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文化期末考试参考资料.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07436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的文化期末考试参考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动物的文化期末考试参考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动物的文化期末考试参考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动物的文化期末考试参考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动物的文化期末考试参考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的文化期末考试参考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的文化期末考试参考资料.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异色瓢虫 Harmonia oxyridis; 豆娘 Paracerion hieroglyphicum; 直立人 Homo erectus; 智人 Homo sapiens;黑猩猩 Pan troglodytes; 大猩猩 Gorilla gorilla;猩猩 Pongo pygmaeus; 金丝猴 Rhinopithecus roxellana;猕猴 Macaca mulatta; 圣狒狒 Papio hamadryas;狼 Canis lupus; 东北虎 Panthera tigris altaica;非洲狮 Panthera leo; 山魈 Mandrillus sphinx;亚洲象

2、 Elephas maximus; 非洲象 Loxodonta africana;鸵鸟 Struthio camelus; 白蚁 Coptotermes formosanus;亚洲蜜蜂 Apis cerana; 欧洲蜜蜂 Apis mellifera;大天鹅 Cygnus cygnus; 黑天鹅 Cygnus atratus;白鹭 Egretta garzetta; 鸳鸯 Aix galericulata;大 雁 Anser cygnoides; 火烈鸟 Phoenicopterus ruber; 家 燕 Hirundo rustica; 黑颈鹤 Grus nigricollus;丹顶鹤 Gr

3、us japonensis; 朱鹮 Nipponia nippon;大斑啄木鸟 Dendrocopos major;血雉 Ithaginis cruentus;阿德利企鹅 Pygoscelis adeliae; 海鸥 Larus canus;大熊猫 Ailuropoda melauoleuca; 穿山甲 Manis pentadactyla;冬虫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 中国被毛孢 Hirsutella sinensis;北极熊 Thalarotos maritimus; 棕熊 Ursus arctos 1、等位基因 同一基因的不同形式,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同一座位的两个基因

4、2、基因频率 某个等位基因在居群中所占的比例。也就是,在一个居群中,某一基因对其它等位基因的相对比率。由于基因频率是一个相对的比率,是以百分率表示的。 3、基因型频率 居群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间的比率叫做基因型频率。由于基因型频率是一个相对的比率,是以百分率表示的。 4、同源染色体 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形态相似减数分裂前能相互配对的染色体。5、二倍体 含有两套完整染色体组的个体。6、多倍体 含有三套或三套以上的完整染色体组的个体。7、杂合体 在同源染色体的某一特定基因位点上有不同的等位基因的有机体。8、纯合体 在同源染色体的某一特定基因位点上有相同的等位基因的有机体、9、多态现象 居群内

5、的不同个体在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等方面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性状。10、内含子 结构基因的内部间隔单位,转录下来被切除,从而不转录蛋白质。11、顺反子 功能基因的同一词,一个核苷酸序列,被转录后将生成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核酸。一个基因即一个顺反子,可分成多个突变子和重组子。12、遗传密码子 RNA的碱基由 A、U、C、G表示, 每三个一组构成三联密码, 即密码子。这些密码子携带有合成蛋白质的遗传信息。13、复制子 DNA复制的单位,其大小为几百个核苷酸序列。14、全能性 是指能表示出胚细胞中每个基因的潜在能力, 而发育成为一个完整的生物体。例如, 一特化的植物细胞通过单细胞培养可以形成一个完整植株

6、。15、基因型 指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或生物体全部基因的组合。16、表现型 某种基因型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通过个体发育过程而表现出的性状,是基因型和外部环境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17、表型模写 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由某基因引起的表型变化很相似,称做表型模写。18、同配性别 只产生一种配子类型的性别,如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的雌性哺乳动物。19、伴性遗传 性状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其特点就是性状与性别相联系,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表现出来的特殊遗传现象。20、数量性状 性状的变异呈连续状态,且界限不清楚、不易分类的一类性状称为数量性状,它受多对基因的控制,易受环境的影响,很难明确分组,要

