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量子力学基础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95503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章量子力学基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第17章量子力学基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第17章量子力学基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第17章量子力学基础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第17章量子力学基础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7章量子力学基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章量子力学基础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七章,量子力学基础,1.德布罗意波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仔细分析了光的波动说和粒子说的发展过程,他看到:整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注重了它的波动性,而忽视了它的粒子性。而在实物粒子的研究上,我们是否犯了相反错误:即只考虑了实物粒子的粒子性,而忽略了它的波动性呢?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具有深远意义的的假设:一切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实物粒子静质量不为零的粒子。,17.1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能量为E、动量为p的粒子与频率为v、波长为的波相联系,并遵从以下关系:,(17-2),这种和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物质波或概率波),其波长称为德布罗意波长。,2.

2、德布罗意波的实验验证,戴维逊-革末单晶电子衍射实验约恩孙的单缝电子衍射实验缪仁希太特-杜开尔双缝电子干涉实验,5,戴维孙-革末:单晶电子衍射实验,二.德布罗意波的实验验证,当电压为54V,=50电子流最强,由布拉格公式:2dsin=n,=65,d=0.091nm,n=1,=0.165nm,=0.167nm,汤姆孙:多晶薄膜电子衍射实验,戴革的电子衍射实验有利地证明了电子的波动性,也证明了德布罗意公式的正确性。三十年代以后,实验进一步发现了中子、质子,中性原子的衍射现象,证明了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它们本身又是粒子,因而具有波粒二象性。且波长都由=h/p 确定,进一步证实了德布罗意假设的真实

3、性。很小,当p=mv很大时,宏观物体显示不出波动性,并不是德布罗意关系式不适用。,戴维森(左)和盖尔曼在被贝尔实验室,电子衍射在这里首次发现,例题17-1(1)电子动能Ek=100eV;(2)子弹动量p=6.63106kg.m.s-1,求德布罗意波长。,解(1)因电子动能较小,速度较小,可用非相对论公式求解。,=1.23,(2)子弹:,h=6.6310-34,=1.010-40m,可见,只有微观粒子的波动性较显著;而宏观粒子(如子弹)的波动性根本测不出来。,例题17-2 用5104V的电压加速电子,求电子的速度、质量和德布罗意波长。,解 因加速电压大,应考虑相对论效应。,=1.24108(m/

4、s),=1010-31(kg),=0.0535,mo=9.1110-31(kg),例题17-3 为使电子波长为1,需多大的加速电压?,解 因电子波长较长,速度较小,可用非相对论公式求解。,m=9.1110-31,h=6.6310-34,=150V,波和粒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既然微观粒子具有明显的波粒二象性,那么采用经典力学的方法描述微观粒子,就将受到限制。,px=0,py=p缝后,由于衍射,落在中央明纹范围内的电子动量 的不确定范围为 0pxpsin,先考虑中央明纹。电子衍射前,,17.2 不确定关系,对第一级衍射暗纹,有 xsin=,其中x缝宽于是,就得 xpx=h 若计及更高级次的衍射

5、,应有 xpx h 对y和z分量,也有类似的关系。,即电子在x方向上动量的不确定量为 px=psin,xpx h(17-8)还可写为,实际上上述公式只用于数量级的估计,所以这些公式所反映的物理内涵是相同的。式(17-8)(17-9),(17-5)称为不确定关系,又称测不准关系。,(17-9),(17-5),xpx h(17-8),1.不确定关系式(17-8)表明:微观粒子的坐标测得愈准确(x0),动量就愈不准确(px);微观粒子的动量测得愈准确(px0),坐标就愈不准确(x)。但这里要注意,不确定关系 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测不准;也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动量测不准;更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都测不

6、准;而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测准。,这是因为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本来就不同时具有确定量。这本质上是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必然反映。由上讨论可知,不确定关系是自然界的一条客观规律,不是测量技术和主观能力的问题。3.不确定关系提供了一个判据:当不确定关系施加的限制可以忽略时,则可以用经典理论来研究粒子的运动。当不确定关系施加的限制不可以忽略时,那只能用量子力学理论来处理问题。,2.为什么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测准呢?,例题17-4 估算氢原子中电子速度的不确定量。,解 电子被束缚在原子球内,坐标的不确定量是x=10-10m(原子的大小),按不确定关系:xpx h,则电子速度的不确

