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继承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92139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继承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继承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继承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继承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继承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继承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继承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化传承与创新,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横向,传统文化的继承,纵向,什么是传统文化,怎样对待传统文化,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传统文化的继承,本框导读:,1.传统文化的含义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3.传统文化的特点4.传统文化的作用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三大国粹,(京剧),(国画),(中医),京剧大约诞生在1840年至1860年,具有二百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京剧表演上以唱、念、做、打并举,大多采用虚拟性的动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革,京剧艺术形态日趋丰富多彩、完美精致,成为中国的“国粹”。,“中国人对时空的处理驰骋自由,既使

2、人想起神话里的飞毯,也使人想到城市里的喧嚣鼎沸。我们可以从中国京剧艺术中学到许多东西,它既古老又年轻,既深奥又世俗。”,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带有民族色彩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渗透到各个领域 具有相对稳定性 从历史到现实具有继承性特点,3、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表现形式,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传 统 习 俗,传 统 建 筑,传 统 文 艺,传 统 思 想,一、传统文化面面观,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文学艺术,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对

3、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有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有宫廷、民居、宗教、桥梁、园林、等。,京剧、武术、诗赋、散文、书法等,“大同”世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你知道下列传统节日中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吗?,吃粽子、赛龙舟,吃月饼、赏月,登高、赏菊,鞭炮、年夜饭,吃元宵、赏花灯,踏青、扫墓,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传

4、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考考你:,清明扫墓祭祖 中秋阖家团圆重阳登高敬老 端午悼念屈原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总是在潜移默化感染和熏陶一代又一代的 中国人;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江南,陕北,内蒙古,福建(永定土楼),(2)传 统 建 筑,(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为代表,(3)传统文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传统思想,“大同”一词出自礼记礼运篇,表示“天下为公”。康有为所著大同书以“至公”为要旨,故取此名。大同书描绘的大同社会的蓝图大致是:在大同社会里,去掉了国界,军队和监狱都不存在;没有等级之分,也无种

5、族之别,男女各自独立,儿女由公政府抚养,人们生老病死之事,“皆政府治之”;总之,大同社会是个“至平、至公、至仁、治之至”的社会。,(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连连看:,1、当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出来后,马上就得到世人的认可,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评价“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为什么?2、很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馆中体

6、现说明了什么?3、中国馆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不是被原封不动的继承下来了?,鲜明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继承性,东方之冠,(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3)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历史继承性(时代性、继承性)。,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字最早见之于金文,“和谐”本意是指音律优美,令人身心愉悦。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不懈追求。从孔子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直至近代康有为、孙中山

7、的“人人平等”、“大同世界”等,先哲们一脉相承的中庸思想,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 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传统文化的作用,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起积极作用;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起消极作用,双重性,积极作用: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

8、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思考:你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你能够用事例说明你的观点吗?,辩一辩,思想大碰撞,正方:传统文化是财富,应全盘吸收。,反方:传统文化是包袱,应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结论:,因此,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1)对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只能积极面对2)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

9、3)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世界文化遗产安徽省西递村的敬爱堂中悬挂着一个“孝”字。“孝”是一个象形文字,即是一个跪拜之“子”的意思,不孝则是“猴”,即非人也。,“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封建社会,一方面,“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另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对待包括“孝”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传统

10、文化中的糟粕:,继承,剔除,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2)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3)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B.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C.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1)对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只能积极面对,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具体要求:A.辩证地认识其作用,分辨精华与糟粕,传统文化面面观,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贵和”“浩然正气”,每逢佳节倍思亲,传统文化的特征,感

11、受文化的继承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的作用,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辨证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1、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传统文化打上了历史的烙印B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C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历史中D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C,2、“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这句话主要是强调了文化的()A继承性 B积累性 C稳定性 D民族性,A,巩固练习:,3、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A相对稳定性 B鲜明民族性

12、C较强融合性 D明显渗透性,A,4、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A B C D,D,5、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6、2005年4-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率团访问大陆,受到大陆民众的热烈欢迎。大陆民众最感动的是一句“我们都是中国人”。因为 A、讲这一句话就能实现中国统一 B、国民党、亲民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台湾所有的政党都是承认一个中国的 D、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有着对祖国统 一的认同感,C,D,7.2008年,清明节、端午节、中

13、秋节这些传统节日,第一次作为法定节日被确定下来。人们可以获得更充裕的时间参与祭祖、纪念屈原、拜月等活动。这说明()传统节日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传统习俗是民族精神的火炬A B C D,D,8.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随着电影梅兰芳在全国的热映,观众中掀起了一股“京剧热”。这启示我们()A要发挥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影响的作用B要发挥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C要对传统文化加以甄别、改造、剔除D要坚持对传统优秀的继承和发展,D,(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5、看漫画回答

14、下列问题:,(1)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的现象。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人们不能仅仅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获得创作源泉,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有正确的态度。(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断章取义”。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

15、的基础上发展、创新。,(1)传 统 习 俗(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文化之旅小结,含义表现,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相对的稳定性,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重阳登高敬老端午悼念屈原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总是在潜移默化感染和熏陶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传统思想的继承,“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中国馆分为国家馆和地方馆,一个体现了“天”的感觉,一个则表现了“地”,渗透着“天人合一”的和谐观。,传统思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四合院,布达拉宫,故宫,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