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05304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江西省鹰潭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 至 页,第卷 至 页,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学校、班级、姓名、座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处。2试题所有的答案均应答在本试卷的答题卷上。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Fe 56 Cl 35.5 Ba 137 Mg 24 S 32 N 14 F 19 Ca 40第I卷(选择题 126分)一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下列说法正确的

2、是( )A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恒定的熔点、沸点B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含葡萄糖,故二者均为还原型二糖C若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可能相同,可能不同D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个CC单键8AD是含同一元素的四种物质,它们相互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单质,D是氢氧化物,则A可能是( )A B C DO2 222lAl Mg Fe NaA B C D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个甘氨酸分子中存在9对共用电子BPCl3和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H2(g)Br2(g)=2HBr(g) H=72 kJmol1其它

3、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a为230D已知S(g)+O2(g)=SO2(s);H1,S(g)+O2(g)=SO2(g);H2,则H2H110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C铝与氧气反应是放热反应 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11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 ) 活性炭、SO2和HClO都具有漂白作用,且漂白的化学原理相同向100 mL0.1 mol/L 的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0

4、.05 mol的氯气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4Br-3Cl2=2Fe32Br26Cl-斜长石KAlSi3O8的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K2OAl2O33SiO2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2时的离子方程式:IO35I3H2O=I26OH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卤酸的酸性依次减弱500、30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催化剂500,30MPa 2NH3(g) H= -38.6 kJmo

5、l-1A全部 B C D 12阿司匹林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医药之一。它可由下列方法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邻羟基苯甲醛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B用酸性KMnO4溶液直接氧化邻羟基苯甲醛可实现反应C反应中加入过量的NaHCO3有利提高阿司匹林的产率D与邻羟基苯甲酸互为同分异构体,苯环上一氯代物仅有2种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酚类化合物共有3种1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6种离子中的几种:NH4+、A13+、Mg2+、CO32、Cl一、SO42,为确认溶液组成,现取100 mL分成三等份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 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

6、溶液充分反应后,最终得到沉淀0.58 g,同时收集到气体0.03 mol(设气体全部从溶液中逸出);(3)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盐酸酸化)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6.99 g。由此可知,下列关于原溶液组成的正确结论是( )A一定存在Cl一B溶液中含有A13+和NH4+C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A13+D溶液中SO42的浓度是0. 3 mol/L26(16分)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某小组模拟制备氨基甲酸铵,反应如下(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比较灵敏):2NH3(g)+CO2(g)NH2COONH4(s) H0 (1)如用下图I装置制取氨气,可选择的

7、试剂是 。(2)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把NH3和CO2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的小晶体悬浮在CCl4中。 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注:CCl4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发生器用冰水冷却的原因是_,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 。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方法是 (填写操作名称)。为了得到干燥产品,应采取的方法是_(填写选项序号)。a常压加热烘干 b高压加热烘干 c减压40以下烘干(3)制得的氨基甲酸铵可能含有碳酸氢铵、碳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设计方案,进行成分探究,请填写表中空格。限选试剂:蒸馏水、稀HNO3、B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AgNO3溶液、稀盐酸。

8、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至固体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步骤2: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若溶液不变浑浊,证明固体中不含碳酸铵。步骤3:向试管中继续加入 。 ,证明固体中含有碳酸氢铵。根据的结论:取氨基甲酸铵样品3.95 g,用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处理后,过滤、洗涤、干燥,测得沉淀质量为1.97 g。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Mr(NH2COONH4)=78、Mr(NH4HCO3) =79、Mr(BaCO3)=19727(14分)某经济开发区将钛冶炼厂与氯碱厂、甲醇厂组成了一个产业链(如图所示),大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请

9、填写下列空白:(1)写出钛铁矿经氯化得到四氯化钛的化学方程式: 。(2)由CO和H2合成甲醇是放热的,方程式是:CO(g)2H2(g)CH3OH(g)。已知该反应在300时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27,该温度下将2 mol CO、3 mol H2和2 mol CH3OH充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此时反应将 (填“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或“处于平衡状态”)。下图表示合成甲醇反应达到平衡后,每次只改变温度、压强、催化剂中的某一条件,反应速率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的甲醇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图中t3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甲醇燃料电池,并用该电

10、池电解200mL定浓度NaCl与CuSO4混合溶液,其装置如图:写出甲中通入甲醇这一极的电极反应式 。理论上乙中两极所得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丙图所示(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写出在t1后,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原混合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假设溶液体积不变)28(13分)通常状况下,X、Y和Z是三种气态单质。X的组成元素是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Y和Z均由元素R组成,反应Y+2I-+2H+=I2+Z+H2O常作为Y的鉴定反应。W是短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三倍,吸引电子对的能力比X单质的组成元素要弱。(1) Z