7、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它。21、染色体组 指二倍体生物一个配子的全部染色体,是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成成份。22、居群 是指占据一定生境包含在同一基因库内行有性生殖的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的组合。23、基因库 行有性生殖的有机体,每代都要混合它们的遗传物质,这种共享的遗传物质叫做基因库,即某一生物种群中的全部基因。24、遗传平衡定律 如果一个群体符合以下条件:群体无限大;随机交配,即每一个体与群体中所有其它个体的交配机会是相等的;没有突变;没有任何形式的自然选择,那么,群体中各基因型的比例可从一代到另一代维持不变,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25、适合度 某一基因型跟其它基因型相比时,能够存活并留下子裔的相对能力。

8、将每种基因型的存活率除以最高的基因型的存活率,所得的商数就是该基因型的相对适合度。26、遗传漂变 由于群体较小和偶然事件而造成的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27、进化 居群中基因种类和基因频率的逐代改变。28、基因组印记来 自父本或木本的配子染色体带有父本或木本基因组的特殊标记,当合子形成时这种特殊标记仍然表达,这种现象称为基因组印记。29、随机交配 任何一对雌雄的结合都是随机的,不受任何选配的影响。30、端粒 真核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蛋白质-DNA结构,其功能是完成染色体末端的复制,防止染色体降解、融合重组等。31、端粒酶 一种核糖核蛋白(RNP),由R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组成,催化端粒DNA的合成,

9、能够在缺少DNA模板的情况下延伸端粒寡核苷酸片段。端粒中的RNA起到模板的作用,反转录形成互补的DNA 片段,合成末端。1、试述鸳鸯的生物学习性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 参考答案:鸳鸯春季经过山东、河北、甘肃等地到内蒙古东北部及东北北部和中部繁殖;越冬在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一带。部分鸳鸯也在福建、贵州、云南等处繁殖。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栖息于山地河谷、溪流、苇塘、湖泊、水田等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食昆虫等小动物。繁殖期49月间,雌雄配对后迁至营巢区。巢置于树洞中,用干草和绒羽铺垫。每窝产卵712枚,淡绿黄色。 在汉语中,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属雁形目,鸭科。英文名为

10、Mandarin Duck,即“中国官鸭”。 鸳鸯最有趣的特性是“止则相耦,飞则成双”。千百年来,鸳鸯一直是夫妻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的美好象征,也是中国文艺作品中坚贞不移的纯洁爱情的化身,备受赞颂。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的鸟类。鸳鸯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永恒爱情的象征,是一夫一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甚至认为鸳鸯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寻觅新的配偶,而是孤独凄凉地度过余生。其实这只是人们看见鸳鸯在清波明湖之中的亲昵举动,通过联想产生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将自己的幸福理想赋予了美丽的鸳鸯。事实上,鸳鸯在生活中并非总是成对生活的,配偶更非终生不变,在鸳鸯的

11、群体中,雌鸟也往往多于雄鸟。科学研究表明,鸳鸯并不是终生不二的。 2、金元好问 雁丘词 这首词描绘大雁的生活习性,真情感人。请你完整写出这首诗,并给予解释和描述。 参考答案: 摸鱼儿 迈陂塘雁丘词 金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这首词作于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当时元好问年仅十六岁。在赴并州(今山西太原)应试途中,他

12、被一只大雁殉情的事深深感动。他买雁葬于汾水旁,并写了这首词。后又据摸鱼儿词调加工改定。词作高度赞美了大雁殉情之可贵,谱写了一曲坚贞爱情的颂歌。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写之。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作者,他将自己的震惊、同情、感动,化为有力的诘问,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究竟“情是何物”? 起句陡然发问似雷霆万钧,破空而来;如熔岩沸腾,奔涌而出。正如后来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之所至,生可以死,