7、定量为,电子速度的不确定量是如此之大!可见,微观粒子的速度和坐标不能同时准确测定。这也表明,不确定关系施加的限制不允许我们用经典理论来研究氢原子的问题,像氢原子这样的微观粒子只能用量子力学理论来处理。,例题17-5 子弹质量m=0.1kg,速度测量的不确定量是x=10-6 m/s(应当说这个测量够精确的了!),求子弹坐标的不确定量。,解 按不确定关系:xpx h,则子弹坐标的不确定量为,可见,子弹的速度和坐标能同时准确测定。这表示,不确定关系施加的限制可以忽略,像子弹这样的宏观物体可以用经典理论来研究它的运动。,1.波函数 对微观粒子,由于不确定关系施加的限制不可以忽略,它的速度和坐标不能同时

8、确定,因此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不能用坐标、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这就要求在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时,要有创新的概念和思想来统一波和粒子这样两个在经典物理中截然不同的物理图像。波函数就是作为量子力学基本假设之一引入的一个新的概念。量子力学认为: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可用一个复函数(x,y,z,t)来描述,函数(x,y,z,t)称为波函数。,17.3 波函数,2.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 动 观 点 粒 子 观 点明纹处:电子波强(x,y,z,t)2大,电子出现的概率大;暗纹处:电子波强(x,y,z,t)2小,电子出现的概率小。可见,波函数模的平方(x,y,z,t)2与粒子在

9、该处附近出现的概率成正比。,1926年,玻恩(M.Born)首先提出了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模的平方(x,y,z,t)2 表示粒子在t 时刻在(x,y,z)处的单位体积中出现的概率,即概率密度。而(x,y,z,t)2 dxdydz,上式一般称为波函数 的归一化条件。波函数都应当是归一化的。,(17-21),玻恩对波函数的这种统计解释,把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作出了完美的描述。(1)因为在整个空间内粒子出现的概率是1,所以有,表示粒子在t 时刻在(x,y,z)处的体积元dxdydz中出现的概率。,(2)波函数的标准条件,由于一定时刻在空间给定点粒子出现的概率是唯一的,并且应该是有限的(具体说应

10、该小于1),在空间不同点处,概率分布应该是连续的,不能逐点跃变或在任何点处发生突变。因此,波函数 的标准条件应该是:单值、有限、连续。在量子力学中,物质波不代表任何实在的物理量的波动,波的振幅的平方(x,y,z,t)2表示粒子在t 时刻在(x,y,z)处的单位体积中出现的概率。,在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是用波函数(x,y,z,t)来描述的。,但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x,y,z,t)又到那里去寻找呢?答案是:求解薛定谔方程。,一、薛定谔波动方程的建立,经典力学(质点)量子力学(微观粒子)特点 粒子性 波粒二象性 运动情况 沿轨道运动 无轨道 状态描述 坐标(r)和动量(p)波函数

11、由初态求末态 牛顿方程 薛定谔方程 运动方程?,1.自由粒子的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根据德布罗意关系式,能量为E和动量为p的自由粒子与一单色平面波相联系,波长和频率为=h/p,v=E/h 由波动理论可知,频率为v、波长为、沿x方向传播的单色平面波的波动方程为,写为复数形式就是,这就是自由粒子的波函数。,17.4 薛定谔方程,通常写成如下形式:,粒子在空间某处出现的概率密度为,由此可见,概率密度不随时间而改变,是一种稳定状态,简称定态。,现在研究自由粒子的波函数满足什么方程。,自由粒子势能为零,在非相对论情况下有,在以上式子中消去p,E,就得,2.定态薛定谔方程 若粒子在某势场U中运动,则粒子的总

12、能量应为,设,(17-29),于是就得,这是薛定谔方程的一般形式。,拉普拉斯算符,哈密顿算符,于是薛定谔方程的一般形式可写为,(17-34),若势能U不显含时间t,则,并注意到,得,将上式两端除以,=E,其解,上式称为定态薛定谔方程。,概率密度:,概率密度不随时间而改变,是一种稳定状态,即为定态。,波函数:,另一方程:,(17-32),设质量为m的粒子,只能在0 xa的区域内自由运动,粒子在这种外力场中的势能函数为,在阱外,粒子出现的概率为零,故,(x)=o,17.5 一维无限深方势阱,在阱内,定态薛定谔方程为,令,有,它的通解是:(x)=Acoskx+Bsinkx式中A,B是由边界条件决定的

13、常数。,(x)=Acoskx+Bsinkx,由于(x)在x=0处必须连续,所以有(0)=A=0故波函数:(x)=Bsinkx 又由于(x)在x=a处也必须连续,所以又有(a)=Bsinka=0故 ka=n,(n=0,(x)=0;而n为负数与正数表达同样的概率,所以n=1,2,.),1.能量是量子化的。,(n=1,2,),可见,粒子的能量只能取不连续的值,这叫做能量量子化。整数n叫做量子数。当n=1,是粒子的基态能级。注意,这与经典理论所得结果是不同的。因为根据经典理论,粒子的最低能量应该为零。E1又称为零点能。,2.粒子在势阱内的概率分布,波函数:(x)=Bsinkx,,由归一化条件,得,于是

