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指导.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03284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西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指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西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指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指导.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2011年江西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指导 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 王小菲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语 文 第卷(选择题 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 3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 (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hng)伍 彳(ch) 亍 着(zho)装 少不更(gng)事B.造诣(y) 校(xio)对 珐(f)琅 茕(qing)茕孑立C.蟊(mo)贼 弹劾(h) 勖(x)勉 鲜(xin)有所闻D.圭臬(ni) 肖(xio)像 迤(y)逦 咄(du)咄逼人【命题意图】考查识记现汉语普通话

2、字音的能力 。【解题透析】答案 D A着(zhu)装;B校(jio)对;C鲜(xin)有所闻【技巧点拨】本题误区全为多音多义字,这些字也很易成为学生学习的陷阱。答题时一定要认真谨慎。这类题常用排除错项法。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渲染 侯补 霎时 不落言筌B,端详 肄业 坐镇 怨天尤人C.国萃 吞噬 神采 要言不烦D.蛊惑 钟磬 亲睐 惹事生非【命题意图】考查对字形的识记能力 。【解题透析】答案B A侯候;C萃粹;D亲青【方法点拨】本题考查同音易错字。也是对音形义的一种综合考查,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应该理解记忆。如果只是机械记忆,往往会发生混淆与错误。3. 依次填入下列格局横线处的词语

3、,最恰当的一组是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_,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系。“五一”期间,市长_会见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台湾投资考察团。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_的人。A. 投降 分别 深孚众望 B. 投诚 分别 深负众望C. 投降 分头 深负众望 D. 投诚 分头 深孚众望【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解题透析】答案A 投降 ,停止抵抗,放下武器,贬义词; 投诚,也有投降的意思,但“投诚”一般作褒义词用。根据文中语境应用“投降”。“分别”指一个人分多次做相关的工作,而“分头”,指多人同时去做相关的工作。结合语境判断,

4、原文中显然应用“分别”。深孚众望,非常令对方信服;深负众望,深深辜负对方的期望。在本语境中应选“深孚众望”。【方法点拨】这次对近义词语的考查,增加了对成语的辨析,多了干扰项。学生答题时要找准突破口,果断排除。“深孚众望”与“深负众望”的区别就在于“孚”与“负”的不同。懂得了“孚”是“信服”的意思,“负”是“辜负”的意思,结合语境,就可以首先排除B和C,再从色彩、褒贬方面区分“投降”与“投诚”,答案就出来了。或者从“分别”与“分头”入手,用排除法也行。三组近义词,只要了解两组,一般就能找出正确答案,所以不要有畏难情绪。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

5、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B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到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气氛。C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D旧约创世纪中说:“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应当到过来说才对,即“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解题透析】答案D A、分号连用错。在分号与分号之间,至少应有一个逗号。分号应全改为逗号。B、省略号与“等等”不能连用 。C、主谓倒装句,中间用逗号,问号在后面。【技巧点拨】标点符号一般都是考查较为常见的用法。平常熟记一

6、些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和常见错误,多做些练习,就能对付考试。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矿工家属的慰问。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C这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300吨,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D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命题意图】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解题透析】答案A(B、前后照应不周。两面不能对一面,C、“处于”后面缺少宾语。句末应加“状态”之类的宾语。

7、D“枪支弹药”属于“武器”,种概念不能与属概念“武器”并列)【技巧点拨】辨析语病首先要熟悉常见的六种病因,其次要掌握其标志性错误的句子部位,第三要熟记一些典型的错误例句。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格特漂亮的小女儿被人用一个独眼、驼背、长着罗圈腿的小怪物换走了。她伤心过度,将自己封闭在一间叫“老鼠洞”的小屋里,成了隐修女。(巴黎圣母院)B高老太爷临终前原谅了觉民的逃婚行为,他让觉慧把觉民找回来,并亲口告诉觉民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以后好好读书,扬名显亲。(家)C.贾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又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出家做了和尚,(

8、红楼梦)D.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谎称国太病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让刘备拿荆州来换阿斗。孙夫人携阿斗离去时,被赵云、张飞截下,留下阿斗,只放回了孙夫人。(三国演义)【命题意图】考查对名著名篇的识记能力。【解题透析】答案C(在第一百一十九回,家人向王夫人报喜时,报信的说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贾宝玉并没有“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只是他没有去做官,而选择出家)【技巧突破】江西考纲规定,文学名著,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考查的是识记能力。但如果不去读原著,只看电影,或者只看章节目录,也会失分的。如A项巴黎圣母院考查的情节,电影里是没有的;D项,只看三国演义目录是无法判断

9、的。特别提醒:第一年的题目较为简单,以后可能越考越细,学生一定要去细读原著。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文化时间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白天跟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玛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

10、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元四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好像所有历史的时间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的变迁。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界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