13、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至极处,具有起死回生的力量。 情是何物,竟至于要生死相许?作者的诘问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引发出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 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 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 词的开篇用问句,突如其来,先声夺人,犹如盘马弯弓,为下文描写雁的殉情蓄足了笔势,也使大雁殉情的内在意义得以升华。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这二句写雁的感人生活情景。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宿双飞。作者称他们为 “双飞客”,赋予它们的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天南地北” 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 从时间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

14、出了大雁的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生活历程,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铺垫。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这几句是说大雁长期以来共同生活,既是团聚的快乐,也有离别的酸楚,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形成了难以割舍的一往深情。长期以来,这对“双飞客”早已心心相印,痴情热爱,矢志不渝。“痴儿女”三字包含着词人的哀婉与同情,也使人联想到人世间更有许多真心相爱的痴情男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君:指殉情的大雁。这四句是对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当网罗惊破双栖梦之后,作者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但这种犹豫与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相反,更足以表明

15、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自己形孤影单,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至爱,即使荀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痛下决心, “自投于地而死”。“万里”、“千山”写征途之遥远,“层云”、 “暮雪”状前景之艰难。此四句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动的轨迹,交待了殉情的深层原因。 作者又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阴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这几句借助对历史盛迹的追忆与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义。词人用当年武帝巡行,炫赫一时,转瞬间烟消云散

16、,反衬了真情的万古长存。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横汾路”指当年汉武帝巡幸处。“寂寞当年箫鼓”是倒装句,即当年箫鼓寂寞。楚:即从莽,平楚就是平林。在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帝王游幸欢乐的地方,可是现在已经一片荒凉,平林漠漠,荒烟如织。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曾率文武百官至汾水边巡祭后土,武帝做秋风辞,其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可见当时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鸣谷应,何等热闹。 而今天却是四处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景象。古与今,盛与衰,喧嚣与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古与今,人与雁,更加感到鸿雁殉情的凄烈。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

17、悲鸣,在这里,作者把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气氛。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词的最后,是作者对殉情鸿雁的礼赞,他说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3、评述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Wilson)关于社会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人的行为像所有其他动物一样具有适应性,这意味着其特征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在决定人类在个体和文化的水平上的行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各种行为的遗传成分都有其进化的基础。3

18、0多年前,上述这些看似“离经叛道”的生物学“新论”第一次出现在爱德华威尔逊的煌煌巨著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及随后的一些相关论述中,旋即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风波,至今仍还可以说余波未消。 理查德勒沃汀(Richard Lewontin)和斯蒂芬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他们宣称人类社会生物学不仅缺乏足够的证据来支持,同时还具有政治上的危险性,进而指责威尔逊是为一个旧的诡计提供一个新样本,“是按阶级、种族或性别为某些群体的统治现状和既得特权提供一种遗传辩护”社会生物学之所以“恶名昭彰”,主要在于它的混合特性,尽管其本意不过是试图为人类行为的起源提供一个进化论的解释。他自己做过总结,

19、批评者主要反对的是他们所看到的两个所谓的严重缺陷:第一个是不合时宜的还原论,即认为最终可以将人类的行为还原到生物学中去理解;第二个缺陷就是遗传决定论,即相信人类的基因决定了人类的本性。 威尔逊给社会生物学所下的定义是“有关动物社会行为与复杂社会组成这两者的生物学基础的系统研究”。在他看来,社会生物学的“目的”在于获得关于整个社会的生物特征的普遍原理。就人类而言,社会生物学的任务就是从进化意义上科学地解释人类行为的起源与进化的生物学机制。 但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生物学真正的学科意义,却被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争论掩盖了。威尔逊坦言:“在1975年的时候,我可以说是个政治白痴。”他称自己对意识形态一点

