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力量》 妙设论敌明主张 巧加限定严论证 第3课时.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092135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的力量》 妙设论敌明主张 巧加限定严论证 第3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逻辑的力量》 妙设论敌明主张 巧加限定严论证 第3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逻辑的力量》 妙设论敌明主张 巧加限定严论证 第3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逻辑的力量》 妙设论敌明主张 巧加限定严论证 第3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逻辑的力量》 妙设论敌明主张 巧加限定严论证 第3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逻辑的力量》 妙设论敌明主张 巧加限定严论证 第3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的力量》 妙设论敌明主张 巧加限定严论证 第3课时.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课段第3课时:妙设论敌明主张巧加限定严论证池州市东至县昭潭中学杨文琴一、教学设想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逻辑的力量”,对应“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温儒敏表示:“逻辑的力量这个单元的设置,是从语言运用角度学习逻辑基本知识,落脚点主要在思维训练。”前面几个课段已经带领学生了解了逻辑的基本知识,梳理了常见的逻辑谬误,并在活动中掌握了几种推理形式。作为本单元第五课段微专题的教学活动设计,本专题从论证方法着手,结合课前布置的任务,通过学生的课堂表演活动展现引入“虚拟论敌”这种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对五代史伶官传序进行质疑。仅仅只有质疑是不够的,质疑之后如何去应对才是关键

2、。从对六国论的剖析中感受图尔敏论证模式的严谨性。尝试改“序”为“论”,运用这种模式完善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论证。让学生在不同文体的对比中体会名篇的不同特点,在迁移中感受逻辑的力量。二、学习目标1 .熟悉掌握逻辑方法,剖析引论文的论证思路;2 .在剖析、写作过程中培养追问意识,发展质疑精神,提升思维能力;3 .在推进论证过程中感受逻辑之美;4 .在不同文体的对比中体会名篇的不同特点,在迁移中感受逻辑的力量。三、教学重难点1 .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2 .图尔敏论证模式的理解与运用。四、学习任务1 .从“双簧信”事件中学习引入“虚拟论敌”这一论证方法。2 .尝试从多个角度对五代史伶官传序进行质疑。

3、3 .通过梳理六国论的逻辑链条,熟知图尔敏论证模式的特点。4,比对分析序和论的区别,尝试改“序”为“论”,感受逻辑的力量。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学习资源六国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文学革命之反响和复王敬轩书,电视剧觉醒年代相关片段。七、课前任务单1 .观看觉醒年代片段,品读人物台词。2 .阅读六国论和五代史伶官传序,梳理逻辑链条,画思维导图。3 .查找五代史伶官传序相关历史事实和人物资料。八、学习过程1 .巧唱双簧初识“虚拟论敌”课堂活动:两名学生分角色表演新旧之辩(台词附后)角色:王敬轩刘半农“双簧信”事件背景:在新文化运动初期,文学革命的主张一时还没有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

4、信,假装代表旧文人提出反对,然后由刘半农写复信逐一辩驳,因而引起社会广泛的注意,这就是著名的“双簧信”事件。教师明确: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驳论者,我们称其为“虚拟论敌”。这场自导自演的“双簧信”事件是虚拟论证法的最佳体现。在论证过程中,一旦成功树立一个敌对者的形象,站在对方立场提出质询,角度会多样,论证会更严谨,因此也更有说服力。【设计意图】采用学生表演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形象地引出“虚拟论敌”这一方法。2 .妙设论敌化身“虚拟论敌”课堂活动:化身“虚拟论敌”,对五代史伶官传序内容进行质疑。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

5、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蹄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日:“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

6、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1)结合课前画出的思维导图,小组讨论交流。(2)小组代表发言,就本组质疑的内容及角度进行解释说明。(3)教师总结。【设计意图】五代史伶官传序是选入教材中的名篇,但从论证的角度来看,确实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让学生对本文质疑,探究“虚拟论敌”的角度和方法,从文学批评的角度赏析作品,以此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辩证看待事物的品质。3 .巧加限定图解图尔敏论证模式课堂活动:重读六国论,画思维导图,探究六国论的论证模式。六国论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

7、也。或日:“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日: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日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

8、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

9、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师生合作,层层追问,梳理本文的逻辑链条。苏洵如何得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主张?有证据证明赂秦会导致力亏吗?-正向推进韩魏楚三国割地赂秦为何不得好结果?韩魏楚因赂秦而灭亡,那其他三个国家呢?齐燕赵并未割地赂秦,缘何破灭?反向弥补(2)根据以上结果,学生画思维导图。(3)学生展示,教师评价。其实英国哲学家图尔敏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一个好的论证模式,他指出,一个好的论证,应该由六个部分组成。这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图尔敏论证模式。(4)教师展示图尔敏论证模式图,学生调整自己的思维导图。图尔敏论证模式六国论论证流程图(5)思考:从五代史伶官传序到六国

