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先秦旅游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先秦旅游史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4/3,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阶段:华夏文明的各源流开始汇聚,中国最早的王朝诞生并定鼎中原,中国文明和华夏传统的若干基本特征渐趋成熟,中国古代文明由兴起到繁盛中国古文献对这段历史的记载却过于简略。自太史公作史记始,一代代中国学者为考据其史实、断定其年代而殚精竭虑,试图澄清历史与史前、文明与野蛮之间的迷雾,廓清华夏文明的起源。,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一、夏朝(BC2070BC1600),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从夏禹开始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约470多年历史。,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
2、,夏朝活动的范围,西起今河南和山西南部,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的地方,南接湖北,北入河北。其统治中心在今河南洛阳平原和山西汾水中下游一带,与周围氏族部落处于犬牙交错的状态。其势力与影响达到黄河南北,直到长江流域。,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河南偃师二里头夏宫复原图(1973年)该宫殿基址位于整个遗址的中央,东西长约108米,南北宽约100米,是一处由殿堂、廊庑、大门、庭院等有机组合的建筑群体。工程浩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雄伟壮观。,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这是1975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爵。该爵高22.5厘米,长31.5厘米,其造型优美、流畅。爵的口部前有长“流”
3、,后有尖“尾”,对称美观,器物平衡。,这是1972年在安徽肥西出土的钮形柱斝。青铜制品,通高21厘米,重750克,呈喇叭口形,是一件容酒器。,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山东嘉祥汉代武氏祠的画像石拓片。夏桀是夏王朝的最后一个王,暴虐残忍、以人为辇,大修宫室,生活非常奢侈,引起了极大民愤。“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二、商朝(BC1600BC1046),公元前17世纪,商汤起兵,消灭了夏朝。商王朝建立,定都于亳。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都到殷,故商朝也称殷朝。,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迁都的原因:(1)汉代学者:去奢行俭。(2)近代王国维:躲避河患。(3)邹衡:为了对付北方的敌人
4、。(4)傅筑夫:地力衰减,换新地。(5)李民:贵族与平民斗争的结果。(6)徐喜辰:争夺商王的继承权。,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司母戊鼎在1939年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该鼎为立耳、长方形腹,四柱中空的大方鼎;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据最新测定,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宽80厘米,重832.8公斤,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我国也是世界上的最大青铜器。,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1937年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带枷奴隶俑(现收藏在台湾博物馆)俑的形象塑造比较粗略,上捏塑出五官和身体的大概形象,两个俑均被枷铐着。他们生动地反映出,商代奴隶白天在奴隶主的监督下,从事艰苦的劳动,晚上则要被
5、戴上手铐或脚铐,奴隶的生活境遇十分悲惨。,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殷墟祭祀坑 位于河南安阳殷墟王陵东区,共有祭祀坑191座,占地面积几万平方米;坑内总共埋有人骨1000多具。祭祀坑大多集中而有规律地排列着,多数为南北向,这些用来作人祭的不少是奴隶,大部分为青壮年;他们有的被砍去头颅,有的被肢解,有人则是被推入坑中用石锤砸死的。人祭坑反映出了当时商代杀死奴隶进行祖先祭祀制度的盛行。,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三、周朝(公元前1066年 前256年),周 朝,西 周(BC11世纪BC771年),东 周(BC770年BC256年),春 秋(BC770年BC476年),战 国(BC476年B