20、儿都不感兴趣,也为批评者认定他一定怀有某种政治动机而抱屈。 在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甚嚣尘上、以致平日里熟悉的同事都对他惟恐避之不及的时候,威尔逊也忍不住怀疑起自己来:“我把社会生物学这个主题扯上人类行为,是否犯了某个推理上的致命大错?”多年以后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处境:“当时我想到,我正面临被贬为贱民的危机被认为是一个差劲的科学家以及社会上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不过,“我又把自己所使用的证据和逻辑重新思考了一遍,我的说法在科学上完全站得住脚,我所遭到的攻击完全是政治上的,而非有凭有据的。” 他的支持者辩称:科学家有发掘真实的责任,而不论其政治正确与否;社会生物学并不一定如许多批评者所担心的那样,会

21、导向特定的政治理想。 社会生物学全书共27章,其中95%以上的篇幅在介绍如何用进化论解释动物的社会性行为,乍一看来这是一些很传统也很平常的学问。麻烦出在最后一章人类:从社会生物学到社会学。在这一篇幅并不是很大的章节中,他将该书前面部分的研究成果做了推广,试图将进化论也用于解释人类的行为。他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人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就像其他动物的社会行为一样,是由基因决定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指出进化社会生物学的贡献之一是“研究社会行为的遗传基础”。 同时他也敏感地意识到:“当我们发展到足以按照这些机制的术语解释我们自己,并且社会科学也发展到了充分繁荣的时候,其结果可能是难以接受的。” 让威尔逊

22、感到欣慰的是,近十几年来,行为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已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足以证明至少人的某些行为,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而且可以推断:遗传因素必定经由长期进化形成,如此一来,用进化论解释人的本能行为的缘由,就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 社会生物学出版20年后,威尔逊在其自传中不无酸楚地写道:“或许,我在写社会生物学的时候,应该在写到黑猩猩的地方时就此打住,许多生物学家都希望我真的那么做。好几位评论者甚至说,如果我没有添上最后一章有关人类的章节,社会生物学将会是一本伟大的著作。” 1999 年12月,威尔逊为再版的社会生物学写了一篇带有“导言”性质的文章世纪之交的社会生物学,文中他为自己辩解说,该书中

23、的社会生物学解释绝对不是严格的还原论,而是相互作用论;读者应该看得出来,他也重视综合与整体论。没有哪个严肃的学者会认为控制人类行为的方式和控制动物本能的方式一样,而不存在文化的影响。 按照几乎所有研究社会生物学问题的学者所持的相互作用论观点,基因组决定了心理发育的方向,但是无法消除文化的影响。威尔逊更直率地指出,理查德勒沃汀和斯蒂芬古尔德这些人不喜欢人性具有任何遗传基础的思想。他们倡导的观点正好相反,即发育中的大脑是一块白板。他们认为,唯一的人性就是心灵具有无限的可塑性。 在社会生物学领域,牛津大学教授、1976年因推出自私的基因一书而名声大噪同时也毁誉参半的理查德道金斯,堪称威尔逊的坚定“盟

24、友”(道金斯与古尔德“道”亦不同,打了多年笔仗)。道金斯有一句名言:社会行为就骑乘在“自私的基因”上。 在自私的基因的末尾,道金斯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文化领域是否存在着类似基因在生物进化中所起作用的东西呢?”他的回答是“有”的。为此他模仿 “gene(基因)”一词,将这种所谓的“文化基因”,称之为“meme”(谜米)作为社会遗传的基本单位。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谜米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 道金斯在社会生物学家中第一个慎重提出:除基因外,文化也影响着人的天性。他的这一见解为威尔逊后来提倡的基因-文化协同进化思想提供了基础。 威尔逊的推论如下:人类社会的行为是

25、由文化传递的,文化是脑的产物,而脑又是遗传演化的产物,能基于感官印象作出决策;反过来脑的遗传演化又是文化条件下发生的,因此文化变迁必然会影响脑的特质。所以,问题就被转换成:遗传的演化和文化的演化究竟是如何互动的。结论就是“基因-文化协同进化”,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其心智是靠着在某个特定文化中无数的可行选择中挑选出来的选择来完成自我创造的。 威尔逊坚信社会生物学最终会成为社会科学的基础,虽然基因-文化协同进化很可能还要再静静地躺在那儿许多年,等待人类缓缓增添一些足以说服、吸引学者的知识。“无论如何,我依然深信,它的真正性质正是社会科学的中心问题所在;不止如此,它还会是一个重要且尚未开发的科学领域。