10、论,两相比较之下,苏洵的论证完美地契合了图尔敏论证模式,而欧阳修的论证却经不起推敲,有颇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历代文学家、批评家对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赞美并不亚于六国论,这是为何?【设计意图】紧扣教材,层层追问,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作者论证思路,根据图尔敏论证模式调整思维导图,加深理解。4 .改“序”为“论”综合运用图尔敏论证模式课堂活动:在前面对五代史伶官传序质疑的基础之上,尝试用图尔敏模式完善论证。(1)小组分工合作,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和本课所学的图尔敏论证模式,共同完成正向推进和反向弥补两个论证过程。(2)小组展示,教师点评。【设计意图】五代史伶官传序作为“序”所突出的是“感”,而不是“论”

11、,将这篇序文改为一篇议论文,让学生在不同文体的对比中体会名篇的不同特点,在迁移中感受逻辑的力量。九、课堂小结“虚拟论敌”激发了我们发现、质疑的能力,培养了反驳和自我反思精神。图尔敏论证模式优化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的论证周密完备。写文章如此,生活也应该如此,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把臻于至善作为我们永远的追求。十、作业设计L过秦论虽然和六国论同为“论”,但从论证的严密性来说,遭受过不少质疑之声。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参考有关资料,尝试写一篇短文,对有关内容进行辩驳。2.完善课堂上的改写。附:板书设计引入“虚拟论敌”图尔敏论证模式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是围绕任务群展开的,在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引

12、出“虚拟论敌”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尝试对五代史伶官传序进行质疑,通过层层追问去剖析六国论的论证思路,并从中学习到了图尔敏论证模式,再以改“序”为“论”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逻辑的力量。课堂生成效果和预设目标大体相当。引导学生去追问、去自我反驳是本课重点目标之一,课堂环节也着重以此进行拓展,总体来说,教学目标大致得以完成,但是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完善,对理论的挖掘有待加深,且最后一个迁移的互动也只是一个初步尝试,呈现出来的成果不够成熟。附:学生表演台词新旧之辩选自电视剧觉醒年代王敬轩:我乃王敬轩也,曾东渡扶桑,学习法政。归国以后,见国内道德败坏,一落千丈!青年学子动辄诋毁先圣,蔑弃儒书,倡家

13、庭革命之邪说,驯至父子伦亡,夫妇道苦。凡此种种,皆为新学所致,今日,老夫就要去新青年里痛斥他们一番。走!王敬轩:贵刊名曰新青年,理当扶持大教,昌明圣道,然尔等却鼓吹新学,以狂吠之谈,致纪纲扫地,名教沦胥。贵刊诸子,岂犹以青年之沦于夷狄为未足,必欲使之违禽兽不远乎!刘半农:可笑!先生将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的一切罪恶,完全归到本志所倡导的新文化上,实在是荒谬!我倒要问问,辛亥国变以前,扶持大教、昌明圣道那套老曲子,已经唱了两千多年了,为什么会闹到朝政不纲、强邻虎视、国土沦丧的地步?王敬轩:国之不昌,实乃西洋邪教所为。但贵刊对西洋学说从不排斥,尔等同人编辑多为西教信徒。崇洋媚外,不失为尔等本性。刘

14、半农:本志记者并非西教信徒,本志所信仰和倡导的是陈独秀先生竖起的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用科学和民主的精神,提升我们的国民性,这难道就不是抵御外辱、振兴中华的根本之道吗?王敬轩:尔等提倡新学流弊甚多,特别是妇女。一入学堂,尤喜摭拾新学之口头禅,语以贤母良妻为不足学;以自由恋爱为正理,以再嫁失节为当然;甚至剪发髻,曳革履,高视阔步,恬不知耻!刘半农:孔教三纲统治中国两千多年了,受害最甚者莫过于是妇女。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夫为妻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这样的封建教条,像一张张血盆大口无情地吞噬了妇女的尊严、情趣、自由、甚至是生命!造成了多少灭绝人寰的人间悲剧?请问,这样罪恶的封建礼教难道就不应该被废除吗?先生号称是贤德之士,却把这吃人的礼教奉若神明。请问,你的老母妻女答应吗?台下在座的这些女学子们能够答应吗?先生听到这台下的呼声了吗?听到这终于爆发的呐喊了吗?先生不愿舍弃旧学本是先生的自由,记者无权干涉。但记者要奉劝先生一句。新学,先生不喜;旧学,先生不精。若先生再下十年的功夫,待新青年发行到第二十四卷之时,再与记者谈。望记者能刮目相看!否则,记者就将“不学无术、顽固胡闹”八个字赠予先生,生为考语,死作墓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