11、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它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因之而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

12、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细胞的分裂,以及体内各种不同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一。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般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段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 小时的周期。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节选自柯文尼、海菲尔德时间之剑,有删改)7.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是人民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赋予时间的文化意义,其中包含了后来形成的“向”的概念。B. 文化

13、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C. 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D.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应,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命题意图】考查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解题透析】答案A(B、根据第四段,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C、根据第五段“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它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可知,文化时间只是影响了西方文化,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无根据。D、“文化时间的循环模

14、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应”,“都”说法绝对。另外“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无中生有。)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时间被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B.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C.相对于线性模式而言,循环模式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因为它所具有的“复生”观念更能给人以安慰。D.“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没有真正的历史”则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15、。【命题意图】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解题透析】答案 B (“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错。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就是这种观点;另外从“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可知,这观点,不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属于张冠李戴)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了对时间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文化时间。B.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传统对时间的认识大相径庭。C.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

16、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D.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透析】答案D (而“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错。作者认为,钟表的旋转摆动,标志时间的循环往复,而发条的松弛才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见文末)【技巧点拨】做实用类(社科类、科技类)阅读题,特别要注意命题者设置的陷阱(或者说设题误区)。主要陷阱有: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无中生有,说法绝对、强加因果、答非所问等。做这类题的一般步骤是:先锁定答案所在

17、区域,精读有关语段,再将选项与原文仔细对照,加以判断。(当然,有的推断题需要纵观全文)。千万不可抛开原文,主观臆断。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始汲黯为谒者 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太守。好清静,择丞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黯多告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居官,无以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贪、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

18、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军不可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奏事不上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注】谒者:官名。 告:休假。 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 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19、比:并排。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D亦不能夺之矣 夺:强取。【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文中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题透析】答案D(夺:改变)【答题技巧】做这道题,一定要结合语境来分析。可以运用代入法,即将这个词的意思,放入文中,如果说不通,则可能是错的;也可以回忆学过的课文,搜索这个词。如在陈情表中学过“舅夺母志”,其中“夺”就是“改变”的意思,与这里一致;有时候也可以从语法角度来分析。做谓语的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做主语与宾语的一般是名词和代词。另外,这道题考查的实词,主要是古今异义的词,而“强取”是“夺”的现代意思。11.下列各组词句中,家电的词的意义和用

20、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持节发仓粟赈之 B. 上贤而释之作师说以贻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C.庄助复为请告 D.尊宠于群臣无二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缶 以勇气闻于诸侯【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解题透析】答案B(A、以,均表目的;B、“而”,表承接,于是,就 /表转折,却;C“为”均为介词“替” D“于”均介词“在”)【答题技巧】除了默写,本题是与课文联系最紧的一道题,是课内外结合的典型。 要做好这道题,一要熟悉课文,熟记典型句子;二要了解18个虚词的各种用法与意义。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

21、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命题意图】本题是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题透析】答案C(做这道题,最好用排除法。先结合上下文,了解这段话的大意。这段话主要是说皇上对待弘燕和汲黯的不同态度:弘拜见他,他有时候不戴帽子,而汲黯拜见他,他没带帽子就不见。“或时不冠

22、”是皇上,而不是弘燕。A项和D项“或时不冠”主语不明,容易产生歧义,应排除;再从词语分析,“至如”和“望见”是两个词语,词语中间不能断句,由此可以排除B项;当然文中的“上”可以理解为主语,也可以理解宾语。而理解为主语时,句式一致,语意连贯,句子更通畅,同时也强调了“上”。所以C项是断句最恰当的)第卷(共114分)注意事项: 第卷共4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四、(2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4分)译文:_(2)公卿以下皆卑奉者,独及黯与亢礼。(4分)译文:_(3)愈贤黯,

23、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4分)译文:_【命题意图】本题重点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参考答案】(1)他多次强硬进谏,(因而)不能够留在朝庭内任职,被贬为东海太守(注意“数”、“内” “迁”的用法,每字1分,大意1分)。(2)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奉”、“亢礼”各1分,“与”后省略“之”,要补出。1分,大意1分)。(3)(卫青)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贤:意动用法1分,所疑:疑难大事1分。遇,对待,1分。大意1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

24、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答:_(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1)【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能力。【解题透析】写景抒情,一般是借景抒情,或者寓情于景。如果景与情一致,就是以乐景写乐情,或者以悲景写悲情,那叫正衬;如果所写的景与情格调相反,就是以乐景写哀情,也叫反衬。此诗从标题“清明”与注解中的“被贬”