26、而且,我一点都不怀疑,属于它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4、谈谈你对人类同性恋行为的看法。 参考答案: 1973年,美国心理协会、美国精神医学会,将同性恋行为自疾病分类系统去除。对于同性恋的定义更正为:同性恋是指一个人无论在性爱、心理、情感及社交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这样的兴趣并未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同性恋并不单单指的是性取向问题,很多出于好奇,被迫等原因与同性发生性关系的人并不是同性恋。 对人类的观察表明,同性恋者可能是某些利他行为的遗传载体,因为同性恋者不承担父母抚养子女的特殊义务,处于一种能对近亲提供更有效帮助的地位。 同性恋者虽然不生育,而基因可由近亲传递

27、下去。这种看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例如,在人类社会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亲兄弟都不愿意结婚的;也有在亲兄弟中,只有个别人是同性恋者。前者表明是遗传因素起的作用,后者则表明有关的基因是能够传递下去的。既然人类的同性恋与基因有关,那么在哺乳动物中找到类似的例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类的同性恋确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只是情况各异,有些可能属于某地区或部族的风俗习惯,未必是真正的同性恋。例如,苏丹阿赞德人未婚武士必须远离妇女,而与那个年龄组的男性保持同性恋的关系;新几内亚人认为精液极为宝贵,只有为生育后代作一些必要的付出,大多数时间应与男性伙伴同住。 5、试论动物神经系统进化与动物思维的关系。 参考答案:

28、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集中。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历程中,经历了无神经系统到简单的神经系统到复杂的神经系统;从没有脊椎到有脊椎到脑的出现的进化过程。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无神经系统,仅有简单的趋利弊害反应。腔肠动物如海葵最早出现了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传递无定向,一点受刺激能向多点传递。环节动物如蚯蚓为链状神经系统,神经细胞集中成神经节,神经纤维聚集成束成神经,前后神经以纵走神经相连,形成链状腹神经索。具有简单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软体动物如章鱼虽然没有脊椎,但其神经细胞较多,具有较高智力水平。节肢动物如昆虫,神经系统更为集中,初步有了脑的分化。分为前脑,中脑,后脑3

29、部分 ,比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较发达。身体分工明确,具有了很多复杂的行为。 脊椎动物出现了脑和脊椎,神经系统高度集中。低等脊椎动物的脑还没有显示出主导功能,随着脊椎动物的进化,脑的结构和功能都渐渐发展起来。原始形式的大脑较小,只有大脑半球和嗅球主要功能为嗅觉,如鱼类;到了两栖类,大脑灰质增多,能够对传回来的部分冲动进行处理;从两栖类开始,出现了原皮质,一些高等爬行类则出现了新皮质。人的大脑皮质属新皮质,原皮质则变为了海马体;鸟类大脑则没有新皮质,大脑表面平滑,不像哺乳类那样有沟回。 随着脑的出现和脑的功能日趋完善,动物的思维、行为也逐步复杂化。思维水平的复杂性基本取决于智力的高低,而智力可以说是

30、是进化的产物。不同的动物在“智力”方面具有有明显差别,可以说神经系统的差异是一个主要原因。而除了脑容量的差异外,大脑结构的差异可以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大脑分为不同的感觉区和运动区,各种不同的动物大脑皮质有不同的分区。一般情况,大脑越大,沟回越多,固定的感觉区和运动区就相对越小。 人与一般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感觉区和运动区相对来说较小,联络区却相当确发达。这正是“人是万物之灵”的基础,有了发达的联络区,才可能出现复杂、多样的高级机能,如联想、记忆以及各种复杂的本能行为;才有机会具有有智慧,有深层的思维。 6、试从动物的生活对策看人的生活对策。 参考答案:动物要适应环境生存