14、归一化波函数为,(17-41),根据经典的概念,在势阱内各处,粒子出现的概率是相同的。,量子力学给出粒子出现在势阱内各点的概率密度为,(n=1,2,),这一概率密度是随x改变的,粒子在有的地方出现概率大,在有的地方出现的概率小,而且概率分布还和量子数n有关。,(2)概率密度最大的位置。,粒子出现在势阱内各点的概率密度为,有极大值的充要条件是,解得,有限深势阱,一个粒子在如图所示的势场中运动,它的势能为,U(x)=,0-a/2xa/2,x-a/2,x a/2,问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如何运动?,(1)在阱内-a/2xa/2,满足的薛定谔方程为,令,考虑到波函数的有限条件,上述波函数的解具有形式,

15、(2)在阱外x-a/2,x a/2,满足的薛定谔方程为,令,二阶齐次方程的通解为,讨论,(1)依照经典的观点,若粒子能量EU0,那么粒子只能在阱内运动(图a)。,(2)但按照量子的观点,对于粒子能量EU0,那么粒子任然有在阱外运动的概率(图b)。,经典,E,a,E,量子,b,(3)依照经典的观点,若粒子能量EU0,那么势阱对粒子的运动可以没有任何影响(图c)。,(4)依照量子的观点,若粒子能量EU0,那么说明粒子在势阱的边界上既有反射又有透射内(图d)。,E,经典,E,量子,c,d,势垒贯穿,E,V,E,V0,V=0,V=0,I,II,III,a,0,V0 0 x a V(x)=0 x 0,x

16、a,x,粒子受到的势能为:,粒子具有的能量为E,,计算粒子在三个区出现的几率。,解:设粒子在I、II、III区的波函数分别为,它们满足的薛定谔方程为:,令,方程的解为,根据波函数的连续条件和归一化条件可以确定常数,结果如图:,可见,虽然,粒子仍可以穿过II区进入III区,这种贯穿势垒的效应称为隧道效应。粒子从I区到III区的几率为,扫描隧道显微镜,隧道效应的实际应用,STM原理.0.1nm,0.01nm,1986年,宾尼博士和罗雷尔与发明电子显微镜的鲁斯卡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应用玻尔理论,可以成功地解释氢原子的光谱规律,但是玻尔仍然把电子视为经典粒子,认为电子沿着确定的轨道在运动。同时又人为地

17、加上了一些量子条件,所以玻尔理论实质上是半经典半量子的不完整的理论体系,无法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等问题。电子是微观粒子,它具有波粒二象性,必须应用量子力学才能正确描述电子在氢原子中的运动。设原子核不动,电子是在原子核的库仑场中运动,其势能为,(与时间无关),17.7 量子力学对氢原子的描述,波函数应满足的条件:单值、连续、有限、归一化。,由于U(r)呈球对称,显然取球坐标较方便。取原子核为坐标原点,其定态薛定谔方程为,(r,)是球坐标中的波函数,可以分离变量:(r,)=R(r)()()(17-47),在E0(束缚态)的情况下求解上述方程,可得如下结论:1.能量量子化 为使波函数满足标准条件,电

18、子(或说是整个原子)的能量只能是,(主量子数:n=1,2,),(17-48),这和玻尔理论的结果一致。,2.角动量量子化,为使波函数满足标准条件,电子的角动量为,副量子数(角量子数):l=0,1,2,(n-1)(注意取值个数)3.角动量的空间量子化 为使波函数满足标准条件,电子角动量在任意方向(例如z轴正向)的分量Lz满足下面的量子化条件:,(17-49),(17-50),磁量子数:ml=0,1,2,l,由上分析可知,不仅电子角动量的大小是量子化的,而且它在空间的方向也有一定的限制,即它在任意方向(例如z轴正向)的分量,也只能取一系列分立的数值,这称为空间量子化。,(注意取值个数),例如:l=

19、1,4.电子的概率分布 电子云,解定态薛定谔方程,可得氢原子的波函数:,nl(r,)=Rnl(r)l()(),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密度:,可见,氢原子中的电子是按一定的概率分布在原子核的周围,这和玻尔理论中电子是在一定轨道上运动完全不同。这种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密度,人们往往形象化地称之为“电子云”。例如:对1S态的电子,其概率密度为,(玻尔半径),由于p1s是r 的连续函数,可见电子在核外(从r=0到r=)每点都有一定的概率,只是概率大小不同而已。这和玻尔的轨道运动概念完全不同。而玻尔半径只是概率最大的位置。,角向几率分布,电子在(,)附近的立体角d中的几率:,角向几率分布:,角分布

