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湖南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02824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要)湖南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重要)湖南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重要)湖南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重要)湖南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重要)湖南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要)湖南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要)湖南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要)湖南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教育学1、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答: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1、 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答: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随机性和经验性,个别性。2、 简述社会教育的特点。答:对象的全民性;地点的广泛性;内容的实用性;时间的终身性;形式的开放性。3、 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答: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具有同一性。4、 简述学校是怎样产生的答: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答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

2、条件。5、 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答: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和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6、 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答: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7、 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答:(1)教育终身化;

3、(2)教育社会化;(3)教育生产化;(4)教育民主化;(5)教育国际化;(6)教育现代化;(7)教育多元化。8、 简述教育理论建设的原则和要求。答: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9、 简述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10、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答:(1)政治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2)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4、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1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答: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13、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答:(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4)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14、 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答: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本理论。15、 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5、答:(1)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2)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3)科学发展将促进学习教育专业和结构的调整与更新。16、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17、 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8、 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2)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19、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作用。答: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6、和完善;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社会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20、 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答:保存、传递,交流、融合,创造、更新。21、 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答:(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22、 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23、 答: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

7、。24、 简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形式。答: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25、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26、 答:(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27、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28、 答:不均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29、 简述遗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地位。答: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30、 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答:(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

8、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31、 简述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作用。答:价值的发现;潜力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28、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29、简述教育目的作用。答:导向、协调、激励、评价30、 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答:(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

9、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31、 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答:(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教育目的随人类的发展而演进。(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三)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和创造的可能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32、 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

10、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现代人的品质。33、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34、 答:(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35、 34、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答:(1)学生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思想感情;具有个性特征。(2)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教育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既是

11、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35、 简述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36、 答:(一)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二)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人类文化的传递着;(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37、 36、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答: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

12、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37、简述教师教育能力的要求。答: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38、 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答: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韧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39、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内容。答: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40、

13、简述师生关系。41、 答:(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42、 简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答:树立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43、 简述隐性课程的特征。答:潜在性、整体性、持久性、非预期性。44、 简述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答: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知识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能性。45、 简述如何研究学生。46、 答: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

14、,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2)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3)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47、 45、简述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答: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46、 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47、 答:(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48、 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49、 答:(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50、 48、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答: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学校的特点;校外环境。49、 简述课程评价的功能。答:诊断、修正、决策

15、50、 简述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答: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51、 简述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趋势答: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课程综合化趋势;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52、 简述教学概念的内容。答:(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53、 简述教学的意义。54、 答:(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55、 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16、。56、 答:(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57、 55、为什么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答: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56、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57、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答:(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

17、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58、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关系。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表现在:(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相互转化。59、简述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的条件。答:(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2)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60、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

18、结合的规律。答:(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61、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答: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62、简述我国中学教学原则。答: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63、简述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特点。答:一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二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三是教

19、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有如下特点:师生的互动和联系加强;自主和合作学习方法增加;多种方法综合运用。64、简述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答:发现教学;程序教学;范例教学;暗示教学。65、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66、 答: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67、 66、简述备课的主要内容。答:钻研教材;了解学习;制定教学方案。67、 简述课的组成部分。68、 答: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69、 68、简述上好课的要求。70、 答: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20、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69、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70、 答: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71、 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72、 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答: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73、 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答: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综合型。71、简述德育的意义。答:(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

21、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72、简述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答: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73、简述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答:(1)德育目标。(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74、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答: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75、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答:(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2)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3)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76、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答:心

22、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77、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答:德育过程的规律有:(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78、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答: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79、简述我国德育的途径。答: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会、周会、晨会及时政学习,班主任工作。80、简述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答

23、:说服法,榜样法,陶冶法,锻炼法,品德评价法。81、 简述德育的基本模式。答:认知、体谅、社会模仿。82、 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83、 答:(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84、 83、简述班级管理的模式。85、 答: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84、 简述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85、 答:(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86、 85、简述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87、 答:(1)

24、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88、 86、简述班集体形成的基本特征。89、 答:(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90、 87、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91、 答:(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92、 88、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93、 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

25、论和良好的班风。94、 89、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答:(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90、简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答:(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教育心理学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答:(1)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2)具有定向性与顺序性;(3)具有不平

26、衡性;(4)具有个体差异性3、 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4、 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5、 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6、 答: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