31、下去就要有一定的生活史对策。动物的生活史对策(life history strategy)是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 人类也是动物,因此,人类也有生活史对策。人作为生物的人,具有一切生物属性。环境对人的选择作用使人产生一系列生态适应,使人类产生了不同的人种,产生了在体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等特征方面出现差异的人群。 首先,人是一种动物;其次,人是一种脊椎动物;其次,人是一种哺乳类动物;其次,人是一种灵长类动物;其次,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再其次,人是一种政治性动物;最后,人是一种有信仰的动物。 人作为社会的人,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有着聪明的智慧,复杂的思想,丰富的文化,完善的政治体系。人

32、类对环境和社会适应,既有人的生物适应,还有人的文化适应。人类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利用文化来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所以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其生活史对策其他生物更精妙,更复杂,更惟妙惟肖。 用生物学专业术语讲,除了珍稀濒危物种以外,每一个物种的进化都是在当前适合度与进化灵活度之间进行成功的折中。通俗地说,每个物种的进化都是在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进行成功的折中。 同样,现实中谋求幸福自由的每个人也需要在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进行成功的折中。每个人的基因型不同,行为表型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知识技术背景不同,经济状况不同,职业不同,其折中点不同。有的人折中点多偏向当前利益,有的人折中点多偏向

33、长远利益。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通常,知识分子家庭大多数折中点多偏向长远利益,但少数知识分子家庭折中点,太过于偏向长远利益,而忽略眼前利益,导致难以维持生计,可想而知其生活十分可悲。工人和农民家庭大多数折中点多偏向 于眼前利益,但也有少数富有智慧的工人农民家庭也重视长远利益,其生活越过越好,家庭越来越兴旺。 总之,人的生活需要对策,生活是一门艺术。勤俭持家之法,为人处世之道,修身养性之方,都是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对策。 7、请你谈谈狗伴随人类走过的进化历程。 参考答案: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这份情义到底有多长?经过一系列遗传学研究,中瑞研究人员终于证明,早在1万5千年前,狗的祖先,生活在

34、中国境内或者中国附近的五、六只母狼先后被人类群落驯养。于是,从那时起,狗伴随着人类,开始一同打猎、一同烤火、一同看家护院、一同进化、一同走过漫漫历史长河。 狗起源于狼,这已经得到了共识,但围绕着具体的发源地和时间则是众说纷纭。到目前为止,最早的狗化石证据是来自于德国1万4千年前的一个下颌骨化石,另外一个是来源于中东大约1万2千年前的一个小型犬科动物骨架化石,这些考古学证据支持狗是起源于西南亚或欧洲。 此外,不同品种的狗在形态上极其丰富的多样性,似乎又倾向于狗起源于不同地理群体的狼的假说。所以仅靠考古学,很难提供狗起源的可靠线索。 中瑞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搜集了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北美州的65

35、4只狗的DNA样本,分析了它们体内通过母系遗传的“线粒体DNA”遗传物质的碱基排列后发现,这些狗拥有几乎相同的基因。 人类与狗的友好渊源可以追溯到1.5万年前,当时,东亚的人类首先开始驯化狼等动物,并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把驯化的狗带到了欧洲,甚至穿过白令海峡带到了美洲。之所以认为是东亚,是因为东亚地区狗的基因类型最为丰富,科学家通过基因测试推断该地区应该就是狗的发源地,而不是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的中东地区。 美国和秘鲁等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比较了南北美大陆和亚洲、欧洲的狗以及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大陆前就在拉丁美洲和阿拉斯加等地生存的狗的碱基排列。发现拉丁美洲和瑞典的狗的部分基因都源于过去的欧亚狼