20、几率密度:,对于s态(=0 m=0),基态角几率分布:,对于p态(=1,m=0,1),Z,Y,Z,Y,X,Y,d态电子云(角分布),X,Z,Y,1921年,斯特恩(O.Stern)和盖拉赫(W.Gerlach)实验证明,电子除了绕核运动外,还有自旋。,17.8 电子自旋 四个量子数,史特恩盖拉赫实验 图,o中有处于基态的原子,被加热成蒸汽,以水平速度v 通过狭缝s1,s2,然后通过一个不均匀磁场,磁场沿Z 方向是变化的,即,热平衡时原子速度满足下列关系,即,理论推导,x 方向:,Z 方向:,(2),(1),时刻,原子沿z方向的速度为,在磁场区域,理论推导,出磁场到P点(设D表示磁场中点到P点的

21、距离),另一方面,磁矩,在磁场,中受力为,理论推导,史特恩-盖拉赫实验中出现偶数分裂的事实启示人们,电子的轨道运动似乎不是全部的运动。换句话说,,轨道磁矩应该只是原子总磁矩的一部分,那另一部分的运动是什么呢?,相应的磁矩又是什么呢?,应当指出,电子的自旋是一种量子力学效应,不是机械的自转。用量子力学理论可以证明,电子自旋角动量为,(17-51),自旋角动量在任意方向(例如z轴正向)的分量Sz满足下面的量子化条件:,(17-52),自旋磁量子数:,(1)主量子数:n=1,2,3,。它大体上决定了原子中电子的能量。(2)角量子数:l=0,1,2,(n-1)。它决定电子绕核运动的角动量的大小。一般说

22、来,处于同一主量子数n,而不同角量子数l的状态中的各个电子,其能量稍有不同。(3)磁量子数:ml=0,1,2,l。它决定电子角动量z分量Lz的量子化,即空间量子化。,它决定电子自旋角动量的z分量Sz的量子化,也影响原子在外磁场中的能量。,(4)自旋磁量子数:。,总结起来,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应由四个量子数决定。,除了氢原子以及类氢离子以外,其他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要从解薛定谔方程求出描写电子运动的波函数和能级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在量子力学中常采用近似的计算方法。可以证明,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仍由四个量子数来确定。原子的壳层结构:1916年柯塞尔(W.Kossel)对多电子

23、原子系统提出了壳层结构学说:主量子数n相同的电子分布在同一壳层上。n=1,2,3,4,5,6 K,L,M,N,O,P.,17.9 原子的壳层结构,l=0,1,2,3,4.s,p,d,f,g 如:n=3,l=0,1,2分别称为3s态,3p态,3d态,主量子数n愈小其相应的能级愈低。在同一壳层中,角量子数l愈小,其相应的能级愈低。多电子原子系统中,核外电子在不同的壳层上的分布还要遵从下面两条基本原理:1.泡利不相容原理 一个原子系统内,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量子态(n,l,ml,ms)。利用泡利不相容原理可以计算各个壳层中可能占有的最多电子数。,主量子数n相同而角量子数l不同的电子

24、分布在不同的分壳层或支壳层上。,对给定的一个n,l=0,1,2,(n-1),共n个值;ml=0,1,2,l,共(2l+1)个值;,共2个值;,(2l+1),2,=2n2,所以各壳层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为 n=1,2,3,4,5,K L M N O 最多电子数:2 8 18 32 50.,量子态数为,对给定的一个l的分壳层,ml=0,1,2,l,共(2l+1)个值;,共2个值;,量子态数为 2(2l+1)所以各分壳层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为 l=0,1,2,3,4 s p d f g 最多电子数:2 6 10 14 18,2.能量最小原理 原子系统处在正常状态时,每个电子总是尽可能占有最低的能级。,电子在各壳层、分壳层的填充由左向右:,例题17-7 写出氩(z=18)的电子组态。解 1s2 2s22p6 3s23p6例题17-8 鈷(z=27)4s有两个电子,没有其它n4的电子,则3d态上的电子数为 个。电子组态:1s2 2s22p63s23p63d?4s2,7,例题17-10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当主量子数n=3时,电子动量矩的可能值为 答:当 n=3时,l=0,1,2,例题17-9 在氢原子的L壳层中,电子不可能具有的量子数(n,l,ml,ms)为(A)(1,0,0,)。(B)(2,1,-1,)。(C)(2,0,1,)。(D)(3,1,-1,)。,答:(C),所以L的可能值为:L=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