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教育发展未来30的展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职业教育发展未来30的展望.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职业教育发展未来30年的展望【摘 要】文章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从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信息技术发展、城市化进程、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及战略选择与政策法规六个方面,展望了未来30年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并指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对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 一、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将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持续增加,层次可能会逐步提升 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超过10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2015年以前,我国由于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需要大量发展,整个基本建设的任务还非常繁重,重化工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20年
2、以后,从全国范围来说,有可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会转向现代服务业,“白领”岗位会有一定增加。按照今年全国人大会议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消息,今后五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每年1000万个。根据现在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分析,传统的“白领”岗位占25左右,平均增加4个人就业,只有一个是传统“白领”。今年普通高校计划招收本专科生超过590万人,实际上有340万左右不能进入传统白领岗位。目前有些地方出现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现象,可能就是因为没有按照当前的就业结构要求和职业岗位目标定位来培养人才。因此,近几年职教规模发展的重心仍然是以中职和专科层次为主,估计再过6-7年,重心
3、上移将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推动职教的教学模式转型 为什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推动职业教育模式转型呢?因为信息产业的技术周期短,而且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按照传统工业经济的知识传授方式来教学生,那这个教师就可能是不合格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推动职教模式转型,教师的培养目标要从偏重理论知识和文化技术转为重视态度、知识和技术技能。产学合作、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要求实施弹性学制,要求教学制度改革。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冬季的季节性特点,路桥专业学生的实习从5月份开始到10月份,不放暑假,以工期来确定学期,改革了学年制度,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特色。2008
4、年2月,一些地方遭遇雪灾,很多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不放寒假,而是深入到第一线实习,这就是职教模式和学习制度的转型。从教学内容上讲,强调校内校外经验的一致性,行动导向要重于书本知识和书本教学,要注重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学要求上也在变化,中国教育报曾经刊登美国华裔教师谈在中国与美国教中学的区别与感受。中国教师在课堂上讲西安事变,要求学生掌握的是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重要意义,学生只需要记住要点,考试就可以得100分;但在美国的华人学校里,教师要求用挑战式教学法,同样讲西安事变,教师要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例如,假如中国没有发生西安事变,今天的中国发展会是如何,等等。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提
5、出论点、寻找论据,自圆其说,以此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我想,假如我们的学生也能在这方面得到经常的训练,一定会不断增 加创新意识。 此外,还有证书制度的变化,强调双证书;教学评估,强调综合能力,强调多种形式的评价;学习方法,强调教室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强调团队式学习。前不久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技能大赛,高职高专组的数控、模具、自动化和机器人等四个大赛项目都要求团队合作参加比赛,强调技能大赛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就是希望给高职院校传递出一个教学改革的信息,要求学生具有团体合作与沟通的能力。有的学校不善于对学生进行合作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只是自己低着头干,那就需要加快教学改革。另一个教学模式转型的指标是,
6、学习过程要满足经济界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就业成为学习的动力。对于专业老师,要强调教师的“脚手架”功能,强调双师结构。为什么强调双师结构?就是因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等专业老师接受完进修培训后,技术又发生了变化,因此需要不断有岗位上的第一线人员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带来新鲜的行业标准和技术技能要求。 三、城市化进程推动大职教。开放成为职教改革的必然趋势 我国20022006年城市化水平年平均增长12个百分点,2006年达到439。采用简单外推法进行测算,2015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可以达到目前东部55的水平,到2020年可能达到60,到2038年时正好距离现在30年,将会接近当前北京的城市化水平。现在做
7、未来30年职业教育发展的预测性报告,是很难的事情,但是按照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进程来简单外推,2038年能达到北京的水平也是相当快的发展速度。 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同时也是职教大发展的一个动力。大批农民工留在城里做工,需要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但是,目前很多政策和制度环境不利于他们在城里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这些政策和制度都需要改革。我们需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农民工在城镇发展提高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使他们能够提高素质,为经济建设掌握更多的技能,同时也有利于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现在很多是临时性的措施,很多地方官员经常会为这些临时性措施而自喜,似乎保护了城镇居民的利益,实际上对于我们整个国家消除地
8、区差异和统筹发展并不是有效的办法。 我们正在做一个“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的国家一般课题,是关于我国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研究项目,希望有比较明确的政策导向,建立有利于农村人口在城镇接受职业教育并能够提高技能的发展制度,但是现在还不具备这种环境,缺乏从整体从全局考虑的一种战略视野。我们要讨论的是,面临这样一种制度架构,职业教育怎么去适应和服务城市化进程?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必须拓展职教功能,职业院校要推行全日制学历教育与非全日制培训并行并举的教学制度,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必须成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认为,未来30年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2006年11月,笔者和王
9、明达同志等一起参加温总理主持的国务院职业教育座谈会。在汇报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和情况后,温总理强调,要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就要建立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机制,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对此,笔者的体会是,职业教育必须加快体系开放、机制开放、模式开放,让更多的人包括农村劳动力有机会分享职业院校教育,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我们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对策。 四、市场经济发展必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 现在我国的政府体制改革包括教育体制改革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笔者曾经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专访时提出,我们的教
