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考试小抄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09488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考试小抄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考试小抄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考试小抄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考试小抄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考试小抄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考试小抄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考试小抄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研究方法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以教育实践为着眼点,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形成研究问题?2、 什么是参与性观察?举例说明。所谓参与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参与观察法的优点与其他研究技术相比,参与观察导致研究者把他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强加于他试图理解的那个社会世界的可能性最小,它常常是在“没有先入之见”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探讨的。因此,它为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提供了最好的方法。重要的是:参与观察时,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以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这也是记者官员好采取暗访手段的原因。所以,观察者在参与观察时,一般都

2、需要隐瞒自己的身份。参与观察方法的缺点参与观察方法的缺点就像其批评者所概括的:其所得到的资料往往缺乏信度(即缺乏可靠性);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的程序是不明确的,它的观察是无系统的,它的资料是难以用数量表示的,它的研究结果也是无法重复的。参与观察法的应用(1)采用参与观察方式进行的研究,通常不是要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其目的是对现象发生的过程提供直接的和详细的资料,以便对其有比较深入的理解。(2)参与观察之初,研究者都需要为自己作为一个陌生人出现而进行某种方式的解释。(3)由于参与观察特定方式的要求,参与观察者往往要经历一个“先融进去”,“再跳出来”的过程。(4)采用参与观察法时,应尽量减少观察者

3、与被观察者之间相互作用造成的负面影响。4、写出一个准实验的设计模式,并对这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评论。答:1.中断时间序列设计是指,比较被试接受实验处理前后的反应模型,以评估自变量作用的设计;2.根据被试组的设置情况,可以分为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和复合中断时间序列设计;3.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是最基本的时间序列设计,基本上是一种单组前测后测设计。与其他种类前测后测设计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比较组,并且不是仅有一次前测和后测,而是对一个实验组或一个被试进行周期性的一系列前测和后测。例如:“英国工业疲劳研究组”关于工作日由10小时改为8小时对提高生产效率影响的研究。时间1919年8月一直到1920年8月。

4、得出结论:工作时间从10小时降到8小时,提高了每小时的产量。4.复合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基本上是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的延伸。它是在研究设计的过程中,增加一个没有接受过实验处理的比较组,以提高中断时间序列设计的功能。增加一个控制组可以为结果的解释提供参考信息。例如:在“英国工业疲劳研究组”关于工作日由10小时改为8小时对提高生产效率影响的研究中,如果可以增加另外一个没有改变工作时间的工厂作为控制组,则会大大提高本研究的信度。5.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存在的问题:(1)许多处理并不是迅速实施的,它们逐渐散播到总体中。因此,处理后的因变量的任何变化可能缓慢得使人观察不到。(2)许多作用并非是即时产生的,而是

5、延滞性的,何时出现也无法预期。(3)时间序列设计的统计分析相当复杂。(4) 数据收集较难。2、 如何下操作性定义?试给“智力”下一操作性定义。答:要使抽象概念能够被我们所观察、所测量,必须对它们进行操作化处理,就是要给出概念的操作定义,这种操作化过程,就是沟通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具体的经验事实的一座桥梁,它为我们在实际研究中操纵、观察和测量抽象概念提供了关键的手段。比如,将抽象概念“智力”转化为“学生独立解决数学运算的能力”“学生观察一件事物的记忆状况和描述能力”“使用工具进行较复杂劳动的能力”等等3、课堂观察方法有哪些类别?答: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有很多种,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自

6、己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性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方式两种。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它主要有等级量表和分类体系等记录方式。等级量表:指事先根据观察目的编制合理的量表,在课堂观察中,观察者依据对象的行为表现在量表上评以相应的等级。分类体系:指预先列出可能出现的行为或要观察的目标行为,在观察过程中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取样对行为进行记录。分类体系包括编码体系:如美国课堂观察研究专家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分类体系和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在预设的单位时间内,编码体系对发生的一切行为都予以记录;记号体系

7、或核查清单只记录不同的行为种类。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1)描述体系,即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2)叙述体系,即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3)图式记录,即用位置、环境图等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4)技术记录,即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定量的记录方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可以相互补充使用。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尽

8、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描述研究中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三者的关系,谈谈如何控制无关变量。2、 谈谈在课堂观察研究中如何收集资料。1、 谈谈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异同。2、仔细阅读下列研究案例,指出:(1)这项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2)该实验的假设是什么?(3)实验属于什么类型的实验?(4)可能有哪些因素影响实验结果(举出三个因素即可)?在某小学二年级已有的五个教学班中,用抽签的方法抽取两个班,随机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比班,在两个班使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进度进行数学教学,对实验班每节课进行5分钟的口算练习,持续两

9、个月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检测出实验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水平明显优于对比班。答:(1)在这个教育实验中,自变量是对实验班进行的为期两个月的课前5 分钟口算练习。因变量是经过了两个月的实验后,实验班的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明显优于对比班。(2 )该实验假设是经过一定时间的口算训练,对于提高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敏捷性水平将会有很大的帮助。(3)该实验类型属于真实验设计中的等组后测设计。(4 )影响因素是: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初始水平的不平等;实验班学生在课外接受额外的思维敏捷性训练;实验班和对比班中的授课教师的差异。1、 描述研究报告的写作框架。谈谈如何撰写规范的研究报告。2、一项实验拟探讨环境噪

10、音高低对小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该实验的研究假设是:低环境噪音条件下学生的阅读理解测验成绩优于高环境噪音条件下学生的阅读理解测验成绩。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将参与实验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 一组为:对照组在排除其他可对学生阅读成绩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后,让实验组的学生和对照组的学生首先在低遭遇的环境下阅读,继而提高实验组学生阅读环境的噪音分贝,观察实验组学生提高噪音后阅读成绩是否出现下降,从而对照对照组没有改变噪音环境的学生阅读成绩。如果实验组学生阅读成绩出现明显下降,那可判定低环境噪音条件下学生的阅读理解测验成绩优于高环境噪音条件下学生的阅读理解测验成绩这一结论2、自己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就

11、这个课题写一份研究计划。要求具备课题计划的基本要素。(参考答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能提升的实践研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能提升和教师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受其教学理念支配的。因此,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就没有科学的教学行为。而教学理念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变化。过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到现在可能已经落后了。而一旦教学理念落后,再新的教材和课程都只能是空谈,充其量是“穿新鞋,走老路”。也因此出现了围绕单课时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照本宣科以及在中文语境中进行英语教学的现状。面对由此产生的忽略整体设计教学目标,不从学生实际出发,纯粹就教材而教学和不注重语境创设等问题。我从注重

12、整体,制定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整合教学内容、创设语境,培养语用能力等三方面展开教学研究,希望以此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综合能力,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英语学习基础,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一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一)忽略整体,实施单课目标(二)无视学生,一味照本宣科1. 重教材,轻学生2. 照本宣科,死搬教材(三)直接输入,忽略语境创设1.对教材的挖掘不深,语境创设目的不明确2. 语境创设脱离学生实际,使语境交际变为机械操练 3. 语境创设生硬,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4. 语境创设环节过多,反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二、对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能的建议(一)注重整体,制定教学目标1.模块教学目标2.单元教学目标(二)关注学生,整合教学内容1.单元之间教学内容的整合2.衔接教材教学内容的整合3.新旧教材教学内容的整合(三)创设语境,培养语用能力1.在语境中知识习得2.在语境中语用输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