25、可知,抒发的是悲情,哀情。而诗歌第一句写“桃李笑”显然是以乐景写哀情。【参考答案】本诗首联运用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桃李笑”与野田荒”两种不同的景色。清明时节,桃李不管人间沧桑,依然在春风中尽情绽放;作者站在野田里,却想起被荒草覆盖埋在地下的长眠的人,不禁愁绪万端。以乐景写哀,更显见其哀。【方法点拨】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弄清楚写了什么样的景,抒了什么样的情,再想想情与景之间的关系如何。另外,一定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加以分析。(2)【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题透析】“人乞祭余骄妾妇”这个典故,出自高中语文读本孟子

26、的齐人有一妻一妾,可很多同学不知道,原因是对课文关注不够。另外,解这道题,不但要回答“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还要回答“是怎样体现的”。【参考答案】“人乞祭余骄妾妇”,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刻画了毫无人格尊严的丈夫乞食人家祭品而在妻妾面前洋洋自得的丑态,与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做官的气节形成了强烈对比。运用典故与对比,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以及人应该有尊严的活着的人生态度。【方法点拨】“诗歌鉴赏”,主要考查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诗歌形象。但这三者不是独立存在的。考查思想内容和诗歌形象,往往要分析艺术手法;而考查艺术手法,也往往要说到思想内容或艺术形象。这道题的

27、答题步骤是:这句话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什么感情)。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1)明明如月,_?越陌都阡,_。(曹操短歌行)(2)_,终鲜兄弟,_,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3)我欲因之梦吴越,_。湖月照我影,_。(李白梦游无姥吟留别)(4)_,巫山巫峡气萧森。寒衣处处催刀尺,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佳节又重阳,_,_(李清照醉花阴)【命题意图】该题考查学生平时背诵默写情况。【解题透析】名句名篇的补写,以往都是考名篇名句的。今年考的虽然是名篇,但都不是名句。想投机取巧,只抓名句的学生,在这次高考中严重失分。【技巧点拨】书上要求背诵的篇目,都是经典名篇,平

28、时就要扎扎实实去背诵和默写。临时抱佛脚,只背名句是没有多大作用的。8分的默写,你要扔也是扔不起的。【参考答案】(1)何时可掇 枉用相存(2)少无伯叔 门衰祚薄(3)一夜飞度镜湖月 送我至剡溪(4)露凋伤枫树林 白帝城高急暮砧(5)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晚秋亚美尼亚埃格林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样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姣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

29、沁人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

30、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有时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的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瓦萨卡低声骂了一句,两腿突然不听使唤地朝学校方向走了过去。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留级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一个穿着绿风衣的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

31、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于是瓦萨卡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底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来的是已经吓得半死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这条母狗!偷了人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在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

32、,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又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真漂亮,肯定价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的被抛到了瓦萨卡十步远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他心怦怦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

33、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了!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一阵轻松,如释重负。“我鬼迷心窍了,”他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他信步在街上,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从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了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16请

34、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4分)答: 【命题意图】该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鉴赏文章写作技巧能力。【解题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点明季节,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等。这里的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设置悬念,引起下文,推动情节的发展。【参考答案】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在结构上:点题,同时与结尾“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1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温暖睛和的晚秋为什么好像在戏弄他?嘲笑他?为下面的情节埋下伏笔(1分)。在内容上:这里“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温暖晴和”的自然环境与下面发生的惨不忍睹的人间车祸以及人心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突出了文章

35、主题:即便世态炎凉,人心不古,人也应该坚守道德底线(2分)。渲染气氛,反村瓦沙卡处境的凄凉。(结构内容各答到一点即可得4分)【技巧点拨】考查一段话(或者一句、两句话话)在文章的作用,首先要找到这段话在文中的位子。在开头、中间和结尾的作用都是不同的,这个知识平时就要储备;其次,无论这段话在哪里,都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作答。17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答: 【命题意图】该题考查筛选、概括能力。【参考答案】刚看到绿色小包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当准备靠近小包时,心里一阵紧张走了两步,心怦怦跳动当发现别人捡走小包后,开始心里一阵慌乱,不久又站在原地发呆最后如释重负,变得轻松,呼

36、吸也变得自如。【方法点拨】做这类题,一要快速锁定答题区域,二要善于找关键词(这里指描写心理活动的词)。可能有的同学会将“他”看到别人摘走受伤女人耳环时的“愤愤不平”也写了进去,那就是锁定区域不准确。因为这是“他”发现小包之前的事。18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7分) 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作品个性化阅读的探究能力。【解题透析】探究题是论述分析题,分数比较重,不是一两句话就能答完整的。先要有明确的观点,然后要在文章中找出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瓦萨卡会不会将绿包据为已有,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文章内容分析