10、育体系长期以来是为城里人办的教育,无论是大学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它不是从农村人口出发考虑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我们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没有改过来。虽然学校也很努力,都在想方设法增加招收农村的学生,甚至到农村帮助开展转移劳动力的培训,但是,整个体系和制度环境的改革任务还非常艰巨。我们讲经济30年高增长,经济社会变革极大,但是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和成人中专归教育部门宏观管理,技工学校归劳动部门宏观管理,这一管理体制在分工上出现职责交叉,给地方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带来困难,难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前不久上海市教委主
11、任在天津技能大赛期间的职业教育座谈会上专门介绍,原来由劳动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纳入教育部门宏观管理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目前上海的技工学校归入教育部门进行宏观管理,劳动部门负责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因为经过长期的发展,技工学校形成了技工学校特色,职业高中有职业高中的特点,统一由教育部门进行宏观管理以后,有利于地区职业教育的规划与发展,也有利于不同类型职业学校互相之间取长补短。 我们预计在未来若干年,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双重历史进程中,政府转型成为必然,这种转型必须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治理型政府转变。在此转型过程中,职业教
12、育管理体制改革是必然的趋势,教育部门对各类职业学校实施宏观管理,劳动部门对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准入制度实施宏观管理,将有效推进职业教育大发展。历史车轮必然滚滚向前,对旧的理念和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有位美国学者曾经对美国的高校改革说过这样一句话,要么你适应改革,要么就是推动改革的力量来摧毁你这个机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将是大势所趋。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 五、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技能型人才走出国门。职业教育将更多融入产业、行业与企业等要素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技能型人才走出国门将会是必然趋势。鉴于此,职业院校教育需要走出传统的学科教学形态,更多地融入产业、行业与企业要素。因为产业发展、行业标准
13、都要求职业教育要瞄准国际轨道,也就是行业标准和产品生产标准的所谓“接轨”。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培养了一系列优势产业,20世纪80年代的纺织品、服装等外向型产业,90年代的家电、手机、集成电路、机电产业;进入新世纪的IT产业,等等;涌现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下一步,中国企业发挥比较优势,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将成为重要举措。 , 现在要把很多行业、企业的要素融入职业教育里面来,为了适应企业走出国门的要求,职业教育将在办学模式、运行机制和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融入产业、行业要素,携手推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使职业教育在服务企业走出国门的同时,能够培养出“走出去”的高
14、素质技能型人才,增强在国际技能型人才的市场竞争力。北京有一所财贸职业学院,为一批具有北京特色的著名财贸企业的连锁经营培养优秀的人才,受到高度评价。当这些名牌企业进一步向国外连锁发展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培养出跟着企业走向世界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形成在国际技能型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六、战略选择与政策法规对于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具有决定性意义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过去30年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证明了这个观点,而未来30年的职教发展将继续证明,没有政府的主导,职业教育很难有可持续性的发展,因为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有些学者说职业教育应该市场化,但笔者认为职业教育不能市场化
15、。两年前,在全国政协举办的中国职业教育振兴论坛上,有学者提出世界银行专家认为学校职业教育效率不高,所以世界银行不愿意往学校职业教育中投入项目与资金。但笔者强调,世界银行的专家同时也强调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很多国家的政府仍然把职业学校教育当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原因是它对于解决弱势青年接受学校教育、帮助青年人成功就业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但是,目前职业教育大发展中存在着“高原缺氧”的制约,突出的表现就是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资源能力严重不足。20012006年应是职教发展最好的时候,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但这段时间中职的教育财政拨款占全国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比例从
16、8下降到55,与职教大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我们还可以从以下数据来分析“高原缺氧”现象。第一个数据是师生比。2007年各类学校师生比,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比高达1:248,小学的师生比是1:188;东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比是1:230,小学的师生比是1:18O;中部地区的师生比是1:262,小学的师生比是1:180;西部地区的师生比是1:26,小学的师生比是1:20。更极端的师资短缺现象是,普通中专学校的平均生师比在2006年有三个省份超过了50,还有四个省区高于40,这样育人和技能培训的双重任务怎么能完成呢?我们在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课题中,专门分析了地方政策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些
17、地区客观上存在着教育资源的短缺现象,但是在同一个地区内几类学校的生均教育资源水平相差悬殊,就可能是政策导向上有问题。还有一个数据是,2006年全国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中,职业中学是2163元,小学是1634元,普通高中是2241元,职业高中低于普通高中,这说明了教育系统内部发展的协调性不够。因此我们认为,未来30年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非常好,但关键在于各级政府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导向,这就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最后,笔者提出三个问题,作为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思考。第一,职教财政性投入能不能占到财政性教育投入的10?现在占55。2002年还占86,1997年占116。职业教育发展是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职业教育财政性投入占整个教育财政性投入的比例却越来越低。第二,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能有多少强度?第三,能否加大职教科研体系建设力度?在过去30年,职教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未来30年能不能加大这个力度?要加快全国性的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标准建设,我们目前的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建设在总体上来说缺乏集中度,职教专业建设标准的集中度还很不够。这并不是说要“一刀切”,而是指国家要有基础性标准,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补充地方特点和要求,推动各地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