济抚之法三部分构建知识框架归纳古代治民之术、
15、理政之慧。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更加形象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从治理的手段上是多维的,从治理的效果上是多效的。既体现了政府国家治理的根本目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政府的政治智慧。以关系图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主要体现在关注民众人身自由流动的需求、关注民众参与基层治理的需求、以及关注民众生活保障的需求。这些为我们认识、传承、借鉴中国古代社会治理大智慧提供了一把钥匙。聚焦古代中国T剧的社会龈冰聚熏古代中国T层治的社会雕%2酶博图3第17课知识主体解构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通过梳基层之治、理保障之制、明治理之鉴三部分构建知识框架梳理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
16、展历程,总结了特点和发展趋势,横向看出不同国情下社会治理的独特性、政治文明的多样性。探世界、惠中国,秉承古今中外治理经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进而总揽单元内容,两课内容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蕴藏社会治理的诸多智慧,“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他国为鉴可以避覆辙”。制度并非产生即完美,而是在继承本国优良传统和汲取他国发展经验中,不断趋于完善。中共十九大提出“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二十大进一步提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这些具体目标的指引下,我国的社会治理一定可以取得更辉煌的成绩!图4第18课知识主体解构HVXI
17、五、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1 .单元教学目标新课程新教材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单元教学目标应以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参考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2020版新课标提出,要与历史课程结构相联系,水平1、水平2主要针对必修课程的要求,水平3、水平4主要针对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要求和任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属于选择性必修课程,在教学目标和评价中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层次性。具体确立内容如下:在利用时间轴等方式梳理教材主要内容基础上,把握重大历史事件的时空联系,运用具体史实把握长时段、大范围的中国古代户籍制度、西方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的演变(时空观念3、4);以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方法
18、分析本单元重要史实(古代户籍制度、社会救济优抚、西方现代保障制度等)发生的原因、背景,利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作用,认识到制定政策要从具体国情出发(唯物史观3、4);选择多种类型的相关史料,了解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结合史料对中西方基层治理的各自特点加以概括(史料实证3、4历史解释3、4);了解中西方基层治理的不同特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形成世界意识,体会到中国现代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增强对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信心(家国情怀3、4)o2 .课时教学目标从单元整体出发结合单元课标、学习内容、学情、核心大概
19、念等综合考虑确定单元目标,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系统性。在此基础上,细化课时目标。表2单元课时教学目标及素养培育目标课时内容重难点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标准第1课时: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重点: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原因和基层治理的特征。难点:理解中国1.梳理历代户籍制度和基层组织的演变内容,分析户籍和基层组织演变的时代背景和具体发展变化,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框架下看待历史上的户籍制度和基层组织。在梳理古代基层时空观念4理古代社会治理的智慧。治理脉络的过程中,深入认识古代基层治理的智慧。2 .通过了解古代基层组织、古代中国的社会救济和优抚措施,认识政府和民间发挥的不同功能,理解古代基层社会治
20、理的特点。3 .认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历史价值,形成对当今中国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唯物史观3、4史料实证3历史解释3家国情怀3、4第2课时: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重点:梳理西方国家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难点:发掘西方社会治理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借鉴1 .梳理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发展和特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基本素养。2 .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通过史料研习分析西方主要国家的社区治理出现原因、发展趋势及作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思辨及历史解释的能力。3 .通过拓展了解
21、中国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自身经历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的发展成就,体会到中国现代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增强对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信心。时空观念4唯物史观3、4史料实证4历史解释4家国情怀3、4(设计意图:将突破课时重难点和培育学科素养融合入课时中,并以学业质量水平为评价标准,指导落实。)六、任务驱动的课时教学表3课时教学任务及问题设置单元课时任务驱动问题设置第1课时聚焦中国:汲取古代治理智慧任务一:自主学习将户籍制度演变历程补充完整。以秦户籍简为例,认知户籍制度的功能。任务二:自主学习列举有代表性的基层组织。以清代保甲制为例,认知古代基层组织的社会治理功能。任务三:
22、列举社会救济和优抚措施。以含嘉仓为例,认知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特点。1 .东晋和宋朝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解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原因。2 .基层组织如何管理基层民众?以清代保甲制为例,谈谈古代基层组织的社会治理功能?归纳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征。3 .古代政府为什么要以法律形式规定对贫苦无依的人群进行救助?这样的法律规定能够落实吗?4 .谈谈对中国古代治理的智慧和局限的认识和理解。第2课时放眼世界:借鉴多国治理经验任务一:分四个阶段学习西方基层治理的变迁,找到每个阶段基层治理的形式通过表格归纳总结特点。任务二:以时间轴的形式,梳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归纳西方社会
23、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任务三: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议一议西方社会治理的经验和教训。1 .结合材料深入分析社区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归纳社区自治的特点,进而小结西方基层治理的特点。2 .与英国济贫法相比,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哪些进步?此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与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相比,1948年的英国福利国家有哪些进步?3 .社区治理主要存在三种模式,说一说你对三种模式的理解。学生扮演英国首相,说一说自己在福利国家问题上的解决办法。(设计意图:根据课时主题和教学目标安排教学任务,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突破教学重难点内容。)七、评价建议与作业设计1 .评价建议表4单元教学评价
24、建议评价时间评价内容评价途径课前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查看导学案,收集疑难问题课堂关注学生习得学科知识、能力、素养的情况展示导学案、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讨论等课后关注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历史学习兴趣、视野、价值观常规练习:选择题、材料题拓展作业:写作(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开展评价内容和评价途径,促进单元教学的有效性。)2 .作业设计除了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活动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课后作业来深化学生的社会治理意识的培养。课后作业就是“根据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后作业摆脱了历史课堂的时间与空间限制,有更丰富的可操作性。同时,由于课后作业是
25、让学生独立来完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通过联系社会治理问题来设计历史课后作业,还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多多去了解社会,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广泛地去搜集资料,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两课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已有的知识观点、认识和情感,拓展学生思维深度,获取历史启迪。表5单元作业设计(注:学生可任选一项拓展作业去完成)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与要求设计意图课堂反馈练习针对重难点的单选题;2.针对单元内容的基层自治的观点小论文题。考查学生素养达成情况,巩固新知,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拓写展作作J业查阅古代族规家训及相关研究著作,了解
26、宗族在古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利用周末时间走访乡邻,完成一篇以“我身边的优秀家风家训”重点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素养,增进学生对历史的直观感受,体现学科交叉综合,培养学习和探讨历史的兴趣。为主题的调查报告。你所在的社区(村)在基层治理中有哪些创新做法?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效果?与历史上的哪些社会治理措施比较相似。作业要求:利用周末时间,在你所在的社区(村)开展调查,调查对象可以是居民,也可以是社区管理人员。完成一份关于基层治理的调查报告。重点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开拓视野,深化认知,训练高阶思维。(设计意图:根据课标和重难点,渗透对素养的培育和考查,以多形式、多层次的作业,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多样需求;把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向课后延伸;根据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情,优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