36、。这部分基因在15世纪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之前就已在美洲家犬身上显现。 狗在东亚起源并扩大到整个亚洲和欧洲,继而在1.4万至1.2万年前由美洲大陆的第一批定居者穿越白令海峡带到了美洲。狗的遗传类型属于狼的不同遗传分支,显示东亚的人类族群同时驯化了不同狼群成为家犬。研究发现,至少有五个创群者。从驯化的时间来看,这五个创群者所处的时间也是不同的,这说明狗的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驯化需要一个过程,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东亚区域,不同的人类群落不约而同地先后完成了同一件工作。 几乎所有的狗,从吉娃娃到圣伯纳犬,追踪其血统的结果都将指向最初的几只母狼。如今我们已知的狗的种类目前大概有350种之多!为

37、什么有着同一祖先的狗,现在会有如此多的不同品种呢?其中真正起到影响的就是人为的差异化人工选择,即在1.5万年的进化历程中,人类将自己的使用价值观、审美观、道德、伦理、生活习俗等等,强加给了狗,狗也欣然接受了。从体型、外观和行为来看,狗都是地球上品种最多样化的动物,人类依据自己的不同需求,根据狗的不同遗传特性,至今培育出约350种品种的狗。在过去的一万多年间,人类的人工定向选择大大加快了狗的进化过程。 8、试从动物行为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孝道为什么会如此之艰难,又如此之感人。 参考答案:在众多的儒家经典著作中,孝经字数最少、内容最浅、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两千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

38、,广为习传,倍加尊崇,影响极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的观念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诗经中屡屡言及孝,论语、孟子中也都有关于孝的论述。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意识到了孝对稳定社会秩序的重大作用,大力提倡孝道。对孝道在诸道德中的地位给予很高的评价。西汉统治者推行儒学,认识到孝道对维持其封建统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始对孝经 这一阐述儒家孝道及孝治观的经典著作给予高度的尊崇和提倡。 孝是孝顺父母,弟是尊敬兄长。孝,是中国人精神文明的精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以孝治天下;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孝,是中国君臣士庶所共同遵行的至德。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提倡孝道和尊老,并身体力行,是值得赞颂的。“幼吾

39、幼,老吾老”,在父母与子女之间达到一种和谐,这正是人类伦理与道德千百年来追求与期盼的高尚人文情怀。古人早就有“百行孝居先”的说法。因为衰老是任何生物个体都难以避免的,有智慧、有自我意识的人类,必然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它应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 然而,纵观整个动物界,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爱的流向从来就是单向的、无回报的、不平衡的。爱幼是动物和人类普遍的一种本能,是动物和人类赖以繁衍和生存的重要本能。它是促进动物繁衍后代,有利于基因复制传递的一种生物学机制。 在草履虫的世界里,亲代对子代,子代对亲代的爱都不明显。鸟类有乌鸦反哺的传说,哺乳动物有羊知跪乳之恩传说,但无从考证。发现的

40、都是亲代对子代的爱。哺乳动物,亲代对子代的爱变得更加普遍而突出,而子代对亲的爱却寥寥无几,唯一的子代对亲代爱见于黑猩猩。唯有到了人类,这条爱之亲情之暖流出现了回流之向。 到目前为止,动物界只有母亲对子女的爱,幼仔对母亲“亲情”的报导唯一见于上面提到的黑猩猩。这显然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年老体弱的个体对于传递其家族基因已无有益的作用,而且还有可能成为累赘。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尊老”和“孝道”会在动物中销声匿迹的缘故。 孝道是与动物的天性相违背的。任何动物,其母亲对其自身的“密切程度”,是它对其任何一个子女密切程度的两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它理应自私的独享其资源的大部分。但是,

41、如果它将其资源的相当一部分花费在其子女身上,将会为其家族或种族的基因带来更大的好处。这是因为子女较它年轻,在子女身上携带的基因比存在于它自己身上的基因存活年限要大的多,传递基因的机会也要大得多。从进化角度来看,自然选择有利于对家族或种族基因库贡献大的年轻个体,而不是有利于对家族或种族基因库贡献小的老弱个体。这样亲代对子代个体进行投资,能够在家族或种族的基因库中取得优势,即使受益者个体只有其亲代各自基因的一部分。 同样,如果有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亲属,其中一个已界风烛残年,而另一个却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那么对于未来的家族或种族基因库的贡献而言,挽救后者的生命产生的贡献要比挽救前者要大。这也许就可以解