6、C221年),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1、西周,周族是今陕西黄土平原上一个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周族人生活在泾、渭河流域。周始祖后稷,三传至公刘,迁居于今陕西彬县。在商朝末,周文王祖父古公亶父(太王)时,为周围狄所扰,北族沿渭河南下,居于岐山之阳。至其孙周文王时,力量更为强大,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把地域扩展到黄河中下游地区。,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周朝疆域图,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分封制 井田制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制度,使私田所有权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开始瓦解。,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国人暴动与周召共和 公元前841年,国人发生暴动,周厉王出
7、逃,由周公和召公临时主持政事,史称“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我国现存史料中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2、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时期。,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1)春秋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五霸别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春秋形势图,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2)战国时期,战国七雄:韩、赵、魏、齐、秦、楚、燕战国时期的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
8、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邗沟、都江堰、郑国渠,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战国形势图,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思想领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编订的典籍有:诗经、尚书、春秋 其他儒家经典:论语、孟子、荀子“四书五经”,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道家:老子、庄周 代表著作有: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子墨家:墨翟,著墨子法家:韩非子,著韩非子兵家:孙武和孙膑,分别著
9、有孙子兵 法和孙膑兵法阴阳家、刑名家、纵横家、农家,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文学领域:屈原的离骚和天问天文历法:春秋中留下了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医学:扁鹊创立“四诊法”建筑学:鲁班,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四、夏、商、周时期的旅游,1、商旅的繁荣 西周时代,随着奴隶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商业也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部门。但在当时,承担全部商业活动的人都是奴隶。他们和“百工”(如司工、工正、陶工、车正)一样,都被集中管理着,即“工商食官”。贵族们用来交换的商品主要是奴隶、牛马、兵器和珍宝。但贝仍在使用,仍以朋为单位,但比商代多,金属(铜)货币也在市场上出现
10、。一般来说,市场所在,就是“国”或“都”的中心,这种交换是专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的。一般平民间的商品贸易,还只限于物物交换。,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的计策的,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但当勾践复国之后,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共享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然弃官而去。首先他到了齐国,齐国人知道他有很好的品德和很高的才能,就请他当宰相。由于他退归林下的决心已下,不久又辞官而去。他到了当时的商业中心陶(即今山东的定陶县)定居,自称“朱公”,人们称他为“陶朱公”。
11、他在这里既经营商业,又从事农业和牧业。他很快就表现了非凡的经商才能,在19年内有三次赚了千金之多。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陶朱公很有经商的头脑。他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判断价格的涨落,即“论其(商品)有余和不足,则知(价格)贵贱。”他发现价格涨落有个极限,即贵到极点后就会下落;贱到极点后就会上涨,出现“一贵一贱,极而复反”的规律。这很符合现代市场运行的规律。因为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就会更多地生产,供应市场,这就为价格下跌创造了条件。相反,如果价格太低,就打击了积极性,人们就不愿生产,市场的货