37、,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示例一:瓦萨卡不会将这个包据为己有。(1分)理由:1、瓦萨卡虽然贫穷,但是他有一颗善良之心。尽管自己也得了病,但他首先想到的是妻子(2分)2、当他看到那个偷盗耳环的女人时,他愤愤地骂。表明他良知尚存,富有正义感(2分)3、他虽然很需要钱,曾经也企图捡起小包,但事后醒悟时,骂自己是“鬼迷心窍”。4 、最后他发现,“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说明他想自食其力,并未想获取不义之财。他在金钱的诱惑下,始终坚守着道德底钱。哪怕没有中年男子的介入,他拿到皮包后也会幡然悔悟,去寻找失主。(2分)示例二,瓦萨卡会将绿包据为己有(1分)理由:1、当时他生活困顿,几乎陷

38、于绝境,他急需一笔钱给他妻子和自己看病。当然人都希望有尊严的活着,但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为了活着,他不是暂时丢掉尊严,去找他的老同学梅鲁日吗?(2分)2、 文中说,他觉得这个女人与自己是两个世界的人,也就是说,那个女人是上流社会的富人。自己家庭遭遇拆迁而致贫,不会读书的同学成了大富翁,社会的不公,可能导致他心理失衡,对富人没有怜悯之心。(2分)3、当小包被那个男人拿走后,他想,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了!由此可见,他在心里早把小包据为己有了,犹豫、迟疑只是暂时的。(2分)【方法点拨】探究题是一种个性化阅读题。做这类题,观点要鲜明,分析要有理有据。答题的一般步骤是,表明观点阐述理由小结,强调

39、观点(看情况,这步也可省略)。做这道题,还要注意几点:1.阐述理由时,不要太罗嗦,最好分点作答,便于阅卷老师采分;2.阐述理由,要联系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与处境,.切忌脱离文本,大发议论;3. 这道题也是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措辞要谨慎。虽然答案大多是开放性的,但最好不要故意背离主流观点作答,刻意求新。19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B“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这段骂人的话语表明瓦萨卡从小缺乏教养。C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描写,受伤女人的富有,

40、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产生的心理冲击。D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E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作品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题透析】BD(B、从小缺乏教养不当。而是他对这种行为义愤填膺,是一种正直。D、瓦萨卡面对诱惑有过动摇,但是他没有认为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技巧点拨】这道题涉及到作品主题的理解,及人物形象的分析。人物的言行反映的是人物的思想。人物的思想又进一步主导人物的言行。小说,从人物形象入手,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很多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41、。六 小作文(15分)20、 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15分)要求: (1) 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2) 运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3) 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 不少于200字(50分)【命题意图】综合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解题透析】这道题,重点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描写人物形象的能力,和对鲁迅的关注程度和评价。写这一类描述性小作文,难度不大,关键要审准题,认真落实每一条写作要求。如果有一条没落实,估计在9分以下。【方法点拨】描写人物,要注意几点:1.要抓住人物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2.要正确使用修辞和

42、借助联想与想象;三、外貌描写要暗含着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感情。鲁迅的外貌描写,要重点写他深邃的眼睛(目光犀利,有穿透力,能发现国民的弱点,塑造阿Q的不朽形象),竖起的头发(有桀骜不驯的性格,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是民主魂),严肃的表情(有社会责任感,为国家的命运与前途担忧)等。另外,对鲁迅的态度,应该是歌颂与缅怀。如果是讽刺与批评,是要扣分的。七大作文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孟子自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

43、。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命题意图】全方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解题透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选自选修教材诸子选读中有教无类的课后练习。这说明命题者重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文本。这则材料通俗易懂,审题不难。“三乐”可以依次概括为“家庭之乐”“问心无愧之乐”“育才之乐”。审完题,提炼观点之后,就要考虑写何种文体了。相对而言,写“健康”“亲情”“育才”等,选择写记叙文比较好;写“诚信”“良知”“操守”等选择写议论文比较好。【方法点拨】这篇作文审题不难,但要得高分,也绝非易事。

44、学生最易出现的问题是:一、文体不当。即记叙文中议论过多;议论文中,又大段叙事。如果文体特征不鲜明,写四不像的作文,30分以下;如果写成散文或者诗歌,则在20分以下。二、详略不当。有些考生,抛开材料,以“亲情”或者“良知”或“诚信”为话题作文。如果抛开了“乐”字,就会出现严重偏题或详略不当的问题。比如,写记叙文亲情,如果写人情冷漠,世态炎凉,孤寡老人在孤独中寂静地死去,就不太恰当。本人以为应侧重写人间温暖,写“亲情”给人带来的“快乐”(最好树立正面形象)。总之,无论如何立意,都要紧扣“乐”字来做文章。三“三乐”都写,面面俱到,结果只是泛泛而谈,蜻蜓点水。网上有专家将“三乐”概括为“家庭平安、内心无愧和教书育人”,说这“三乐”之间含有明显的递进关系。说考生要“从三者递进中归纳出深一层道理才能写得深刻”,我不同意这种解读。因为题目要求是:“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参考译文: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返回之后,报告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我经过河南郡见河南郡的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磨难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于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