42、释为什么在动物中“孝道”会销声匿迹了。 因此,道金斯认为,人天生就是不知道去孝敬自己父母,我们不要对动物中一些欺骗和自私的行为感到意外。如果其中有什么寓意深刻的地方供人类借鉴,就是我们必须把利他注意灌注到子女的头脑中去,因为我们不能期望他们的本性里有利他主义的成分。 道金斯认为,当我们观察野生种群时,不要为动物家庭中一些欺骗和自私行为感到意外。如果其中有什么寓意深刻的地方供人类借鉴的话,就是必须把利他主义灌注到子女的头脑中去,因为我们不能指望他们的生物本性里有利他主义的成分。 威尔逊认为,没有一位严谨的学者会认为,人类的行为与动物一样,受本能的控制而没有文化的干预。 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文化所

43、提倡的孝道,才如此之艰难,又如此之感人。 人的本能,即古人所说的天性,恐怕是很难改变的,也是不能选择的;看来可以改变和选择的是制度。人类的“孝道”是后天教养的“成果”,是对人类本能的疏远、克服和异化,但改变的只是自己“行为表型”而已。 既然,人的天性是很难改变的,也是不能选择的;看来可以改变和选择的是制度。那么,对于我国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压力,构建老年人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则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中国现代社会的和谐代际关系。 在动物界中,只有人类受后天文化教育,也受后天继承下来的文化、道德和习俗的影响和支配。同时,人类拥有精湛的硬件大脑,但还必须装配有先进文明的软件后天的教

44、育学习。人类的“孝道”是后天教养的“成果”,是对人类本能的疏远、克服和异化,对青少年从小就应当培养孝道之传统,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 总之,家庭有孝,其情融融;单位有孝,上行下效;社会有孝,和谐欢笑。 9、试述人类婚姻体制进化的趋势。 参考答案:可以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论述人类婚姻体制的进化趋势;可以从社会结构的变迁,论述人类婚姻体制的进化趋势;可以从家庭结构的变迁,论述人类婚姻体制的进化趋势;可以从法律观点,论述人类婚姻体制的进化趋势。 1、论述有性生殖中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参考答案:(1) 减数分裂维持了有性生殖的生物世代传递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恒定;(2)减数分裂最重要机制就是,形成

45、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随机自由组合(即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产生非同源染色体的不同重组,从而产生天文数字的遗传变异。例如人类有23对染色体,就有223 可能的染色体组合的配子;再加之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发生连锁交换(即摩尔根连锁交换定律),其遗传变异更是大大增加。总之,有性生殖的生物正是通过减数分裂,不断的增加其遗传变异,这就是减数分裂的真正生物学意义。 2、简述群婚的生物学缺陷。 参考答案:在群婚型中近亲交配是难以避免的,而近亲交配对动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因为这会引起居群或种族遗传多样性的降低,携带有害等位基因的概率较高,从而使其后代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处于劣势。 3、从染色体学说和减数分裂的

46、机制说明遗传学三大定律。 参考答案:遗传学三大定律分别是:Mendel分离定律,Mendel自由组定律,Morgan连锁交换定律。 分离定律是指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 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这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相互分开移向两极的行为是一致的。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 非等位基因随机自由组合。这与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随机进入两极形成配子的行为相一致。 连锁交换定律是指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较多地联在一起,即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随染色体一同进入配子,而不发生分离;但在减数分裂前期的双线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交叉端化现象,即同源染色体对应片段则发生交换,于是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相互连锁的两个基因发生交换后,随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而分离,导致两个连锁基因的重组。可以看出,减数分裂前期染色体的行为与连锁基因的交换是一致的。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