12、物也就少了,又为价格上涨创造了条件。故他提出一套“积贮之理”。这就是在物价便宜时,要大量收进。他说“贱取如珠玉”,即像重视珠玉那样重视降价的物品,尽量卖进存贮起来。等到涨价之后,就尽量卖出,“贵出如粪土”,即像抛弃粪土那样毫不可惜地将物品抛出。,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2、旅游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活动使地理知识广泛传播,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和地理观念的更新,地理著作山海经、禹贡以及管子中的若干篇目反映了当时地理学的进步。其中山海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地理历史著作。清代毕沅考证其“作于禹益,述于周秦,行于汉,明于晋”。然而由于其成书年代过早,且奇闻怪事、神怪传
13、说等夹杂,难以考证。清代纪晓岚编四库全书,干脆将山海经归于志怪小说一类,鲁迅也因该书记载了很多巫师祀神的宗教活动,而认为山海经“盖古之巫书”。而疑古大师顾颉刚则更予以全盘否定。当然也有如西汉刘向、刘秀(歆)父子校订该书时,给汉成帝上表,力陈山海经“皆圣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近年来学界对山海经的呼声日高。有的学者研判山海经,认为书中有关种种山神乃“鸟首人身”、“羊身人面”、“龙首鸟身”、“龙身马首”、“人面蛇身”等等,其实是原始初民的图腾神像和复合图腾神像,源于先民特有的图腾崇拜。这个解释是合理的。至于巫师的祀神活动,是上古部落族团日常必有的宗教活动。巫字
14、本意就是指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是代替人们承接天意的人,故而原始初民社会,部落酋长往往兼具巫师职责,率领万民祀神。,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山海经,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全书18篇,约31000字。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做为一组;海内经4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
15、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3、千里远结婚,与礼乐相关的另一种旅游活动就是宫廷婚旅和“秦晋”之旅
16、。宫廷婚姻和秦晋结好乃是一种政治联姻的产物,也是统治阶级兗相使用的外交手段和统战策略。这种联姻在尧舜时就开始了,妻之以皇,媵之以英。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巩固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和联络与诸侯国之间的感情,周天子常常以儿女婚姻,经常促成政治联姻,形成隔山隔水、长途跋涉的婚旅队伍,从而充实和丰富了本时期旅游内涵,成为现代旅行结婚的前身。驰骋在周道上、诸侯王国间“之子于归,百辆御之”婚旅队伍,创造了春秋时代扬鞭策马、将翱将翔的婚旅形式;洋溢着“瑟瑟友之,钟鼓乐之”轻松愉快的旅游气氛;表现了旅游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排排,六辔如琴。靓尔新婚,以慰我心”的旅游意境。,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与宫廷婚旅和“秦晋
17、”之旅相携而来的是“归宁”之旅。古时候女子出嫁曰“归”,回娘家探望父母曰“来”。“归”与“嫁”同义;“来”与“归”同义。一般来说,春秋以前用“归”,其后用“嫁”。归宁,即已出嫁女子归来娘家,慰安和探望父母叫“归宁”。归宁制度相当于今天的探亲制度,但那时的归宁是一种受限制不自由的探亲制度。周礼规定,卿大夫以上,天子之后妃,诸侯之夫人,父母健在,方可按规定时间归宁;父母已亡,禁止归宁,只可派卿大夫代去问候娘家兄弟,而卿大夫夫人不受此限制。因此,归宁是政治联姻的延续,它有去有返,定时定点,车马相随,构成了长途旅游的形式与内容,开旅游探亲访友活动之先河。,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4、礼尚往来,根据周礼所载
18、,礼可分为吉、凶、军、宾、嘉五礼。吉礼为尊祖敬宗祭祀之礼仪;凶札是丧葬、天灾人祸的哀悼之礼;军礼是用兵出征举行的礼仪;宾礼是外交朝聘、会盟之礼仪;嘉礼为举行结婚、上冠、飨宴、立储、宾射时的礼仪。一般来说,由于春秋战国时代对礼的重视,任何一种礼仪都可形成行旅和乐舞的热闹活动,尤其是宾礼。宾礼主要有朝见礼、聘问礼、会盟礼。其他,如遇礼、誓礼、会同礼、赐命礼等。朝见礼是指诸侯按“千里之内岁一见;千里之外,千五百里之内,二岁一见;千五百里之外,二千里之内,三岁一见;二千里之外,二千五百里之内,四岁一见”的规定朝见周天子(大戴礼记记)。战国时七雄称霸,其他诸侯王也必须按规定时间相互之间互派大夫问好,叫“
19、小聘”;每三年互派国卿问好,叫“大聘”。,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每逢举行朝见礼时,诸侯们都要组成朝见行旅队伍,携带玉帛、兽皮、珍玩和奇特产品作为贡品,并按时抵达周天子或霸主都城,不按时朝见者为大不敬,将遭到天子或霸主派兵讨伐。例如:齐国派高厚参加晋国聘问,在招待会上因不能按礼仪赋诗言志,不辞而别,破坏了会盟之礼,引起会盟国之愤怒,而遭到会盟诸侯的征讨。郑国虽小,属守礼仪,行不偏斜,言无冒犯而无大国征讨。按朝聘的性质、内容,可将朝聘之旅分为政治型和文化型两类。政治型朝聘活动往往事关国家存亡,时间紧迫。如,春秋时著名外交家晏婴,代表齐景公朝聘楚国,楚王因其身材矮小而一再羞辱,晏婴则用自己的智慧与利舌
20、,战胜了楚王,为齐获得了尊严和利益。卫侯之女许穆夫人,奔走于各国之间。总之,春秋战国时期,由宾礼派生出来的朝见、聘问、会盟等外交集会,虽是一种有准绳的政治礼仪活动,但它具备了今天公务、会议旅游的内容和形式,可以说是公务、会议旅游的先导和雏形,是这一历史时期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5、游学之旅,游学之旅的骨干正是那些在新的历史时期崛起的士人。他们以投师问学以求仕为主要目的,但在游学的实践过程中,无论是往来奔走的旅途,还是授业解惑的形式与内容,不能不是一种对山水之美和景仰水“九德”之美的欣赏和乐的感受。例如,孔子在从曹国到宋国的路途中,在大树下演习礼仪;到