27、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7、 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8、 答:(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2)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

28、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16)10、 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

29、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11、 简述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答: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观察事物的持久性不断增强;观察事物的精确度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概括性明显发展;观察事物的方法不断完善。12、 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答: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

30、;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13、 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答: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认知发展。10、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答:(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11简述如何指导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答:(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2)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3)帮助中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12、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答:(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13、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答:(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

31、习的速度和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14、简述学习的概念。答: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15、简述联结学习的有关理论。答:(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6、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答: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答: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17、简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答:强

32、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18、 简述联结学习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答、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普雷马克原理;行为塑造。消除不良行为:餍足,代价,结合消退和强化。19、简述认知学习的有关理论。答:(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20、简述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答:(1)学习是对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形成一种完形(2)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1、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答:(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33、。(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22、 简述认知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答:重视对关系的了解;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23、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答:(1)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24、 试述建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25、 答: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

34、现新的假设。(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26、 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不是完全成正比的;学生个性不同,二者的关系不同,使得学习效果反作用与学习动机。26、简述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答:(1)强化理论。(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4)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5)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27、

35、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答: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28、简述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答:(一)树立自信心(1)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2)设置合理的目标;(3)进行归因训练。(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1)使任务更有趣;(2)引发认知冲突;(3)合理使用表扬;(4)合适的反馈。29、述迁移的作用。答:(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

36、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30、简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答:(1)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沃尔夫)、相同要素说(桑代克和伍德沃斯)、经验类化理论(贾德)、关系转换理论(苛勒)等。(2)现代迁移理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辛格莱和安德森的产生式论,格林诺情境性理论。31、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32、简述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答:(1)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37、4)教授学习策略。(5)在真实生活中学习。33、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答:(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习充分参与直观过程。34、述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35、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答:(1)用好正反例证。(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自觉进行自觉概括。36、简述错误观念的性质。广泛性;自发性;顽固性;隐蔽性。37、简述错误观念转变的条件。答:(1)引发学习者对原有观念的不满;(2)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可理解性;(3)显示新观念的

38、合理性;(4)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有效性。38、简述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内容。答:(1)诊断错误观念(2)引发认知冲突(3)理解新观念(4)应用新观念(5)反思观念转变过程。39、简述遗忘的理论解释。答:(1)痕迹衰退说(桑代克)。(2)干扰说。(3)同化说(奥苏伯尔)。(4)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40、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答:(1)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2)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41、简述技能及其特点。答:所谓技能,指通过练习而获得,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

39、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42、简述技能的作用。答:(1)调节和控制动作(2)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3)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43、简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答:(1)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2)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心智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个阶段。44、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答:(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45、 简述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答:提高成绩需要采用新

40、的结构和方法;经过长时间练习后,学生的练习兴趣有所下降,注意力分散,学习动机下降;在个人知识方面,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很容易遇到高原现象。46、简述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答:(1)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他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他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智力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个阶段。47、 简述心智技能的形成特征。答:对象脱离了支

41、持物;进程压缩;应用的高效率。48、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答:(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49、简述学习策略对解决教学改革的意义。(1) 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2)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3)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和发展。50、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答: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42、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51、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答: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52、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答: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53、简述复述策略的常用方法。答、利用随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记忆和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试图回忆;画线。54、简述精细加工常用的策略。答: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诀;关键词法;谐音联想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55、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使

43、用。答: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人力资源的利用。56、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答:发现问题,理解与表征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57、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答:问题的特征;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58、简述如何进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答:(一)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和记忆大量的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四

4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59、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答:(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60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答:(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接受学生的想法;(3)重视学生的独特性;(4)提供榜样。(三)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1)培

45、养学生的批判思维;(2)发散思维训练;(3)学会容忍模糊性;(3)推测与假设训练;(4)自我设计训练;(5)头脑风暴训练。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答:(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61、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答;(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模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62、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答:(1)有效的说服正反面论据;(

46、2)榜样示范;(3)价值澄清;(4)群体约定;(5)赏罚控制。63、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答:(1)情绪稳定、乐观。(2)人际关系和谐。(3)人格完整。(4)正确的自我观。(5)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6)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6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答:(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正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65、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答:(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包括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法、系

47、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如艾里斯的理性情绪辅导方法。66、 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答: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有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67、简述加涅的九大教学事项。答:(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68、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 答:(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3)个别化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