11、的化学式_(2)将Y和二氧化硫分别通入品红溶液,都能使品红褪色。简述用褪色的溶液区别Y和二氧化硫的实验方法:_。(3)举出实例说明X的氧化性比W单质氧化性强(仅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_。如图是0.1 molL1四种电解质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的图像。(1)其中符合0.1 molL1NH4Al(SO4)2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_(填写序号),(2)20 时,0.1 molL1NH4Al(SO4)2中2c(SO42-)c(NH4+)3c(Al3)_。(计算精确值)(3)室温时,向100 mL 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 NaOH溶液,得到溶液pH与NaOH溶液

12、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分析图中a、b、c、d四个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是_点;在b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无水AlCl3易升华,可用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等。工业上由铝土矿(A12O3、Fe2O3)为原料制备无水AlCl3的工艺流程如下。(1)氯化炉中Al2O3、C12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Na2SO3溶液可除去冷却器排出尾气中的Cl2,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升华器中主要含有AlCl3和FeCl3,需加入少量Al,其作用是 。(4)为测定制得的无水AlCl3产品(含杂质FeCl3)的纯度,称取16.25 g无水AlC

13、l3样品,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出沉淀物,沉淀物经洗涤、灼烧、冷却、称重,残留固体质量为0.32 g。写出除杂过程中涉及的离子方程式 、 。AlCl3产品的纯度为 。(5)工业上另一种由铝灰为原料制备无水AlCl3工艺中,最后一步是由AlCl36H2O脱水制备无水AlCl3,实现这一步的方法是 。(6)生铁中含有一种铁碳化合物(Fe3C),工业上要测定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第一步是在足量的空气中煅烧,生成有磁性的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已知元素A、B、C、D、E、F均属前四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其中A含有3个能级,且每个能级所含的电子数相同,

14、C的基态原子2p轨道有2个未成对电子;C与D形成的化合物中C显正化合价;E的M层电子数是N层电子数的4倍,F除最外层原子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其余能层均充满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是_(用元素符号表示)。(2)F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F的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是下图中的_(填写“甲”、“乙”或“丙”)。(3)B与C形成的四原子阴离子的立体构型为 ,其中B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4)任写一种与AB离子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 。(5)F(OH)2难溶于水,易溶于氨水,写出其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 。(6)D和E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其化学式为 ,已知晶体的密度

15、为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晶胞边长a= cm。(用、NA的计算式表示)(7)A、B、C三种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氰酸有两种结构,一种分子 内含有叁键,称为氰酸,另一种分子内不含叁键,称为异氰酸, 且两种结构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已达到稳定结构,分子中也不含环状结构。请分别写出氰酸和异氰酸的结构式:_、_。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已知有机物M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8。与M有关的反应如下:已知: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M的分子式为_,其分子中除碳氧双键外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2)写出、的反应类型:_,_。(3)E的名称_,检验D中官能团的试剂是_。(4)

16、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X是M的同分异构体,且X属于酯类,其结构简式有_种,请写出只含一个甲基的结构简式:_。鹰潭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答案(化学部分)7 C 8 C 9 C 10 D 11 B 12 D 13 B26(16分)(每空2分)(1)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等合理答案(2)降低温度,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产物分解);通过观察气泡,调节NH3与CO2通入比例(或通过观察气泡,控制NH3与CO2的反应速率) 过滤 c(3)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3:少量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0.800或80.0%(有效数字没有考虑不扣分)27(14分) 2FeTi

17、O36C7Cl22FeCl32TiCl46CO (2分) 向逆反应方向进行(2分)t2t3 (2分)升高温度 (2分)(3)CH3OH-6e+8OH=CO32+6H2O(2分) 4OH-4e=O2+2H2O (2分) 0.1(2分) 28(13分)(1)O2(2分)(2)加热褪色后的溶液,若溶液恢复红色,则原通入气体为SO2;若溶液不变红,则原通入气体是O3(2分)(3) H2S+Cl2=S2HCl(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2分)(2)(103-1011)molL1 (2分) (3)a(2分)c(Na)c(SO42-)c(NH4+)c(OH)c(H) (2分)36(15分)(1)Al

18、2O33Cl23C9502AlCl33CO(2分)(2)SO32Cl2H2O=SO422Cl2H(2分)(3)除去FeCl3(2分)(4)Fe33OH=Fe(OH)3(2分) Al34OH=AlO22H2O(2分)96%(2分)(5)在HCl气流中加热脱结晶水(2分)(6)Fe3C3O2 高温Fe3O4CO2 (1分)37(15分) (1)C O N(1分)(2)3d104s1 (1分) 丙(1分)(3)平面三角形(1分),sp2(1分)(4)C22- 或O22+(2分) (5)Cu(OH)2+4NH3H2O = Cu(NH3)42+ + 2OH- + 4H2O或Cu(OH)2+4NH3 = Cu(NH3)42+ + 2OH-(2分) (6)CaF2(2分) (2分)(7) (1分)(1分)38(15分)(1)C4H8O2; (2分)羟基 (1分)(2)消去反应(1分);酯化(取代)反应(1分)(3)乙醇(2分);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1分)(4) (3分) (5)4(2分);HCOOCH2CH2CH3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