21、卫国见卫国人口稠密而以反问的形式启发冉有的教学形式。孔子弟子三千以“六艺”、“六经”相授。礼、乐等六艺本身就是美与德的欣赏,相传诗经的“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因此,先秦游学是中国旅游史上发生最早的民间文化旅游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在士人的崛起、诸侯争霸、列国征战与诸子百家争鸣的形势下而崛起的游学之旅,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形成了自的特色:一是游学阶层复杂、人数众多、地域广阔、形式多样。二是“君子固穷”,游学条件差、悬殊大。,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春秋战国时的游学者大多出身寒门,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游学生活清苦。游学孔子门下,仅收十条干肉。孔子游学老子,所乘坐的瘦马旧车还是向鲁昭公讨来的。孔子的学生公
22、西华、孟子及其学生的游学条件就不同了。公西华游学经常是“乘肥马,衣轻裘”。孟子率领弟子游学各国讲学时,往往是后边随从几十辆车,跟着数百人,浩浩荡荡。三是游学之旅突破了游不及庶人、乐仅限于大夫的局面,提高了旅游的文化层次和审美意识。游学虽是一种功利性质的旅游活动,但它以文化思想作为基础,艰辛和坎坷的旅途为活动形式,是锻炼和造就人才的好方法。只有那些具有高尚情操、强烈求知欲望与文化修养的游子,才能在虽无“王命急宣”,却有远大抱负和目标的召唤下,在旅程中去审视、寻觅大好河山中蕴藏的自然美和高尚品格,追寻历史内涵,探索人生的哲理。旅游者游观事物的渊博学说、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无疑丰富和提高了旅游的文化
23、内涵。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场所,它既是春秋以来私学空前发展的标志,又是战国时期封建官学的萌芽,它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创立的唯一官办高等学府。它创设不久,当时文化和教育的中心就由鲁国转移到了齐国。,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亚圣孟子,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6、游说之旅 游说之旅兴起的客观条件:在“礼崩乐坏”,周天子权威失坠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刀兵相见,竞相争霸,企图统一天下。于是,一方面是“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竞相研究“治国平天下”的途径和方法;另一方面是诸侯争霸,企图“治国平天下”,盛行“纳贤养士”之风。与此同时,社会处于“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般的
24、动荡局面,公室与私家的斗争又异常激烈。代表奴隶主阶级顽固势力的公室,即国君;代表从奴隶主阶级分化出来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卿大夫,即私家。私家在政治上有了独立的行政机构和私属官吏“家臣”、“家宰”;在军事上拥有自己的军队甲士和徒兵。为了与公室进行政权斗争,他们也大量招募游说的门客,为之出谋划策。游说之旅兴起的主观条件:掌握文化知识的士,普遍奉行“学而优则仕”的原则。他们渴望朝为田家郎,暮登天子堂,遂纷纷踏上游说之途。他们朝秦暮楚,遍游列国,标榜自己的学说和主张,企图通过论辩之术,获得诸侯、私家的赏识,从而达到以布衣取卿相的功利目的。因此,游说之旅是指掌握文化知识的士,周游列国,以求仕为目的,以布衣交
25、结诸侯为手段,沉浮于宦海的功利旅游。,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春秋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主要集中于四大公子赵之平原君、齐之孟尝君、魏之信陵君、楚之春申君的门下。四大公子既是“纳贤养士”的代表,也是游说治国平天下的代表。平原君赵胜在诸子中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能“贵士而贱妾”,“斩笑躄者美人头”(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孟尝君田文,“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史记孟尝君列传)。信陵君魏无忌礼贤下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史记魏公子列传)。春申君黄歇,“游学博闻”,“客三千余人”(史记春申君列传)。战国四公子,前三人均出身王室,惟春申君以庶民身份
26、荣登相位,受封为君,可以说也是以布衣取卿相的典型的游说代表。但是,春秋后期兴起的游说之旅的最早实践者应是孔子。,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7、骚人行,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旅游史上除游学和游说之旅外,还有三闾大夫屈原开始的羁旅之游。这种旅游在先秦旅游史上称之为“放流”或“放逐”之旅。它是由政治惩罚而形成的一种被迫的、压抑的,但又是自由的、高洁的旅游生活。那时的放流或放逐惩罚,实际上是削职为民,逐出京城,并不限制放流者离京后的行踪自由。而不同于后来由公差押解至限定的边远、荒凉之地,并限制行动自由处罚的“流放”、“充军”或“发配”。,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2023/4/3,第三章先秦旅游史2,演讲完毕,谢谢听讲!,再见,see you again,3r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